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智慧试点城市申 报 书申报城市/区/镇: 申报主体(盖章): 创建周期:2013 年 1 月 1 日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申报时间: 2012 年 12 月 28 日 二一二年十二月- 2 -一、申报城市(区、镇)基本信息城市(区、镇) 芜湖市申报责任主体负责人 冯克金 职务 副市长申报牵头部门联系人 汪开明 职务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通信地址 芜湖市九华中路 4 号 邮编 241000城市(区、镇)概况说明:城市(区、镇)地理位置、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产业等情况。芜湖市,中国安徽省省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芜湖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南唐时即“楼
2、台森列、烟火万家” ,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美誉。全市面积5988 平方公里,人口 385.4 万人,下辖四县(无为、芜湖、繁昌、南陵) ,四区(镜湖、弋江、鸠江、三山)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区。市区面积 1064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45.5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145 万人,城市化率达 56.3%,在安徽省处于领先水平。2011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65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0%。全年实现财政收入 287 亿元,比上年增长 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354 亿元,比上年增长 29%。全年接待国内外各类游客 1454 万人次。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安徽省
3、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2010- 3 -年 1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确立了芜湖市的核心城市地位,芜湖市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省“十二五”规划又进一步明确了芜湖作为安徽省次中心城市。在新的发展大背景下,2010 年,芜湖市组织编制了最新一轮的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 年) 。该规划纲要已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审查。最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继续实施“西拓东扩南进中提升”空间发展战略,向东跨过扁担河至万春圩区拓展,重点建设城东组团。2011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658.24 亿元,比上年增长16.0%,总量居全省第 2 位,增速高于
4、全国、全省 6.8 和 2.5 个百分点,连续 8 个季度位居全省第 1 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01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1092.55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58.68 亿元。同时,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竞相发展。整个 2011 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16 户,使该类企业总数达 1482 户。全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 3 户,超 10 亿元企业 53 户,超亿元企业 487 户。 2011 年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 180家,完成总产值 298.6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1%;实现利税 18.03亿元,增长 6.9%。全年房屋建筑施
5、工面积 2179.51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191.33 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940.02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21.14 万平方米。改革开放后,安徽省将芜湖列为皖江的龙头。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安徽省最早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已形成了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材料三大支柱产业。- 4 -在开发区之外,芜湖还建立了 7 个各具特色的省级开发区,如今都已成为县区经济的主导力量。二、现有基础条件和优势分析- 5 -“十一五”以来,我市信息化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信息化战略和“ 数字安徽” 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统筹管理、规
6、划引领,低本高效、资源整合,应用牵引、带动产业”为原则,全市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初步呈现“ 五化并举、两化融合” 的格局。1.通信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全市信息化基础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市电信、移动、联通累计总投资 17 亿元,主要用于城市基础光纤环路、3G 网络,基本实现了光纤到村、3G 网络基本实现城市、县城、镇(村)全覆盖的目标。我市互联网出口为华东地区在安徽的两个分节点之一,国际互联网出口 450G,国内网络出口 1000G,居全省第二。芜湖市中广有线已建成覆盖全市的 HFC 网,网络带宽扩展到 860MHz,以光节点为单位的光缆信号基本覆盖了全市用户。“十一五”末,全市拥有固定电话
