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工业化的生态风险及其防治文献编码doi:10 3969 / j issn 1004 6917 2012 10 016收稿日期2012-06-1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11YJA710024)作者简介李世书( 1966-) ,男,河南息县人,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博士。农业工业化的生态风险及其防治李世书(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摘要 农业工业化进程中,过度机械化、化学化及生物化潜藏着巨大的生态风险: 加速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极易引发重大病虫害的频发和大流行、加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农产品营养水平在不断降低、农产品质量不安全因素
2、增加以及人类健康受到威胁。对此,应创新思维积极探讨应对策略,转变农业发展观念,不断推动农业技术和制度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现代低碳农业,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两型农业发展,建立健全农业生态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制度,以有效化解农业生态风险。关键词 农业工业化 生态风险 生态防治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6917( 2012) 10-0071-04走农业工业化发展道路,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更多粮食和农产品,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正如一把双刃剑,农业工业化在带来农业现代化发展及产业繁荣的同时,农业工业化进程中过度机械化、化学化及生物化也潜藏着巨大的生态风
3、险。正如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里所描述的, “增加使用价格低廉的化肥,是使农业生产能力发生革命的因素之一,但流入江河的硝酸盐却是污染的最严重的来源之一;用滴滴涕作为杀虫剂挽救了大量农作物,但也毁灭了野生生物和鸟类” 1 。因此,在现代农业发展中,需要我们具有高度的前瞻意识和超前思维,正确认识农业工业化对生态环境可能或即将产生的不利影响和潜在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防治并举,将风险控制减小到最低限度。一、农业工业化及其主要特征农业工业化是指以工业化模式谋划农业的发展,即工业化技术、工业产业模式、工业经营方式在农业中的应用。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工业的突飞猛进以及工业化所带来的令人振奋
4、的经济效益,使农业不断地走向工业化的道路, “本来是主要的人类传统的职业的农业,从欧洲较富足的国家开始,正在迅速变为一种越来越带科学特征的工业” 2 ,农业工业化似乎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工业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 全面实现机械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农业工业化阶段的农业在生产方式上,逐步改变以人的体力为主的农业耕作方式,使用自动化、功率庞大的机械,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不仅在农业生产的各个主要环节,而且在各个辅助作业环节也都使用机械,即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二) 化学技术和化学投入品的大面积推广普及和应用工业化农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为了实现农业外部投入与农业产出比的最大
5、化,广泛采用现代化学技术、合成物质装备和改造传统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大量投入化肥和农药。( 三) 大力发展和使用设施农业和生物技术设施农业采用大量现代化保护措施,在相对可控的环境下,按照人类意愿而进行农产品工业化生172012 年第 10 期(总第 208 期)广西社会科学GUANGXI SHEHUI KEXUENO 10 2012(Cumulatively,NO 208)产。设施农业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产量、产值和抗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也使水土资源得到了高效利用。同时,人类大量采用杂交优势、组织培养、核辐射、细胞融合、基因工程等先进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突破及广泛应用,使农
6、作物的产量、产值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和高度。( 四) 实行集约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约投入较多的物质、资金、科技、管理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和资本,进行规模化种植或养殖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手段。专业化是指农业生产单位专门从事一种生产经营,精于一业一职而不兼他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它包括农业企业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和农业生产区域化。高度集约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给农业经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产量、高效率和高效益。当农业被赋予机械化、技术化、商品化、工业化等新的内涵时,它本身就已经融合在工业文明之中了。农业工业化阶段的农业,在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生物技术的支持下,虽然取得了许多积极
7、成果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过度依赖使用化肥、农药、机械和动力等能物资源以及有毒外在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泛滥也潜藏着严重的生态风险,农业工业化的生态破坏性正在逐步展现出来。二、农业工业化的生态风险“现代农业也是一种工业,它的生存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能源、技术、有熟练技能的劳动者、原材料及其他许多因素。因此,正如核战争所造成的气候异常会使农业遭受破坏一样,经济生产活动的紊乱也同样会使农业生产蒙受损失。农业生产手段越精细,其遭毁坏的危险就越大。 ”3以大量投入化肥、农药、机械、能源为主要特点的农业工业化,如果不加以合理的规划和限制,对土地和资源就会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潜藏着严重的生态风险。
