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594885 上传时间:2018-04-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 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明代中后期,手工业和商业有了较大发展。随着市场的发展壮大,从农村流入城镇的人口日益增多。城镇生活不同于农村,农民习惯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各管各 的。城镇居民相对地减少了对土地的依附,人际关系更紧密,人的自主意识也变强。这一时 期,文化领域出现了以王学左派为代表的“异端”思想,许多剧作家受此影响,更多地思考 戏曲应如何针砭现实,促进社会进步。 。随着市场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有余暇,他们需要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方式。人民群众对戏曲的热情,使许多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诗人积

2、极参与戏曲创作,甚至自操檀板,粉墨登场。这一切为明清戏曲经典作品的涌现创造了良好条件。由明入清,以王夫之、黄宗羲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经历国破家亡,转而更多地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力图借鉴兴亡教训。在这个大变动的时代,讲求情与理合一的思潮让进步剧作家们更多地面对社会现实,同情人民大众,反思历史得失。时代的呼唤,社会的变革,正是推 动明清戏曲创作走向繁荣的前提。明清一些戏曲作品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其创作者不片面追求“票房价值 。他们长期观 察社会,深入体验人生,认真检索文献,总之,苦心孤诣才进行写作。 长生殿 “盖经十 余年,三易稿而成” 。孔尚任说桃花扇写“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 ;

3、又说,经过十余年的酝酿, “凡三易稿而书成” 。明清一些戏曲作品能成为经典,还在于作者掌握了戏曲创作的规律。汤显祖曾指出:“凡 文以意、趣、神、色为主。 ”他认为作品所立之“意” ,要有超越常人和前人的新意。他通 过写杜丽娘这一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冲突,对明代社会现实作总体性控诉。 牡丹亭 一经问世,便“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趣”是指戏曲作品故事情节生动,结构完整,能准确表现内容。 牡丹亭写杜丽娘因情成梦,因梦而死,死而复生,曲折微妙地凸显封建时代青年对理想的追求。情节既出乎 意料之外,又入乎情理之中。把思想内容的真实性、创新性和戏剧情节的生动性、趣味性结合起来,这是明清戏曲经典共

4、同的创作经验。“神”指人物形象具有神采、神韵。正由于明清优秀戏曲作家在理论上有自觉追求,他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才各具个性、各有特点。即使是次要人物,其性格也是多面的、微妙的。像牡丹亭里的陈最良,固然是个迂腐塾师,却又有圆滑一面。至于“色” ,是要求剧作要多彩多姿,具有很强的戏剧观赏性。运用伎艺性表演以加强戏剧观赏性,是我国戏曲的审美特色。戏曲中的唱、做、念、打本身就有着浓重的伎艺色彩。明清经典作品成功之处,就是有有机地结合剧情,丰富“色”的成分,充分展现传统审美趣味。明清经典戏曲作品,均能做到“意、趣、神、色”的完美统一。这四字箴言引导下的明清戏曲创作,将戏曲文学推向高峰。(选自黄天骥明清戏曲高峰

5、的启示 ,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明代市场的发展使人口结构和城镇居民的生活需要发生了变化,此外,文化的变化,使 戏曲创作发生了变化。B. 由明入清,社会经济和政治大变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剧作家和王夫之等知识分子转而更多地面对社会现实。C. 明清的一些优秀戏曲作品能够成为经典,在于其作者追求全面,苦心孤诣,而且他们掌握了戏曲创作的规律。D. 明清经典的戏曲作品都能达到 “意、趣、神、色的完美统一” ,这是那些作品的创作者自觉追求的理论。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前部分在论证明清戏曲高峰产生的外在条件时,从经济、文化、政治多个领域进行了

6、分析。B. 文章以长生殿 桃花扇 为例,证明其作者长期观察社会,深入体验人生,认真检索文献。C. 文章后部分在论证明清经典戏曲的作者掌握的创作规律时,采取了“总一一分一一总”的结构。D. 文章几次举了牡丹亭 为例,是要证明重视“意、趣、神”是明清戏曲经典共同的 创作经验。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王学左派为代表的思想是进步思想,它被称为 “异端” ,可能由于当时的统治者认为它对自己不利。B. 剧作家对自我创作的反思;诗人积极参与戏曲创作;戏曲作家自操檀板,粉墨登场:都有益于戏曲发展。C. 无论是牡丹亭的主角杜丽娘还是配角陈最良,都是具有神韵的人物形象,其性格都是多