7、 56 万户,家庭普及率达到73.6%。互联网宽带用户 23 万户,家庭普及率 30%。移动电话用户数 220 万,人均手机普及率达到 95.6%。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全面完成。2.信息资源整合全面展开“十一五”期间,我市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信息资源的深度整合和共享利用。政务网络资源得到全面整合,信息化基础及共享平台建设逐步展开,基础数据的共建共享规划和试点项目深入开展,取得明显的成效。电子政务网络资源得到深度整合。我市抢抓社区信息化、惠民直达工程等省级试点的机遇,对全市电子政务基础网络进行了深度- 6 -整合。全市电子政务专网延伸到所有市、区、街、居(村)的政府部门,另提供一条电路用于接入国际互联
8、网。解决了多年来全市政务网络建管上存在的重复建设、多头管理、互通困难的问题。试点项目带动全市电子政务基础平台整合。全市统一办公平台采用“ 以租代建 ”方式于 2009 年上线并全面服务各政务部门。大大降低了全市电子政务的建设管理成本,消除了大量潜在的“信息孤岛” ,并为市级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办公和绩效考核打下基础。从“数字城管”项目入手探索城市地理信息系统(GIS )(以下简称“GIS”)资源的共建共享。按照“强 GIS”应用部门适度建设,“ 弱 GIS”应用全部整合到一个共享平台,将节约财政资金近 3000 多万元。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展开试点。我市以省社区信息化试点为契机,协同公安、社保、卫生
9、、计生、房管、教育、民政等各相关单位,以数据资源共建共享为目标,以人口、房屋数据为基础,以基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为依托,初步探索了全市数据资源共建共享的路子。由我市企业开发的该产品和实施模式已向省内城市推广,并接受无锡等地市的考察取经。3.“两化融合”全面展开“十一五”期间,全市企业信息化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规模以上、特别是大中型制造类企业的信息化(ERP 、PDM 、SCM、CRM )应用全面展开,促进了它们向服务型制造业的转变。以奇瑞汽车为代表的全市 26 家企业通过了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评审,我市获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称号。二是电力、油品、金融、军工、卷烟等行业的国
10、有企业信息化水平继续领先全市总体水平。三是“两化融合” 培育了新兴产业的生长,如美的运输公司通过 3S 技术的应用,打造了像 “安得物流”等第三方- 7 -物流上市公司。鑫龙电器成立了自动化研究所,促进其由产品制造商向集成方案提供商的转变,并成功参与奥运场馆功能系统的设计、建设。四是大批中小加工类企业的信息化也已从单项、单机应用向全面集成、第三方外包等方式转变,提升了产业竞争力。五是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促进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吸引了像金蝶、用友等软件企业的落地,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服务环境。4.国家和省级示范工程突显芜湖特色社区信息化省级试点模式向省内外推广。2007 年,我市被批准为省级
11、首批社区信息化试点城市。按照“0553 模式” ,建立了统一的社区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一站受理、一点办结的目标),在社区建成数字资源集散站、数字文化传播站、数字学习“充电” 站、数字生活“加油 ”站、电子竞技辅导站五个站点;构建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居民社保管理系统、社区民政管理系统、计划生育管理系统、社区便民综合服务系统五大系统;提供智能小区管理服务平台、网络文化服务平台、居民终身学习平台等三个平台。为市民提供了更快捷、更全面的服务。目前,已建成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 50 个,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信息化试点项目率先获国家验收。作为国家级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城市,我市宽带
12、数据网已覆盖所有县区、乡镇和行政村,自然村覆盖也正在推进中。所有试点村均建立了信息服务站,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网页,广播电视、电脑和电话“三电合一模式 ”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培训了一支农村信息员队伍,基本解决了信息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缩小了城乡“ 数字鸿沟” ,实现了“信息惠农”的初步目标。“数字城管”国家项目稳步向全市域覆盖。我市为建设部第三批- 8 -“数字城管”项目建设单位。该项目于 2010 年获国家验收,我市在数据、视频等资源的共建共享的做法获专家组的高度肯定。该系统按照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管理法,完成了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基础平
13、台建设,初步完善了“监督中心” 与“指挥中心”运行体系,实现了城市管理由粗放向精细、由被动处置向主动发现、由突击应付向日常监管的转变,催生了“大城管” 格局的形成,成为我市城市综合管理、文明创建的技术保障。“金盾工程”成为全国典范。加强 “金盾”工程建设,完成了公安网络的改造和有线、无线通信建设,公安 VoIP 电话系统覆盖率和一线民警无线通信装备配备率达到了 100%;治安、交通、金融、网吧视频监控探头覆盖了全市重点复杂地段与场所;同时,开通了三级网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网络会议系统开通至全市所有的基层所队,实现了数据、语音、视频的“三网融合” 。此外,我市的“金安” 工程稳步推进,网上行政审批
14、工程初步实现“一站式”审批管理,政府资金网上结算工程实现了全市行政事业结算单位的远程报账和财务信息查询,“五险合一” 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农村基层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教育信息化等系统工程均取得明显进展。5.信息产业发展为信息化提供坚实基础电子产品制造业特色鲜明、亮点频呈。2011 年,全市电子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 150.6 亿元,实现利润 9.55 亿元。其中,汽车电子类产品占 62.85%,实现利润 5.12 亿元,以大陆 VDO、埃泰克、伯特利为代表的汽车电子企业迅速成长,奇瑞汽车的技术瓶颈渐次突破。2011 年,全市在建规模以上工业项目 17 个,项目总投资为216.85 亿元,其中三安
