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保护生物学复习.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5940947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生物学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保护生物学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保护生物学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保护生物学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保护生物学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1 遗传瓶颈由于环境或统计事故使一个种群中大部分个体死亡而剩下几个个体,导致该种群数量偶然地明显下降的现象。2MVP 与 MDA 最小生存种群数量(minimum viable population,MVP):种群免遭灭绝而必须维持的最低个体数量。最小动态区(minimum dynamics area,MDA):维持 MVP 所必需的最适生境的量。MDA 可由研究个体和群体的家域大小来估计3 遗传漂变在小种群里,等位基因的频率从一个世代到下一个世代仅仅由于机率也会发生变化。 在小种群中当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很低时,那么它在各世代中丧失的可能性非常大。4 集合种群指生

2、活的栖息地已破裂、呈斑块状分布的种群。这一种群可由局部斑块中种群的不断绝灭和再迁入而达到平衡并长期地生存。 是由一系列同种种群所组成的种群,这些种群之间可以有关系也可能没有关系。5 关键种在生物群落中,某些种类对决定大多数其他种类在群落中的持续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它们的存在与否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这些物种即称这之为关键种(keystone species)或关键种组(keystone group)。6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的微量气体7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位。8 灭绝旋涡 种群变得

3、越小,越容易受统计变化、环境变化和遗传因子的影响,这些因素又使种群数量更加减少并驱使种群走向灭绝。小种群衰退直至灭绝的这种趋势已被拟为一种旋涡效应9 呼吸根 由土壤浅层平行横走的榄根上垂直生长出地面的根系。呼吸根上皮孔粗大,气道和海绵组织发达,如白骨壤指状呼吸根,海桑的笋状呼吸根。10 迁地保护 指在人类控制的人为条件下维持种群个体。11 灭绝 当一个物种不再有活着的个体存在于这个世界时,即被认为灭绝了。12 胎生苗不是在淤泥滩上生根发芽,而是在母体上就开始萌芽,长成一株株棒状幼苗吊在树上,等到发育成熟,才从树上掉下来,插入泥土中,几小时后,上边发出新芽,下边扎下根,一棵红树苗就开始生长了。1

4、3 红树林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陆地与海洋交界的海岸潮间带滩涂上生长由木本植物组成的乔木和灌木林统称为红树林。红树林又被形象地称为“海底森林”。14 温室效应 大气能使太阳 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15 膝状根 底下榄根在延伸过程中,间隔性地弯曲突出地表的部分像人的膝盖。16 酸雨 PH 值小于 5.6 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由于矿物燃料消耗过程中产生的硫、氮的氧化物排入大气所形成。17 生物入侵 当外来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并能存活、繁殖,形成野化种群(feral population),其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

5、态和经济后果,这一事件称生物入侵18 种群编目对现有的种群数量进行清点计数。在连续的时间间隔重复清查可确定种群数量是否稳定,是增加还是减少,并能发现物种分布区的变化。 1 最小动态区是;维持最小生存种群数量所必需的最适生境的量。MDA 可由研究个体和群体的家域大小来估计2 种群监测方法;种群编目 种群抽样调查 统计研究 种群生存力分析(专节)3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 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代表各种不同生境条件下物种的群集反应 此处的生境主要是指无机环境,如气候、地貌、地形、土壤、水文等。4 生境片断化;一个面积大而

6、连续的生境缩小并分割为两个或更多小块的过程。林窗形成片断形成5 景观;由一组以相似方式重复出现的、有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的陆地区域 景观基本结构是由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trix)组成。6 集合种群的类型有;大陆和岛屿型 斑块型 卫星型 完全隔绝型7 自然保护区的职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地,开展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进行宣传教育的自然博物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典范。8 生态恢复;有意识地改变某一地点,建立一个界定的、本地的、历史上曾有过的生态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目标是仿制一个特别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多样性和动力学。9 基因资源库的意义为就

7、地保护和迁地种群保存了遗传多样性。 减少了饲养个体数目,延长了个体的繁殖寿命。 为改良家养动物品质和种间杂交提供了野生种源。为地理隔离种群之间交流基因提供了途径。10 遗传多样性的特征广义: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通常谈及生态系统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时也就包含了各自的遗传多样性。狭义:主要指种内不同群体间(两个隔离地理种群间)及单个群体(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即基因多样性(gene diversity)。遗传多样性表现形式的层次在分子水平,可表现为核酸、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多样性; 在细胞水平可体现在染色体结构的多样性以及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 在个体水平,可表现

