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2 课 秦朝的统一【课前回顾】-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相互打分,每空二分。分数 - 1. 战国七雄指的是( ) ,其中( )之战秦国大败( ) ,从此,东方六国失去了抵御秦国的实力。2. ( )年的( )使得秦国国富兵强,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全中国奠定了基础。【学习目标本课学习重点】:1. 秦的统一。包括秦统一的背景、秦国兼并六国的过程、秦朝建立的时间以及秦朝完成统一、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的意义。 (联系流程一)2. 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政治上、经济和文化上、思想和学术上、军事上。 (联系流程二)【自主学习】:流程一:秦朝的统一1.基础知识。要求:
2、阅读课本 64 页独立完成。从前 230 年到前 221 年,秦国先后灭掉( )六国,定都( )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 ) 。2.能力提升。要求:阅读课本 6465 页合作探究。小组展示讨论结果。秦朝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主要原因是什么?3.基础知识。要求:阅读课本 65 页独立完成。秦朝统一的意义:顺应( ) ,结束了( ) ,开创了中国( ) 。4.反馈练习:为自己打分,每题五分。为自己打分- 1.下面对秦朝统一的说法正确的有( )秦朝统一时间是公元前 221 年秦朝的都城设在咸阳。秦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分立和相互混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大
3、一统的局面秦朝统一,严重危害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A B C D2.秦朝能够统一的主要原因是( )A.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B秦王赢政采取远交近攻和各个击破的战略,先后灭掉六国C秦王赢政尊重贤才,任用能人 D采纳了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治理国家5.学生齐读李白的诗.过渡:秦王扫六合,统一了六国。然而这只是地域上的统一。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帝国,还包括其它广泛的统一的含义。流程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基础知识。要求:阅读课本 6567 页合作探究完成下列各题。政治:中央: 地方:经济和文化:( ) 秦统一后的文字是( ) ,统一后的货币是( )小结:这些措施的作
4、用。要求:从书上找到,然后同桌互背。 思想学术: ( )军事: ( )西起( ) ,东到( )小结:秦朝的疆域:东 ( )西( )南( )北( )2.反馈练习:为自己打分,每题五分。为自己打分- 1.在秦朝中央政府中,掌管监察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 御史 D. 皇帝2.下面有力地促进秦朝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措施主要是( ) A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B修驰道 C “焚书坑儒 D修筑长城3.下面对长城的说法正确的有 ( )战国末年,秦、赵、燕为防止匈奴南下相继修筑长城 秦朝统一后,利用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部原有长城进行增补秦朝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多里长城凝结着中国劳动
5、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是世界人类古代文明的一大奇迹。A B C D【课堂小结】盘点今日的收获 -南北两组同学知识大比拼。要求:每人只能说一次。【巩固练习】-温馨提示:仔细思考,认真推敲 每题 10 分,共 20 分。老师打分- 1.下列对秦始皇的功过说法正确的选项有( )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期战乱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巩固统一,他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在地方设立郡县。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加强中央与地方联系,修驰道。为加强思想控制, “焚书坑儒。为防止匈奴南下,修筑长城,西起辽东,东至临洮,役使大量民力。任用商鞅进行变法。2.秦国统一的意义想一想:是哪三个方面?把它写在下面。【布置作业】:1.复习掌握本课知识点,分析自己错题的原因,把错题整理在作业本上 。2.预习 13 课,做好预习笔记。【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