15、光电、德豪润达、台达电子等投资超十亿元- 9 -项目落户芜湖。长信科技、鑫龙电器成功上市。通信与信息服务业成长迅速。2011 年,全市总收入达到 25 亿元。其中,网络与基础通信业务总收入达到 12 亿元,实现利润 4.2亿元;软件与系统集成服务业总收入突破 3 亿元;新增服务业外包企业 52 家,总收入达 5020.4 万美元。“十一五 ”期间,我市引入科大讯飞、用友、金蝶、东软、中软和银江电子等多家知名信息服务企业,10 家以上企业具有三级以上系统集成或 CMMi2 资质、智能建筑施工资质。此外,芜湖软件园、芜湖外包产业园和皖江电子商务中心的设立,吸引了来自国内外以软件开发、服务外包、软件
16、教育等为主导的企业 30 余家,为我市信息化项目建设与系统运维提供了技术、人才保障。数字内容与互联网服务产业方兴未艾。我市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 ,包括芜湖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和瑞文化科技产业园、动漫产业孵化中心等众多项目相继入驻或运行,总投资超过 40 亿元,已经形成年产值超过 4 亿元。以芜湖手机报、HOUSE365、芜房网、华夏通为代表的互联网服务企业的培育或引进,标志着我市信息化向多领域渗透、市场化运作和移动互联网方向发展。6. 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管理逐步规范项目建设与系统运行管理逐步规范。芜湖市信息化办公室成立于“十五”末,发端于政府网站建设、运行。进入“十
17、一五”,按照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数字安徽”要求和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遵循信息化的科学规律,探索出“统筹管理、规划引领,低本高效、资源整合,应用牵引、带动产业”为特色的一条路子。在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以芜市发200618 号、- 10 -芜政办20118 号文件为依据,从机构、人才、资金和项目监管等多方面入手,全面履行“规划、协调、建设、运行” 职能,基本改变了“重建轻管、重硬轻软、重复建设、孤岛林立” 的局面,逐步实现了“统一领导、顶层设计、集中管理、资源整合” 的可持续发展的格局。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有力。进入“十一五” 以来,面临技防投入不足、基础信息
18、分散、法规制度滞后的局面,我市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协同管理、安全可控 ”原则,基本保障了我市网络与信息安全。遵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 大力发展、积极利用、科学管理”互联网的要求,网络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截止 2011 年底,我市网站数达到 5500 余家。我市“市民心声网 ”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芜湖新闻网爆料投诉、皖江明珠网的新闻督办反馈系统与其它媒体相互补充,5 年来市民反映问题和意见 10 万余条,各个网站的回复率都保持在 98%以上。构成了新闻监督、网络信访、议政、办事、咨询、投诉多种网络问政形态,政民互动进一步加强。- 11 -三、试点目标和考核指标(一)试点目标深入贯
19、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市场需求和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智慧基础设施、智慧产业基地和智慧应用体系的建设,加快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向信息社会转型,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融合。建成先进的智慧城市信息网络设施。无线城市和网络融合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 1000G,互联网宽带接入率达到 95%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 98%以上,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率达 100%。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通过智慧城市建设,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
20、务业占 GDP 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形成。市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出行、就医、文化娱乐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信息化水平和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普遍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企业和居民享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服务。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依托智慧应用体系,城市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12 -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和智慧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建成十大有较好应用效果的智慧应用系统,培育出六大智慧产业集聚基地。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建成智慧城市的应用商业模式的输出基地,力争有一个至几个领域赢得市场认可,具有引领发展能力。
21、(二)考核指标1.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云计算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工程。通过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的虚拟化,建立虚拟资源池,实现异构资源的动态流转,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平台即服务(PaaS) 、软件即服务(SaaS) 。(2)网络基础设施工程。中国电信芜湖分公司项目、中国移动芜湖分公司项目、中国联通芜湖分公司项目、中广有线芜湖分公司项目。(3)量子政务网工程。通过量子通信技术组建数据传输安全、移动办公安全、接入认证和管理安全以及多业务承载安全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4)城市地理信息库,城市人口信息库,城市法人信息库,城市宏观经济信息库,信息资源目录及数据交换平台。2.
