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丰子恺《送考》说课稿.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873988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丰子恺《送考》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丰子恺《送考》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丰子恺《送考》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丰子恺《送考》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丰子恺《送考》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送考说课稿 0517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丰子恺的送考 。我准备从以下十个方面向大家进行汇报。关于教材:首先,这套语文教材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和凤凰传媒集团共同打造,它有两个特点:一是用“主题单元划分法“代替了以前的”文体划分法” ,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改革;二是在阅读之外,还加入了口语表达、文体写作和单元综合实践活动,多种形式相互配合,共同突出单元主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学内容:送考这篇文章选自教材的第二册第一单元“生活的滋味” 。它有三个特点1、丰子恺能写能画能作曲,亦师亦友亦僧侣,作者独具魅力,文章风格突出2、记叙手法写人,抒情、议论说理,多种手法并用。3、浅读

2、课文,只能感受到作者对考试制度的批判;再读课文,会认识到是对孩子的同情;深读课文,才能悟出是作者对每个人最终都要告别童真走向世俗的无奈。教学对象: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是一年级的新生,他们1、学习十年的语文,所掌握的记叙文的知识最为丰富,2、但是在写记叙文时总感觉缺少素材,文章或平淡无味或缺少深度。3、并且学生正处于“花季”与“雨季”的连接点,从少年向青年转变,还保留一些童心,但已渐行渐远。(所以我有如下设想)2教学设想:1、本课原来是自读课文,但是结合本单元“生活的滋味“单元主题, 我的母亲重在研究“怎样才能做一个优秀的母亲” , 多年父子成兄弟重在讨论“怎样才能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两代人的关系”

3、 ,本文则重在研究“怎样对待我们的童心” 。母爱、父爱、童真三者俱备,所以安排两课时。2、让指导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明确结构。3、学生读懂“牵牛花” ,了解“孩子们” ,讨论“童心都去哪儿了” ,把握文章主旨。教学目标:由此我们制定了本次课的三个教学目标:1. 知识:了解丰子恺及其“童心论”2、能力:A、学习记 叙、抒情、议论三者融合的写作方法B、学会抓住生活中的细节 表现主题 3情感:找回童心,做一个真实、自然、勇敢、善良的人 (要想达到以上目标,需要解决以下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重点 1分析重要段落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重点 2理解作者的思想,认识到童心的珍贵难点在于:通过分析“牵牛花

4、”与“孩子们”的关系,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 (为了解决重点与难点,准备采用以下教法学法)教法学法有三种:情境教学法:创设情景导入课文,引起学生的共鸣与思考讨论分析法:分析“ 物” 与 “人” ,讨论“童心” 与“成长 ” ,理解主旨分组学习法:分组研究四种情感,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七个环节:31、情境导入,唤醒情感 2、漫画欣赏,了解作者 3、检查预习,整体感知4、分组研讨,解决重点 5、分析主旨 突破难点 6、拓展深化,找回童心7、作业巩固,关注生活一、情境导入,唤醒情感(5 分钟)首先请学生观看“送考”图片并思考:你觉得家长当时应该是怎样的心情?(13 级同学对

5、去年的中考还记忆犹新,可以迅速调动他们的情感;大部分同学都有家长送考,学生有话可说;而课文的重点就在于丰子恺对送考的态度与情感。 )学生讨论得出:家长的心情主要是:紧张,激动,期待继续提问:同样作为送考的家长及老师,丰子恺的心情与上面的家长一样吗?(答案是,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进入第二个环节了解作者请同学欣赏几幅漫画。他的漫画给你怎样的印象?(3 分钟)(学生容易概括出:大都以儿童为主题,而且视角很独特,并且对社会的不良现象进行了一定的批判。 )展示作者资料,用巴金的话总结作者:“(他是)一个与人无争、无所不 爱的人,(他有)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 ”(巴金)这不仅是丰