8、为生理代谢差异、形态发育差异以及行为习性的差异。 遗传多样性通过对上述各层次的生物性状的影响,导致生物体的不同适应性,进而影响生物的分布和演化。 许多遗传变异并不导致任何可观测到的表型上的差异。二、遗传多样性的起源遗传突变 mutation,包括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重组四、研究遗传多样性的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生物进化的历史和适应潜力 ;有助于推动保护生物学研究 ; 有助于生物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11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与层次 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公约)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

9、生存的生态综合体之间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美国技术评估局,1987 ) 三个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12 保护区面积最大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澳大利亚、格陵兰(丹) 、加拿大、中国13 生物学家已研究出一些新的技术来提高珍稀种类的低繁殖率如交叉抚养 人工孵卵 人工授精 胚胎移植 其它方法14 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15 种群生存力分析是统计分析的一种延伸,着重确定物种是否能在某环境里可持续生存的能力。16 荒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许多生物群落在季节性的干燥气候中退化 荒漠化。 (特别是在干燥多风的年份的)连续耕作,导致土壤侵蚀和失去保水能

10、力。 家畜如牛、绵羊和山羊对牧草的过度取食、砍伐木本植物作为薪炭材,使生物群落进一步退化,进而失去表土层,直到形成荒漠。 荒漠化一旦出现就很难逆转。沙尘暴警示。17 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 248 类(2)灌丛生态系统 126 类 (3)草原生态系统 55 类(4)荒漠生态系统 52 类(5)草甸生态系统 77 类(6)沼泽生态系统 1试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哪些。一、直接经济价值 1、消耗性使用价值:2、生产性使用价值:二、间接经济价值 1、水土保持价值 2、气候调节价值 3、废物处理价值 4、种间关系价值(有机物生产价值)5、休闲和生态旅游价值 6、教育和科学价值 7、环境监

11、测者价值 8、备择价值 9、存在价值一、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 消耗性使用价值(薪炭、饲料、野味等 ) 生产使用价值(食品、药物、木材等 ) 娱乐与生态旅游(狩猎、钓鱼、观鸟 ) 环境监测(指示生物及群落 ) 选择价值(潜在的) 教育和科学活动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 生态系统生产力 生命支持系统 涵养水源 保护土壤 调节气候 对污染物质的吸收和分解 物种关系三、生物多样性的伦理价值 每一物种都有生存的权力,所有物种均相互依存 人类必须和其他物种一样生活在同一个生态范畴之内 人们必须对他们的行为负责任 资源不应浪费 尊重人类生活和人类多样性与尊重生物多样性相一致 自然具有超越经济价值的精神和美学

12、价值 生物多样性对确定生命的起源是必要的 生物多样性的选择价值(Option Value)。潜在价值,持有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生存价值(Existence Value)。 “魅力动物”(charismatic animal) 。 2灭绝有哪几种形式?野外灭绝 局部灭绝 生态灭绝野外灭绝(extinction in the wild):如果一个物种仅有的个体在圈养或其它人类控制的条件下存活。 具备上述两种情况中的任一种的物种即被认为是全球灭绝。 局部灭绝(local extinction):若一个物种在其曾经生活过的某个地方再也没有被发现,但在世界其它地方仍有发现。(地方灭绝) 生态灭绝(eco

13、logical extinction):如果一个物种虽然存在,但其数量已经减少到其对同一群落中其它物种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二)生物进化史中的 7 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三)人类导致的灭绝3自然保护区的类型有哪些?建立的意义是什么?1.严格的自然保护区与公共莽原区是为了科学研究、教育、环境监测等建立的保护区。 此类保护区内物种的种群和生态系统必须在最大程度上得到维持和不受干扰。2. 国家公园是范围较大的风景和自然景观区,为保护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而建立,其使用价值包括科研、教学、旅游度假等内容。 主要特点是可以参观访问。但一般不允许自然资源的开发。3. 国家历史遗迹和文物地是范围比较小的保护区,

