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绪论1.机体活动的调节方式有_神经调节_ 、_体液调节 和 _自身调节_,其中最主要的调节方式是_神经调节_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反射 ,其结构基础是 _反射弧_。3.反馈调节控制有_正反馈_ 和_负反馈_ 两种类型。第二章 细胞的功能1.动作电位的产生是_可兴奋细胞兴奋_ 的标志。 2.细胞膜上的通道主要可分为_化学_ 门控通道、_电压_ 门控通道和_机械_ 门控通道。3.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可分为 _单纯扩散_、_通道转运 _ 、_载体转运_ 、_原发性主动转运_ 和_继发性主动转运_ 等 5 种。 4.影响骨骼肌收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有_前负荷_ 、_后负荷_ 和_肌细
2、胞收缩能力 。5.从能量消耗的角度看,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形式有_主动转运_和_被动转运_两种。6.CO2 和 O2 等脂溶性物质进入细胞内是通过_单纯扩散_转运形式进行的。7.静息电位是_K +_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静息电位绝对值_增大_称超极化。8.冲动达到神经-肌肉接头处,使突触前膜释放_Ach_,使终板膜主要对_Na +_的通透性增加。9.使肌肉在收缩前处于被拉长状态的负荷称为_前负荷_。 10.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_阈强度_,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称_阈下刺激_。11.兴奋性是指机体组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_的能力,其能力大小与_阈强度_呈_反比_关系。12.在神经纤维
3、上给予有效刺激,要产生一连串冲动,必须使两个刺激之间的间隔大于_绝对不应期_,如果刺激之间的间隔恰好等于_绝对不应期_,则只能传送一次冲动。13.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与初长度成_正比_,肌肉在某一初长度时收缩产生最大张力,此时的前负荷称为_最适前负荷_。14.当膜内外电位差变小或消失,即膜内负电位变小成为零的现象称为_去极化_。15.细胞去极化后向原来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_复极化_。16.由神经干记录到的动作电位通常是复合动作电位,其幅度取决于兴奋的神经纤维的_数目_ 。故当刺激神经干时,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大,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就_越大_。17.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中 Na
4、+的内流属于膜转运方式中的_通道转运_。18.肌肉收缩是_细_肌丝向_粗_肌丝滑行的结果。19.在静息状态下,膜对_K +_有较大的通透性,所以静息电位又称_ K _的平衡电位。20.在锋电位完全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之前,膜两侧还表现有缓慢的电位变化,先后称_负后电位 和_正后电位_。21.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传导机制是通过兴奋部位与_未兴奋_部位之间产生的_局部电流_作用的结果。22.兴奋在有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称为_跳跃式传导_,其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_快_得多。 23.肌肉在最适前负荷条件下,当进行等长收缩时产生的_张力_最大,如果进行无负荷收缩,产生的_收缩速度_也最大。24.在骨骼肌
5、细胞中,每一横管和来自两侧肌小节的纵管终末池构成的结构称_三联管_,它是骨骼肌_兴奋-收缩偶联_过程的关键部位。第三章 血液1机体正常的血浆渗透浓度约为 300mmol/L ,血浆渗透压主要包括两部分: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 血浆胶体渗透压 。2 蛋白质 和 铁 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而 叶酸 和 维生素 B12 则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3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细胞,可分为 中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 、 嗜酸性粒细胞 、 单核细胞 和 淋巴细胞 五类,其中又以 中性粒细胞 的数目最多,约占白细胞总数的 50%-70% 。4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包括: 血管收缩 、 血小板止血栓形成 和血液凝
6、固 。5在凝血过程中起辅因子作用的凝血因子有 、 、和高分子激肽原 ,在生成过程中依赖维生素 K 的凝血因子有 、 。除凝血因子 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血液中。6血液凝固过程可分为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和 纤维蛋白的生成三个基本步骤。7血凝过程中,根据启动方式和参与的凝血因子不同,可分别通过 内源性凝血途径和 外源性凝血途径 两种途径进行,前者的启动因子为 ,后者启动因子为 。8体内的生理性抗凝物质可分为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 C 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9机体的纤溶系统主要包括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抑制物 。10临床上进行输血时,输血前必须进行
7、交叉配血试验,它包括两部分: 交叉配血主侧 和 交叉配血次侧 ,前者将 供血者的红细胞 和 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后者是将供血者的血清 和 受血者的红细胞 做配合试验。 11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是_维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_,_参与生理性止血_。12血液分型时若红细胞膜上是 A 抗原,该血型是_A 型 _,若红细胞膜上还有 D 抗原则应该是_Rh 阳性_。13.红细胞的生理特性有 可塑变形性 、 渗透脆性 、 悬浮稳定性 。第四章 血液循环1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_缩短_,其中以_舒张期_更为显著。2心脏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称为_心输出量_,它等于_每搏输出量_与_心律_的乘积,正常成年人约为_5
