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物理实验与探究题.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883323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实验与探究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物理实验与探究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物理实验与探究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物理实验与探究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物理实验与探究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物理实验与探究题物理实验与探究题篇一: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及简答题专题2015-2016 学年九年级物理期末复习专题必考(实验探究与简答题) 班级: 组别: 姓名:1、小红在探究砂石和水的吸、放热性能时,采用如图甲和乙所示的装置 (1 )本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_(2 )小红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为 200g 的水和砂石加热相同的时间,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将图乙中水加热后3(3 )小红查比热容表发现,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J/(kg?) 通过实验得到砂石比热容与砂石真实比热容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_(4 )实验中,我们采用了“转换法 ”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也采用了

2、这个方法的是_ A利用木块被碰撞后移动的距离来比较物体动能的大小 B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C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对比D串联电路中,等效电阻与各串联电阻之间的关系2、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现用电流表、电压表、分别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和灯泡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电流约为 0.5A,并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电流,要求滑片向右滑动时灯泡变亮 (1)按要求连接实物图(2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状态,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_端(填 A 或 B) (3)滑片 P 向左移动时,电流表实数变_,灯泡亮度_(填“变亮” 、 “变暗或“不变(4 )若闭合开关灯不亮,但电压表示数约等于电源电压,此时故障可能是_;如果发

3、现电流表的指针反偏,此时故障是_3、某同学在探究物体内能改变的方法时作了两个实验:(1 )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我们会看到_的现象,说明内部气体的_升高,_增大(2 )如图乙所示,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通过打气筒给瓶内打气,达到一定程度时,瓶塞跳出,同时还能看到_的现象,其能量转化过程是_能转化为_能(3 )如图丙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皮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会看到橡皮塞被_,同时管口出现“白雾” ,这是管内水蒸气_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的_能转化为橡皮塞的_能 (4 )如图丁为研究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两个瓶中分别装有红棕

4、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空气,抽取中间的玻璃板,过一段时间发现两个瓶子都变成红棕色,这种扩散现象说明了_;其中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为了增强实验的可信度,下面一只瓶子里应装入_气体4、 (2010?河南)小刚和小丽用图所示的器材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用三节干电池串联做电源,两只小灯泡的规格不同 (1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验电路要求:L1 和 L2 串联,电压表测量两灯串联后的总电压(2 )小刚用电压表测量 Ll 两端的电压时,直接选用 03V 的量程,小丽说这样不行,规范的操作方法应该是_ (3 )他们在测量 L2两端的电压时,两灯突然熄灭,电压表示数变为 0小刚用电压表检

5、测 L1 两端的电压,示数为电源电压,由此判断出 L1 处的故障是_;L2 是短路还是正常的?小丽在原电路中又添加了一个电学器材,就检验出了结果,她的方法可能是_ (4)他们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得出了下表所示的一组数据为了得出串联电路电压关系的普遍规律他们还应当_15、 ( 2012?毕节地区)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1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2 )比较步骤_,得出结论:当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有关; (3)比较步骤 1 和 2,得出结论:_; (4)比较步骤 1 和3,得出结论:_; (5)根据你掌握的电学知识,你认

6、为电阻还与_有关;(6 )王刚同学在完成上述实验后,将 M 同时接到 c、d,N同时接到 c、d,此时小灯泡的亮度比步骤 4 的小灯泡还亮,是因为_步骤 1 2 3 4材料 镍铬合金丝 镍铬合金丝镍铬合金丝 锰铜合金丝长度/cm 30 30 15 15横截面积/cm0.5 1.0 0.5 0.52M 接 a b c dN 接 a b c d灯泡亮度暗 较亮 较亮 亮6、 (2011 年中考 甘肃兰州卷)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的电路未完成连接,请你将电路连接完整(用笔划线代替导线) 。请按表中规律,完成表格内空白实验数据。(2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分析表 1 数据