14、为保护生物、地质或文化等某一方面的价值。4. 有管理的野生动物禁猎区和自然保护区与严格的自然保护区相似,但是为了维持群落的特征。 某些认为的操作是允许的(如受控的采伐) 。5. 陆地和海洋景观保护地容许当地居民对环境的非破坏性传统利用,特别是当地在环境的利用方面已经形成了当地的文化、民族和生态特色。 这些地区在旅游和休闲度假方面拥有特殊的待遇。6. 资源保护区为了保护自然资源以利于将来的开发,这些地区自然资源的利用根据国家政策予以控制。7. 自然生物区和人类学保护区容许当地传统社会维持其传统生活方式,禁止外界干扰。 通常,当地居民可以狩猎、在自然界采集他们自己需要的东西,进行传统的农耕。8.

15、多用途管理区允许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包括水源、野生动物、放牧、木材、旅游、捕捞等。 通常,生物群落的保护和上述活动是相容并举的。中国自然保护区类型1)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2)珍稀植物或特殊植被及水源涵养自然保护区 3)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4)森林公园(自然公园)5)自然历史遗迹保护区 意义1. 维持生态平衡。 在改善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河流上游、公路两侧及陡坡上划出的水源涵养林。2. 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 为衡量人类活动结果的优劣,提供了评价的准则。3. 物种基因库 现今世界上至少有 500 万种生物,但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使得许多物种越来

16、越难以获得其所需的生境。 4. 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保护区保存有完整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 此外,自然保护区还是向人们进行有关自然和自然保护知识宣传教育的重要场所。并可在不破坏自然保护区和严格管理的条件下,开展生态旅游。4说明生殖隔离的机制。生物学种概念的关键是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分两大类型: 地理隔离和生理隔离 生态位亦是其隔离机制之一。生殖隔离机制1.阻止杂交和杂种合子形成的交配前及合子前隔离机制:1)生境隔离分布于同一地理区域的群体因生境要求的不同而使潜在的配偶不能相遇因而不能彼此交配。2)时间隔离(季节隔离)群体的交配或开花时间不一致。3)行为隔离由于求偶

17、行为类型不同,致使潜在配偶相遇而不能交配。 (心理隔离、有性隔离)2.阻止受精和合子形成的交配后及合子前的隔离机制1)结构隔离由于动物形态结构的不同而使交配受阻;或因植物花器结构的不同而使花粉传递受限制。 (机械隔离)2)配子不亲和性:a.在体外受精不相互吸引b.在体外受精时配子在异种的雌性生殖道或柱头内很弱或无生活力。3 降低杂种合子育性或生活力的交配后及合子后隔离机制1)杂种无生活力或过分衰弱2)杂种不育a.发育不育由于性腺发育不正常或减数分裂不正常而致 F1 杂种不育。b.分离不育由于染色体分离不正常,配子含有不正常的、不均衡的染色体组合或染色体阶段组合,因而, F1 杂种不育。3)杂种

18、衰弱: F1 杂种正常有生活力而且可育,但 F2 或回交杂种的育性或生活力降低。5试比较小进化与大进化的特征。6生境片段化后出现的变化有哪些? 1.生境片段化后,有可能限制一些物种潜在的散布。由于在通过隔离区时有被捕食的危险,许多生活在森林内部的鸟类、兽类和昆虫将不敢穿越隔离区,一方面使物种的基因交流受限,另一方面使部分空出的生态位不能被重新占据,等同于丧失了生境。鸟类的迁徙能力是非常强的,但相距仅数公里的两个森林片段中的鸟类竟然有 50%以上不同( 文贤继 1997) ,可见生境破坏对物种扩散的影响之大。 2.生境片段化对植物扩散也有影响,不但那些依据营养繁殖物种扩散受限,依靠动物传播种子和

19、依靠昆虫传播花粉的植物也将受到影响。 3.生境片段化还能降低动物的觅食能力,由于资源的季节性和分布的不均蘅性,有些动物需要不断迁徙运动以获得足够的资源,当生境破坏后,动物只能留在原地啃食少量资源,不但使生境退化,还将由于饥饿而减少繁殖或导致死亡。 4.生境破碎也可以把一个广泛分布的种群分割成两个或更多的亚种群,每一亚种群局限在一定的区域,从而使种群陷入衰落和灭绝的境地。这些更小的种群对近交衰败、遗传漂变和其它与小规模种群相关的问题更加敏感7.试述环境污染有哪些?一、杀虫剂污染二、水体污染三、大气污染 1. 酸雨 2. 臭氧 3. 有毒金属 四、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8.试述种群生存力分析主要从哪些

