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青岛开发区辛安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宋林 备课组长: 逄淑玲 本组成员: 唐莲、王慧芳 学 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版本及课 题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分析(含课标学情)这部分内容选择了宽广的题材,让学生充分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它是应用价值。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做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 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 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
2、的意识。教法学法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分清图例,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 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教具准备 例图、课件等- 2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二、探究新知谈话: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统计图?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 书:折线统计图)1.出示例图 1。(1)仔细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说说: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2)提问:统计降水量的单位是什么? mm 是统计降水量的单 位“ 毫米”。(3)小结:这幅统计图表示了青岛市2003 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变化情况。2.出示
3、例图 2。(1)观察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2)小结:这幅统计图表示了昆明市2003 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变化情况。3.折线统计图的优点。通过对刚才 2 幅统计图的观察,我们发现: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3 -教学过程 4.比较:你能快速地比较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水量相差最多”吗?(不能,如果能 则通过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5.引出“复式折 线统计图 ”。(1)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很快比较出来吗? (生:合在一起,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揭
4、题合并成“复式折 线统计图”(完成板书:“ 复式” 折线统计图 )6.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1)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能或不能)你觉得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有)(2)小组交流,指名汇报,相机出示:标题 ;实线 和虚线;统计图 右上角的“ 青岛和昆明区别图例”。(3)班内交流,分别出示教材上的三个问题: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 4 -教学过程提示:可以比较相应月份的点,根据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大小作出判断。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四、自主探索,巩固深化从 图中你还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可从各月降水量变化情况以及全年降水情况的共
5、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4)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方便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师:除了比较两个城市的降水量可以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我们还可以用它来统计男、女学生的平均身高,某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变化情况等等。它在我们生活中非常有用!1.完成“练一 练” :让我们 来了解我国612 岁小学男、女生平均身高。2.完成练习十三的第 1 题:一起来看看北京市 2004 年 4 月份一周中的气温变化情况。- 5 -作业设置 练习十三第 2 题板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优点:能更好的反映出两个数量的变化情况课后反思能对数据进行简单有效地分析和预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动态课件的演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