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5实验专题五.docx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5883218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实验专题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5实验专题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5实验专题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5实验专题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5实验专题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 届高三生物实验专题训练(五)1 / 6内容考查要点1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本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A B C. D2.黑蒙性痴呆是在北美犹太人中较常见的一种遗传病,为研究其发病率,应该A.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统计 B.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C.先确定其遗传方式,再计算发病率 D.先调查该基因的频率,再计算出发病率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甲乙两个小桶,小桶中各有两种颜色数量相等的彩球,实验者分别从甲乙小桶中抓取一个彩球,组合在一

2、起,并记下两个彩球颜色的组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种颜色的彩球代表一对等位基因B从小桶中抓取彩球之前应充分混匀,随机抓取模拟等位基因分离C取出的彩球不用放回甲乙小桶,两个彩球组合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多组同时实验,数量越大彩球组合类型的比例越接近 1:2:14.下图为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对该家族成员进行分析,下列各组中一定携带致病基因的是A.3 号、5 号、13 号、15 号 B.3 号、5 号、11 号、14 号C.2 号、3 号、13 号、14 号 D.2 号、5 号、9 号、10 号5调查小组对某一家族的单基因(用 A、a 表示)遗传病所做的调查结果如下图

3、所示。下列错误的是A该遗传病不可能是 Y 染色体遗传和 X 染色体隐性遗传B该遗传病最可能是 X 染色体显性遗传,则-5 的基因型为 XAXa或 XaXaC在无突变情况下,若-3 表现正常,也不会改变对该病遗传方式的判断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5 和-6 再生正常女儿的概率为 1/46.(1)系谱法是进行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传统方法。通常系谱图中必须给出的信息包括:性别、性状表现、_、_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如果不考虑细胞质中和 Y 染色体上的基因,单基因遗传病可分成 4 类,原因是致病基因有_之分,还有位于_上之分。 (2)在系谱图记录无误的情况下,应用系谱法对某些系谱图进行

4、分析时,有时得不到确切结论,因为系谱法是在表现型的水平上进行分析,而且这些系谱图记录的家系中_少和遗传学调查群体调查、家族分析调查生态学调查样方法、标志重捕法2015 届高三生物实验专题训练(五)2 / 6_少。因此,为了确定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往往需要得到_,并进行合并分析。7.多发性骨性连接综合征(SYNS)是一种遗传病,表现为指(趾)畸形,多处关节强直或融合等症状。原因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9(FGF9)的第 99 位氨基酸由正常的丝氨酸变成了天冬酰胺,请结合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可判断出 SYNS 病的遗传方式是 ,若 2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有 SYNS

5、遗传病女孩的概率是 。若 3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育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2)控制FGF9合成的一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色盲基因用b表示,上述两对基因的组成可用图乙表示。此图表示细胞处于 分裂 时期,甲图中 号个体的染色体和基因组成一定与乙图表示的结果一致,该个体的基因型是 。(3)该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4)经调查在某岛屿的自然人群中SYNS病发病率为19%,其中纯合子概率为1%,当FGF9的第99位氨基酸为丝氨酸时,其FGF9基因频率为 。8.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

6、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 用 95%酒精杀死和保存收集的小动物9.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失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富)度10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正确是A1972 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 1975 年低B1971 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 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

7、”型增长11. 调查是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调查方法的应用不正确的是2015 届高三生物实验专题训练(五)3 / 6A.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确定样方调查芦苇密度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C.定期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并计数,调查其种群增长D.在较大的样本人群中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12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上壤中螨类孽生与某化工厂重金属铬污染的相关性结果。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采样的点距化的距离(km) 0.01 1 10 30(远郊农用)铬浓度(mg/sg) 0.25 0.25 0.12 0.08螨类密度(个/m 2) 16480 2265 1047

8、1069A.污染区内螨类密度显著提高 B.实验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计算螨类数量C.螨类可作为土壤铬污染的指示生物 D.螨类物种丰富度与铬污染相关13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cm X 50cm X 30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招潮蟹类 厚蟹类 沙蚕类 泥螺类 蛤类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裸露泥滩 5 18 1 14 2 12 1 10 2 14米草群落 3 12 2 9 0

9、 0 1 10 0 0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低于米草群落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14.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北京地区重要的过敏源。图 15 示北安河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 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此地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 2)。植物年份 A 植物 B 植物 C 植物 D 植物 E 植物2004 年 10.0 3.0 0.3 3.0 3.22005 年 9.2 2.1 0.6 2.0 2.82006 年 8.0 1.1 1.

