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遗传学重点.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59093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学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遗传学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遗传学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遗传学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遗传学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2.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相同点:1、分裂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2、分裂中都有纺锤丝的出现。不同点:项 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发生部位 体细胞 性母细胞 分裂过程 一次分裂 连续两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 不发生 发生交换 不发生 发生子细胞数 2 个 4 个子细胞染色体数 不变 减半3.双受精: 1 个精核(n) 与卵细胞 (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另 1 精核(n)与两个极核(n+n 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的过程。4.联会:同源染色体相互靠拢配对。

2、5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片段的现象。6.高等动物的雌雄配子形成:第 2 章:孟德尔遗传规律一.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二.等位基因间的互作1.完全显性:指 F1 代表现与亲本之一相同,而非双亲的中间型或表现双亲的性状。2.不完全显性:指 F1 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但偏向某一方。F2 则表现:父本类型、中间类型(新类型 )和母本三种类型,呈 1:2:1 的比例。3. 共显性或并显性:指 F1 代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 其 F2 代也表现为三种表现型,其比例为 1:2:1。人镰刀形贫血病遗传4.镶嵌显性:指 F1 个体的不同部位分别表现出双亲的性状,形成镶嵌图式。大

3、豆籽粒颜色遗传 F2 表现型为 1/4 黄色、2/4 黑黄镶嵌、1/4 黑色5.致死基因: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6.复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等位形式。7.基因间的互作A.致死基因(等位基因上的)显性致死 :基因的致死作用在杂合子中即可表现的称为.正常显性纯合隐形致死 :基因在杂合状态下不影响生物的生活力,但在纯合状态下有致死效应。B.非等位基因及表型比率互补作用 :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一个性状,两对基因都是显性时是一种表型,分别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完全没有显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2 显*非 2 显) F2 9:7 Ft(测交后代) 1:3积加作用 :两对独立遗传

4、的基因共同控制一个性状,两对基因都是显性时是一种表型,只有一对显性基因时为一种性状,完全没有显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2 显 1 显无显)F29:6:1 Ft:1:2:1重叠作用 :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一个性状,只要显性基因存在,不论多少对显性基因都是相同表型,完全没有显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有显无显) F215:1 Ft3:1 显性上位作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一个性状,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掩盖另一对基因的显性表现,前者对后者有遮盖作用。F 212:3:1 Ft2:1:1隐性上位作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一个性状,其中一对隐性基因掩盖另一对基因的作用。F 29:3:4

5、Ft:1:1:2抑制作用 :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一个性状,其中一对基因本身对性状表达不起作用,但显性基因能抑制另一对基因的显性作用。F 213:3Ft3:1.许多基因影响同一单位性状的现象称为“多因一效另一方面,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称为“一因多效(第 3 章连锁遗传规律1.连锁遗传:位于同一染色体的 2 个或 2 个以上基因的遗传2. 性连锁:指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又称伴性遗传。3.计算重点第 4 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1.多基因假说 a.数量性状的遗传是由多基因系统控制的。单个基因对表型的作用比较小并且效应相等可以累加,呈剂量效应。b.微

6、效基因与主效基因一样遵从孟德尔遗传法则,具有分离和重组、连锁和交换、突变等性质。c各个等位基因间表现为无显性或不完全显性,或表现为增效和减效作用。d.微效基因往往具有多效性。e.由于基因的重组和交换,在杂种后代中由微效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可以出现超亲遗传现象。2.遗传力计算广义 狭义近亲繁殖:血缘或亲缘关系相近的个体间的交配繁殖。近交系数第 5 章结构变异1、类型细胞学特点遗传效应 1. 缺失:染色体丢失了部分正常区段 细胞学特点缺失纯合体联会成正常二价体。缺失杂合体形成缺失环缺失部位正常染色体突起形成环状结构遗传效应1.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2.缺失杂合体个体的育性下降3.缺失杂合体表现假显性2.