8、农业工业化及其生产方式,在带来现代农业的发展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确定的和难以预知的生态风险。( 一) 加速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较为简单,种养的作物、畜禽等动植物种类较少,生物多样性单一,食物链短小而单纯,系统内部动态平衡和稳定性差,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破坏。农业工业化的高度集约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事实上已经导致一定生态区域或范围产业经营的更加单一化,造成了农业种养动植物种类和品种结构更加单一化,并进一步加速、加剧了农业生态系统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的破坏与丧失。更为严重的是,化学农药等在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和危害
9、度的同时,也使农业生态系统中野生动植物、有益生物、害虫天敌等种群数量、结构受到破害,导致农业生物多样性丰度下降,生态失衡。( 二) 极易引发重大病虫害的频发和大流行集约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必然导致作物种植布局的过度单一化。人们种植大面积、高效益的单一作物,虽然能够获取暂时的高收成和功效,但这也意味着,那些单一种植的作物极易受害虫和疾病的侵袭。出于大规模种植某一单一高产的作物的诱惑,农民将会抛弃谷物、蔬菜和水果等宝贵的地方品种其中有些品种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已经很好地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害虫和疾病。同时,农业工业化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应用生物转基因工程,由于转基因还存在许多人类未知或不
10、能控制的领域,因此不能排除出现超级害虫、病菌、病毒的可能性。( 三) 加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一方面,人类赖以为生的土壤正在遭到破坏。由于机械化作业的强度大,极易导致耕作、犁耙过度,进一步加剧农田土壤的风蚀和水蚀,造成水土流失和沙尘暴肆虐。化肥和农药的过多使用以及大量危险废料的到处抛洒,对有限的土地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污染,大量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土地退化、沙漠化、贫瘠化和盐碱化有日益加剧的趋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对“机器与大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农业进行过分析,他认为这种生产方式“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自
11、然条件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一个国家,例如北美合众国,越是以大工业作为自己发展的起点,这个破坏过程越迅速” 4 。另一方面,水安全受到威胁。农业过程中,长期过量和不规范使用化肥、化学农药、转基因除草剂,这些污染物和杂质沉淀物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至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污染物导致生态变迁和多种传染病的产生,并将传染病及毒性化学物带给人类、动27广西社会科学 2012 10物和植物。在农业开发程度比较高的国家里,由于过多地使用农药和化肥,地上水和地下水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12、( 四) 农产品营养水平在不断降低由于规模化种植与养殖,各种类型生长激素的大量使用,稻米、蔬菜等农产品的品质和营养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据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研究表明,目前的水果和蔬菜的营养价值与 10 年前的农作物相比,在蛋白质、钙、维生素 C、磷、铁、核黄素等方面下降了 38%5 。这一后果是与农业的化学化、设施化的快速推进密不可分的。( 五) 农产品质量不安全因素增加目前影响农产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农药和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及硝酸盐污染。2005 年 4 月,中国农业部组织有关质检机构对国内 37 个城市蔬菜农药残留状况的监测结果表明:52 种蔬菜 3845 个样品中,农药残留超标样品 31
13、8 个,超标率为 8 3%6 。频繁过量施用氮肥,导致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某些磷肥含氟、镉、砷等有害物质,增加了蔬菜、粮食中氟和重金属含量。目前,没有足够充分的证据证明和肯定转基因食品是安全和无害的,因此,转基因食品对人畜健康的隐患和潜在风险并不能完全排除。( 六) 人类健康受到威胁农业工业化进程中,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农业经营者对农作物施加化肥、生长剂,对牲畜进行填鸭式的圈养,并在动物食物中添加各种化学添加剂。而这些农业化学品的长期、超常、大量使用,使农产品中重金属、亚硝酸盐、农药残留、激素、色素、抗生素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严重,产品品质下降,引发和导致人畜各类严重疾患的高发,威胁大
14、众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将会造成上百种化合物、重金属、有毒产品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极易引致癌症等人类重大疾病的高发。三、探寻发展新思路,化解农业工业化的生态风险既然农业工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那么就需要我们用智慧去破解农业工业化的生态难题,有效治理农业工业化的生态风险。有效预防与化解农业生态风险则必须要转变发展观念、找寻新的农业发展进路,实行有节制的新型农业工业化。( 一) 转变农业发展观念有效预防与化解农业工业化带来的生态风险,必须转变农业发展观念,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赋予和注入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经济的新内涵,确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生产
15、方式和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新理念。在全世界新一轮低碳发展浪潮中,必须完成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跳跃,转变农业发展观念和生活理念,牢固树立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慎重对待“以工业的思路抓农业”的工业化农业发展观念,变资源消耗型增长为资源节约型发展,走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生态化农业。转变农业发展观念,就是要广泛吸收生态科学、环境科学和农业技术研究新成果,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经验,坚持科学发展观,为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农业生态化发展路径。( 二) 不断推动农业技术和制度创新预防化解农业工业化的生态风险,最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农业走生态化发展之路
