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法”可依 有“技”可循,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备考策略,新乡市第十中学 靳成会,一、什么是写作手法(写法)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的有效艺术 手段。写作技巧受限于作者的世界观、 艺术观,同时又作用于他的写作实践, 为写作活动服务。,【梳理知识 查漏补缺】,二、写作手法的分类。 1、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说明、 议论、描写、抒情。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 引用等。,3、结构手法:过渡、照应、详略、 衔接、悬念、铺垫、伏笔、线索等。4、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 渲染、类比、烘托、衬托、对比、 扬抑(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讽刺 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2、、 开篇点题、卒章显志、借景抒情、 以小见大等。,三、写作手法的作用。 (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1、记叙:交待背景,为下文作铺垫。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顺叙: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 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 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 序写。 作用: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使情节曲折;造成悬念, 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内容对比鲜明, 突出中心。,插叙:是在人物事件原定的叙述线索适当的地方, 插入某些情况的介绍,交代某些关系,或对某些 矛盾作侧面说明。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文章内容充实, 结构紧凑;引
3、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丰富形象, 突出中心,使读者感到有张有弛,活泼轻松。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 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作用: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 谨,有时也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注: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 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 解。和插叙的区别是补叙大多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 什么过渡的话。,2、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 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作用是详细、科学、准确地介 绍事物以突出事物特征,表现人物形象。 3、抒情:抒发真挚深沉的情感,表达作者的观点, 引发读者的感情共
4、鸣;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注:抒情按照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的作用 感情表达较为强烈,有利于作者情感的抒发;引发读 者共鸣,便于读者理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中 心。 间接抒情的作用 含蓄而深沉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耐人寻味。,4、描写: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注: 描写按照对象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和细节描写 按照角度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 接描写) 按照特征分为白描和细描。 人物描写分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5、人物描写的作用】语言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揭 示人物的身份与社会地位;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 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 情;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刻画人物性格; 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动作描写:显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表现 变化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 的场景。 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表现 人物品质。,【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 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和 人物形象
6、,抒发人物情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 下文作铺垫;突出某种环境特点,为中心服务。 社会环境的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 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场面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渲染气氛, 烘托事物。 细节描写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 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 丰富作品内涵等;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 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正面描写的作用: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感知人物 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和环境的规模、事件的气氛等。 侧面描写的作用:更能突出主体事物的特征,表现人 物、性格、心理;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
7、,使主题 深刻、耐人寻味。白描的作用:让被描写的对象主体突出,简洁明了, 准确传神;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再创造空间; 烘托气氛,表现力强,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细描的作用 具体生动地表现人物或事物形象,更好地表现主旨; 感染力强,使人能身临其境,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5、议论: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提高战斗性;明确文 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 构。叙议结合的三种方式及作用 先议后叙: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点明主题, 总领全文。 先叙后议:揭示事件的意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画龙点睛,启迪思维。 夹叙夹议:对人、物或理的认识更加深入,画龙点 睛,突出主题。,(二)修辞手法
8、的作用 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 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 物更突出、更鲜明。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 感染力。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对比: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 出,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反复: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设问: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引用:使语言简洁生动,增加诗意和感染力,突出
