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3.19.2 明清抗击侵略的英勇斗争 每课一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86100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9.2 明清抗击侵略的英勇斗争 每课一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3.19.2 明清抗击侵略的英勇斗争 每课一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3.19.2 明清抗击侵略的英勇斗争 每课一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3.19.2 明清抗击侵略的英勇斗争 每课一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9 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同步测控名师导航 来源 :Zxxk.Com要点导学来源:学#科#网1.戚继光抗倭明中后期政治腐败,海防松弛,地方官无力保护沿海的安全。倭寇不断骚扰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严重影响了沿海人民的正常生产和中国的海疆安全。戚继光在国家危难之际受命抗倭,在浙东组成纪律严明的戚家军,通过台州大捷和福建广东的抗倭,至 1565 年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2.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新航路开辟后,正处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一些欧洲国家,为掠夺财富和奴隶,奉行血腥的海外掠夺政策。葡萄牙、荷兰相继东来,开始了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侵扰。1553 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占了我国的澳门;1

2、624 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南部地区,1642 年进一步侵占了整个台湾地区,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台湾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有力的反抗。1661 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在台湾人民的支持和配合下,郑成功军队大获全胜,1662 年,荷军被迫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一是使台湾民众摆脱了荷兰殖民者长达年之久的殖民统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而安居乐业,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二是收复台湾后,郑成功所率军队和眷属定居台湾,郑成功及其后人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台湾经济、社会、文教发展的 措施,使台湾的经济和各项建设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为后来清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3、三是沉 重打击了荷兰殖民者的侵略气焰,对亚洲和其他国家起到了间接保护作用。来源:学科网 ZXXK3.雅克萨反击战17 世纪,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建立城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面对沙俄的侵略,清政府通过外交途径要求其撤军,遭到拒绝。在沙俄变本加厉进行武力扩张的形势下,为保卫东北边疆的安全,康熙帝决心以武力驱逐入侵者。康熙帝分别在 1685 年和 1686 年两次打败俄军。1689 年,中俄双方代表经过平等谈判,签订尼布楚条约 ,这是划定中俄边界的第一个条约。问题探究问题 1:文天祥抗元与戚继光抗倭有什么不同?探究思路:关键是从性质上来分析两者的不同,要看它们“是否是反对外来侵略” ,这样,通

4、过分析比较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文天祥抗元从客观上是维护南宋统治区域内人民的利益,因为南宋与蒙古族之间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斗争,不是反抗外来侵略。而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给我国边疆地区的安全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戚继光抗倭是反抗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的领土。问题 2:既然尼布楚条约规定,把原属中国的尼布楚一带割让给俄国,又说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之 间的一个平等条约,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探究思路:看待一个法律条文是否平等关键有三点:是否是平等协商;是否是一方受到武力威胁,是被迫的;是否是反映双方的愿望和利益。两者并不矛盾。因为,第一,它是双方通过平等谈判,中国作了让步才签订的,由于当时出现了

5、蒙古噶尔丹的严重威胁,康熙帝希望与沙俄迅速缔结和约;第二,当时在沙俄占领的尼布楚城下谈判,根本不存在中国武力的威胁;第三,条约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两国政府的主张,并符合双方的利益。精题精讲例 1 (2004 年济南中考)下列事件中,捍卫了中华民族利益的有明朝的北京保卫战 雅克萨之战 台州九捷 郾城大捷A. B. C . D.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华民族利益”概念的认识。捍卫中华民族利益是指抵抗外敌 入侵,而中华民族内部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不能说成是捍卫中华民族利益,而是保卫自己民族的利益。明朝的北京保卫战和郾城大捷是汉族与我国境内其他民族的斗争,不涉及中华民族的概念。答案:C黑色陷阱:本题四

6、个历史事件都提到了民族间的争斗,具有很强的迷惑性,特别是郾城大捷事件。如果将岳飞误认为民族英雄,本题就容易错误地排除 C 项。例 2 自明朝中期以来世界和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这一阶段中国在抗击侵略方面还能够取得胜利?你从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中能领悟到什么?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迁移、概括和分析比较的综合能力。第一问对比中外变化,要抓住两者最主要的差异,中国走向闭关,而西方却正在开放。第二问,任何事物从强大到腐朽都有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中国当时只是相对落后,仍具有一定的实力,加上杰出人物的贡献等,使得这一时期的对外战争能够取得胜利,要从这两个角度去思考。第三问具有一定的理论含量,要从当时

7、的战争能够取胜,而鸦片战争后中国却一败再败的历史教训中思考原因,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参考答案:变化:明朝中期以来,中国走向闭关锁国,逐渐与世界隔离;而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后,殖民者开始对外侵略。取胜原因:当时中国的国家综合实力还比较强,东西方的差距还刚刚被拉开;康熙、郑成功等杰出人物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率领军队和民众对侵略者进行坚决抵抗。领 悟 : 国 家 综 合 实 力 的 提 高 , 是 维 护 国 家 安 全 和 民 族 利 益 的 关 键 ; 面 对 侵 略 , 要 敢 于 抗 争 。绿色通道:任何历史事件的出现,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两大要素,分析历史事件要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决定

