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历史半月考试卷出题:张丽景 审核:杨光辉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 48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 庠。 ”汉代,统治者强调以孝道治理天下。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醣” 。如康熙六十大寿时,举办“千叟宴” ,宴请天下老人。这种现象反映出,中
2、国古代A 政治活动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 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的重要性C 社会活动具有鲜明的等级差别 D 百善孝为先思想源于宗法观念2钱穆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据此A 三代至唐皆为封建贵族社会B 平民社会推动民主思想发展C 唐宋间社会形态发生了变化D 其判断依据为选官制度变化3 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 ,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
3、施行” ;“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这表明宋代A 重视对监察体系的建设和完善B 通判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C 地方的权力扩大威胁中央集权D 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4与前朝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政府均强化了对民间手工业者的控制:另立户籍,不许改业,另外还制定了子孙世袭相承等专门制度。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B 官营手工业的畸形发展C 手工业品社会需求扩大D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5有学者研究表明,汉代曾实行对某些重要行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的禁榷制,官府自设工场、作坊的管工制及地方官将本地土特产品无偿向皇室纳贡的土贡制。上述制度的推行A 强化了工商食官的局面B
4、推动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 有利于官营手工业的普遍发展D 与当时抑商的国策相配合6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A 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B 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C 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D 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7杜甫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极大提升,苏轼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曾说:“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这反映了宋代A 人物评价标准逐渐统一 B 文学欣赏渐趋于世俗化C 诗
5、人地位由评论家决定 D 理学思想影响人物评价8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A 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 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C 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D 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9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2)的 70 年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47 万余两增加到 732 万余两,增加了 156 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97 万余两增加到 995 万余两,增加了 1026 倍。这反映出A 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B 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C 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D 闭关锁国下
6、外贸仍较快发展101904 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 ,向全国商人发出建立商会的号召。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 800 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近代商会的发展A 促成与外国商战思想的出现B 有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C 标志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 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11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1926 年) 中写到, “五四运动时,整个说来,国民党是站在群众运动之外的。北京、上海的学生虽派代表找过国民党,他的领导人竟以无力参加拒绝” 。这表明A 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客观发展的要求B 五四运动为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组织条件C 国民党组织涣散急需改组D 国共合作被提到议事
7、日程12下表为 20 世纪前期中国直接进口各国棉布价值百分比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用来佐证A 一战之前中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B 一战期间日本扩大在华经济侵略C 一战期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迅速D 一战以后英国在华贸易持续下降13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 1644 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 ,这说明当时A 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B 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C 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发展方向D 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14李鸿章指出:“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及今为之而已迟矣。若再因循不办,或旋作旋辍
8、,后患殆不忍言。 ”这在中国外交层面的重大意义是A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B 认识到向西方学习的紧迫性C 已认识到清政府在制度层面上的缺陷D 官员突破了“夷夏之防”的观念151917 年 5 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 。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 。材料可用来说明A 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B 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C 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D 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16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 、 “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 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
9、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A 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B 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C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D 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17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实 结论A 共同纲领颁布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巩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D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法制建设方针的确立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A AB BC CD D18到 1951 年 10 月,全国有 27 个省、8 个行署、146 个市、2038个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 1952 年底,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乡
10、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表明当时A 基层民主制度开始确立B “民主建政”有利于国家政权建设C 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D 人民代表大会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19下图是 1978 年 12 月、1997 年 8 月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年7762241997年255381179 185表中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 中共“十五大”精神的推动D 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20 中国对外开放