7、面的,微妙的。D. 戏曲创作规律中的“色” 就是指运用伎艺性表演,它是我国戏曲的传统,明清经典作品发扬光大了它。【答案】1. A 2. B 3. D【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 项张冠李戴。国破家亡的是王夫之等知识分子,原文中说剧作家是“进步的” 。C 项扩大了作者追求的范围,原文是“其创作者不片面追求票房价值 ”。D 选项无中生有,原文只说“明清优秀戏曲作家在理论上有自觉追求” ,并未说就是“意、趣、神、色的完美统一”的理论。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8、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B 项,文章以长生殿 桃花扇为例,证明其作者“苦心孤诣才进行写作” , 长生殿不能表现其作者“认真检索文献”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D 项结合文本内容“戏曲中的唱、做、念、打本身就有着浓重的伎艺色彩。明清经典作品成功之处,就是有有机地结合剧情,丰富色的成分”可知, “运用伎艺性表演”只是戏曲创作规律中的“色”中的一种,缩小了对象的外延。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南疆:一枚金色的书签(肖复兴)南疆是金色的。

9、横亘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南疆,一望无垠,连接着天与地、神与人那遥远渺 茫而神秘的界限,在西北格外高远的蓝天的映衬下,在紫外线格外强烈的阳光的照射下, 沙漠浸透着无边无际的金色。那种纯正的金色,似乎从每一粒沙砾中都可以提取出金子来。这种金色,可以说是涂抹在整个南疆的底色,在中国,这是任何一地旅游中都无法看 到的风光。在江南的春天,可以看到绿色的山水;在北国的冬天,可以看到银色的冰雪;在 中原的秋天,可以看到火红的极叶但是,你要想看到这样壮丽恢弘的金色的沙漠,必要 到南疆,舍此其谁,别无选择。不过,如果你以为南疆只是沙漠一片地表的荒凉、一种色彩的单调、一幅“一川碎石 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的

10、枯寂画面,那你就错了。南疆的魅力,在于这样壮阔的沙漠背 景中所蕴藏着的庙宇、千佛洞和古城遗址。它们相得益彰,构成了南疆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 的奇迹。庙宇在各地都能够见到,但如果你不乘飞机而是坐汽车横穿塔克拉玛干之后来到喀 什,见到那金碧辉煌的清真寺的时候,那感觉是不一样的。因有了漫长旅途的期待,更因有 和天一样宽广的沙漠的依托与对比,那彩色的清真寺才会在你的眼前立刻为之一亮,仿佛在 茫茫的黑夜里看到了灿烂的星星,和在星星闪烁下出现的童话般的辉煌的宫殿一样。风景, 如同戏剧中的人物出场一样,南疆独有的沙漠无疑起了烘云托月的作用。金色和彩色的色彩 相比,才会显得如此炫目。这让我想起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

11、尔见到的蓝色清真寺,在蔚蓝色 的博斯特鲁斯海峡涌动的海水的映衬下,才显得那样的壮观。南疆的沙漠,与伊斯坦布尔的 海水,作用是一样的,化学反应似的,衬托得清真寺那样的不同凡响,金色的沙漠和蔚蓝色 的海水,是清真寺的背景,如果没有了这样的背景,怎么可以迸射出它们如此的辉煌?千佛洞,无论是库车的克孜尔尕哈的千佛洞,还是新和的托呼拉克埃肯木千佛洞,本 身无疑就因有佛光聚集而辉映着灿烂的金色。这种佛光与沙漠的金色相互辉映,彼此增添着 金色的浓度和纯度,千佛洞,誕生在这样的沙漠之中,才显示着它的神秘与古老。沙漠的苍 老和沧桑,如老人一样保护着它们,让它们在沙漠的腹地,在历史的深处,免受伤害而能够 长久的保