22、智慧城市共享支撑平台建设工程(1)共享容灾备份中心。实现全市重要部门的信息化系统的数- 13 -据级备份。(2)云计算信息安全平台。实现单点登录、统一入口、统一认证。(3)GIS/GPS/RS 服务平台。实现系统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4)城市视频监控统一管理与控制平台。满足平安城市、平安校园等平安工程的需要。(5)城市呼叫中心平台。满足政府、企业的需要,可实现跨地区服务。(6)互联网信息分析系统。互联网信息检索、分析。3. 智慧城市应用示范工程(1) “两化融合 ”推进工程。建设信息运营服务与外包产业基地、共享容灾备份基地、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化物流基地、IT实训基地、智慧装备和产
23、品研发与制造基地等六大基地。(2)电子商务示范工程。深化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培育面向中小企业和不同行业、区域及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服务。加快电子商务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的融合。争取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3)中小软件企业研发、测试云平台。为中小软件企业提供研发、测试环境,降低中小、新创软件的企业运营成本、创业成本。(4)信息安全建设工程。做好全市信息系统建设的风险评估工作,完善芜湖市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全面提高重点信息系统的安全- 14 -水平。(5)应急指挥平台。整合全市各部门各行业应急数据和业务流程,实现全市突发应急事件的联动处置。 “十一五” 期间已投入 200 万。(
24、6)电子市民中心。整合各类信息服务窗口,以公民、企业生命周期为主线、以各项行政事务并联审批为内容,采用统一入口、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服务平台,实现从“一站式” 服务向“零站式”服务的转变。(7)智慧小区示范工程。把政府现有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延伸到社区,通过广电网、互联网、电话网等多种途径,将信息服务推送入户。实现社区实体服务与信息服务的同步和对接,推进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在社区的延展和落地。(8)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快发展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点,整合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文化共享工程等各类信息资源,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和广度,促进信息惠农。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速农
25、业物流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产品流通,推进新农合和新农保信息系统在农村的延伸,为农民提供农村门诊统筹、远程挂号、社会保障等服务。(9) “金医”工程。基于云计算的模式,建设区域卫生医疗平台,按国家要求,全面开展相关建设。(10) “金保工程 ”二期工程。以社会保障 “一卡通”为核心,强化全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实现全网整合,突出公共服务功能,全面提- 15 -高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信息化水平。主要包含:神会保障卡项目、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全系统建设项目、网络化建设项目、应用系统建设项目。(11) “数字城管 ”二期工程。基于四大基础信息库,扩大网格范围,减小单元网格面积实现精细化管理。(1
26、2)安全生产监督工程。进一步推进“金安” 工程建设和应用。利用市政府统一 GIS 平台,建立完善安全监管 GIS 系统。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安全生产管理领域的应用,建设完善危险场所远程预警系统,对高危行业和较大危险行业企业建立远程监控网络和综合预警系统,提高危险场所监控预警能力。(13) “科技强警 ”项目升级工程。公安信息通信网结构优化和带宽扩容、公安信息中心多层架构应用系统平台扩容改造、情报信息综合应用平台、警用地理信息管理平台、部门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数字化协同警务平台升级完善、网上执法办案系统升级完善、派出所基础工作管理等系统升级完善。(14) “智能交通 ”建设工程。养护管理及公路信息
27、监控系统、芜湖公路局新改建工程竣工资料管理系统、公路管养信息化全角数字高清影像技术、芜湖公路局政务公开信息管理系统、道路运输监控、指挥、调度中心(公路运管处) 、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地方公路管理处) 。(15)住房建设系统信息化项目。芜湖市岩土信息管理系统、城市拆迁管理信息系统、建筑节能与能耗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供水- 16 -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GIS 数据整理等。(16)新一代数字校园网建设。以用户为核心组织信息资源与服务以提高用户工作效率为目的;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利用为目标建设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增加对于教学、教研活动的支持。(17)数字档案馆建设。
28、加快与电子政务建设工程配套建立数字档案馆,保证在电子政务内(外)网各应用系统中运行的电子数据在传输、运转、处理完毕后,完整、安全地得到集中存储和永久保存,并未政务公开提供长效服务。建立互联互通的电子文件中心和数据备份基地,实现永久保存电子政府历史的任务。实现各类载体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17 -四、年度计划及任务分解- 18 -到 2015 年末,基本建立:“一个中心、三项工程、三大体系、六大基地” 。既:建设一个云计算数据资源中心;实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智慧城市共享支撑平台建设工程、智慧城市应用示范工程三大工程;建立智慧城市信息运营服务体系、智慧城市标准规范保障体系、智慧城市咨询与知