11、的伟大实践一文中提到:“十年实践,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 2 个直辖市、25 个省辖市、67 个县、约15 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 ”此后,我国政府A 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B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C 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D 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21 “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 ”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 井冈山的斗争C 论人民民主专政D 新民主主义论22党的十二大把教育和科学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学
12、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 ;十四大强调“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这反映了A 科教兴国战略得到了落实B 我国科技教育水平的落后C 党对科技教育发展的重视D 高校改革促进教育的进步231895 年, 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首为阁抄;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选译泰晤士报等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 ;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据此可知,该报A 体现了晚清腐败统治B 志在于宣传维新思想C 有利于平息社会矛盾D 是晚清大众传媒创新24据 1923 年北京电车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报告书记载:“本公司以事属公
13、众交通,一切建设力求美备,与各方往返商榷,不厌精详。从电杆电线的安装,路轨的铺设,到挪移水管等诸多事项无不受阻,乃至文书盈箧 ,颇费时日。 ”这说明当时A 城市社会问题的凸显B 西方科技传播快速C 城市设施建设的艰难D 交通管理急需解决25据中国网刊载:1973 年,毛泽东委托民主人士章士钊前往香港与台湾人士接触,商谈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事宜;1975 年,年迈的蒋介石思乡心切,委托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密约毛泽东访问台湾。这些做法( )A 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 B 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C 宣告了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D 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261970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
14、楼上接见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夫妇,并说:“目前中美两国之间的问题要跟尼克松解决;如果尼克松访问中国,将高兴地同他谈;他当作旅行者也行,当总统也行。 ”毛泽东此举意在A 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B 寻求新的外交战略平衡点C 缓和新中国周边的紧张局势D 解放台湾完成国家的统一271973 年,毛泽东会见美国基辛格博士时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 ,HANDINHAND” , “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 。基辛格表示赞同。由此可知,此次会谈中美两国A 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 促使世界政治格局改变C 结成牢固的政治联盟D 达成
15、了遏制苏联的共识28 (题文)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 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 B 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C 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 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29 (题文)古代罗马的法学家发明了这样一条定则,即“奴隶不是人” ,并把它载入法学阶梯之中。法学家盖乌斯和乌尔比安则更加明确地指出,奴隶即畜类,是“另一种家畜” 。这主要反映出古代罗马法A 保护私有制的本质特征B 缺乏“人人平等”的理念C 仅保护奴隶主阶层特权D 公法和私法都有较快发展
16、30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于师” ;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A 提倡民本B 呼唤仁爱C 强调理性D 倡导美德31代议制民主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复兴与发展的产物,从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来分析,每一种文化对以前的文化都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A 古希腊民主政治是代议制的源头B 代议制的核心是民主与议会C 英国光荣革命后实行君主立宪制D 美国首创资产阶级代议制32斯塔夫里阿诺斯:“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 ”作者认
17、为美国革命的重要意义在于A 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B 联邦政府内部三权间的分权制衡C 设立两院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D 体现了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3317 世纪英格兰诗人约翰克利夫兰曾写道:“英格兰是个完美的世界!又拥有了东、西印度!请修改您的地图吧:纽卡斯尔(位于英格兰东北部,当时英格兰的煤炭出口中心)就是秘鲁。 ”这反映了当时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拓展B 工业革命加速英国扩张C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D 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34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
18、出当时欧美A 城市化进展显著B 贫富差距逐渐消除C 工业化开始启动D 工人福利得到保障35武汉大学教授赵林认为,1516 世纪南部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北部欧洲则在进行宗教改革,到 17 世纪,这两场运动都接近尾声,但是历史结果却大相径庭:经过宗教改革而信仰新教的国家后来都发展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荷兰、德国等,而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意大利人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反而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与罗马天主教会成了一丘之貉。据此可以推断出A 欧洲现代化进程的文化起点是宗教改革而非文艺复兴B 地理环境决定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发展的程度C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
19、矛头和历史结果大相径庭D 宗教改革区别于文艺复兴的鲜明之处是抨击君主专制36法国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 ;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二者观点的相同之处是( )A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B 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C 追求民主、平等 D 确立分权与制衡的原则37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 ”。这两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A 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B 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C 反对封
20、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D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381697 年出版的历史批判辞典中,法国人皮埃尔培尔宣称:“任何个别教条,无论它是什么,无论它是否由圣经的权威所提出,或者有什么别的来源,只要它和对自然理解的清晰肯定的结论相冲突,就是错的。 ”其观点意在引导人们A 辩证地分析历史B 摆脱宗教信仰C 理性地认识社会D 研究自然科学39近代以来,牛顿的力学把天上和地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联系起来。这样的科学事实说明,近代物理学A 为三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B 在发展中呈现出连续性和综合性
21、C 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而进步D 与科学实验的成果存在密切联系40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在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据此可以得出A 人类历史发展有其客观规律B 无产阶级及暴力革命的理论C 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41罗斯福新政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重重阻力。1935 年 5 月 27日,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总统和国会受到严厉警告。新政推