20、方面来研究种群灭绝过程,有何意义? 种群生存力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研究种群灭绝过程: 建立分析模型,在分析模型时,把种群可能发生的随机因素都包含进去。 模拟模型,根据某一物种的种群动态数据,用计算机模拟该种群的灭绝过程。 岛屿生物地理学分析,是用岛屿生物地理学资料检验最小存活种群模型,主要考虑地理隔离作用对种群生存力的影响 意义 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需要研究种群存活的最低条件、建立保护区的数目、大小以及在何地建立保护区。 种群生存力分析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意义,可以估计保护区所需面积大小。 种群生存力分析还可分析出各种因素对物种灭绝的影响和物种存活的条件,从而为物种受威胁等级划分和具体的保护

21、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种群生存力分析则是研究灭绝的有力工具。9.试述物种灭绝机制有哪些。(一)外部机制1. 生物学机制 1)种间竞争 竞争的两种类型:资源利用性竞争和互干涉竞争 竞争的结果: 两个物种或两个种群的生态位分化或占据不同的分布区 一个物种或一个种群排挤掉另一个物种或另一个种群,造成另一物种或种群的消失。 2)猎物动态的关系 广义的捕食者,包括草食者、肉食者和寄生虫。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逐步从单方的依赖变成了双方的依赖,其种群数量亦常常围绕着一个平衡点按照一定的周期摆动。这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外界的干扰将会影响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达

22、成的上述平衡,并增加其摆动的幅度,进一步的干扰就有可能导致一个种群的灭绝,或两个种群的同时灭绝。3)病菌及病害的流行 从适合度意义上讲,有毒病菌的适应性很差,这是因为有毒病菌使寄主致死或严重衰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自身的灭亡。 因此,病菌的致病能力减弱,这是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被寄生物种对病菌逐渐产生了抗性,同时病原体的毒性也逐渐降低。 (协同进化) 病害的广泛流行相当罕见。只有在长期存在的生态平衡被打破的情况下,该区域才有可能发生广泛的病害流行。3)病菌及病害的流行 从适合度意义上讲,有毒病菌的适应性很差,这是因为有毒病菌使寄主致死或严重衰弱的同时,也不可避

23、免地导致了自身的灭亡。 因此,病菌的致病能力减弱,这是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被寄生物种对病菌逐渐产生了抗性,同时病原体的毒性也逐渐降低。 (协同进化) 病害的广泛流行相当罕见。只有在长期存在的生态平衡被打破的情况下,该区域才有可能发生广泛的病害流行。2)气候变迁 气候的变化或变迁超过了某一物种或分类群的调节限度,就可能导致该物种或分类群不可避免地走向灭绝。如: 晚白垩纪全球气候的干旱化使 38%的海生生物属彻底灭绝,陆地动物遭受灭绝的规模更大; 第三纪始新世末期,由于气温迅速变冷,许多在古新世后期和始新世占优势的植物类群灭绝; 第四纪冰川的影响使大量的植物类群销声匿迹

24、。 分布在岛屿的物种在气候发生变迁的情况下更容易灭绝。 3)灾变事件前 5 次物种大灭绝时期均有大灾变事件。有些是地球内部的自身运动所致,如海退现象、火山爆发、造山运动及海洋作用;有些则是来自外部空间的干扰,如太阳系中一些小行星和地球的相撞、超新星的爆炸等。 4)人类活动对生物区系的巨大冲击 首先表现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巨大改变 地球表面 40%的区域被人类作农业、城市、公路和水库之用,那些天然的动植物区系被农作物、混凝土建筑和其他人工产品所替代。 如巴西的圣保罗地区,从公元 1500 年至 1845 年间仅有 2%的森林被毁,然而自 1907 年以来,90% 的森林已被毁灭殆尽。 至 80 年

