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千古名方 唐代孙思邈独活寄生汤 祛风湿止痹痛.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898021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古名方 唐代孙思邈独活寄生汤 祛风湿止痹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千古名方 唐代孙思邈独活寄生汤 祛风湿止痹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千古名方 唐代孙思邈独活寄生汤 祛风湿止痹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千古名方 唐代孙思邈独活寄生汤 祛风湿止痹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千古名方 唐代孙思邈独活寄生汤 祛风湿止痹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千古名方 唐代孙思邈独活寄生汤 祛风湿止痹痛唐朝是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孙思邈就是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其撰著的千金要方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后世医家在临床上运用千金方 ,诸如温胆汤、犀角地黄汤等,尤其是独活寄生汤,在治疗腰腿痛中作为首选方剂,疗效卓著。独活寄生汤来源于备急千金要方原文如下: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功能主治】 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现用于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者。【

2、组成】 独活三两 (45g) 桑寄生(30g) 杜仲(30g) 牛膝(15g) 细辛(10g) 秦艽(12g) 茯苓(15g) 肉桂心(6g) 防风(10g) 川芎 (10g) 人参(10g) 甘草 (10g) 当归 (10g) 芍药 (10g) 干地黄(15g)各二两。本方是治疗痹证的名方,也是治疗腰痛的效方。古人因没有现代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等疾病的概念,故凡腰腿痛类证皆从宏观病机分析入手,采取有效方药治之,从而留下了独活寄生汤这首效方。凡是腰腿痛病证,皆用此方验之,并不断地从药量上,药味上体会用方之妙,最后终于形成了用独活寄生

3、汤治腰腿痛的专方。中医把上述现代疾病造成的腰腿痛大多归结于痹证一类。在内经中即有痹证的论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在此明确指出,痹证的成因是风、寒、湿三种邪气联合侵袭人体。湿邪的特点是重着、黏滞,其致病特点是缠绵难愈。大致是由于湿邪的这种致病特点,使痹证的治疗颇为棘手,病情时好时坏,反复发作,大部分患者病程日久而不愈,特别是遇到即将天气变化时,病情加重或复发。一般认为病程日久的疾病大多出现两个方面的变证,一是久病多虚,一是久病多瘀。久病多虚。结合痹证来看,病程日久,其虚多在气血和脏腑。由于本病的日久,同时加上久服祛风散寒除湿等温燥

4、之品,大多出现气血的耗伤,从而导致气血两虚证,所以在治疗此类疾病时,要注意有无气血不足的情况。再者,病程日久,由痹证初期的病在“筋脉肉骨”累及“脏腑” 。由于痹证属于筋骨病变,而“肾主骨” “肝主筋” ,其累及的脏腑必然是肝与肾。肝与肾同居下焦而同源,所以在治疗痹证日久时,若见肝肾不足者,必配伍补益肝肾之品。久病多瘀。这种理论来源于叶天士“久病入络”的观点。络即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久病入络而气血通道受阻,故见瘀血之象。通过对痹证日久的分析,再来看一下本方的组成:独活、桑寄生、细辛、秦艽、防风五药均能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桑寄生、杜仲、牛膝、肉桂心、干地黄五药均能补益肝肾:茯苓、人参、甘草、

5、川芎、当归、芍药、干地黄,即古方八珍汤去白术,能够补益气血;牛膝、川芎、当归三药均能活血。可见本方既能祛风散寒除湿,又能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并能活血。与上面分析痹证日久的病机相一致。所以本方主治的特点是:痹证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经络瘀滞。其中,病程日久是最客观的指征。此类痹证的证候表现有腰膝疼痛,关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或关节变形,畏寒喜温,或伴有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或细迟等。 病症分析: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肝肾不足,则见腰膝痿软;气血耗伤,故心悸气短。由于本方所含细辛,其止痛力强。独活、秦艽、杜仲、肉桂等均具有较明显的

6、止痛作用,所以本方止痛作用显著,对于痹证的疼痛具有较强的缓解作用,从而具有显著的近期疗效。此外,由于本方中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等药物的配伍,只要辨证准确,本方可长期服用,以求标本同治,而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方解】: 方中用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养血和营,活络通痹为主药;牛膝、杜仲、熟地黄、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当归、芍药补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气血旺盛,有助于祛除风湿;又佐以细辛以搜风治风痹,肉桂祛寒止痛,使以秦艽、防风祛周身风寒湿邪。各药合用,是为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剂。对风寒湿三气着于筋骨的痹证,为常用有效的方剂。古方基本药物组成: 独活三钱 ( 9g )

7、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肉桂心 防风 川芎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各二钱 (各 6g )功效: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临床应用:对痹证风寒湿痹痛日久体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海风藤、川乌、千年健等,以通筋络,逐寒湿,活血止痛;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己、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正虚不重者,可减地黄、人参。本方若去桑寄生,加黄芪、续断,也能治疗风寒湿痹,补气实表的力量较强。主治气血两亏,

8、感受寒湿而致的脊背疼痛、举动艰难等证。所以叫三痹汤,是一张古代的经验良方。 【药理】君 独活 长于祛下焦风寒湿邪,蠲痹止痛。 防风、秦艽 - 祛风胜湿。 臣 肉桂 - 温里祛寒,通利血脉。 细辛 - 辛温发散,祛寒止痛。 寄生、牛膝、杜仲 - 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佐 当归、芍药、地黄、川芎 - 养血活血。 人参、茯苓、甘草 - 补气健脾,扶助正气。使 甘草 - 调和诸药。方歌: 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风湿顽痹屈能伸。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足少阳、厥阴药也。独活、细辛入少阴,通血脉,偕秦艽、防风疏经升阳以祛风;桑寄生益气血,祛风湿,偕杜仲、牛膝健骨强筋而固下;芎、

9、归、芍、地所以活血而补阴;参、桂、苓、草所以益气而补阳。辛温以散之,甘温以补之,使血气足而风湿除,则肝肾强而痹痛愈矣。 2.千金方衍义:风性上行,得湿沾滞,则留着于下,而为腰脚痹重,非独活、寄生无以疗之。辛、防、秦艽,独活之助,牛膝、杜仲,寄生之佐,桂、苓、参、甘以补其气,芎、芍、地以滋其血,血气旺而痹着开矣。 3.成方便读:熟地、牛膝、杜仲、寄生补肝益肾,壮骨强筋;归、芍、川芎和营养血,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参、苓、甘草,益气扶脾,又所谓祛邪先补正,正旺则邪自除也;然病因肝肾先虚,其邪必乘虚深入,故以独活、细辛之入肾经,能搜伏风,使之外出;桂心能入肝肾血分而祛寒;秦艽、防风、为风药卒徒,周行肌表,且又风能胜湿。 4. 本草求真:“桑寄生,号为补肾补血要剂。缘肾主骨,发主血,苦人肾,肾得补则筋骨有力,不致痿痹而酸痛矣。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