16、。建设生态化农业,需要深化农业技术创新,研发推广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大力推进农作制度改革和生产模式创新,重点推广循环农业、休闲农业、有机农业等高效生态的生产模式。充分借助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在内的现代高新技术成果,推进生物肥料开发利用技术、生物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生态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克服或减小农业工业化的局限性与负面作用,逐步推进生态化农业的发展。积极推动制度创新,为治理农业生态风险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机制保障。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要求:“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放开
17、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 ”7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我国生态化农业发展保障机制。设计符合国情的农业生态补贴制度和农业金融制度,为农业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提供支持。当然,面对农业工业化进程中潜藏的许多不确定性生态风险,还需要各级政府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设科学有效的农业生态风险预测与防控机制。( 三)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现代低碳农业目前,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低碳现代农业已37农业工业化的生态风险及其防治是大势所趋。低碳现代农业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低碳现代农业提倡多用有机肥、少施化肥,多用物理和生物方法、少用化学药品防治害虫,保
18、持生物的多样性,提高农业健康发展的后劲。在农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无论是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还是节电、节油、节煤、节粮,只要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土壤的固碳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都属于低碳现代农业的有效形式。发展低碳现代农业,重在对农业科技的积极扶持以及加大各种要素投入,尤其是知识型劳动的投入,突出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产品开发、生态经济发展,突出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固碳减排。( 四) 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两型”农业发展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进程中,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以缓解资源环境的压力。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 2020 年,我国农村要基本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19、社会农业”(简称“两型农业”)。“两型农业”这一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要求,是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的必由之路。 “两型农业”是遵循“农业资源绿色农产品再生资源”反馈流程的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其特征是低资源能源消耗、高经济效益、低污染排放和低生态破坏。发展“两型农业” ,其实质就是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凡是把生态效益列入发展目标,并且自觉地把生态学原理运用于生产之中的农业,都可以称为生态农业。(五)建立健全农业生态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制度目前,我国农业生态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制度还不健全,不能有效预防控制农业生态风险的发生,使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能得到
20、有效的保障。随着农业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农业生态风险不确定性增强,农业生态风险潜在破坏性的范围和区域也在不断扩大,预警与治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当前,我们需要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加强科学研究,逐步建立健全一套完备的农业生态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制度。首先,建立完善的农业生态风险预警机制。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综合的农业生态风险监测和预警机构,履行农业生态风险监测和预警职责,提高农业生态风险监测准确性和反应速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生态风险监测、预警相关法律法规,对农业生态风险预警的主体、责任、义务等作出明确规定;建立农业生态风险评估体系,建立监测、早期预警和快速反应体系,构成一整套风险控制体系,控制农业
21、生态风险的发生。其次,建立和完善农业生态风险应急制度。一是要制定应急预案,对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协调等方面预先作出具体安排。二是要加强农业生态风险的应急预案、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善后等各项制度建设,规范和强化农业生态风险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应对涉及农业生态安全事故的能力,有效治理农业生态风险。参考文献1 美丹尼尔贝尔 后工业社会M 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2000: 962 英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M 伍况普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4803 美约翰托夫勒 第四次浪潮M 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 277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52 5535杨曙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与技术体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 1) 6戚道孟,王伟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建议J 中国发展,2008,( 1) 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 人民日报,2008 10 13责任编辑:覃合47广西社会科学 201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