10、1 0.4 1.72007 年 6.8 0.3 1.5 0 1.32008 年 5.5 0.1 2.3 0 0.5(1)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 ,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为 ;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 ;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 。(2)很显然,C 植物与表中所列本地植物呈 关系,它们相互争夺 。调查结果表明,C 植物具有生存优势。根据自然选择学说,这种优势是通过 过程而实现的。(3)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城市绿化选择物种时应尽量 。2015 届高三生物实验专题训练(五)4 / 6(4)请在坐标图乙(图一)中绘出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5)如图二的甲图表示

11、某段时间豚草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请在图二乙图中绘出种群增长率的变化曲线。15调查与统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以下是调查统计方法的具体运用,请回答有关问题:(1)为了解一些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率,某班同学拟从青少年型糖尿病和红绿色盲中选取一种,在全校学生及其家庭中开展调查。人类的大多数疾病都与遗传基因有关,受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其中,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_基因遗传病,红绿色盲属于_基因遗传病。青少年型糖尿病和红绿色盲,一般选取后者开展调查比较可行。请说明理由。在调查时,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工进行调查。为了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调查调束后应如何处理各小组的

12、调查数据?_(2)为了模拟样方法测定种群密度,两位同学分别在一张 50cm50cm 的白纸上制作方格表,将 200 粒绿豆种子随机撒在白纸上,选择 5 个方格进行计数,再计算出种群密度。计数完成后,应如何计算种群密度?_ 两位同学的调查结果有较大差异,你认为原因可能有哪些?(答出两点)_; _。(3) “ ”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前提是标记个体和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_相等。事实上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标记技术也极为重要。例如,例如在标记时_ 。(4)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

13、有关实验,并 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 ,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请回答: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_。用显微镜定期检测甲、乙、丙三支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结果如下表格所示,请根据所给信息,判断图中曲线A、B、C分别对应的试管是:_。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甲 10 0.1 28乙 10 0.1 5丙 10 0.1 28图 152015 届高三生物实验专题训练(五)5 / 6曲线 A 与 B 表示的酵母菌数量达到的最大值在生态学上称为 3_,A 中该最大值比 B 中大的原因是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是 4A改变培养

14、液的 pH 值不影响 K 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实验专题五答案 1-5 CACBC 8-13 CBDADD 6.(1)染色体异常 环境因素 孟德尔 (2)亲子关系 世代数 显性和隐性,常染色体和 X 染色体 (3)世代数 后代个体数 多个具有该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7.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写出一个给 1 分) 1/3 1/8 (2)减数第一次分裂 后 2(代2号个体) AaX BY (3)基因突变(4)90%14.(1)取样调查法(样方法),等距取样法;随机取样;

15、计算所有样方株数的平均值;(2)竞争;共同的资源和空间;自然选择 (3) 选择本地物种; (4) (5)略15. (1)多 单 因为红绿色盲目是单基因遗传病,易于调查和分析(或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影响因素多,不便于分析)。 应把各小组的调查数据进行汇总(2) 计算 5 个样方绿豆数量的平均值; 取样方法,样方位置,样方的代表性,样方面积 2等 (3) 标志(记)重捕法 概率 高 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感染等;标记不能过分醒目,否则可能改变该动物与其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标记符号必须能维持一定时间。 (4) 定期 计数探究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

16、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甲 乙 丙环境容纳量(或 K 值) 温度适宜,酵母菌繁殖较快 D 3 4实验专题五答案 1-5 CACBC 8-13 CBDADD 6.(1)染色体异常 环境因素 孟德尔 (2)亲子关系 世代数 显性和隐性,常染色体和 X 染色体 (3)世代数 后代个体数 多个具有该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7.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写出一个给 1 分) 1/3 1/8 (2)减数第一次分裂 后 2(代2号个体) AaX BY (3)基因突变(4)90%14.(1)取样调查法(样方法),等距取样法;随机取样;计算所有样方株数的平均值;(2)竞争;共同的资源和空间;自然选择 (3) 选择本地物种

17、; (4) (5)略2015 届高三生物实验专题训练(五)6 / 615. (1)多 单 因为红绿色盲目是单基因遗传病,易于调查和分析(或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影响因素多,不便于分析)。 应把各小组的调查数据进行汇总(2) 计算 5 个样方绿豆数量的平均值; 取样方法,样方位置,样方的代表性,样方面积 2等 (3) 标志(记)重捕法 概率 高 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感染等;标记不能过分醒目,否则可能改变该动物与其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标记符号必须能维持一定时间。 (4) 定期 计数探究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甲 乙 丙环境容纳量(或 K 值) 温度适宜,酵母菌繁殖较快 D 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实验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