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 19.草船借箭 .备课教师: 马丽艳 修改教师: 马丽艳 教学内容 草船借箭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2、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 ll 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 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妒、督、鲁”等 ll 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 8 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教学
2、难点 通读课文,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教学准备 阅读三国演义第 42 回至第 46 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设计课堂反思环节提示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生成记录思考提升第一课时激趣导入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初读感知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这些问题实际让我们
3、回答?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2、给文章分段:3、说说是什么顺序给课文分的段,并说说主要内容。联系生活谈感受,由生活走向文本,激发学生阅读乐趣。质疑课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学生提前了解了“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及周瑜妒忌加害诸葛亮的表现。这节课在课型设计上我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让学生在初读到位的基础上,直入研读专题,牢牢抓住“神机妙算”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并以此辐射全文,摆脱 “多余的自读自悟四、自读第 2 至第 5 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五、读
4、第 6 至第 9 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1、先说经过,说明理由。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六、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的巧妙安排叫什么?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会怎么说?第二课时复习导入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细读品味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1、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
5、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2、引导学生齐读、个别读再加“叹”字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2、教师小结并出示电影片段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书上练习批注,学以致用。始终围绕文章的中心句,引导学生通过读、批、议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交流,教师指导,了解词的内容。学生在分角色朗读课文时,缺乏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周瑜的感叹。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思为本、以创为本、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的教学思想,寓学生的主动研究于阅读活动之中。并紧扣单元
6、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议、探究、感悟”中不知不觉理解课文,感悟活的人物形象,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1、出示自学提示: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呢?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划下来,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2、讨论交流。知天文的句子。(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
7、样的一种心情呢?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周瑜的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自主学
8、习,在文中做批注。小组合作 讨论并交流,学生回答:当时鲁肃看到这样的天气一定很着急也很担心。学生拼拼读句子之后回答:“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插入周瑜自叹不如与诸葛亮笑自己的样子,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人物形象。插入示范朗读更是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和更好地感悟人物内心世界,同时培养学生的研读能力与朗读能力。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3、总结学法: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
9、。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识人心的句子。(1)识曹操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
10、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 11 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2)识鲁肃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在总结课文中深化对课题的认识。学生通过品读、体会,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中品出人物的特点。学生回答:他有可能在笑鲁肃,那是一种友好的笑笑他的老实。也在笑周瑜笑周瑜在他的安排下中了他的圈套。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中,我感觉自己对名著的了解实在太肤浅了,这让我
11、的教学显得底气不足。看来,广泛地阅读(不仅仅是读教材、读教参,还要读名著、读儿童文学作品,读孩子们感兴趣的一切读物),紧跟时代地阅读(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的变动,学生阅读面的开阔)是当好一名了“语文”老师的必修课,自修课,再修课。真是“活到老” 须“学到老”啊!交流提高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学了课文第二自然段中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体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赏读积累四、总结全文。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1、是啊,周瑜的气度
12、、周瑜的为人、周瑜的才智、周瑜的智慧都不如诸葛亮,难怪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原文在结束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时候,有这么一首诗: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2、难怪鲁肃了解了整个借箭过程之后,对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先生真神人也。”然后就向诸葛亮讨教你这神机妙算是怎么来的,诸葛亮就对鲁肃说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老师: 下课以后请同学们自己去看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答案就在四十六回上。通过拓展学习学生对诸葛亮有了更多的了解。板书设计:19 草船借箭识 天 文 识 周 瑜 妒 忌诸 葛 亮 知 曹 操 多 疑晓 地 理 信 鲁 肃 忠 厚作业设计:1、 抄 写 课 后 的 积 累 语 言 。2、 背 诵 自 己 喜 欢 的 精 彩 句 子 或 段 落 。3、 抄 写 描 写 文 中 人 物 特 点 的 词 、 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