8、-6L_。3第一心音发生在_心室收缩期_,音调_低_,持续时间_较长_。4第二心音发生在_心室舒张期_,音调_高_,持续时间_较短 。5心室肌的前负荷是_心室舒张末期容积_,后负荷是_大动脉血压_。6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_有效不应期特别长_。7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由_Ca 2+_内流和_K +_的外流产生的。8心肌的生理特征有:_自律性_,_兴奋性_,_传导性_和_收缩性_。9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在_窦房结_,其它部位的自律细胞为_潜在_起搏点。10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_每搏输出量_。11一般情况下,影响舒张压最重要的因素是_外周阻力_。12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取
9、决于_毛细血管血压_,_组织液胶体渗透压_,_血浆胶体渗透压_和_组织液静水压四种因素。13心血管中枢最基本的部位在_延髓_。14减压反射是一种_负_反馈调节机制,它的生理意义在于_维持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_。15.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经历_有效不应期_,_相对不应期_和_超常期。16.血流动力学中,血流阻力与_血管长度_ 和_血液粘度成正比,与_血管半径_4 次方成反比。17.正常成人安静时的收缩压值为_90140mmHg_,舒张压为_6090mmHg _,脉压为_3040mmHg _。18.刺激心交感神经引起心肌兴奋性增强_,心肌收缩力_变大_。19.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递
10、质是去甲肾上腺素_,它与心肌细胞膜上1 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_,心肌收缩力_增强_,房室传导_加快_,故心输出量_增加_。20.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_乙酰胆碱_,它与心肌细胞膜上 M 受体结合,使心率减慢_,心肌收缩力_减弱_,房室传导_减慢_。21.交感缩血管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_去甲肾上腺素_,它与血管平滑肌上_受体结合能力较强,而与_ 2_受体结合能力较弱,故以_缩血管_效应为主。22.夹闭兔两则的颈总动脉,可引起动脉血压升高_,其产生原因是_减压反射减弱_。第五章 呼吸1呼吸的全过程由_肺通气_、_肺换气_、_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_和_组织换气_四个环节组成。
11、2根据呼吸的深度不同,可将呼吸运动分为_平静呼吸_和_用力呼吸_两种,根据引起呼吸运动的主要肌群不同,又可将呼吸运动分为_胸式呼吸_和_腹式呼吸 _两种。3某人潮气量是 400ml,解剖无效腔气量为 150ml,呼吸频率是 20 次/分钟,则每分通气量是 8000ml ,肺泡通气量为 5000ml 。4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是_保持肺的扩张状态_、_促进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_。5O2 和 CO2 在血液中的运输有_物理溶解_和_化学结合_两种形式。O2 在血液中的主要运输形式是_氧合血红蛋白_,CO2 在血液中的主要运输形式是_碳酸氢盐_。6表面活性物质是由 肺泡型细胞 分泌的。其中主要化学成分是
12、 二棕榈酰软磷脂,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7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 ,原动力来自 呼吸运动 。肺通气的阻力有弹性阻力 和 非弹性阻力 两种。8肺通气的非弹性阻力主要包括 气道阻力 、 粘滞阻力 和 惯性阻力 。9 解剖无效腔 与 肺泡无效腔 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10通气血流比值减小时,意味着通气不足,血流相对过多,部分血液流经通气不良的肺泡混合静脉血中的气体不能得到充分更新,犹如发生了 动静脉短路 ;而通气血流比值增加,意味着部分肺泡气不能与肺泡毛细血管充分换气,实际上等于增加了 肺泡无效腔 。11氧离曲线为 S 形曲线,它表示 Hb 中 O2的饱和度与 氧分压 的关系。1
13、2影响氧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有 pH 降低 、 PCO 2升高 、 DPG 升高 和温度升高。13当血液中去氧 Hb 含量超过 5g/100ml 时,引起皮肤粘膜呈现 兰紫色 ,称为 紫绀 。14形成正常基本呼吸节律的中枢部位是 延髓 。15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 脑桥 。16肺牵张反射包括 肺扩张反射 和 肺萎缩反射 两个反射。17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 颈动脉体 和 主动脉体 。18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 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 ,它对细胞外液中 CO2 浓度十分敏感。19动脉血中 CO2浓度 升高 ,H +浓度 升高 以及 O2浓度 下降 都是增加肺泡通气的有效刺激。20C
14、O 2分压升高时,主要通过 中枢化学 感受器,其次通过 外周化学 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增强。21低氧对呼吸中枢神经元的直接作用是 抑制 ,而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是 兴奋 。22肺活量是补呼气量 、 潮气量 、 补吸气量 之和。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1食物的消化包括_机械性_和_化学性_两个密切联系的方式。即通过消化管的_运动_和消化酶的_催化_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完成对食物的消化。2重要的胃肠激素有_促胃液素_、_促胰液素_、_胆囊收缩素_。胃肠激素的主要作用是:_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_、_营养作用_、_调节其他激素释放_。3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_盐酸_、_胃蛋白酶原_、内因子_及粘液。4