9、人物形象, 深化主题,使观点更有说服力。,(三)表现手法的作用 1、象征:使思想感情表现的含蓄、耐人寻味; 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使文章内涵丰富,给人以启迪。 2、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主要的人或事 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利用反差对比 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使文章曲折含蓄,独 具风格。 3、讽刺: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 幽默。 4、对比: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作 品的艺术感染力;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5、联想: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使文章更有内涵,增强文学性。 6、想象: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10、,使读 者接受美的陶冶。 7、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特点和本质特征, 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集中地揭示主旨。 8、托物言志:含蓄、富有哲理和暗示性,使 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9、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表达思想和情感,使 读者受到感染。,10、借景抒情:使抒情方式更为含蓄,情景交 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11、渲染:以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增加 气氛,加强艺术效果,深化主题。 12、动静结合: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3、欲抑(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使上下文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 料的感人效果;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使读 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
11、留下 比较深刻的印象。 14、以小见大: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15、类比: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 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 的联想。 16、烘托:它起到强调渲染气氛的效果。 17、卒章显志:总结全文,升华感情,点明 或深化主题;言已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点明主旨,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 构美。 18、开篇点题:使文章中心突出,使读者一 目了然,留下深刻印象,总领全文、提纲挈 领,引出下文;交代要素,营造气氛,奠定 感情基调。,(四)结构手法及其作用 1、照应(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 构严谨,中心突出。使文章结构紧凑,气势贯通,总 结全文,增强表
12、达效果;突出主题,深化主题。 2、过渡:承上启下,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前后呼 应;转移话题、连接事件,转换场景;思路清晰、转 换自然;衔接紧密,上下连贯。 3、衔接:使诗文上下文之间取得连接与过渡的一种 写作技法。主要作用是保持意义上的连贯、文句的流 畅和行文的变化。 4、悬念:使文章张弛有度,情节曲折,吸引读者。 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 了表达自己主题的目的。,5、铺垫:主要内容起烘托作用,比如推动情节,为 下文做铺垫,突出人物等等。它可以限显示情节发展 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 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6、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使文章结构
13、紧凑,把 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 层次清晰,体现文章主题思想。 7、伏笔: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有助于全文 达到结构谨严、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8、详略:详写不为人熟知的,让读者了解,有利于更 生动、更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是令人熟知的, 有利于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 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引起读者兴趣;内容充 实,突出人物形象特征;笔法富于变化,重点突出, 体现主题思想。,【辨析考点 总结方法】,四、写作手法的中考题型 (一)、指出文中的某些内容属于何种写 法并分析其作用(好处)。1、修辞手法,例:说出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并简
14、析这个修辞方法的作用。 (11年扬州有一缕阳光叫感动) 老太太告诉我,他俩都读过书,但膝下无 儿无女,老头原来就爱看报,报纸成了他 的“儿子”,每天都让她找报纸读给他听。答:比喻(1分) 突出老头爱看报的程度 (1分),对报纸充满了感情(1分)。 (如答“报纸成为老人的精神寄托”可得2分。 意思对即可。),例:下面语句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种, 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 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 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11年武汉市萧萧池塘暮) 答:这句话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池塘具
15、有灵性、充满活力的特点,表明了池塘与故人 生活密切相关,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这句话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池塘的动态美,突 出它鲜活而有灵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 之情。,题型:指出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好处、表达效果)。 答题策略: 1、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特征 2、修辞手法+作用(结合内容具体分析),2、表达方式例:本文依次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 “雨韵”这一主旨的?(4分) (11广西雨韵) 答:先议论,谈四季之雨与人生四季; 再叙事,讲了老人与小男孩在雨天的故 事;最后抒情,表现了作者对雨的喜爱 与赞美之情。 每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4分。,例:选文第段加线
16、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3分) (11年河北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答: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为珍妮芙太 太的出场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例:第(3)段中对老人进行外貌描写有何 作用?(3分) (11年湖州市最好的圣诞礼物) 答:细腻生动地表现了老人的贫困、落魄 之状,反衬老人内心的善良、慈爱,同时 为下文“我”对老人产生讨厌之情以及“我” 用世俗的眼光去评判老人做铺垫。 (答出“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得2分; 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例:“刚才我从上面跳到院子里来的那个 树权还在摇动呢,有一片黄树叶正从上 面落下来”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11年广州市
17、 童年) 答:这一处细节描写,写出了“我”动作之 快,从跳到院子里到救人结束,时间很短。 也写出“我”始终在关注三兄弟,“心”里已 经和他们一起玩耍了,更突出童年“孤独” 的“我”多么渴盼有玩伴。,例:台湾朋友环顾曾志家中陈旧的摆设及 用品时,大为惊讶地说:“没想到共产党 的高级干部这样过日子这句话对于刻画 曾妈妈来说属于哪个角度的描写?这样写 对表现曾妈妈的品格有什么好处?(4分) (11年吉林长春 淡定的秋色)答:侧面描写从旁人角度突出了曾妈妈 俭朴的生活作风,显得真实可信,并令人 印象深刻。,例:选文第、两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11年盘锦市 选择) 答:插叙。交代
