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8 页 2018 2019 学年度 下 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一期初考试 地理试题 命题学校:凤城一中 命题人:聂富新 校对人:潘秀春 负责人:姚仁安 一、单项选择题:( 本卷共 5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7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2014 年 9 月 12 日证实,太空探测器“旅行者 1 号”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为寻找地外文明又迈 进了一步。读图完成 1 2 题。 1、 材料中比“太阳系”高一级的 天体系统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 位置,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
2、 下列关于“太阳系中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B 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 C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 D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2016 年 10 月 9 日,中国“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在距地面约370 km 的轨道成功对接后高速运行,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读图甲、图乙完成 3 5 题。 3、 “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 A 金星、木星 B 水星、
3、金星 C 火星、木星 D 金星、火星 4、 此类太阳活动出现在图 乙 中的 A 层 B 层 C 层 D 层 5、 太阳活动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A 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B 信鸽迷失方向 C 指南针失灵 D 全球变暖 下图为北半球局部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回答 6 7 题。 6、 图中各点坐标表示正确的是 A. (60 N, 20 E) B. (40 N, 30 E) C. (10 N, 20 W) D. (60 N, 20 E)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两地之间的纬线长度约等于两地之间纬线长度的一半 B. 两地之间的经线长度比两地之间的经线长度短 C. 两地之间的纬线长度等于两 地之间的
4、纬线长度 第 2 页 共 8 页 D. 图中阴影 a 的实际面积等于图中阴影 b 的实际面积 第 22 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领导人峰会的主体建筑 日出东方酒店坐落在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畔。读“日出东方酒店景观图”,回答 8 9题。 8、 景观图中太阳能电池板 A. 建在雁栖湖大坝南坡 B. 冬春季节发电量最大 C. 阴天时无法正常工作 D. 受太阳活动影响较大 9、 采用太阳能发电对当地的影响是 A. 降低用电价格 B. 大量占用耕地 C. 改善能源结构 D. 增加电能消耗 读从宇宙空间拍摄的地球和月球照片,回答 10 题。 10、 专家认为,地球也应像月球一样,曾遭受许多陨石撞击,
5、而目前陆地表面却很少发现明显的陨石坑。探究其原因,主要是 A. 月球阻挡 B. 地质作用改造 C. 地表布满岩石 D. 地表水体覆盖 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下图),回答 11 12 题。 11、 图中所示 ABC 分别为 A 水 圈 、生物圈、岩石圈 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12、 下列对 C 圈层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A 岩石圈就是地壳 B 软流层属于地壳 C 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D 整个岩石圈都是生物的生存空间 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提出将足球场大小的氦气球升到约 19 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
6、低地球的温度。据此并结合下图(数码代表各种辐射),回答 13 14 题。 13、 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辐射,叙述正确的是 A. 中能量最强的是紫外线 B. 是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 C. 一般只出现在夜晚 D. 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14、 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 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会使 A.到达 地面的 减弱 B.被大气吸收的 减弱 C.到达地面的 减弱 D.射向宇宙空间的 增强 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完成 15 17 题。 第 3 页 共 8 页 15、 图中曲线
7、中 A. 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 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 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 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16、 影响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A. 云量厚度 B. 地势高低 C. 正午太阳高度 D. 植被状况 17、 近 50 年来,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 云量增加 B. 气候变暖 C. 环境污染 D. 人口增加 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绍兴地区部分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层可收放的黑色尼龙网,如下图所示。完成 18、 19 题。 18、 图中塑料薄膜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A.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C.
8、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D.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19、 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 在 A 春季晚上 B 夏季午后 C 秋季早晨 D 冬季傍晚 读下图,回答 20 22 题。 20、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夜晚 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白天 此时吹山风 此时吹谷风 A. B. C. D. 21、 关于图中气温、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B. 甲地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C. 等温线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 D. 甲地气温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22、 “晚见江山雾,宵闻夜雨来”是对甲地的形象写照。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A. 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
9、气流上升 B. 夜晚气温低,空气中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 C. 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上升 D. 夜晚气流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右 图为南半球某平原 3500 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 ,回答 23、 24 题。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N 两处对应近地面气温状况是 M 处 N 处 B M、 N 两处对应近地面气压状况是 M 处 N 处 第 4 页 共 8 页 C 对应近地面天气状况: M 处为阴雨 ,N 处为晴朗 D 近地面 M、 N 两 处对应可能有城市分布的是 N 处 24、 近地面 P 地的风向可能是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下图是
10、“对流层大气某种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 25 26 题。 25、 如果 a、 b、 c、 d、 e 表示的是气压,那么甲、乙、丙、丁四处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 甲乙丙丁甲 B 乙甲丙丁乙 C 丙甲,乙丁 D 甲乙丁丙甲 26、 如果 a、 b、 c、 d、 e 表示的是气温,那么甲、乙、丙、丁四处气压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 甲 乙 丙 丁 B 乙 甲 丁 丙 C 乙 丙 丁 甲 D 甲 乙 丁 丙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27、 28 题: 27、 该示意图中四个箭头共同表示的水循环是 A 海上内循环 B 陆地内循环 C 海陆间循环 D 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循环 28、 “一江春水向
