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必修三第二单元学生版.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52321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第二单元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必修三第二单元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 届第一轮复习 回归课本 制卷 胡红霞 审卷 易先明1必修三第 单元检测题 2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省识() 崔嵬() 荻花() 环珮()B.抚膺() 锦瑟() 吮血(yn) 霓裳()C.栈道() 嗟叹() 商贾() 钿头()D.朔漠() 惘然(m) 悯然() 江渚()2.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噫嘘兮,危乎高哉! B.飞湍暴流争喧豗,硑崖转石万壑雷C.独留青家向黄昏 D.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 离 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B砯崖转石万壑雷转:使石滚动 无边落木萧萧

2、下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长句:指七言诗 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大姐D.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徒,空 却坐促弦弦转急 促:紧、迫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盛唐时期的李白与杜甫是我国唐诗史上的双子星并称“李杜” ,世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而中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 “望帝托心”

3、 “ 沧海泣珠” “ 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B.暮去朝来颜色故 C.艰难苦恨繁霜鬓 D.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二填空题。1.初唐四杰是_、_、_、_。2.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从句数上分为_、_。李白赠汪伦体裁属于_。3.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_,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4. 剑阁峥嵘而崔嵬,_,_。 (李白蜀道难 )5. 江间波浪兼天涌,_。_,孤舟一系故园心。6.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 ,_ ! 2014 届第一轮复习 回归课本 制卷 胡红霞 审卷 易先明2三、文学常

4、识1、李白(701-762)字 ,号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 诗歌的代表作家。他和 齐名,人称 。 杜甫曾说他 。他的诗歌,现存 900多首,著作有 。2、杜甫(公元 712-770年) ,字 ,自号 , 等。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人称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 ,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作品有杜工部集 。3、白居易,字_,晚年号_。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诗人。他倡导“_”运动,主张“ , ”。著有_ 。琵琶行 中表现琵琶女和作者自己不幸身世

5、和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_, 。 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 ,侧面描写的句子是 ;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 , ”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 ,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 ”作侧面描写。4、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他和 合称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作品集有李义山诗集 。四、阅读登高 ,完成 1、2 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6、潦倒新停浊酒杯。1.这首诗作者是_,从体裁上说这是一首_。律诗四联依次为_、_、_、_。律诗结构上必须对仗的是_联、_联。2.这首诗前两联重在写景,诗人通过_、_的角度描写了风、天、猿、渚、沙、鸟等意象,描绘了_的意境,诗人的视野的_展开了一幅长江秋景图,前两联写景最大的特点就是_、_。阅读锦瑟 ,完成 1、2 题。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1、这首诗作者是_,其诗风最大的特点_,_,_,他的诗歌创作以抒情感怀为主,尤以晚年的_诗和_诗成就最高。2、本诗第二联用到了_的手法,李商隐的诗以善用这种手法著称, 锦瑟就是一个代表。第二联提到了_和_的典故。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