12、鲜存真。也让它们历史的厚重如树的年轮一样层层叠加那样的醒目,不用任何标签, 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那是在真正岁月雕刻下的皱纹,而不是现代化妆术后的形象。同样, 沙漠因有了这样的一座座千佛洞的存在而有佛光的普照,才让沙漠中的每一粒沙砾格外金光 灿灿,让在自然中在俗世中的沙砾有神圣的光芒,让你膜拜,禁不住跪拜在沙漠之中,双手 捧起沙砾,让沙砾从指缝间沙漏一般流溢而出,让你感到温度,感到力度,感到茫茫天地之间的渺小和自然与神的伟大。那些散落在南疆沙漠中的古城遗址,交河故城也好,唐兰遗址也罢,或是楼兰古城、 苏巴什古城、乌什喀特古城、唐奥依古城、库尔勒古城都是南疆的奇迹。它们是南疆闪 烁在今天的眼晴,它

13、们是活在历史中的灵魂。记得那一年,我去库车的苏巴什古城,是一个 落日洒满天地之间的黄昏。山是金色的,沙漠是金色的,古城的断壁残垣也都是金色的。粗 犷、空旷而荒凉的景色,天和地,风和日都加入了景色之中,成为了景色独一无二的元素, 更容易让人荡涤心胸,感受到与大自然的相通,和历史的接近。那样的景色,是都市的人造 景观无法相比的,是那种油饰一新的仿古景观更无法相比的。在这样的景色中徜徉,古龟兹 国的威风凛凛,出征西域的班超的金戈铁马,似乎都显得那样的近,仿佛就在身边不远的地 方,在那座古城堡的黄色山丘后面藏着,只要我们一声招呼,他们,还有那万千将士和战马 都可能呼嘯着奔涌而出。四围山色,一鞭残阳,万

14、里戈壁,迎风怀想,那样的旅程,是和小 桥流水,和桃红柳绿,完全不在一个段位之上。南疆的魅力,还在于在这样壮丽的沙漠中所蕴藏有一条壮丽的河流莽莽苍苍的塔里木河,和河两岸各自延伸 40 公里的莽莽苍苍的胡杨林。金色的南疆,如果说是一座用金子打造而成的宫殿,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丰富的人文 与自然风光的参与,才使得南疆这一份炫目的金色丰富起来。如果说庙宇、千佛洞、古城遗 址,是南疆雄性的体现,那么,塔里木河和胡杨林则是它女性的象征。只要你一踏进南疆,你就被这样丰富多彩的金色所包围,所淹没,便把你自己也锻造 成了一枚金色的书签,夹在你回忆的纪念册里了。(选自感悟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有删节)4. 下列对文章

15、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的感情融注在景物中。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南疆自然、历史文化景观的由衷的赞美之情。B. 本文运用了对比、排比、对偶和夸张等手法,使情感得到很好的抒发,生动而有情韵。C. 文章句式参差错落,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灵活运用;作者驰骋思维的空间很大,但形散而神不散。D.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明快而深沉;在生动的叙写中历史人文呼之欲出,说理更透彻。5.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说“南疆是金色的” 。6. 本文在行文结构上有何特点?试作简要分析。【答案】4. B 5. (1)南疆的自然风光是金色的,广阔的沙漠,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林都使南疆浸透在无边无际的金色中。(

16、2)南疆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庙宇、千佛洞、古城遗址等深远而厚重在荒凉的大漠中绽放着金子般的光芒。(3)南疆会使身处其中的人深受金色的感染,留下金色的回忆。 6. (1)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写南疆总体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再分写游览清真寺、千佛洞、古城遗址、胡杨的感受,最后总结全文,以自己被金色感染作结。 (2)全文也以“金色”为线索,很好地组织起材料,贯穿全文【解析】4. 试题分析: B.并没有表达现代化的戕害和忧思; C.并无夸张。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乱石走”虽有夸张,但不是用来描写南疆景观的。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点评:五选二的题最

17、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本题中 B、C 两项在原文中并没有确切依据,因此选 B、C。5. 试题分析:书签,是夹在书里的,有书签自然有书,因此,先要搞明白“书”指的是什么。本文一直在写南疆的风景,因此,这“书” 指的是南疆风景。另外,关键词“金色”指金色的南疆,又喻指自己被金色包围,融入金色的环境中,记录自己的人生经历,沉浸在记忆中。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点评:在现代文中,理解词语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熟知词语本身固有的意义,二是能全面把握上下文,对语言环境中的相关信息了解得比较清楚。而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时,要考虑形象性作用(修