8、对外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是实力对比,其次还有国际因素、指挥艺术以及人民群众的动员程度等。来源:学_科_网 Z_X_X_K自主广场我夯基 我达标1. 倭寇包括来源:学+科+网 Z+X+X+K日本武士 日本商人 海盗 中国沿海奸商A. B. C. D.思路解析: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答案:A2. 1561 年在台州抗倭的明朝将领是A.岳飞 B.戚继光 C.郑和 D.郑成功思路解析:此题考查主要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1561 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抗倭, 九战九捷。这是抗倭斗争中重要的一次战役,要重点记忆。答案:B3. 荷兰殖民者被

9、迫向郑成功投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是在A.1661 年 B.1662 年 C.1683 年 D.1684 年思路解析:C、D 两项与郑成功生活的时间不符合,A 项说明的是郑成功进军台湾的时间,经过几个月斗争,荷兰殖民者才被迫投降。答案:B4. (2005 年青岛中考)下列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是郑成功从金门出发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 郑成功来源:Zxxk.Com收复台湾来源:Z。xx。k.ComA. B. C. D.思路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从金门出发应在收复台湾之前,这样就可以排除 B、C 两项,再根据台湾是先被荷兰侵占才能谈到收复的问题,再排除 A 项。答案:D5. 清政

10、府设置台湾府,其作用不包括A.使台湾回归祖国 B.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C.巩固了祖国海防 D.促进了台湾的开发来源:Zxxk.Com思路解析:此题属于逆向选择题,如果对知识理解不深,很容易选错。因为郑成功收复台 湾 已 经 使 得台 湾 回 归 祖 国 , 所 以 当 清 设 置 台 湾 府 的 时 候 就 不 存 在 台 湾 再 回 归 祖 国 的 问 题 了 。答案:A6. 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地点是A.雅克萨 B.北京 C.尼布楚 D.俄国思路解析:尼布楚条约是在边境地区签订的,所以 B、D 两项明显不符合。答案:C7. 在中俄 尼布楚条约中,用以确定两国边界的两条河流名称是A.黑龙江

11、 乌苏里江 B.乌苏里江 格尔必齐河C.格尔必齐河 额尔古纳河 .额尔古纳河 乌苏里江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基本的记忆能力。在清朝的版图中,乌苏里江是我国的内河,所以不可能是两者边境的分界线,很容易排除 A、B、D 三项。答案:C我综合 我发展8.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来源:学科网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请回答:(1)诗中的“海波平”是指什么?(2)从两句诗来看,作者的什么高尚品质值得人们学习?思路解析:第(1)问,只要能够推断出诗的作者,回忆他生平的主要事迹,就能够回答“海波平”的含义;第(2)问,结合诗歌的具体内涵,剖析其中隐含的作者的高尚

12、品质。戚继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他的抗倭功绩,永远载入史册。参考答案:(1)扫清倭寇,使海防得以巩固,沿海人民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2)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决心。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则更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9. 仔细观察下图 ,这是我国清代在保卫边境取得胜利时的一幅画面。试结合所学知回答以下问题: (1)这次战争

13、是由清代哪位皇帝指挥的?最终结局怎么样?(2)这次战争带来了什么影响?思路解析:依据题目中的清代、边境及地图中交战双方的打扮和当时的气候情况,我们可以判断这是雅克萨反击战的画面,由此,下面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参考答案:(1)康熙。清军于 1685 年、1686 年两次取得战争的胜利,在 1689 年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2)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维护了国家的主权,打击了俄国的侵略,使中俄东段边界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发展。共同成长合作共赢课题:再现郑成功收复台湾背景:台湾的台南市有一个著名的名胜 古迹赤嵌楼。赤嵌楼楼阁宏壮,周围约 140 米,高约 11米。楼房高低

14、曲折玲珑,上楼梯环精致,栋梁坚固,经三百余年沧桑,巍然屹立。楼底层高丈余,有地下室,为古时之军械库,楼上有一口荷兰井,实为隧道,传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荷兰人多自此逃至安平港而遁。清乾隆十五年(公元 1750 年)将此楼列为史迹,楼上陈列明清时期台湾史料、模型及标本,楼北侧置有许多古代石碑。现楼内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并设有奉祀郑成功的专祠,信奉者的香火不绝。来源:Zxxk.Com活 动 任 务 : 利 用 图 书 馆 、 网 络 等 工 具 查 找 资 料 , 搜 集 与 郑 成 功 有 关 的 故 事 、 图 片 等 在 班 级 小 组 里 交 流 , 还可 以 根 据 资 料 自 编 自 演

15、小 故 事 , 以 再 现 郑 成 功 收 复 台 湾 的 光 辉 业 绩 , 然 后 评 出 优 胜 者 。读书做人少年康熙智除鳌拜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学科网 ZXXK康熙帝满 14 岁的时候,亲自执政。那时候有个大臣叫鳌拜,他权力很大,也很霸道。康熙帝决心除掉鳌拜。他派人物色了一批 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这些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力。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鳌拜进宫去,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孩子们闹着玩,一点也不在意。有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鳌拜像平常一样大模大样进宫去,刚跨进内宫的门槛,忽然一群少年拥上来围住了他,有的拧胳膊,有的拖大腿。鳌拜虽然是武将出身,力气也大,可是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练过摔 跤的,鳌拜敌不过他们,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凭他大声叫喊,也没有人搭救他。鳌拜被抓进大牢,康熙帝马上要大臣调查鳌拜的罪行。大臣们认为,鳌拜专横跋扈,擅杀无辜,罪行累累,应该处死。康熙帝从宽发落,把鳌拜的官爵革了。想一想通过这个故事,你最佩服康熙的哪一点?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