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 放飞理想 立志成才 课时 32 授课日期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致力于建树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2、理解和确认在现阶段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形成和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知识与能力】1、认识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2、明确当代青年应当承担的历史性社会责任。3、了解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优良传统。4、确认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途径。重点难点树立崇高理想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教具学具多媒体预习要求看书 板书设计一、放飞理想 立志成才1 理想伴我成长2 艰苦奋斗 走向成功3 世界因我而精彩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2、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备注本课作为九年级、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程的最后一课。崇高的理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不懈动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是一个人终生受益的宝贵财富。对学生进行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本课学习的结束,同学们九年级的学习生活也将要结束,从此走向新的生活。基于这样的情况,为了引导同学们及早做好迈进人生发展新阶段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本课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和理解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的道理,从而明确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需要立志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才能有所作为。本课的全部教学过程,包括“我
3、的理想和选择”这一课外实践活动的进行,都应该坚持以相关事实材料说话,注意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阅历、生活体验和认知规律要求,在广泛采集资料并精心设计材料载体、问题情境和切入角度的基础上,在与学生共同探究思考之中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就具体内容而言,本课的结构也分三块叙述。第一框题 理想伴我成长【教学目标】1、理解树立远大理想和确认肩负历史使命的必要性,明确崇高的理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不懈动力。2、了解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认识人人需要为理想而奋斗,需要正确处理最高理想、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内容分析】这个板块包括“树立远大
4、理想”和“面向未来说使命”两个栏目。“树立远大理想”栏目的主题,是要在明确人生不可能没有理想的前提下,认识树立崇高理想对于青年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深远意义。教材为此设置了交流活动,要求引导学生以九年级 2 班关于“为了实现明天的理想,今天怎么办”主题班会参与者的角色,发表各自对于理想的看法;进而由此明确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和人类最高理想的内容,以及感悟建树远大理想的深远意义和激励作用。与此同时,还要了解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辩证关系: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面向未来说使命”栏目的主题,是要引导学生在确认自身肩负历
5、史使命的基础上,认识人人需要为实现理想而奋斗,以及有志有为青年应该把个人前途命运与祖国紧密联系有机结合的道理。教材为此要求组织学生结合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体会,感悟对青年一代所肩负历史使命的认识。【问题提示】1、探究:假如我参与了九年级(2)班的主题班会讨论,我对理想有什么看法?(见教材 P.149)为有效组织这样的探究,需要引 导学生明确: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有志有为的青年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其实, “平生无大志,但求足温饱”,本身也是一种理想,不过是一种相当平庸的理想。当然,这些道理,应该尽可能设计情境引导学生“领悟”,而不是简单地“告诉”。2、感悟: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对自己的成长发
6、展有什么激励作用?(见教材 P.150)引领学生实现这样的感悟,要注意 设置情境,指 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使之领 悟这样的道理:目标激励产生动力,社会共同体的发展需要全体成 员共同努力,以及有志有为青年应该切实承担社会责任等。3、感悟:(1)列举为理想而奋斗的代表人物及其典型事迹。 (2)结合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体会,谈谈对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认识。 (见教材 P.151)关于这里的代表人物,可以包括古今中外的各类优秀分子,但是要引导学生注意 发现自己所熟悉和能够理解的有关典型人物及其事迹;关于对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认识和打算,要引 导学生结合对共同理想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自己的有关 实际情况,
7、 实事求是地思考和交流,不要满足于说大 话、空 话和套话。第二框题 艰苦奋斗 走向成功【教学目标】1、了解:个人理想的实现和事业的成功,要靠艰苦奋斗才有可能。2、明确: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社会发展和事业成功的可靠保障。3、确认:始终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以期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内容分析】本框题也设置了两个栏目:“继承艰苦创业传统”和“艰苦奋斗从小做起” 。“继承艰苦创业传统”栏目由介绍艰苦卓绝的青藏铁路建设者的事迹切入,要求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坚持艰苦奋斗的优秀典型,以及相关的精辟名言,以期感悟事业成功与艰苦奋斗之间的必然联系,进而由中央领导同志的号召入手,引领
8、学生准确理解艰苦奋斗的深刻涵义和现实意义。“艰苦奋斗从小做起”栏目首先组织学生就当今社会常见现象进行探究活动,力图引导学生对自己可能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有所认识,然后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仍然存在的贫困学生的情况交流各自的感受,进而就将来全面实现小康目标之后是否需要艰苦奋斗精神的问题进行探究,希望由此使得他们能够全面理解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和重要性,从而引领学生充分明确承担历史重任需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道理。【问题提示】1、交流:(1)在现实生活中有大量坚持艰苦奋斗的优秀典型。说说我所敬佩的代表人物的事迹。(2)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强调艰苦奋斗的精辟名言。列举我最喜欢的名言。 (见教材
9、P.153)组织这样的活动,教师应该事先有所准 备, 选取一二适当作出示范。比如:从战争年代的三五九旅开 垦南泥湾到建设时期的两代“铁人 的故事,到近年来宣传的青藏铁路建设者等,都是坚持 艰苦奋斗的典型;精辟名言则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历览前贤学生看幻灯片(幻10)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然后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了解和理解的情况,让学生分组小范 围讨论后推举代表口头或者书面交流。2、探究:(1)李川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2)找一找自己身边的不良消费行为,对此应如何克服和避免?