7、 重复 染色体增加了自己本身的部分区段。细胞学特点重复区段突起形成环状结构遗传效应1.剂量效应:某基因的数目越多,表现型效应越强。2.位置效应:同一染色体区段重复发生在不同的染色体或染色体位置,其表现型效应不同3.倒位:染色体部分区段的直线顺序发生颠倒细胞学特点倒位区段不长时,两条染色体同时突起,形成“倒位圈”或“倒位环”倒位区段很长时,染色体中间部分联会,两端不联会。倒位区段很短时,正常区段联会,倒位区段不联会遗传效应1.物种进化的一个因素2.倒位杂合体育性下降3.倒位杂合体连锁基因间的重组率降低4.易位 某染色体片段转移到另一非同源染色体上细胞学特点易位纯合体联会成两个二价体。易位杂合体终

8、变期前联会成“十”字型遗传效应:1. 生物进化的一条途径;2. 形成新的连锁群;3. 连锁基因间的重组率下降;4. 造成染色体数目变异罗伯逊易位;5. 半不育50配子可育,50配子不育。后期桥出现在到位后期。第 6 章数目变异1.染色体组:即一个物种的最小染色体组成基数。或者,维持生物个体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套染色体2.倍半二倍体:具有一个物种的全部染色体和另一物种配子的染色体双体(disomy) :正常的 2n 个体单体(monosomy):二倍体中缺少了一条染色体(2n-1)缺体(nullisomy):二倍体中缺少了一对染色体(2n-2)双单体(dimonosomy):二倍体中缺少了两条

9、不同的染色体(2n-1-1)双三体(ditrisomy) :二倍体中增加了两条不同的染色体(2n+1+1)四体(tetrasomy) :二倍体中增加了一对染色体 (2n+2三体(trisomy):二倍体中增加了一条染色体(2n+1)同源四倍体 上面两者基因分离见 PPT第七章细菌与病毒遗传一、转化细菌细胞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 DNA 片段,并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染色体中的过程。二、接合两个细菌细胞发生接触后遗传物质从供体向受体转移的过程。三、性导利用 F因子实现细菌间遗传物质转移的过程。四、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 。 二四操作步骤F factor:是一种质粒,有独

10、立自主复制和能够转移到其他细胞中去的能力F 因子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以外的自主 F 因子,即 F;F 因子直接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即 Hfr(高频重组型) 。重组值第 9 章基因结构与表达调控1.基因:现代遗传学认为基因是一段具有遗传信息的 DNA 或 RNA 序列 经典遗传学认为基因既是一个最小的结构单位,又是一个最小的功能单位。基因是功能、重组和突变三位一体不可再分割的单位。 2. 内含子:一个基因内部无遗传信息的 DNA 片段。3.重叠基因 某些核苷酸片断同时编码两个基因。4.伪基因 同已知基因相似,但位于不同位点,因缺失或突变而不能转 录或翻译,是没有功能的基因。5.转座子:指一段特定的序

11、列可在基因组内移动从一个位置切割下来,插入到一个新的位点。第十一章生物体正常单倍体的全部 DNA模式生物第 12 章基因突变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各种等位基因人类的 ABO 血型:由 IA、 IB、i 三种复等位基因控制, IA 和 IB、相对于 i 为显性。因此:A 型血者: IA IA 、I A i B 型血者: IB IB 、 IB iAB 型血者: IA IB O 型血者: i i 一、基因突变的鉴定方法1. 鉴定突变的真伪:排除环境的影响 多年多点实验2. 鉴定突

12、变的显隐性:杂交、自交第 13 章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 由细胞核以外其它任何细胞成分引起的遗传现象都称为细胞质遗传(核外遗传、非染色体遗传)特点1.正反交结果不同,F1 代只表现母本的性状,所以 细胞质遗传又称为“母性遗传” 。2. 连续回交时,作为母本的非轮回亲本的细胞质 基因不会被轮回亲本所替换。3分离世代不发生性状分离4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母性影响 杂种后代的表现型由母本核基因型决定,与杂种本身的核基因型无关。母本的核基因型决定子代的表型,但是子代的基因型及其分离比仍然符合孟德尔定律3.草履虫共生体卡巴粒的遗传(见 PPT)繁殖方式:(1)无性繁殖:有丝分裂繁殖后代。(2)有性繁殖(结合生殖)A互换小核 B. 自体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