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793年乾隆帝致英王的信 “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1842年5月道光帝问疆吏大臣,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可“美”的?我们中国什么事情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的吗?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认为“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未闻,籍所未有,荒诞不经,无过于此!” 刘成禺世载堂杂忆,封闭导致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 挨打必须思变 思变才能崛起,第14课 近代第一次思想
2、解放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思考1: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的这声炮响,如一一鞭子打在了清政府的背上,一些有识之士做出了什么积极的回应?,一、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19C40S),自主学习: 1、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要向学习西方什么? 2、在当时产生什么影响?,“开眼看世界”的影响:,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启迪作用 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但是面临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付诸实践。,思考2: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又着一鞭痛不可当,这时又该如何回应呢?,二、学造器物“师夷长技”的实践,1.时间2.背景3.代表人物,洋务运动,19世纪60
3、年代90年代,内忧外患,奕訢、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学为内学 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体”:“西学”: “用”:,指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即儒家的纲常名教和君主专制制度。,即治国之“本”,指先进的实用技术等。,即治国的手段,实质: 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中国的腐朽的封建统治,评价:,在当时历史条件是进步的,冲击了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传播创造了良好舆论环境。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育才于学堂,论证于
4、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一部分思想更先进的知识分子从洋务派中分离出去,他们就是早期维新派。,思考3:甲午海战第三鞭打来, 只主张“中体西用”而不想对政治制度作任何改革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这时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做出了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三、仿行制度:维新变法思想,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资产阶级维新派共同的要求,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借经学外衣和孔子名望,否定专制,传播西学,宣传变法的必要性。,抨击专制制度和顽固派
5、;宣传申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封建君主大盗窃国、国家属于人民,1、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 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世之功。 陈独秀,2、维新思想的作用(影响),a、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b、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C、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器物学习,制度模仿,民族危机加深,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学习西方 与 探索救亡道路 相结合,课堂小结,本课小结,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9世纪四五十年代,19世纪60-90年代,19世纪末,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林则徐、魏源,曾、李、张、,康、梁、 严、,海国图志,劝学篇,新孔 变,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发展资本义,政治变革,军事技术,先进科学技术,君主立宪制,未实践,洋务运动,戊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