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00480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班级_ 姓名_一、基础知识检测1、给下列加线的词注音。季氏将伐颛臾( ) 虎兕( )出于柙( ) 龟玉毁于椟( )2、下边一句中加线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A、危险、颠簸、辅助 B、危害、仆倒、辅助C、不稳定、仆倒、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D、不稳定、跌倒、辅助盲人走路的人3、下边加线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陈力就列(摆出来;职位) 相夫子( 辅佐)B、远人不服不能来也(远处的人;使来) 社稷( 国家)C、有国有家(邦国;家庭) 萧墙之内( 宫门照壁) D、尔言过矣(过分) 尔是过与( 责备) 4、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 )A

2、、无乃尔是过与 B、是社稷之臣也 C、是谁之过与 D、夫如是,远人不服5、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 )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 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6、指出下列句子中“于” 字的用法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虎兕出于柙( ) 龟玉毁于椟(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7、解释下列句中“相” 的意义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 伯乐相马。 ( )大丈夫相时而动。 ( ) 则将焉用彼相矣。 ( )8、下列成语中,属于从孔子的话语中引申出来的有 ( ) ( )A、祸起萧墙 B、舍本逐末

3、 C、井底之蛙 D、分崩离析 E、五十步笑百步9、 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时,所采用的论据之一是( ) A颛臾是鲁国的“社稷之臣 ”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C作为家臣却“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 D、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10、 “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 B、无乃/尔是过/ 与 C、无 /乃尔/是过/与 D、无乃/尔/是/ 过与11、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1)孔子这段话驳斥了冉有的什么思想?答:_

4、(2)这段议论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_(3)说明“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层喻义。答:_二、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 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 )2A“今夫颛臾” 、 “君子疾夫舍曰 ”、 “夫如是” 、 “相夫子”四个“夫”读音、词义都相同。B“后世必为子孙忧”与“吾恐季孙之忧 ”的两个“忧” ,词性相同,而词义不同。C“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 不” , “盖均无贫”中的“无”都是否定的副词。D“安无倾”与“则安之”两个 “安”用法相同。2、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而谋/ 动干戈/于

5、/ 邦内 C、而/谋/ 动干戈 /于邦内 D、而谋/ 动/干戈 /于邦内3.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 )A、既来之 B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C 则安之 D 吾恐季孙之忧4.请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 、 、 5.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6.孔子批评冉有,说了哪几点道理,作出简要回答。、7、从课文中看,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A、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B、均无贪,和无寡,安

6、无倾。 C、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8、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冉有季路违背了先生的政治主张的行为是( )A、相夫子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C、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D、谋动干戈于邦内9、文中能反映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的句子是 ,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季氏 。10、翻译下列句子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翻译: B、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翻译: C、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翻译: D、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翻译: E、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答案 一、基础知识检测2、D 3、A

7、 4、A 35、作为 语气助词 成为 动词,这里有“编造”之意6、引进动作对象,不译 对,对于,介词 从,介 在,介 到,介 在,介 8、 A、D 9、C 10、 B 11、 (1)推卸责任 (2) 类比、比喻、引用 (3) 一是将季氏比做虎兕,将颛臾比做龟玉;“虎兕出于柙”比做季氏攻打颛臾;“龟玉毁于椟”比做颛臾被季氏消灭。二是将冉有、季路比做虎兕和龟玉的看守人,虎兕出笼行凶,龟玉毁于椟中,都是看管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比喻十分形象地批评了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的失职。二、课文阅读训练1. B 2. C 3. D4. 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祸起萧墙5. 6. 首先揭示谎言可恶 其次阐明政治

8、主张最后指出错误严重7、 D、以上都是 8、D 9、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将伐颛臾的真正阴谋。译文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讨伐颛臾。 ” 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们了。那颛臾,先王曾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他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否则就不要去(当那个官) 。 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 (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

9、)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人少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担忧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吸引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