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实验二十一 液膜分离法脱除废水中的污染物.doc

上传人:rav7596 文档编号:5939064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二十一  液膜分离法脱除废水中的污染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实验二十一  液膜分离法脱除废水中的污染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实验二十一  液膜分离法脱除废水中的污染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实验二十一  液膜分离法脱除废水中的污染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实验二十一 液膜分离法脱除废水中的污染物A 实验目的(1)掌握液膜分离技术的操作过程。(2)了解两种不同的液膜传质机理。(3)用液膜分离技术脱除废水中的污染物。B 实验原理液膜分离技术是近三十年来开发的技术,集萃取与反萃取于一个过程中,可以分离浓度比较低的液相体系。此技术已在湿法冶金提取稀土金属、石油化工、生物制品,三废处理等领域得到应用。液膜分离是将第三种液体展成膜状以分隔另外两相液体,由于液膜的选择性透过,故第一种液体(料液)中的某些成分透过液膜进入第二种液体(接受相) ,然后将三相各自分开,实现料液中组分的分离。所谓液膜,即是分隔两液相的第三种液体,它与其余被分隔的两种液体必须完全不互溶

2、或溶解度很小。因此,根据被处理料液为水溶性或油溶性可分别选择油或水溶液作为液膜。根据液膜的形状,可分为乳状液膜和支撑型液膜,本实验为乳状液膜分离醋酸水溶液。由于处理的是醋酸废水溶液体系,所以可选用与之不互溶的油性液膜,并选用水溶液作为接受相。这样,先将液膜相与接受相(也称内相)在一定条件下乳化,NaOH使之成为稳定的油包水(W /O)型乳状液,然后将此乳状液分散于含醋酸的水溶液中(此处称作为外相) 。这样,外相中醋酸以一定的方式透过液膜向内相迁移,并与内相反应生成 而被保留在内相,然后乳液与外相分离,经过破乳,得到内相中高aaAc浓度的 ,而液膜则可以重复使用。N为了制备稳定的乳状液膜,需要在

3、膜中加入乳化剂,乳化剂的选择可以根据亲水亲油平衡值(HLB)来决定,一般对于 W / O 型乳状液,选择 HLB 值为 3 - 6 的乳化剂。有时,为了提高液膜强度,也可在膜相中加入一些膜增强剂(一般粘度较高的液体) 。溶质透过液膜的迁移过程,可以根据膜相中是否加入流动载体而分为促进迁移 I 型或促进迁移 II 型传质。促进迁移 I 型传质,是利用液膜本身对溶质有一定的溶解度,选择性地传递溶质(见图 236) 。促进迁移 II 型传质,是在液膜中加入一定的流动载体(通常为此溶质的萃取剂) ,选择性地与溶质在界面处形成络合物,然后此络合物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向内相扩散,至内相界面处被内相试剂解络(

4、反萃) ,解离出溶质载体,溶质进入内相而载体则扩散至外相界面处再与溶质络合。这种形式,更大地提高了液膜的选择性及应用范围(见图 237) 。综合上述两种传质机理,可以看出,液膜传质过程实际上相当于萃取与反萃取两步过程同时进行:液膜将料液中的溶质萃入膜相,然后扩散至内相界面处,被内相试剂反萃至内相(接受相) 。因此,萃取过程中的一些操作条件(如相比等)在此也同样影响液膜传质速率。C 预习与思考(1)液膜分离与液液萃取有什么异同?(2)液膜传质机理有哪几种形式?主要区别在何处?(3)促进迁移型传质较促进迁移型传质有哪些优势?(4)液膜分离中乳化剂的作用是什么?其选择依据是什么?(5)液膜分离操作主

5、要有哪几步?各步的作用是什么?(6)如何提高乳状液膜的稳定性?(7)如何提高乳状液膜传质的分离效果?D 实验装置与流程实验装置主要包括:可控硅直流调速搅拌器二套;标准搅拌釜两只,小的为制乳时用,OHNaAcNaOHHAc 2 HAc料 液 (外 相 ) 液 膜 内 相OHNaAcNaOHHAc 2 HAc料 液 (外 相 ) 液 膜 内 相 HCAcC H图 236 促进迁移型传质示意图 图 237 促进迁移型传质示意图大的进行传质实验;砂芯漏斗两只,用于液膜的破乳。液膜分离的工艺流程如图 238 所示。E 实验步骤及方法(1)实验步骤本实验为乳状液膜法脱除水溶液中的醋酸,首先需制备液膜。液膜

6、组成已于实验前配好,分别为以下两种液膜:1) 液膜 1#,组成:煤油 95%,乳化剂 E644,5%2) 液膜 2#,组成:煤油 90%,乳化剂 E644,5%,TBP(载体) ,5%。 内相用 2M 的 水溶液。采用 水溶液作为料液进行传质试验,外相 的NaOHAc HAc初始浓度在实验时测定。具体步骤如下: 在制乳搅拌釜中先加入液膜 1# 70ml,然后在 1600rpm 的转速下滴加内相水溶液 70ml(约 1 分钟加完) ,在此转速下搅拌 15 分钟,待成稳定乳状液后停止NaOH搅拌,待用。 在传质釜中加入待处理的料液 450ml,在约 400rpm 的搅拌速度下加入上述乳液90ml

7、,进行传质实验,在一定时间下取少量料液进行分析,测定外相 浓度随时间的HAc变化(取样时间为 2、5、8、12、16、20、25 分钟) ,并作出外相 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待外相中所有 均进入内相后,停止搅拌。放出釜中液体,洗净待用。HAc 在传质釜中加入 450ml 料液,在搅拌下(与同样转速)加入小釜中剩余的 乳状液(应计量) ,重复步骤 2。 比较,的实验结果,说明在不同处理比( 料液(V)/ 乳液(V) )下传质速率内 相NaOH液 膜 相 制乳 传质 澄清 破乳 澄清乳 液乳 液稀 醋 酸 水 溶 液废 水 排 放 NaAc溶 液 回 收膜 相 重 复 使 用图 238 乳状液膜分

8、离过程示意图的差别,并分析其原因。 用液膜 2# 膜相,重复上述步骤- 。注意,两次传质的乳液量应分别与、步的用量相同。 分析比较不同液膜组成的传质速率,并分析其原因。 收集经沉降澄清后的上层乳液,采用砂芯漏斗抽滤破乳,破乳得到的膜相返回至制乳工序,内相 进一步精制回收。NaAc(2)分析方法:本实验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外相中的 浓度,以酚酞作为指示剂显示滴定终点。HAcF 实验数据处理(1)外相中 浓度HAcHAcCHAcNaOAcV式中: - 标准 溶液的浓度(M)NaOHa- 标准 溶液滴定 ml 数(ml)V- 外相料液取样量(ml)HAc(2)醋酸脱除率 %100Ct式中:C 代表外相 浓度,下标 0,t,分别代表初始及瞬时值。c参 考 文 献1 R P Cahn and N N Li . Sep Sci, 19742 E S Matulevicius and N N Li . Sep Purif. Metheds, 19753 W S Ho, T A Hatton .et al, AIChE J, 19824 张瑞华 . 液膜分离技术 .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实验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