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力(力,弹力,重力)实验探究练习.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883650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力,弹力,重力)实验探究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力(力,弹力,重力)实验探究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力(力,弹力,重力)实验探究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力(力,弹力,重力)实验探究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力(力,弹力,重力)实验探究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力(力,弹力,重力)实验探究练习一、实验,探究题1、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思路:用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钩码,通过钢片受力而发生的形变来研究问题如图所示的 是小明设计的实验的几个主要步骤(小明使用的钩码规格相同)(1)通过甲和丁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有关(2)通过比较甲和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有关(3)在本实验中,小明采用的方法叫做_法2、为了探究力能否使玻璃瓶发生形 变,小林把玻璃瓶装满水,然后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 719 所示。其中,细玻璃

2、管上有刻度,便于观察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小林用力挤压玻璃瓶壁,发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了。于是他得出结论: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表 明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小华却认为: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可能是由于手挤压玻璃瓶壁时,瓶内水的温度升高所致,因此不能说明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要求只利用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证明力能使玻璃瓶发生形变。请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相应的实验现象。图 719 3、课外学习小组在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的关系”实验时,实验数据如下表。(1)在图 16 中画出弹簧伸长 L 与所受拉力 F 的关系图像。(2 分)(2)根据实验数据,你认为用这样的弹簧能做一个测量范围是_的测力计?

3、理由是_。(3 分)(3)当悬挂物体后,指针指在 25.5cm 处,那么该物体向下拉弹簧的力是_N。(2 分)(4)如图 17 是两种材料在受到一定拉力作用下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图像。如果要制作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材料_(填“甲”或“乙”)制作的弹簧秤。(1 分)4、某校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和“判断重力方向”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1)第一小组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上表: 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2)该组同学在探究重力方向时,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操作如下:将该装

4、置放在桌面上如图所示位置后,剪断悬线 OA,小球会 (竖直/垂直)下落;后逐渐减小木板 M 与桌面的夹角 ,当悬线 OA 与虚线重合时则说明桌面 (水平/不水平);。在图中画出物体 A 所受力的示意图5、完成下述关于重力大小影响因素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建立假设】假设 1:重力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假设 2: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实验验证】采用如下两个实验,对上述假设进行检验【方案一】检验假设:测得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铜块,木块的体积较大,然后测出两者受到的重力相同,说明重力跟物体的体积无关【方案二】检验假设:测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铜块的质量较大然后测出两者重力,铜

5、块的重力较大说明假设 2 成立,且质量越大,重力也越大(1)实验前,甲同学认为手头只有刻度尺,无法完成实验所以他到实验室借来两件测量仪器,它们分别是 (2)乙同学认为应将方案一中的木块换成橡皮泥,操作将更简单,理由是 (3)丙同学说:一桶水比一杯水重,一块石头比一粒沙子重,重力就是跟物体的体积有关呀!怎么从实验中却得到“重力跟物体的体积无关”的结论呢?三位同学又利用铜块和铝块进行了一些实验,数据记录如表:铜块( 铜 =8.9 克/厘米 3) 铁块( 铁 =7.8 克/厘米 3)体积(厘米 3) 1 2 3 1 2 3重力(牛) 0.9 1.8 2.70.81.62.4丙同学仔细观察了表格,拍了

6、拍脑袋说:“哦,我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答: 6、图甲为著名的厦门“怪坡”。在怪坡上,“车倒爬,水倒流”。科学家实地测量却发现。95m 长的怪坡“坡顶”比“坡底”还要低 1.6m,但受周围参照物的影响产生 了错觉。由此可见,“眼见为实”有纰漏,科学测量明真相。(1)水平仪放在水平位置上时,重锤线位置如图乙( a)所示;放在怪坡上时重锤位置如图乙( b)所示,此时水平仪 (选填“左”或“右”)侧偏高。(2)图丙中,线段 AB 和线段 CD 的实际长度的大小关系为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7、甲、乙两位同学做“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1)如图 18 所示,甲同学用弹簧测

7、力计测量钩码所受重力大小,读数时他让钩码保持静止状态,根据_知识可知,此时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和它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他分别测出一个钩码、两个、三、四、五、六个钩码的质量和重力大小后,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2)乙同学取了质量不同的苹果、小木块、小铁球等六各不同物体,并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重力,来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你认为乙同学的做法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8、 (2013 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题)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

8、猜想(见图 l6)。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 Lo= 。请将表格中第 3 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答:应对 (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答: 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 9、学习了弹力知识后,小萱发现:给弹簧施加拉力,当拉力越大时,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于是小萱提出猜想: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

9、拉力成正比。实验桌上已经备有如下器材:一个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一个铁架台,一个刻度尺,六个质量均为 50g 的钩码。请你利用上述实验器材,帮小萱设计一个探究实验: “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 L)跟所受拉力( F)成正比”。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并画出数据记录表格(可画示意图辅助说明)。10、一辆小轿车陷在泥泞的路上,利用学过的知识,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使汽车从泥泞中出来,并说明每种方法的道理。方法一: 道 理:方法二: 道 理: 11、阅读题小小千斤顶如图所示是一种小型千斤顶,当手往下压动摇臂 OA 时,摇臂可绕 O 点转动,能把顶着的重物微微抬高一段很小的距离把摇臂向上复位时,抬起的重物可以

