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屠呦呦人物素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62335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屠呦呦人物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屠呦呦人物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屠呦呦人物素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屠呦呦人物素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屠呦呦人物专题阅读导语呦!她终于获奖啦!成为获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第一人!北京时间 10 月 5 日 17 时 30 分,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其实,在此之前,有关屠呦呦的新闻已见诸报端,科学界关于屠哟哟的讨论也一直存在,甚至关于她的争议也一直存在。这位因在 2011 年度获得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而被称为“离诺贝尔最近的中国女人”的药学家,却还有一个称号“三无”教授。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学经历、不是两院院士,只是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一名普通研究员。那么,

2、为什么是她捧起了诺贝尔奖?其人其事又有着怎样的故事?给屠呦呦的颁奖词: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上世纪 60 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离诺贝尔最近的中国女人”其实,在此次获奖之前,屠呦呦就已经被称为“离诺贝尔最近的中国女人” 。

3、公开信息显示,屠呦呦,女,1930 年 12 月 30 日生,药学家。1951 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学习 ,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 4 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 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 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 年,屠呦呦因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

4、风向标”的拉斯克奖,以表彰其对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所作出的贡献,曾引起过外界关注。这是该奖项设立 65 年以来,首次颁给中国科学家,也是到那时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大奖。因为拉斯克奖还有一个“诺贝尔奖风向标”的别称,人们便激动地预测,屠呦呦很有可能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个中国人。消息一出,各大媒体像炸开锅一样,开始追踪报道屠呦呦的获奖背景,研究专业,以及生平记事。2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两个美国人和一个法国人。虽然希望落空,但这也不影响人们给屠呦呦加冠另一个头衔离诺贝尔最近的中国女人。生活中粗线条,科研中的执着者1930 年年底,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5、作为家中 5 个孩子中唯一一个女孩,屠呦呦一直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她的高中同学陈效中回忆说,屠呦呦在班上不声不响,经常上完课就回家,成绩也在中上游,并不拔尖。尽管成绩并不突出,但屠呦呦还是在 1951 年考入北京医学院(后改名为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一直工作至今。呦呦十分低调,即使是获奖后,她都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在普通人看来,她有些神秘,有些不食人间烟火。但在朋友眼中,屠呦呦是个十足的“马大哈” 。“屠呦呦生活上是个粗线条,不太会照顾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有一次,她的身份证找不到了,让我帮忙找找,我打开她的箱子,

6、发现里面东西放得乱七八糟的,不像一般女生收拾得那么停当。同学们见了后都笑话她。她家务事不灵光,成家后,买菜、买东西之类的事情基本上都由先生做。 ”陈效中回忆道。2015 年屠呦呦再次以个人身份获奖。6 月 4 日,哈佛大学医学院官方网站公布 2015 年度华伦阿尔波特基金会的授奖信息。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其在抗疟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荣获此奖。据悉,屠呦呦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为什么是她获诺奖?她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上个世纪 50 年代,抗美援朝以及越南战争时期。当时作战士兵常常被疟疾所累,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于是,多国政府都不得不将大

7、量精力投入到抗疟药物的研发上,但都一筹莫展。1967 年 5 月 23 日,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聚集北京,就疟疾防治药物和抗药性研究工作召开了一个协作会议,就此启动了代号为“523 项目”的计划。该项目的短期目标是要尽快研制出能在战场上有效控制疟疾的药物,长远目标是通过筛选合成化合物和中草药药方与民间疗法来研发出新的抗疟药物。国家对“523 项目”十分重视,特设仿造西药或制造衍生物、从中药中寻找抗疟药、制造驱蚊剂等几大课题组,组织了来自 60 多个研究机构和单位的 500 多名研究人员参与研发,这其中就有来自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她被分在了中医药协作

8、组,主要从中医角度开展实验研究。解决问题的转折点,在经历了第 190 次失败之后才出现实验的过程漫长而复杂。光调查收集这一个过程,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便筛选了 2000 余个中草药方,并整理出了 640 种抗疟药方集。他们以鼠疟原虫为模型检测了 200 多种中草药方和 380 多个中草药提取物。这其中,青蒿素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3青蒿素是来自一种菊科艾属植物的提取物,屠呦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它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可达 68%。但这个抑制率十分不稳定,甚至在后续的实验中,抑制率显示只有 12%-40%。对此屠呦呦猜测,低抑制率可能是提取物中有效成份浓度过低的原因造成的。于是她着手改进提取方法。通

9、过翻阅古代文献,特别是东晋名医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她意识到常用煎熬和高温提取的方法可能破坏了青蒿有效成分。不出所料,改用乙醚低温提取后,研究人员如愿获得了抗疟效果更好的青蒿提取物。 “1971 年 10 月 4 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 100%。这个解决问题的转折点,是在经历了第 190 次失败之后才出现的。 ”这一步,至今被认为是当时发现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关键所在。首先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后来,为了获证青蒿素对人体疟疾的疗效,屠呦呦等人首先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实验效果十