7、,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分析表 2 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滑动变阻器 R 在此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 。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电阻间的关系。若保持电源电压的大小和电阻箱R1 的阻值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 R2 的金属滑片 P,可测得不同的电流、电压值,如表 1 所示。然后,他又改变电阻箱 R1 的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表 2 所示。(1 )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 (2)请你根据表 1 的数据,在乙图中画出 I-U图线,分析图线,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3 )分析表 2 中的数据可知:电流与电阻 (成/

8、不成)反比,这与欧姆定律(相符/不符) ,原因是_ 。8、 (2014?广西)用如图甲的电路测定量定值电阻 R 的阻值 (1 )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是_(2 )按图甲电路,将图乙中的滑动变阻器正确连入电路(3 )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处于_值(4 )闭合开关将图乙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会_,当滑片 P 滑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0.5A,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由此可知被测电阻的阻值R=_(5 )该同学完成一次试验后,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接下来的操作是_A换用阻值不同的电阻再进行几次测量 B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9、到不同位置再进行29、 ( 2014?广东)某同学利用图 1 所示的电路来测量一未知电阻 Rx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 1 中实物图连接完整(2 )闭合开关后,当滑动电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1.2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 2 所示,则I=_A, Rx=_(3 )该同学又设计了如图 3 所示的测量电路,同样可以测量未知电阻 Rx,其中 R0 是定值电阻请在空格内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_,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 U; _,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 Rx 两端的电压为 U1; 请用测量值 U 和 U1,已知量 R0 来表达 Rx=_10、 (20110 、小明同学要测量某未知

10、电阻的阻值(实验过程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 )按照图甲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小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但电压表示数很大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原因是_(2 )排除故障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R0=_接下来小明调整变阻器的滑片继续测量,这样做的目的是_ (3)小明想利用这些器材测量另一个未知电阻 Rx 的阻值,但发现电流表已经损坏小华帮他设计另一个实验方案:利用图丙所示的电路,先闭合开关S、S1,记下电压表的示数 U1,再_,记下电压表示数U2则 Rx=_(表达式用测得的量与已知量表示) 11、 (2014?娄底模拟)小明同学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按如图甲所示电路图连接

11、电路,如图乙所示(2 )闭合开关,发现 L1 不发光, L2 比较亮,电压表示数为零则电路存在的故障应该是小灯泡 L1_ (3)排除故障,用电压表测出 L1 两端的电压(4 )接着测 L2 两端电压时,小明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了这样的方法:电压表所接的 B 接点不动,只断开 A 接点,并改接到 C接点上小明用这样的方法能否测出 L2 两端的电压?为什么?_(5 )方法改进后,测出 AB、BC、AC 间的电压,并记录在如下表格中,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_此实验方案存在有一定缺陷,改进方法:_ (任写一种可行方法即可UAB/VUBC/VUAC/V2.

12、41.4 3.812、宁夏“沙湖”是闻名全国的五 A 级旅游胜地当你在烈日当空的“沙湖”游玩时,你会 发现:岸上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湖水却是凉凉的这是为什么?13、薄膜塑料袋的袋口合在一起,有时很难分开如果把塑料袋在衣服上摩擦几下,就容易分开了,这是为什么?14(2014?南宁模拟)小芳在厨房帮助妈妈煮菜,不小心把细小颗粒的胡椒粉撒在白糖上面,为了重新把它们分离,小芳动了动筋想了想,然后动手找来了小塑料汤勺在干布上搓了搓,接着拿摩擦过的小汤勺靠近混有胡椒粉的白糖,果然胡椒粉纷纷被吸在了汤勺上,3而白糖依然留在原来容器里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胡椒粉被纷纷吸在汤勺上,而白糖却没有被吸引上来?1

13、5、由 R=U/I 可知,导体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电流成反比,这种说法正确吗?16、 (2012?吉林)我国已明令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请你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道理17、小明在做实验时,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请你运用两个物理知识点解释其中的两个现象4物理实验与探究题篇二:物理实验与探究报告册 答案物理实验与探究报告册 答案一、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探究预备1、 卷尺,米尺,刻度尺2、 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3、 时钟,手表探究目的:学习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提出问题:怎样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怎样用停表测量时间探究方案与实验