10、(见教材 P.154)由于中国一些家长甚至是超越自己承受能力的溺爱,教材列举的李川这样的实 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教师要在事先注意发现和搜集 类似典型实例,在注意不伤害学生心理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学生自我意识和认识有关不良行为的危害,以及自立自 强的必要和重要性,相机予以必要的疏导 和引导。3、交流: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贫困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说说自己的感受。 (见教材 P.154)我国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也很不平衡,因此,在不少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校, 贫困学生并不少见。教师应该注意事先掌握有关情况,特别是要着力保护有关学生的自尊心,注意本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懂得坚持艰 苦奋斗
11、、勤 俭节约的道理,确保不致于偏离主题。4、探究:到 21 世纪中叶,我们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那时我们还要不要继续提倡艰苦奋斗精神?为什么?(见教材 P.155)对于这样的问题,理论上似乎没有探 讨的价值,因为是非好像已经很清楚。但是在 实际上, 现在就有不少人认为艰苦奋斗精神已经过时,早已 丢掉了这个优良传统。因此,进行这个探究活 动, 应该说是很有意义。关键是要善于联系成功国家、企 业和个人的实际, 说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和重要性。第三框题 世界因我而精彩【教学目标】1、准确理解人才的涵义,从而实现对成才的全面认识。2、及早了解成才之路上的各种可能,
12、并相应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以期在心理上积极适应社会。3、注意认识各种职业存在的必要性与相互关联性,培养尊重各种职业工作者的态度,4、明确道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不同层次人才,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是一个人终生受益的宝贵财富。【内容分析】本框题以学好本领、立志成才,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为主题,由三个小栏目组成。“交流成才目标”栏目基于现代化进程需要人才接力的事实,要求学生结合对华演事迹的了解,就各自得到的启示、未来成才目标和打算进行交流,并启发学生注意明确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因而需要准确理解人才的涵义,从而实现对成才的全面认识。“
13、漫谈成才之路”栏目的主题,是引导学生明确成才之路的艰辛,要求学生结合对张立勇成功原因的探究,认识未来的成功要靠今天脚踏实地奋斗的道理,启发他们面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和挫折,需要有正面现实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准备。因为,只有及早应对,才可能始终在生活中微笑!“畅想自己的未来”栏目,首先要求学生结合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背景,就自身今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探究;其后组织学生就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职业等级观念问题,交流并剖析各自的认识;同时还就作为应届毕业的初中生所面临的填报志愿问题略作分析,指出不管是升入普通高中,还是中等专业学校或职业高中,都要合理填报志愿。三层意思的核心就在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不同层
14、次人才,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问题提示】1、交流:(1)华演的事迹对于我们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能力有何启示?(2)谈谈自己成才的目标和打算。 (见教材 P.156)组织这个交流活动,需要准确 认识华演的成功之路,在于勤勉好学、善于思考和坚持不懈,并引导学生贴近自己的实际设计成才目标,致力于从 现在做起,走好生活中的每一步。2、探究:张立勇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见教材 P.157)组织指导这样的探究,要注意到青年学生往往容易陷于盲目乐观和对现实生活过于理想化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关注张立勇艰辛的探索之路,理解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的道理,充分认识走上社会
15、之后遭遇种种挫折的可能,由此对自己的成才之路设计做好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3、探究: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我们青少年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见教材 P.158)来源:学_科_ 网我们的人生之路如同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是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困 难并存。 这是进行这个探究活动之先需要认识和理解的。在国家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情况下,确实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但是由于人才竞争环境也会因此而更为激烈, 对于我们的竞争意识和竞争素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4、交流:有人将职业分为三六九等,有人则说,“没有没出息的职业,只有没出息的人” 。这些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见教材 P.158)关于这个方面的情况,既要认识 到国家需要各类人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又要注意当今社会许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的现实。所以,进行这个交流活动本身,就是全面准确和充分认识 社会现实的过程。课后作业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