22、行不到 3 年,各州法院裁定约 1600 条新法违反法律,禁止施行。这种现象反映出A 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仍存在争议B 总统通过实施新政走向了集权统治C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没有显著的效果D 与最高法院的博弈中总统处于劣势42列宁曾将十月革命的主观动机设定为“引爆”西方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晚年,他又重新诠释其实际功能,其中包括面向东方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列宁眼中的十月革命A 超越无产阶级革命范畴 B 逐渐修正了既定目标C 造成了广泛的世界影响 D 实现了东方非殖民化431922 年 8 月,苏联(俄)工业品价格指数与总商品指数的比例为 085,1923 年 10 月上升为 124;同时期内,农
23、产品的价格指数与总商品指数的比例,却从 103 下降到 045。这造成了农村经济的萎缩和工业产品的销售危机。这表明A 余粮收集制的扩大导致农民不满B 新经济政策实施中出现重大偏差C 农业集体化政策遭到农民的抵制D 计划经济体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44在冷战过程中,美国先后发动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由于越战的拖累和旷日持久的冷战,美国经济日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由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在资金和市场等方面对其亚洲盟友以支持,促成了“四小龙”的腾飞。从中可以看出A 亚洲经济发展冲击两极格局B 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发展C 亚太经济合作前景广阔D 两极格局影响世界经济45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24、高峰论坛开幕式的演讲中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有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70 多个国际组织派出代表参加论坛,其中包括联合国秘书长、世界银行行长、国际货币基余组织总裁等。 “一带一路”战略赢得肯定和支持是因为A 全球化趋势下和平与发展是共同要求B 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C 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D 全球化使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46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密切相关。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
25、的原因是A 新旧中产阶级划分标准的变化 B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C 经营者革命提高了劳动者素质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47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 1990年和 2003 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表中数据表明A 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B 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C 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D 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48 (题文)1836 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 ,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A 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B 揭
26、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C 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D 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所谓人的现代化即是要实现传统的臣民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 ,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 、 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不是可以做的权利性规定。法律成了压制性的力量,是记载义务的文本,而不是权利的宣言书。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材料二 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
27、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材料三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他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相信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他更强调人的思想自由,并且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 3材料四 现代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公民对于自身人格尊严、自由平等、权利义务以及自身在政治和法律上的
28、地位、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自我感知和体认。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而要实现中国梦就离不开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熊晓梅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培育(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罗马公民与中国古代臣民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10 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康德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对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产生的影响。 (9 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培养现代公民意识。(6 分)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 摘编自叶小文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
29、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 )请考生在第 51、52、53 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51.【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总理衙门设立之初,作为分理军机处“外国事务”的机构,在官制上也仿照军机处。随着外交事务的日益繁杂,国内已有不少外交改革的呼声。 “庚子事件”后,在西方外力的压迫下,外务部的设置和外交制度改革最终得以实施。1901 年制定的外务部章程中,设置左右丞、左右参议职位,
30、并规定丞参备驻外公使之选,司员备驻外参赞、随员之选。这样,有能力的司员就有了可循上升的路径,原来总理衙门官员由内阁大学士及六部堂司临时兼任的情况有所改变。同时,外务部对翻译官更为重视,官设七品、八品、九品,并规定翻译官可升本部主事。自此,翻译官被定位成“职缺” ,保证了外语人才可长久地服务于外交事务。1907 年的驻外使馆改革中,规定公使须“历充外国参赞随员多年及通晓外国语言文字之合格人员” ,并打破三年任期限制,若办事得力则可连任,而参随人员则全部改归外务部统一调派。据李书纬晚清外交七十年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原因。(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
31、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意义。(9 分)52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816 年,英国最早的和平主义团体伦敦和平协会即已诞生并开始了活动,而和平主义真正大范围地在英国风行则是在一战后。厌战、反战的情绪在英国乃至欧洲弥漫,大批和平主义组织不断涌现,支持者也不断增加。成立于 1918 年致力于宣传国际仲裁和全面裁军的国家联盟协会在 1922 年拥有 20 万会员,到 1932 年发展至 100 万人。1933 年,面对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统并解散国会的举动,牛津大学俱乐部通过不再“为国王和国家而战”的决议,类似决议相继出现在 20 多所大学中。当年秋,执政党工党表示“一旦出现战争或战
32、争威胁即以总罢工相胁迫” ,其领袖更宣称要“关闭所有征兵站,遣散陆军,解散空军,废除一切可怖的战争设施” 。摘编自张艳婧两战期间英国和平主义与绥靖政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英国和平主义出现的背景。 (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英国和平主义的影响。(6 分)53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唐甄(1630-1704 年) ,清初著名思想家。经历明亡和农民起义洗礼的他,以上古“三代之治”为摹本,论述了他所理解的理想国。唐甄认为君主应以遵守道义原则的方式对待民众。 “天下之大可恃乎?甲兵之多可恃乎?君惟不义无道于民” ,则“推之如蹶弱童也” 。所以,