10、保持不动,再按下摇臂时,重物又被微微抬起上下往复操作摇臂,重物便渐渐被举高用这种千斤顶把某汽车的一个后轮顶起时,施加在摇臂上向下的压力为 100N,每压一次,手向下移动的距离是 20cm,压 120 次后,后轮被抬高 12cm,若汽车后轮对千斤顶的压力为 1.2104N(1)该小型千斤顶的摇臂是一个_A 斜面 B 费力杠杆 C 省力杠杆 D 等臂杠杆(2)该小型千斤顶的摇臂工作时的支点是_(3)当修车工用此小型千斤顶修车时,每下压一次摇臂做功_J(4)不考虑手使摇臂向上复位所作的功,该千斤顶的机械效率是_12、将一个篮球竖直向地面抛去,球被地面弹起落下,又弹起落下,再弹起落下为了研究球弹起落下

11、的规律,某同学用白纸记录了相邻三次球在地面上留下的球印如图 A、B、C 所示。(1)观察图示的球印,按时间先后排列球印的顺序是:_ 。(2)简述你的理由: 。13、如图所示,把一物体挂在一个弹簧测力计下,当物体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为2N,即此时弹簧的自由端所受拉力为 2N。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弹簧对物体的拉力也为 2N。试推证:测力计的示数即为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证明:14、如图展示了一些你熟悉的物理实验请你根据要求填空(1) 图 A 表明:_,在滚摆上下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你将会看到它上升的高度逐渐降低,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2) 图

12、B 表明_。(3) 图 C 实验中,使卡片能跳起来的做法是_。力(力,弹力,重力)实验探究练习参考答案一、实验,探究题1、 解:(1)在甲和丁中,力的大小相同,力的作用点相同,力的方向相反,钢片的弯曲方向相反,可知,同样大小的力向上拉和向下拉效果不同,故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2)通过比较甲和丙中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力的作用点不同,在同样力的作用下效果不同,故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3)在本实验中,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1)力的方向;(2)力的作用点;(3)控制变量法2、用力挤压玻璃壁可以看到细玻璃管 内的水面上升,水面上升的高度记为 h1,松手后细玻璃管内的水

13、面迅速回到原位。再用较小的力挤压玻璃瓶壁,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也上升,水面上升的高度记为 h2;h2 小于 h1。这说明力的作用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3、 (1)如图。 (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3)1.75。(4)甲。解析:此题考查了图像的正确作图,数据分析,处理数据能力。4、天平 (弹簧)测力计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竖直 水平5、 (1)弹簧测力计;天平;(2)便于改变体积;(3)物体的体积改变,其质量也随之改变【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影响重力的因素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实验中运用控变量法是主要的研究方法6、 (1)右 (2)相等7、 (1)二力平衡条件

14、 (2)不合理8、答案:(1)刻度尺 (2)4.5 1.8 1 和 2小明 拉力 F 增大为原来的几倍,L 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 9、实验步骤:(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的支架上,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长度 L0,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2)将一个钩码挂在弹簧下面的挂钩上,用刻度尺测量弹簧此时的长度 L,将钩码的质量 m 和弹簧的长度 L记录在表格中。(3)仿照步骤,依次在弹簧下面挂 2 个、3 个、4 个、5 个、6 个钩码,每次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长度 L,并将每次钩码的总质量 m 和相应的弹簧长度 L 记录在表格中。(4)利用公式 FGmg,分别计算出 6 次弹簧所受拉力 F,分别记录在表格中。利

15、用公式 LLL0 ,分别计算出 6 次弹簧的伸长量 L,分别记录在表格中。mkgFNL0mLmLm10、方法一:几个人用力将车推出来 道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方法二:在车下垫木板 道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方法和道理对应,合理即可)11、解:(1)千斤顶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属于省力杠杆(2)小型千斤顶的摇臂工作时围绕 O 点转动,故 O 点为的支点;(3)每下压一次摇臂做功:W=Fs=100N0.2m=20J;(4)压 120 次做的总功:W 总=20J120=2400J ,千斤顶对汽车做的有用功:W 有用=F s=1.2104N0.12m=1440J,不考虑手使摇臂向上复位

16、所作的功,该千斤顶的机械效率:= 100%= 100%=60%故答案为:(1)C;(2)O;(3)20;(4)60%12、 (1)B、C、A(2)由于皮球弹起的高度总比前一次要低,所以与地面碰撞时皮球的形变量小。 (其它说法合理即可)13、由于物体静止(或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弹簧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2 分根据题意,物体对弹簧的自由端的拉力和弹簧对物体的拉力大小相等;1 分物体对弹簧的自由端的拉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即测力计的示数即为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1 分14、1)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受到空气的摩擦阻力,机械能减少(2)使用滑轮组能省力 (使用滑轮组所绕绳子股数越多越省力) (3)用手将卡片压平在桌 面上,迅速松开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实验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