10、分喜人。随后,屠呦呦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 21 位感染了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非常成功。青蒿素对恶性疟疾、脑疟强大的治疗效果,挽救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饱受疟疾之苦的非洲人民称之为“中国神药” 。 “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 ”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成员露西夏皮罗如此评价发现青蒿素的意义。屠呦呦因此被称为“青蒿素之母。贡献无法泯灭“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还有我的团队,还有全国的同志们。 ”屠呦呦在荣获拉斯克奖时说, “这是属于中医药集体发

11、掘的一个成功范例,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其实,无论蜚语再多,屠呦呦的科学贡献都无法泯灭。正如曾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饶毅所说:最重要的是,这些药物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我们应该推崇他们的工作、肯定他们的成就。科学,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一个特殊的科研者,带给我们多维度的思考就在 2011 年,屠呦呦获拉斯克奖后,在一片叫好声中,人们渐渐发现了这位卓越的女科学家区别于传统意义中获奖者的独特之处,她既没有博士学位、留学经历,也不是两院院士,只是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一名普通的研究员。这甚至引发了人们对于我国科研经费、科研体制的探讨。这一点,在她获

12、得诺奖的消息传出之后,又一次被媒体热议。个人荣誉2011 年 9 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4万人的生命” 。2015 年 6 月 15 日,获得 2015 年度沃伦阿尔珀特奖。2015 年 10 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评论:屠呦呦这朵花屠呦呦是一朵花,中国当代医学科研最灿烂的一朵花,历经 40 年的风霜雪雨,春华秋实, 这朵花终于彻底绽放了。10 月 5 日,85 岁高龄的屠呦呦用双手捧起了沉甸甸的诺贝尔奖杯,这是中国科学

13、家首次获得这一大奖。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 终身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诺贝尔委员会将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屠呦呦,以表彰其 对 治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研究贡献。屠呦呦这朵花开得有点难。当时,她的试验条件极差,自己身体又有病,而且,恰逢“文革”混乱,各种干扰非常厉害,造反派拎着大棒捣乱。但她和她的团队顶住干扰,克服重重困难,宵衣旰食,殚精竭虑,在经历了 190 次失败之后,1971 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 191 次低沸点实验中终于发现了抗疟效果为 100%的青蒿提取物,打开了成功之门。屠呦呦这朵花开得有点晚。1971 年,屠呦呦的试验即获得成功,并后来投入生产,推向世界,

14、几十年来,这种被称为“ 东方神药”的青蒿素每年都在挽救全世界无数人的生命。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屠呦呦的成就 40 年后才得到国内外的普遍承 认,拿到诺贝尔奖。唏嘘叹息之余,使人不由想起王勃的名言:冯唐易老,李广 难封。屠呦呦这朵花开得墙外比墙内香。美国拉斯克基金会在临床医学研究奖颁奖词说:“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厚礼。 ”但是, 这一巨大 发现在国内的被认知程度并不高,仅被授予一个国家发明二等奖,发放奖金四千余元,而屠呦呦申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也铩羽而归,长期以来,她在国内的知名度 还不如一个三流明星。更没想到她竟然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屠呦呦这朵花开得有点“争议”。

15、屠呦呦获奖后,国人纷纷为之欢呼叫好,喜不自胜,引以为荣。但也有人嫉妒,有人眼红,有人持不同意见,甚至 还有人写信告“洋状”,想把她获奖的事闹黄,各种异议归纳起来就是一个意思:功 劳归于一人不公平,大伙都有份,要不然,我得不到你也得不到。本来,第一个把青蒿素带到 523 项目组,第一个提取出有 100%抑制力的青蒿素,第一个做了临床实验,绝不该有争 议的屠呦呦,也陷入 这种尴 尬境地:誉满天下,谤满天下。我们都来爱惜屠呦呦这朵花。好花须要绿叶扶,屠呦呦这朵花开得不易,开得艰难,也开得辉煌,开得大气,给国人争光,给人类造福,功在当今,富润后世。我们理当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珍惜 爱护屠呦呦获得的这一荣誉,每人都要当护花使者,不要作鲜花杀手。作家郁达夫在鲁迅追悼会上曾 说过一句名言:“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 ”同样道理,一个没有鲜花的花园是悲哀的花园,一个有了鲜花却不知道善待的花园 则是一个毫无意 义的花园。屠呦呦这朵花开了,善待这朵花,珍惜这朵花,就会 带动更多的鲜花开放,使我 们的大花园里真正做到百花盛开,姹紫嫣 红,争奇斗 艳,香飘天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