11、东流”在示意图中表示为 A B C D 郴州 “ 北瞻衡岳之秀,南峙五岭之冲 ” ,是一座典型的山城,随着城市的发展,水资源方面开始紧缺,为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郴州正积极打造海绵城市,力争建设成焕然一新的山水郴城。读 “ 海绵城市模型示意图 ” (下图),完成 29 30 题。 29、 图中向下的白色箭头表示 水循环环节中的 A水汽输送 B地下径流 C地表径流 D下渗 30、 与传统城市相比,建成后的 “ 海绵城市 ” A地表径流增多 B降水总量减少 C蒸发量增加 D下渗量减少 丹霞地貌是一种红色陆相碎屑岩(砂岩、砾岩等)地貌,以赤壁丹崖为特色 ,多丹崖、尖峰、深切曲流、峡谷等自然景观。读郴州
12、飞天山丹霞地貌景观图,完成 31 32 题。 31、 按成因划分构成飞天山丹霞地貌的岩石属于 第 5 页 共 8 页 A沉积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 32、 塑造飞天山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风力沉积 D流水沉积 热喀斯特地貌是指在多年冻土和冰川区,由于气温和地温升高,部分冰块融化,产生类似石灰岩区的岩溶现象,如冰洞、冰塔、热融滑塌、热融洼地等。完成 33 题。 33、 如右图所示,因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冻结与融 化过程交替出现,造成地面岩层破碎松解的作用属于 A 风化作用 B 侵蚀作用 C 搬运作用 D 沉积作用 温州市江心屿位于瓯江江心,下图为江心屿示
13、意图。完成 34、 35 题。 34、 依据材料推测与江心屿形成的地质作用类似的地区是 A 青藏高原 B 黄河三角洲 C 桂林山水 D 长白山天池 35、 驱动瓯江水流动的能量主要来自 A 地球内能 B 月球引力 C 大气运动 D 太阳辐射 读下面两幅图,据此完成 36 37 题。 36、 乙图 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A B C D 37、 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 B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 C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 D河谷横剖面由 “U” 形变为 “V” 形 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
14、力很强的天气现象。读下图“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 1981 2010 年)”,据此回答 38 40 题。 38、 据图可知, A 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 B 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 C 我国全年均会受到台风影响 D 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 39、 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 B 秋季台风使南方水稻受到冻害 第 6 页 共 8 页 C 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 D 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 40、 预防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加强监测和预报 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 出行建议乘坐飞机 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 农田夜间防御霜冻
15、A B C D 下图是“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图”, 读图回答 41 42 题。 41、 下列地区受寒潮影响最大的是 A 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 台湾岛、海南岛 D 云贵高原 42、 青藏高原几乎不受寒潮影响的原因是 A 地势高 B 纬度低 C 距海近 D 人类活动少 我国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初步统计, 2017年春运 40 天,全国共运送旅客 29. 8 亿人次。下图是“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材料回答 43 45 题。 43、 春运期间, 春节前后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分别为 A 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 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 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
16、 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44、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社会文化因素 B 政治因素 C 生态环境因素 D 经济因素 45、 由上述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 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 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 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 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下图是某城市某方向上地租水平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46、 47 题。 46、 丁地距离城市中心较远,而地租 水平较乙和丙高,其原因最可能是该地 A 地形平坦 B 降水丰富 C 交通便捷 D 传统工业集聚 47、 丁地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
17、是 A 低级住宅区 B 商业区 C 工业区 D 文教区 读下图 ,完成第 48、 49 题。 48、 图甲中 ,直接反映出来的从阶段 到阶段 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第 7 页 共 8 页 A.非农业人口增加 B.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扩大 C.城市规模增加 D.城市等级扩大 49、 据图乙推断 ,该城市容易 出现的问题是 A.温室效应 B.交通拥挤 C.城市内涝 D.住房紧张 右 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个国家 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 50 题。 50、 甲国 15 64 岁人口的比重约为 A 70% B 60% C 75% D 40% 二、综合分析题: 51、材料一 北京晨报 2010 年 1
18、0 月 7 日报道: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 9 分) 材料二 城市夏季午后气温示意图。 (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 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 _。 ( 2 分) (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 1 分) A.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 3)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 2 分) ( 4)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
19、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 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 4 分) 第 8 页 共 8 页 52、 读 “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及水循环示意图”, 回答问题。 ( 7 分) ( 1)图中河流反映的水循环环节为 ,下列关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每空 2 分,计 4 分) A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B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 C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 D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 2)从流水的侵蚀方向看,图中地河流以 _侵蚀方式为主, 地以 _侵蚀方式为主,地河谷剖面形态为宽而浅的 _型。 (每空 1 分,计 3 分) 53、 (9 分 )
20、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 ,“ 民工荒 ” 的惊呼之声占据了媒体的大幅版面 ,有媒体报道 :在一些城市 ,企业出 6 000 元月薪竟招不齐技工 , 16 万元年薪难聘高级技师。 材料二 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持续 , 我国已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 ,人口发展快速步入 “ 后人口转变时期 ” 。下图为 1995 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 ( 1) 从图中可以看出 , 我国人口增长有三个明显的低谷 , A 低谷对应的时间段是 。 B 低谷产生的主要原因 是 。 (3 分 ) ( 2) 材料中提及的 “ 后人口转变时期 ” 是 指人口增长模式为 “ ” 模式 ,该时期人口增长的基本特点是 。 (4 分 ) ( 3) “ 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 ” 主要是指实现了人口 的下降。 (2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