14、设计:(一)练习实验刻度尺,明确使用刻度尺的注意事项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二)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 资料或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论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评估与交流:1、 (1)刻度尺没与被测物体边缘平行(2)刻度线没紧贴被测物体 2、棉线法,累积法,替换法,轮转法,组合法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探究预备:1、v=s/t2、刻度尺,停表 探究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提出问题:怎样用刻度尺、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如图实验器材:长木板,木块,刻度尺,停表,小车,金属片 资料或数据收集:分析和论证:计时要与小车的运动同步评估与交流:1、约

15、20km/h 2、 (1 )卷尺,停表(2)用卷尺测出走一段路程的距离 s,用停表测出时间 t,用公式 v=s/t 计算平均速度 3、 (1 )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三、 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预备:1、声音的大小 2、同一音叉音调不变 探究目的: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提出问题: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响度与振幅有关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取一音叉,用不同的力敲击,听音叉的响度,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实验器材:音叉,乒乓球,细线,小锤资料或数据收集:越用力敲击音叉,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分析和论证:响度与振幅有关评估与交流:1、水被音叉振起。扬

16、声器紧贴盛水容器 2、录音机。录音机,mp3 等。 3、声音可以在空气和固体中传播,而且能够被反射。四、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探究预备:1、量程,分度值 2、不能超过量程,玻璃泡要与被测液态充分接触,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态,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探究目的: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提出问题: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取一个装有水的烧杯,将温度计玻璃泡完全浸入水中,注意不能接触烧杯的底和壁,待示数稳定后在读数。重复实验三次。实验器材:大烧杯,温度计 资料或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论证:测量时间过长,水温会下降评估与交流:1、 (1)估测液体温度,选择合适量

17、程温度计(2 )正确测量2、五、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探究预备:1、由固态变为液态。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非晶体温度上升。 2、溶化,是一种固体扩散到另一种液体中。熔化是固态变为液态。 探究目的: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猜想与假设:晶体温度不变,非晶体温度上升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如图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温度计,铁夹,细线,停表,奈,蜡,石棉网 资料或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论证: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上升评估与交流:1、不一样。晶体熔化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温度上升 2、晶体熔化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温度上升六、 探究水

18、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预备:1、蒸发,沸腾 2、气泡越来越大 探究目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提出问题:水沸腾时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猜想与假设: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不变,气泡越升越大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如图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铁夹,细线,停表,石棉网 资料或数据收集: 分析和论证: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不变,气泡越来越大评估与交流:1、沸腾前气泡越升越小,沸腾时气泡越升越大。沸腾前声音大,沸腾时声音小 2、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不变,低于纸的燃点。3、液体沸点与压强成正比。高压锅刚开盖时,粥的温度高于100 摄氏度,所以能继续沸腾一会。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探究预备:

19、1、光射到物体表面,被反射回原物质中。 漫反射,镜面反射。2、镜子反射,看见墙上的画,字探究目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提出问题:光反射时有什么规律猜想与假设: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物理实验与探究题篇三: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 有答案)2015 年沈阳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 分类汇编】测量平均速度1、 (2014?天桥区)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当滑块自顶端 A 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 B 和斜面底端 C 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1 )除了数

20、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2 )滑块由 A 滑至 C 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 m/s(3 )滑块在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和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 vBC的大小关系是 声音的产生和利用2、回顾声现象的实验和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 )探究“音调高低”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把格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相同的力拨动格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既能听到格尺发出的声音,又能看到 ;改变格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做几次实验,通过对比,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 )在观察“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实验中,如图乙所示,把一个电铃放入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通电以后可以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

21、机从钟罩内往外抽气的过程中,现象是,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空气越稀薄,传播声音的效果越差,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推理的方法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3 )在观察“会跳舞的烛焰”实验中,如图丙所示,打开音响,播放乐曲,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会发现烛焰在随着音乐“跳舞” ,且音量越大,烛焰跳得越欢。此现象说明 。甲 乙丙3、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将会看到小球 ,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共振” ,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也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如果将甲、乙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实验甲 (能/不能)成功实验