25、代初,全球 41%的热带雨林已经消失。 人类目前对热带森林的破坏仍以大约每分钟 47ha 的速度进行着。 热带森林将在 25 年到 50 年内消失,大量的热带生物种类在生物系统学家还未来得及鉴定归类之前就会消失掉。 二)内部机制 每次大灭绝之后,随之而来的是许多次生物类群的强烈分化和增殖,一些全新的高级类群随之出现,即生物类群巨大的分化波。 如恐龙灭绝后哺乳动物迅速扩展1. 灭绝和进化创新* 灭绝在进化中的作用就是通过消灭物种和减少生物多样性来为进化创新提供生态和地理空间。 但一些低等生物有例外。最典型的是前寒武纪细菌等形状和结构与它们现在生存的种类很难区别 。 2. 物种灭绝与类群的系统发育

26、年龄 对于新类群来说,幼期阶段是它们系统发育中的瓶颈阶段,因其仍缺乏对环境的有效适应。 常常在它们还没有来得及扩展自己时又将它们扼杀在摇篮之中了。只有少数类群能够度过这一瓶颈阶段。3. 形态单一的类群容易灭绝 形态性状单一的类群似乎缺乏比较多样化的生理功能(尽管它们可能在某些生理功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缺乏对外界干扰的应变能力。 形态性状多样的类群往往具有多样化的生理功能以及较完善的生态适应性,具有较高的生存率 。4. 特有类群尤其是特有属容易灭绝 地方性特有类群,尤其是属级水平上的地方性特有类群更容易灭绝。一些地方性特有属在正常的地质年代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然而却在大灭绝来临之时首遭恶运。

27、白垩纪后期的大灭绝中分布于海岸平原的特有属和非特有属的幸存率,双壳类分别是 9%和 55%,腹足类分别是 11%和 50%。5. 热带分布类群容易灭绝热带雨林具有相对稳定的群落结构,在正常地质时期,其物种丰富性以及群落结构的复杂性对灭绝具有更强的抗性。 *当干扰超出一定范围,如全球性气温变冷,热带区系中那种似乎很精细的群落结构则显得十分脆弱;当遇到与高纬度区域同样强度的环境干扰时,热带类群就会遭受大得多的损失。热带区系中丰富的特有类群在环境干扰下很容易灭绝。 10.试述新种群建立的方法有几种。 1. 重新引进计划 2. 增大计划 3.引入计划(一) 、新种群建立的意义 可使笼中的种类重新获得在

28、生物群落中的生态和进化作用; 野外种群遭受灾害性破坏(例如流行病或战争) 的机会可能比笼养种群的少; 增加一个种的数量和规模就会减少它们灭绝的概率。 前提:应对清楚了解导致原先野生种群衰退的因子、并除去或至少能控制这些因子。 11.自然保护区的选址原则是什么?建立的意义是什么?(一)保护区的选址原则* 1.典型性(typicalness) :在不同自然地理区域中选择有代表性生物群落的地区建立保护区。 保护区所代表的自然地理区域的范畴对确定该保护区的类型和级别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 稀有性(rarity): 濒危种、稀有种、地方特有种或群落及其独特生境,以及汇集了一群稀有种的动植物避难所。3

29、. 脆弱性(fragility): 对环境改变敏感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需要特殊的管理。4. 多样性(diversity):群落的数量多寡和群落多样性。由保护区当地条件的多样性以及植被的发生历史因素决定。 5.自然性(naturalness):自然生态系统未受人类影响的程度。对于建立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保护区或保护区的核心的选择具有特别的意义。6. 感染力(intrinsic appeal): 由于不同的物种和生物群落类型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各个物种、生物群落和自然景观都是等价的。但由于人类的感觉和偏见,不同有机体有不同的感染力,它对选择风景保护区来说很重要。7. 潜在价值(potenti

30、al value):一些地域由于各种原因遭到了破坏,如森林采伐、沼泽排水和草原火烧等。如能进行适当的人工管理或减少干扰,通过自然演替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有可能发展成为比现在价值更大的保护区。8. 科研潜力 (scientific research potential):包括一个地区的科研历史、科研基础和进行科研的潜在价值。12.说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1 .根源 人口数量增长 现代医学技术以及可靠的食物资源保障导致人口迅速增长 低效和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2 直接作用 生境的被破坏 生境破碎(片断化) 生境退化(包括污染) 对物种的过度开发 外来种的引入 疾病的加速传播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工业资本主义和现代物质社会的发展促使对自然资源的加速需求 三、过度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