15、胃运动的形式有_容受性舒张_、_紧张性收缩_和_蠕动_。胃内食糜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_胃排空_。5小肠内的消化液有_胰液_、_胆汁_、_小肠液_。其中含有消化酶多、消化力最强的是_胰液_,它含有的消化酶是胰淀粉酶_、_胰脂肪酶_、_胰蛋白酶原_和_糜蛋白酶原_。6消化管共有的运动形式是_蠕动_。胃特有的运动形式是_容受性舒张_,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_分节运动_,大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_袋状往返运动_。7. 刺激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为 乙酰胆碱 、 促胃液素 、 组胺 。8. 胃的容受性舒张是通过 迷走-迷走 反射调节的,其节后神经纤维的递质是 VIP 或 NO 。 9. 胰液分泌受神经和
16、体液调节的双重控制,但以 体液调节 为主。10.迷走神经兴奋时引起的胰液分泌特点是水和碳酸氢盐含量少,而 酶 含量丰富。11.胆汁分泌是持续进行的,但在消化间期进入 胆囊 储存。12.大肠内的细菌可合成对人体有营养作用的维生素 B 复合物 和 K 。13.小肠内的吸收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即 跨细胞途径 和 细胞旁途径 。14.大多数维生素在 小肠上段 吸收,但维生素 B12在 回肠 吸收。第七章 能量代谢1. 食物的热价有 物理热价 和 生物热价 之分,分别指食物在体内氧化和在体外燃烧时释放的能量。2. 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呼吸商分别为 1.0 、 0.8 和 0.71 。3.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
17、因素有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环境温度等。4. 测定基础代谢率时,应在饭后 12 小时进行,室温应保持在 20-25 之间。 5. 正常成年人腋窝温度为 36.037.4 ,口腔温度为 36.737.7 ,直肠温度为 36.937.9 。6. 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肝脏 和 骨骼肌 。7. 当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散热量显著增加,机体通过战栗产热和非战栗产热两种形式来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8. 甲状腺激素 是调节产热活动的最重要的体液因素。9. 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 皮肤 。10. 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有 辐射 、 对流 、 传导 和 蒸发 。11. 蒸发分为 不感蒸发 和 发
18、汗 两种。12. 人体的汗腺主要接受 交感 神经支配,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 乙酰胆碱 。13. 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 收缩 ,皮肤血流量减 ,皮肤温度降低 ,体热散失量 减少 。14. 温度敏感神经元分为 热敏神经元 和 冷敏神经元 。15. 当局部脑组织温度升高时,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 增加 ,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 减少 。16. 在体温调节中起调定点作用的神经元位于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在致热原的作用下,该区的热敏神经元阈值 升高 ,调定点 上移 ,导致发热。第八章 泌尿系统功能1机体的排泄器官有 肾脏 、 皮肤 、 消化道和 吸道 。其中最重要的排泄器官是 肾脏 。2尿的生成包括三个相连续的
19、过程,分别是 肾小球滤过 、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以及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3肾小球滤过膜由_毛细血管内皮细胞_、_基膜_和_肾小囊上皮细胞所组成。4肾小球有效滤过压=_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5血浆晶体参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血容量增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_减少_。6脊髓骶段低位排尿中枢受损,可出现 尿滞留 ;低位排尿中枢失去大脑皮质控制时,则出现 尿失禁 。7 球旁器主要分布在 皮质肾单位 ,它由三个特殊的细胞群构成,分别是球旁细胞 、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8肾小管和集合管能分泌 H+ 、K +和 NH 3。9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 室旁核
20、 的神经元分泌,经下丘脑垂体束运送到 神经垂体 贮存并释放入血。10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有效刺激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和循环血量减少 。11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能促进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Na + 和排除 K+,同时使 CL - 和 H2O 的重吸收增多。12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有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 、 肾小囊内压、肾血浆流量和 滤过膜的面积和厚度 。第九章 感觉器官功能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适应现象。2. 外界物体发出的光线要照射到视网膜上,必须要通过 4 种折光指数不同的介质,分别是 角膜 、 房水 、 晶状体