29、识支撑体系等三大体系;建设信息运营服务与外包产业基地、共享容灾备份基地、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化物流基地、IT 实训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等六大基地。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新兴信息产业,提高政府效能,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和谐社会。(一)平台建设阶段(2011 年 1 月2013 年 12 月)建设政务内网云计算平台,逐步整合各部门硬件资源到市政务数据中心,为政府部门提供“政务云”服务。政务内网云计算平台取得一定经验和成效后,启动建设政务外网云计算平台项目。组织运营商建设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的统一云计算平台。开展建设、公安、交通、教育等行业云应用试点,积
30、极推动其建设覆盖全行业的云计算平台。(二)推广应用阶段(2012 年 6 月2015 年 12 月)建立健全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与云计算模式相适应的电子政务项目规划设计、审批、建设开发、运行维护、资金保障等机制;明确使用、维护及管理单位的职责;利用云资源开展集约化建设。对于新批建项目,统一使用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政务内、- 19 -外网云计算试点平台资源,不再购置自建自用的服务端基础设施。(三)带动产业发展阶段(2012 年 6 月2015 年 12 月)在做好云计算平台基础设施服务基础上,加大发展包括应用服务集成、应用基础构件等电子政务基础应用平台服务及数据仓库、数据挖掘、通用协同业务
31、软件等应用软件服务。通过云计算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培育云计算产业集群。- 20 -五、试点保障措施说明:试点组织管理机构、相关政策、资金保障、技术保障、人才保障等。1.加强智慧城市组织管理和协调机制建设,成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确保有效的领导和治理,保证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序、快速和持续发展。加大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扶持,重点对智慧技术和产品研发、智慧应用系统试点示范工程、智慧产业基地创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建立智慧城市推进机制。建立决策咨询机制、规划计划机制、评估考核机制、开放合作机制、宣传培训机制。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咨询与指导、战略与规划、标准与法规、绩效与评估、分工与合作、宣传与推
32、广工作。成立智慧城市研究院,组成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团队,加强和深化智慧城市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与创新,充分挖掘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的集体智慧,建立咨询系统和知识支撑体系,努力形成“ 顶层管设计、中层管协调、底层管落实 ”的工作机制。2.采用开放的架构和开放的标准建设以云计算数据资源中心为核心的智慧城市运营服务平台,确保以开放的标准为基础的系统互联互通。梳理智慧城市建设所需要的各行业的企业架构标准、建设标准、技术标准、数据标准、应用标准、运维标准、信息服务标准以及各种规范、指南等标准规范,结合行业最佳实践,建设智慧城市的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健全标准规范更新机制,提高智慧城市的标准规范、制度规则
33、的创新能力和保障能力。- 21 -3.在政府的引导和规范下,引入市场机制,争取外国政府贷款,积极拓宽信息化资金筹措渠道。充分利用依法公开的政府信息资源和公益性的信息资源,引入社会资金和技术进行市场化开发及相关服务,促进服务外包业发展,培育社会公共服务。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设立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在重大平台技术、共性技术、公共技术领域加大对智慧产业的引导扶持力度。4.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完善人才管理机制,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创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一方面,要引进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人才,组建核心团队。另一方面要依托芜湖的高校资源和信息运营服务与外包企业,建立 IT 实训基地
34、,构建本地高等教育资源与信息产业之间的桥梁,引入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多种机制,通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专家讲座、短期培训、实习实训等多种方式,持续培养并储备高、中、低各层次智慧城市建设人才。5.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新范例、新模式为内容,定期举办“ 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交流会” 、“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等形式的交流活动,交流和展示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产品、成功应用的案例和经验,为国内外开发智慧系统的综合运营商、专业运营商开拓市场服务,推动重大项目落户,推动服务向外辐射。6.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总体目标、工作部署、建设成果及典型应用。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全面提高各级领导、机关干部、企业家和广大市民对信息化认识,获得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解和支持,为加快推进以智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氛围。- 22 -六、审查意见申报意见(公章)年 月 日- 23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推荐意见(公章)年 月 日建设部审查意见(公章)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