18、辞) ;主旨表达倾向,感情色彩等(主观) ;描写对象特点(客观) ;结构性作用:在篇中的地位及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总的来说,对文章中重要词语作用的理解一定要与所在的句子或段落整体结合。6.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分清文章层次。本文先写南疆总体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再分写游览清真寺、千佛洞、古城遗址、胡杨林的感受,最后总结全文,以自己被金色感染作结。所以,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但“金色”一词有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7. 试题分析:该题是高考常见题型,都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一般情况下第二人称就是亲切,便于感情交流等;第三人称便于叙事和

19、议论。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点评:此类题的提问方式有: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 现象。随着城镇化的迅猛推进,城市内涝防治成了汛期防灾的“新课题 。相关统计数据显 示,2010 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有 185 座城市受到城市内涝的威胁。实际上,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我

20、国的城市内涝问题就已经凸显,但当时内涝造成的 损失相比江河洪水的损失要小,因而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然而,自 2004 年以来,有 4 年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超过了发生流域型大洪水的 1998 年2551 亿元 。面对损失与受淹城市数成正比的趋势,人们开始对城市内涝问题给予更多关注。材料二:一旦城市遭遇强暴雨袭击,突然倍增的洪水如果无处可去,当然会在城市里肆意奔流,于是,道路瞬间成“河流” ,广场立即变“湖泊” ,建设在河道、湖畔等低洼地带的居民区、工厂等,随之成了泽国。现今的中国,城市内涝日趋严重。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来看,伴随 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山林湖泊等生态系统被肆意破坏。原本覆盖着植被的

21、土地被柏油路、水泥路等硬化路取代,用来蓄水的低洼地被填平,湿地和湖泊变成了住宅,下凹式立交桥越建越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越来越充分(如地下车库、地铁等) ,种种做法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从而直接导致城市的雨水积存和渗透能力降低,仅依靠市政管网来排走雨水已是杯水车 薪。另外,受气候变化影响,每年的极端性强降雨频次呈现上升趋势,加之受厄尔尼诺等各 类极端天气现象影响,越来越大的降水量也带给城市越来越大的挑战。(摘编自新华网雨季总“看海 ,城市内涝如何解? 材料三:城市的排水设置只是内涝问题最下游的原因,解决城市排水系统仅是治标。建设一个“海绵城市 ,让城市的生态系统能够恢复,才是解决内涝的办法。所谓海

22、绵城市,即通过“渗、滞、蓄、用、排 等技术,使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 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我国自 2015 年启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截至 2017 年 4 月,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已建设面积420 平方公里,完成投资约 544 亿元。全国已有 370 个城市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专 项规划。目前,海绵城市试点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作为一个由点、线、面构成的庞大系统 工程,海绵城市的全部功效尚需时间和过程加以检验。(摘编自经济观察报文章反思城市内涝建设海绵城市 )材料四:理性看待海绵城市,首先应该将其至于城市

23、生态的宏观视野,从而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 脚的尴尬。这个前提得到保证后,政策制定者还需要在决策时全面权衡。首先,从城市的现 实规模、生态出发,建设海绵城市有没有必要?如果一个城市本身就拥有发达的水系足以实 现有效排水,那么另投一笔资金建设海绵城市是否划算?其次,在制定规划时是否对整个城 市生态进行过系统的统筹?假使主政者总是罔顾城市发展自身规律,肆意妄为,那么再有吸 附力的“海绵 恐怕也有限度。解决城市内涝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果评价,我们是否有可靠的 评价系统?假使都像一些地方“治水 那样,钱花出去了却不问效果,到头来公共财政打了水漂,大家依然只能“看海 。摘编自南方日报文章

