1、走向世界的中国学 习 材 料1、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的时间是 2001 年 12 月 11 日。2、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经济全球化。3、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当今国际社会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表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离不开中国。我们只有加入 WTO,获得了平等制定规则以及根据 WTO 规则和规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p137 第一段小字部分)中国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最大的和最具有潜力的市场,没有中国的世界市场是不完整的,中国的加入自然有利于 WTO,有利于世界经贸的发展和繁荣。4、历史已经表明,一个国家 闭关自守 必然落后于世界;改革开放
2、使中国真正走向世界。5、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答:如举办 APCO 会议、参与联合国改革、派遣维和部队、主持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亚丁湾舰队护航、参与 G20 峰会,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7、世贸组织为何欢迎中国加入?答:西方国家的企业到中国来投资,也正是看中了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从而来获得巨大的投资回报。世界繁荣离不开中国。8、中国入世以来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答:不断降低关税水平、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人权、知识产权、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9、100 年前中国青年虚构的世博会的情景
3、,2010 年 5 月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这一事实主要说明了什么?答: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愿意并能够、事实上也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承担相应的责任。10、中国入世 10 年取得哪些成就?答:上海市获得 2010 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我国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 32 枚金牌,63 枚奖牌,实现历史性突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中国大陆农民告别有 2600 年历史的“皇粮国税“;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中国 51 金首登金牌榜首;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并完成各项既定任务,天宫一号和神
4、州八号顺利对接,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位居世界第一等。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等等。成 就 、 挑 战 、 转 变 入 世 十 年 给 中 国 带 来 了 什 么 ?(新华社记者罗宇凡、王希、胡苏)买到越来越便宜的汽车,享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品牌的服务,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国制造”的产品对于普通人而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 年间的切身体会大多来自身边这些点滴的变化。不过对于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而言,入市 10 年带来的收获与思考远不止这些。在厦门举行的第十五届投洽会上,各国政要、经济学家、企业领袖围绕中国入市年的变化畅所欲言。 成就:规模空前、增长迅速的新兴市场“今年是中国加入
5、世贸组织十周年,十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在国际贸易、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方面,与国际成员一起取得了共赢的发展。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入世年来,中国进口规模增长倍,跃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国。2010 年,货物贸易进口接近1.4 万亿美元,占全球的十分之一。中国已成为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等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十年来,中国累计利用外资超过万亿美元,成为全世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统计数据,截至 2010 年,中国加入 WTO 的所有承诺已全部履行完毕,建立起了符合规则要求的经济贸易体制。 在货物贸易领域,中国按照承诺逐步削减关税水平,关税平均水平从加入前的 15.3降低到
6、 2009 年的 9.8,其中,农产品平均关税为 15.2,工业品平均关税为 8.9。在服务贸易领域,在按世贸组织规则分类的 160 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中国已经开放了100 个,涉及银行、保险、电信、分销、会计、教育等重要服务部门,为外国服务提供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准入机会。 在知识产权领域,中国完成了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使其与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以及其他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规则相一致。 10 年间,中国已建立符合世贸组织要求的法律体系,清理了 3000 多部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贸易体制和政策进行了全面的调整,使中国的对外经贸体系与世贸组织的规则相一致,中国的贸易体制和环境更加稳定,
7、更具可预见性。 尤姆凯拉看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上的主要收益包括:对外经济关系的稳定性;更加稳固和更加快速的经济改革;基于效率与创新的长期增长。而波兰驻上海总领事馆贸易和投资促进处一等参赞安杰伊贝俊嘉则认为,中国入世 10年,随着相关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不仅为贸易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也帮助中国不断提高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 挑战:开放的压力与成本入世 10 年是中国经济不断走向开放的 10 年,开放带来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承受巨大的压力。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部分行业在外资冲击下竞争力的减弱都给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来自商务
8、部的数据显示,入世以来(2002 年至 2010 年) ,我国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692 起,合计金额 389.8 亿美元。其中,反倾销调查 510 起,反补贴调查 43 起,保障措施 106起,特保措施 33 起。不仅如此,中国已连续 16 年(19952010 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年(20062010 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部分国外产业和企业更加倚重中国市场,以不公平贸易方式抢占市场份额情况更为突出。在积极扩大进口、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同时,如何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和保障发展空间是新时期公平贸易工作的新课题。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
9、调查专员宋和平表示,随着我国制造业及工业制成品参与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加大,客观上会形成贸易摩擦和产业冲突增多的局面。我国现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和首要目标国。同时,贸易摩擦不仅体现为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限制措施,也将愈发突出地表现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政策、体制等宏观层面的碰撞与冲突。除了频频出现的贸易摩擦,在加入世贸谈判过程中的一些潜在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曾经,汽车、石化、钢铁等产业被认为是资本技术密集的国家支柱产业,入世时人们担心汽车、农业等受到冲击,因此为保护这些产业而在其他领域做出了让步。现在看来情况并非如此。不少专家指出,开放的过程,一定是有的部门受益、有的部门受到冲击,
10、关键是如何衡量开放的成本。这既需要提高认识事物的水平,又必须想办法克服既得利益的干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在谈到入世 10 年来的经验和反思时表示,入世时特别看重给予了高度的甚至是过度保护的行业,现在看当时对产业竞争力的评估并不完全准确。如何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中国产业的竞争力,特别是潜在的竞争力,值得在未来的开放进程中高度重视。中国正站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起点上,如不能准确地看到开放的压力对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所带来的益处,我们就可能丧失机遇,就可能长期陷入对落后的保护。 转变:“市场份额之争”到“核心技术之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是简单的成为一个国际组织的成员,
11、更大程度上这是一种国家战略的选择。在出口导向型的国家经济战略之下,不断扩大开放程度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巨大的动力,但同时也使中国经济对于进出口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第十五届投洽会资本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就曾表示,现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事实上正是在对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旧的世界经济格局高度依赖的条件下实现的;而这种依赖,已经逐渐显现出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性。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们抓住战略机遇期的关键。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回归实体经济的脚步正在加快,美国政府出台的“国家出口倡议”和欧盟出台的贸易、增长与世界事务新贸易政策文件均旨在振兴本国实体经济、促进产品出口和拉动国内就业,力图改变“虚实”失衡、内外失衡。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加大力度争夺制造业的全球市场。宋和平在分析目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复杂因素时表示,包括国际市场需求相对萎缩,区域间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人民币升值加速、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困难和成本增加等等,多种国内外因素的叠加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外向型发展,挤压中国企业利润空间。中国产业与发达国家同行间的竞争正从“市场份额之争”向“核心技术之争”延伸。中国产业将更多地面临自主创新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等与综合经济竞争力直接相关的摩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