6、子恺绘画作品的特点,也是他的散文作品的特点进入第三个环节整体感知4请学生划分层次,再次通览全文,思考作者送考时是怎样的心情? (学生能从第三节中找到答案,他不像其他家长“紧张 ,激动”和“期待” ,而是以一种“旁观 ”者的态度去送考,并且颇有“闲情” 逸致。 )为什么会这样?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作者对文章描写的重点即“牵牛花”和“孩子们”分别是怎样的感情?(学生在第三节可以找到对牵牛花的态度,即“讨嫌” ,也就是觉得它“可恶” ,要求学生用同样的表达方式概括作者对孩子们的感情倾向。学生很快得出:作者觉得他们“可爱” 、 “可怜”又“可悲” )接下来进入第四个环节分组研讨教学重点然后班

7、级分成四组,分别研讨这四种感情。第一组“可恶”的“牵牛花” (10 分钟)这一组主要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一、作者为什么去送考?是出于对孩子前途的担心吗?二、作者对牵牛花是怎样的感情倾向?作者以前为什么喜欢牵牛花?为什么现在不喜欢了?三、作者为什么宁愿送孩子考试也不陪牵牛花?作者送考的目的达到了吗?结果怎样?(总结明确:作者通过议论的方式表达了对牵牛花“盲目地爬高” 的厌恶,并由“牵牛花”过渡到 “孩子们”)(接下来分析“孩子们” ,每一组首先寻找体现孩子们这一特点的段落和文字,然后分析怎样体现这一特点)5第二组“可爱”的“孩子们” (29 分钟)从哪些地方可以感觉到作者笔下孩子们的可爱?(1)、

8、路上考老师, “嘲笑”老师(2)、考 试完后,心口不一,准备不取(3)、等先生心急如焚,诅咒老师讨论:为什么些情节能体现孩子们的“可爱”?(以第一处为例,讨论后学生明确,只有小孩子才敢提问题来为难大人、老师或家长,并且在大人回答不出时,才敢嘲笑他们,但这种笑话却没有恶意,只是孩子们真情流露,所以作者“虽羞,但并不成怒” 。说明孩子们只是把作者当成自己的朋友或同学,无拘无束,体现孩子们“调皮可爱”的特点)总结,以上内容主要通过“记叙” (幻灯)的方式描写孩子们的“真实性情的流露” , (幻灯)表现他们的可爱。第三组“可怜”的“孩子们”(1) 、 “愁容满 面进考场,像被押赴刑场”(2) 、 “全

9、体肃 静,听候发落。 ”(3) 、 “有的脸 孔惨白了,有的脸孔通红了,有的茫然若失了,有的手足无措了,有的哭了,但没有笑的人。(学生朗读后分析得出:通过“记叙” (幻灯)的方式描写考试如“审判(幻灯) 、考生如囚犯”的场景,学生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非常可怜。 )第四组可悲的孩子们(10 分钟)(1) 、 “埋头只看圣 贤书,两眼不看窗外事” (2) 、 “水平不够,也要碰碰运气,以爬得更高” ( 3) 、 “仿佛考 进名校,可以一辈子荣华富贵,吃用不尽似的。 ”(学生朗读后讨论总结:通过抒情议论(幻灯)的方式,批评了以考试升6学为人生唯一的理想与目标的倾向,不关心生活,失去了纯真(幻灯) ,

10、觉得这种人生势利功利,非常可悲。 )五、分析主旨 突破难点作者先说“物” ,后谈“人” ,言在“物” ,意在“人” ,文章中“牵牛花”与“孩子们”的连接点在哪里?(学生找到:是最后一节。请学生齐读后思考:“未开花” 、 “天时” 、 “爬得很高” 、 “枝叶憔悴”实际上分别指的是什么?(“据说我所手植的 牵牛花到今尚 未开花,因为天时 奇旱。 ”“现在爬是爬得很高,几乎爬上墙顶了。但是旱得厉害, 枝叶都憔悴了,爬得高也没有用,看来今年不会开花结子的。 ”)1、未开花(开始许多同学会认为指的是“未考上好学校” ,经过提醒悟出应该是相反的内容。讨论后明确,是指孩子们“没有健康成长” 。 )2、天时