22、乙 成功,这是因为 在这个实验中,小球起的作用是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4、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1 )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刻杯内物质温度是 。(2 )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 12 丙,该物质的熔点是 。(3 )t2 时刻,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 、 “液” 、 “固、液混合” )(4 )t2 与 t3 相比,哪一时刻杯内物体内能较大? ,理

23、由是。5、如图 11 所示,是某种固体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进行,且每分钟的供热不变,由图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这种物质是 体。 这种物质在 AB 段是呈 态。 BC 段表示这种物质的 过程,熔点是 。 CD 段这个过程中 热量,温度。 DE 段表示这种物质的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6、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芳芳将适量的固体碎末装在试管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 )将放入适量固体碎末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其目的是_。(2 )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_和_。(3 )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乙中

24、所对应的固体属于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理由是_。(4 )图像丙是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另一种固体熔化图像,其熔点是_,熔化用了_min ,处于固液共存的是图中的_段,在此过程中混合物要_(选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总体积_(选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 。沸腾实验7、在做“观察水沸腾 ”的实验时(1 )A 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 (选填“高”或“低” ) 。(2 )图乙是 B 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3 )B、C 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25、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 、“”或“=” )l 标准大气压;B、C 组得到 b、c 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8、 (2013 丹东)某小组在做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和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1)图中甲、乙、丙三名同学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2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_,水的沸点低于 100 ,可能的原因是水上方的气压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 个标准大气压.(3 )水沸腾时有大量的“白气”冒出, “白气”是水蒸气_(填“汽化” “液化”或“升华” )形成的.(4 )实验收集 9 组数据比收集 5 组数据的好处是

26、_(只填字母).A.只有 5 组数据才能得到结论B.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C.得到物理量的关系更接近实际(5 )另一小组将水加热到沸腾时共用 30 min,导致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是_(写一个).9、在“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图 1 中图甲和图乙所示两种情况:( 1)你认为图_(填“甲”或“乙” )是水沸腾时的情景.(2 )实验过程中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请你提出两条有效的操作建议: _; _.(3 )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绘制了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 2,其中能正确反映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平面

27、镜成像原理10、在进行光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1)小聪同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过程如图 (a)和(b) 所示。 摆放器材时,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平面镜上_放一张白色纸板; 对比分析图(a)和(b) ,可得出的结论是_,(2)小明同学利用如图(c)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 “平面镜成像特点”, 如何确定蜡烛 A 在玻璃板中所成像的位置_, 小明同学通过实验得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结论写出得到此结论的实验操作思路。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雨她们小组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 )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8、2 )实验中对蜡烛 1 和蜡烛 2 有什么要求?(3 )实验前,小雨她们猜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你能帮她们检验这个猜测是否正确吗?(4)用刻度尺量出像和物体各自到玻璃板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为了证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你还应该怎样对实验进行改进?12、某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 A 的像(如图甲).(1 )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2 )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_.(3 )图乙

29、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了实验的结论是:_;_.(4 )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中哪一种更好?_13、如图是小霖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 是点燃的蜡烛,B 是与 A 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第 3 题图(1 )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 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确定了像的位置;(2 )实验时应点燃 A 蜡烛的目的是为了 ,当移动 B 蜡烛无法使其与 A 蜡烛像完全重合的原因是 ;()实验中,若看到点燃的

30、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了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_(选填 “亮”或 “暗”) 。14、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 A、B 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 蜡烛为成像物体。(1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采用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是为了能在观察到 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并确定其位置 ;(2 )选用两支等长的蜡烛 A、B ,点燃蜡烛 A,小心地移动蜡烛 B,直到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如果将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则像将 ( 选填“靠近玻璃板 ”“不变”或“远离玻璃板” )移动。(3 )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观察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填 “虚”或“实”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实验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