21、、 玻璃体 和 4 个曲率不同的折光面,期中折光能力最强的是 晶状体 。3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其中对光的敏感性高的是 视杆细胞 ,对颜色有分辨力的是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视锥细胞 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心部尤其中央凹。4前庭器官包括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都称为毛细胞 。5非正视眼包括 近视 、 远视 和 散光 三种6近视眼看远物时,物象形成于视网膜之 前 ,可用 凹透镜 加以矫正。7眼震颤是由于半规管 受旋转变速运动 刺激而引起的反射性眼球运动,开始时其慢动相的眼球移动方向与旋转的方向相反 ,快动向则与旋转的方向相同 ,停止旋转时,眼震颤的方向
22、与旋转开始时相反 。第十章 神经系统功能1.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是 生理完整性 、 绝缘性 、 双向性 和 相对不疲劳性 。2. 经典的突触分为 轴体突触 、 轴树突触 和 轴轴突触 三类。3. 胆碱能受体可分为 M 型 和 N 型 。4.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有 聚合式 、 幅散式 、 环路式 等。5.中枢抑制可分为 突触前抑制 和 突触后抑制 。6.第一体表感觉区位于 中央后回,第二体表感觉区 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 。7.一个脊髓 -神经元或脑干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 运动单位 。8.牵张反射有 肌紧张 和 腱反射 两种类型。9.肌梭是长度感受器 ,其传入冲动对
23、同一肌肉的 运动神经元起兴奋 作用;腱器官则是张力感受器 ,其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 运动神经元起抑制 作用。10.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是 调节肌紧张 、维持姿势 、形成随意运动 。11. 延髓 有“生命中枢”之称。 中脑 是瞳孔对光反射中枢部位。12.根据自发脑电活动的频率,可将脑电波分为 、 、 、 。13.慢波睡眠有利于 体力 恢复;异相睡眠对促进 精力 恢复是有利的。14.做梦是异相睡眠 期间的特征之一,并且常有某些疾病的发作。15.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有紧张性支配 、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 、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对自主神经作用的影响 和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 。16.条件反射就是由条件
24、刺激 与非条件刺激 在时间上的结合而建立起来的,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17.人类的记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第三级记忆。18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有_单向传递、_突触延搁_、_总和现象_、_兴奋节律的改变_、_后发放_、_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_。19特异性投射系统投射到大脑皮层的_特定_区域,其功能是_因其特定感觉_;非特异性投射系统需通过脑干_网状结构_,经丘脑投射到大脑皮层_广泛_区域,其功能是_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_。20全身体表感觉区主要投射到_中央后回_,称为_第一体感区_,其投射的特征有_左右交叉_、_倒置分布_、_投射区的大小与不同体
25、表部位的感觉灵敏度呈正相关_。21骨骼肌牵张反射有_肌紧张 和 腱反射_两类型,其反射弧的特点是_感受器_和_效应器_在同一块肌肉内。22腱反射的生理意义是_了解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状态_;肌紧张的生理意义是_维持躯体姿势_。23大脑皮层的运动区主要在_中央前回_,其功能特征有_交叉支配_、_倒置分布_、运动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精细复杂程度呈正相关_。24能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称为_受体,它可分为_和_两种类型;能与儿茶酚胺类物质结合的受体称_能受体,可分为_和_受体。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功能1. 幼年时期生长素分泌不足,会造成_侏儒症_;若分泌过多则可引起_巨人症_。而成年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会
26、导致_肢端肥大症_。2. 在腺垂体所分泌的七种激素中,_生长素_、_催乳素_和_促黑激素_可直接作用于靶组织和靶细胞而发挥作用。3. 神经垂体激素包括_血管升压素_和_催产素_,来源于_视上核_和_室旁核_。4. 甲状腺激素主要有_T 3_和_T 4 _两种;其中_ T4_含量最多,_T 3_生物活性较强。甲状腺激素可_提高_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5. 肾上腺皮质在组织结构上由外向内依次分为_球状带_、_束状带_和_网状带,分别只要合成和分泌_盐皮质激素_、_糖皮质激素_和_性激素_.6. 血浆中糖皮质激素主要为_皮质醇_和_皮质酮_,可使红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数目_增多_,使淋巴细胞、浆
27、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目_减少_。7. 胰岛由 4 种内分泌细胞组成,其中 A 细胞可分泌_胰高血糖素;B 细胞数分泌_胰岛素_;8. 甲状腺激素主要影响_脑_和_长骨_的发育与生长。9. 胰岛素的作用是使血糖水平_降低,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_血糖浓度_。10. 激素发挥作用的方式有: 远距分泌 、 旁分泌 、 自分泌 和 神经分泌 。11. 激素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 含氮类激素 和 类固醇激素 两大类,其中 含氮类激素 易被消化液破坏,口服无效。12. 含氮激素的作用是通过 第二心使 传递机制,类固醇激素则是通过调控 基因表达 而发挥作用。13. 激素的主要相互作用类型有 协同 作用、 拮抗 作用和 允许 作用。14. 应激反应是以 下丘脑-腺垂体 -肾上腺皮质轴 活动加强为主,主要使血中 ACTH 和糖皮质激素 浓度增加;而应急反应则以 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 活动加强为主,主要使 肾上腺素 和 去甲肾上腺素 分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