11、(在孩子指的是“社会环境”包括教育环境。 )3、爬得很高(是指考取学校,有了功名)4、枝叶憔悴(指孩子缺少灵性,失去纯真与活力,开始变得世俗,功利)继续提问: 这四种情感,作者的感情重点究竟落在哪一个上面?7(学生此时容易得出:应该是“可怜”与“可悲” 。作者对于懵懂无知的孩子,有的只是爱;对于渐渐长大的孩子,尤其是参加考试的孩子,在“爱”之外还有了“怜”与“悲” ,因为他们渐渐脱离了单纯与天真。 )总结主旨:文章通过对孩子们投考的描写,批判了世俗社会的功利,呼唤儿童纯洁、善良、活泼、真实的天性的回归。(既然如此,我们肯定很想知道:童心到底都去哪儿了呢?)六、拓展深化 找回童心(15 分钟)观

12、看 2 分钟视频童心 ,了解什么是童心(对世界的好奇,对万物的爱,善良、真实,自然,宽容)丰子恺写过一篇文章,叫华瞻的日记 ,以三岁儿子的视角来观察生活;作家王朔写过一本小说看上去很美 ,从幼儿园孩子的角度来关注那段特殊的历史;法国作家圣埃克 苏佩里写过小王子 ,他想告诉所有的大人,孩子们才应该是这个星球上永远的主宰他们都是童心未泯的人。你呢?童心测试1、你在路边看到一条受伤的狗,你会?A、去看一下它的伤势,想办法治 疗 B、继续走路2、你辛辛苦苦种植多年的花枯死了,你会?A、伤心地吃不下饭 B、拔掉再种一棵3、你看到路边乞讨的孩子,你会觉得A、太可怜了,很想帮帮他 B、肯定是骗子,饿死活该4

13、、被朋友欺骗了,你会A、有了好玩的东西还是和他分享 B、再也不相信朋友了 5、十五的夜晚,你看着天空的一轮圆月,想到的是?A、嫦娥的故事 B、空气 终于变得好一些了86、爸爸冤枉了你,打了你一顿,你会?A、仍然爱他们,因为他是爸爸 B、恨他,不再象以前那样爱他(以上测试题,分别涉及到“同情” 、 “关爱” 、 “信任” 、 “想象力”和“宽容” ,所有的“A”选项都是我们童年的做法;所有的“ B”选项,是很多学生或成人现在的选择。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明白了“童心”的重要;通过测试题的参与,学生方能悟出“童心是怎样丢失的” )讨论:1、童心都去哪儿了?(讨论明确:“世界”的纷乱, “社会”的复杂

14、,加上“大人”的功利与世俗,使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成人)2、怎样才能找回我们的童心?(讨论明确:相信自己,相信他人,对他人友好,保持好奇心,不以强凌弱)(这一环节的设计,把课文的学习从文字表面引入文字深处,同时进入到作者心灵的最深处,也把学生从课文里带入到生活中。 )(课文讲完,布置作业)七、作业巩固 关注生活:1、欣赏丰子恺更多的漫画和文学作品,体会其内涵2、观察身边具有“童心”的人,写一篇文章,题为我身边的“孩子们”要求:能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童心”。(通过课文的讲解,学生了解了作者独特的人生观,理解了文章中“牵牛花”的真正涵义,明白了“童心”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再通过课后

15、的阅读、观察与写作,书本与生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联系,使学生真正能有所收获。)9以下是板书内容和课堂教学视频资源整合本节课整合了语文教材、作者相关著作、网络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共同促进课堂教学教学反思如果说这两节课还有可取之处,我觉得主要是以下三点:1、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2、问题设计层层深入,使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涵,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3、文本与生活相联系,既教书,又育人不足在于:对于丰子恺的”童心论“,学生理解容易,认可难。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改进:深入了解作者,关心热爱生活最后我用丰子恺的一段话作为结尾:“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则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而幸福。 ”(我与新儿童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