24、面对海绵城市须回归理性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结合详实的数据,介绍了十多年来我国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逐年递增 的严重的情况,说明人们必须正视损失与受淹城市数成正比的趋势。B. 材料二与材料三都认为从事排水系统的改造虽有其合理性,但是解决城市内涝的关键不 在市政管网排水系统。C. 从数据上看,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但要看到全部功效, 还需要时间和过程的检验。D. 材料四站在理性审视海绵城市建设进程的立场,给政策制定者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政策 制定者能及时采纳,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就可指日可待。E. 海绵城市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性

25、的城市生态系统,如果没有城市生态的宏观视野,就不可 能建设真正的海绵城市。8. 为解决我国城市内涝,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提出你的合理建议。【答案】7. BE 8. (1)在扩张城市规模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2)城市管网建设与海绵城市建设都要进行,标本兼治。(3)应具备城市生态的宏观视野,制定政策时应全面权衡。(4)建立可靠的治水效果评价系统。【解析】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A 项从材料一的图表看, “直接经济损失逐年递增”错;C 项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全面启动 ”有误,我国只是启动了建设试点,370 个城市也只是提出了专项规划,并不是全面启动建设;

26、D 项“政策制定者能及时采纳,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就可指日可待” ,说法绝对。8.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建议,用文中的事例进行说明。为解决我国城市内涝,结合材料的内容分析,如“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来看,伴随 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山林湖泊等生态系统被肆意破坏” “建设一个海绵城市 ,让城市的生态系统能够恢复,才是解决内涝的办法”“首先应该将其至于城市生态的宏观视野 ”“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果评价,我们需要有可靠的评价系统”等,概括归纳。点睛:答题思路可概括为:建议引据论述。建议:明白无误地表明,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

27、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本题是需要提出科学的建议,如在扩张城市规模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管网建设与海绵城市建设都要进行,标本兼治。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萧近高,字抑之,庐陵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礼科给事中。甫拜官, 即上疏言罢矿税、释系囚、起废弃三事,明诏已颁,不可中止。帝怒,夺俸一年。顷之,论江西税使潘相擅刑宗人罪,不报。既而停矿分税之诏下,相失利,擅移驻景德镇,请专理窑务。帝即可之,近高复力争。后江西抚按并劾相,相以为近高主之,疏诋甚力。近高疏辨,

28、复劾相。疏不行,相不久自引去。屡迁刑科都给事中。知县满朝荐、诸生王大义等皆忤中使,系狱三年。近高请释之,不 报。辽东税使高淮激民变,近高劾其罪,请撤还,帝不纳。又以淮诬奏逮同知王邦才、参将 李获阳,近高复论救。会廷臣多劾淮者,帝不得已征还,而邦才等系如故。无何,极陈言路不通、耳目壅蔽之患。未几,又言王锡爵密揭行私,宜止勿召;朱赓被弹六十余疏,不当更留。皆不报。故事,六科都给事中内外递转。人情轻外,率规避,近高自请外补。吏部侍郎 杨时乔请亟许以成其美。乃用为浙江右参政,进按察使。以病归。起浙江左布政使。所至以清操闻。泰昌元年召为太仆卿。廷议“红丸 之案,近高言崔文升、李可灼当斩,方从哲当勒还 故

29、里,张差谋逆有据,不可蔽以疯癫。历工部左、右侍郎。天启二年冬,引疾去。御史黄尊素因言近高辞荣养志,清风袭人,亟宜褒崇,风励有位。诏许召还。五年冬,起南京兵部,力辞,不允。时魏忠贤势张,诸正人屏斥已尽。近高不欲出,迁延久之。给事中薛国观劾其 玩命,遂落职。崇祯初,乃复。卒于家。(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三十卷 ,有删改)9.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罢矿税、释系囚、起废弃三事 起:恢复兴建B. 而邦才等系如故 系:被囚拘C. 陈言路不通、耳目壅蔽之患 壅:堵塞D. 辽亟宜褒崇,风励有位 风励:委婉地劝勉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B. 中书舍人,舍人始于先秦,南朝梁时称中书舍人,明清时内阁中的中书科亦设有中书舍人,掌书写诰教、制诏、银册、铁券等,为七品官。C. 疏,也称“奏疏” ,是大臣向皇帝分条提建议、意见的一种文体,与“书”相同。如谏太宗十思疏 。D. 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员,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等,一直延续到清朝。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