18、了“他”不喜欢拉琴的原因;写出了“他”虽然有好的技术,但并没有把感情融入拉琴;为下文“他”选择放弃拉琴作铺垫;突出文章中心。,题型:指出运用的表达方式并分析其作用。注:多数情况下题目需要指出某表达方式 的小类,如描写中的景物描写或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中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答题思路及应考策略1、熟悉各种表达方式的特征。2、表达方式+作用(结合内容具体分析),3、结构手法例:文章恰当地安排材料,有利于刻画人 物形象。作者在写到曾妈妈家居时,详细 地写了那块破旧的塑料台布,以此突出了 曾妈妈怎样的形象特点? ( 11年吉林长春 淡定的秋色) 答:检朴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合理利用 资源等。 (一
19、点给一分。3分。),例:文章略写了海啸造成的损失海啸的 来临,详写了海啸消退以后等情节。请 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述文章这样安排详 略的目的是?(5分) (11年山东省青岛市选择) 答: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在鲁米斯 义举的感召下死囚们义无反顾地返回监 狱,做出了正确选择,有力地表现了文 章的主题。,例:文章多处为母亲修复母子关系埋下了伏笔, 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4分 (11年广东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 答:“这有什么,凯瑟琳?就一条裤子嘛。”表 明母亲为是否答应儿子的要求而犹豫。“我知 道我将要输掉这场战争了。”“输掉这场战争”, 暗示母亲对儿子的固执感到无奈,产生了动摇。 “我暗暗叹了一
20、口气,不情愿地在旧餐桌上铺 开了那块闪闪发亮的银色布料。”叹气和铺开布 料,表明母亲在行动上已开始让步。“一丝温 柔悄悄地潜入我那赌气的心。悄悄地潜入”, 表明母亲逐渐包容、理解安东尼。 (找对一处1分,分析1分),例:在描绘文中两个重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 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前后 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 (3分)(11四川眉山 母亲的病友名单) 答:示例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 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沉进谷 底呢”;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 姨乐观的影响,从悲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 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 通过对比来照应,突出我
21、们的担心,为下文 起到铺垫作用。,例:认真阅读文章第二段文字,用横线在 文中画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并结合相关 内容,具体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4分) (11年山东青岛 龙潭) 答:“这咋办,咋给乡里交代?” “不只是咋 给乡里交代,是咋给咱龙潭沟的子孙们交 代啊?我们算是办了件造孽的事!”前文交 代乡里给龙泉投资巨大,受惠者多,后文 用毁坏龙泉,无法给乡里、子孙们交代与 之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同时也表现了 龙潭沟人的悔恨、愧疚与自责。,题型 1、从文中找出属于该结构手法的内容 并分析作用。 2、指出某内容属何种结构手法并分析 作用。答题策略 1、熟悉各种结构手法的特征。 2、结构手法+作用
2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4、表现手法 例:本文在刻画老狱警鲁米斯这一主要人 物形象的同时,还写了监狱长和众狱警。 你认为文章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试作简 要分析。(3分) (11山东 青岛选择) 答:通过对比,衬托出老狱警鲁米斯面对 灾难镇定、忠于职守、尊重并善待生命的 高尚品质。,例:作者将二者对比有何用意?(2分) (11年山东潍坊 惜春小札) 答:意在突出北方春天的短促。题型: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并分析作用答题策略 1、熟悉各种表现手法的特征。 2、表现手法+作用(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二)分析文章某句或某部分在文中的作用 1、首先,辨析该内容运用何种写法。 2、其次,缩小范围,明确答题的具体
23、方向 和要点。 3、然后,分析提炼和整合语言。 注: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能将内容 和形式的作用严格的区分开,内容是形式的 前提,形式使内容更有表现力。,例: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11年河南 漓江情韵) 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引起下文。 营造朦胧的诗情。用漓江的阴柔 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答出任意两点,一点1分,共2分) 例:选文最后两段有什么作用?(2分) (11年营口市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答:内容:点明主旨,深化中心;(1分) 结构:总结全文,照应文题。(1分),【综合练习 能力提升】,【关注新题 巧妙应对】,例:第8段中的画线句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新乡201
24、0-2011九年级期末测试 剽悍的18岁)答:不好,运用补叙的手法,(1分)交代 他的年龄,突出18岁是他人生成长过程中 的转折点(1分),这一年他由一个孩子成 长为真正的男子汉,突出了他的坚强。 (1分),记叙的顺序,例: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贯的话, 具体表现绅士寻找走失的儿子时的焦急。 (3分) (11年山西一次帮助,改变两个人命运注:可在平时进行适当地训练,例:说说本文属于哪一种叙议结合的 形式?联系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3分)(11年山东青岛 选择) 答:本文属于先叙后议的形式叙述了鲁 米斯在海啸来临过程中的义举及海啸后 死囚的真诚回报,揭示了相互信任的可 贵的意义,深化了
25、文章的主题。,例:分析第段说明文字在本文中的 作用。(10 宁夏煤油灯)答:(1)将制作过程写的丝毫不差,突出 煤油灯在我心中印象的深刻程度。(2)写 出我的全神贯注和全情付出。,表达方式,例:如果把本文的结尾改换成下面一句话, 好不好?为什么?(5分) (10安徽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 这时候,我突然渴望手上有一把可以割断 那根短短的缰绳的利刃 答:不好(1分)。因为原句中运用了反复 的修辞手法(1分),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想 要获得一把利刃的愿望,也强烈地抒发了 作者心中的愤怒之情(2分)。而改换后的 句子则大大削弱了这种表达效果(1分)。,修辞手法,例:“我”见到摇船人时为什么“兴致顿时
26、 跌落了下来”?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因为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 “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2分) 与后文“我”的感动、赞美形成对照(作铺 垫、欲扬先抑),(1分)突出摇船人的精神 品质。(1分) (意思对即可。共4分)注:前后两问紧密相连,表现手法,例:从布局谋篇上看,如果在第段结尾 加上“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 尔”,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3分) (11山西一次帮助,改变两个人命运)答:不好,因为原文设置了悬念(或埋下 了伏笔),行文有波澜,引起了读者的阅 读兴趣。(意思接近即可),结构手法,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2分) 2010达州市那树 A.作者主要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但有几处是引 用他人的话,这些引用的传说起到了丰富文章内 容、深化主题的作用。 B.第段中“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 天象庄严”一语渲染了树被伐倒之时庄严、悲壮的 气氛。 C.选文以议论结尾,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 点: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D.选文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那树”真实的性灵, 给人以沉重的悲剧感。,综合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