33、国家要长治久安,君主须重民爱民。为此,他告诫君主“立国之道,惟在于富” , “富在编户” , “若编户空虛,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不可以为国矣” , “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 。他承认天子之尊,但“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 。统治者和民众都仁爱、中和,上下形成一种秩序井然、整个社会安宁和睦的氛围。这就是唐甄追求的理想王国。摘编自张磊试析唐甄的理想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甄设计“理想国”的原因。(6 分)(2)根据材料,概括唐甄“理想国”的主要内容。 (9 分)高三历史半月考试卷出题:张丽景 审核:杨光辉一、选择题(48 道,共计 48
34、分)1 【答案】B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政府均采取措施尊敬老人,推动社会“尊老”之风的养成,以此进行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巩固统治,故 B项正确。儒家思想形成与春秋战国时期,显然不能涵盖材料中所有朝代,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朝代都重视养老风气形成,并不是等级差别的明显,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孝顺的思想来源于宗法观念,故 D 项错误。2 【答案】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主要的原因是隋唐以后科举制的实行,使有能力的庶族地主也能进入到社会的高层,中国社会由贵族社会转变为平民社会
35、,D 项符合题意;唐朝时期科举制已经推行,A 项错误;B 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唐宋时期中国一直是封建社会,社会形态没有变化,C 项错误。故选 D。3 【答案】A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通判对地方军政、财政以及司法事务“可否裁决” ,拥有地方行政权,同时对地方官的政绩“得刺举以闻” ,拥有垂直监察权,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通判不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C 项错误,通判的设置加强了中央集权;D 项错误,错在“避免” 。点睛:材料“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可知通判拥有地方行政权,材料“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表明拥有地方监察权。4 【答案】A
36、根据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历代政府加强对民间经济的管理,主要是为了恢复与发展经济的需要,故 A 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民间手工业,故 B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品的社会需求,排除 C 项;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是材料的影响,而不是原因,故 D 项错误。5 【答案】D 根据“汉代曾实行对某些重要行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的禁榷制” “官府自设工场、作坊的管工制” ,表明汉代采取垄断工商业等手段严格限制私营工商业发展,这与当时抑制商业的国策一致,故 D 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私营工商业,工商食官的局面已经被打破,A 错误;材料反映了汉代实行的抑商政策,抑制商业不利于经济发展,B
37、错误;C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汉代曾实行对某些重要行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的禁榷制” “官府自设工场、作坊的管工制” ,结合所学汉朝实行重农抑商制度分析解答。6 【答案】B 材料“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反映了君主专制、圣人崇拜的思想,这为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故 B 正确;材料主张君主圣人整治梳理万物,没有反映诸子学说趋向统一,故 A 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并未得到普遍认同,故 C 错误;仅仅凭材料内容无法说明百家争鸣基本结束,而且百家争鸣结束于秦朝建立后,不是春秋战国时期,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
38、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君主专制的思想主张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7 【答案】D 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古今诗人非常多了,杜甫可以称第一,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材料强调的是理学的忠君思想,也就说明了材料意在强调理学思想已经影响到了对人物评价,即选 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人物评价标准是很多的,并不是逐渐统一的,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 在材料中根本就没有涉及到,不符合题意,排除;诗人地位也不是由评论家决定的,选项
39、 C 自身就是错误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D。点睛: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读懂和透彻地理解材料;二是联系教材知识,注意迁移所学知识与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8 【答案】C 根据图示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中,万民和臣子要绝对服从君主统治,万民和臣子是君主的奴仆;在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中,君臣关系应是平等,设立学校作为监察和咨询机构,有权对君主、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学校是培养人才且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故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C 项正确。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而不是从根本上否定
40、君主制度,排除 A。黄宗羲认为君臣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否定陈腐的伦理纲常,与“和谐”不符,排除 B。材料强调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而不是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排除 D。9 【答案】D 海禁政策是禁止中国人出海经商贸易,与材料无关,排除 A;材料中中国处于外贸出超状态,白银应该是流入中国,排除 B;材料没有比较中英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信息,排除 C;材料中“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47 万余两增加到 732 万余两,增加了 156 倍” “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97 万余两增加到 995 万余两,增加了 1026 倍”说明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故选 D。10 【答案
41、】B“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 800 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有利于民主革命的发展,B 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和外国商战信息,A 错误;C 是戊戌变法运动;材料中原因属于清政府措施,D 错误。11 【答案】A 从题干中国民党对待学生运动持拒绝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学生运动危害到了他们的自身利益,说明此时中国革命需要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来领导,故答案为 A 项。中共诞生的组织条件是陈独秀李大钊的建党活动而非五四运动,排除 B 项;国民党对待学生运动拒绝的态度无法体现出国民党组织涣散急需改组,排除 C 项
42、;1923 年,中共三大通过了国共合作的决定,国共合作被提到议事日程,排除 D 项。12 【答案】B 根据材料可知,一战期间中国从日本进口的棉布价值百分比不断增加,且占据第一位,体现日本利用一战的时机,扩大在华经济侵略,B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从各国进口棉布价值比重,而不是中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排除 A。材料中没有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的情况,故无法推断一战期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迅速,排除 C。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一战以后英国在华贸易持续上升,排除 D。点睛:表格类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解答应该充分注意表格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表格不符
43、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表格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中国直接进口各国棉布价值百分比表”中的相关数据即可。13 【答案】B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明清时期的中国,相对于西方科学技术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来看,中国的传统科学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反映了中国的科学技术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并获得了发展,故 B 项正确。 材料中心是强调中国明朝科技的发展,而不是西方科技,故 C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科技层面而不是知识界,故 D 项错误。14
44、 【答案】D 根据材料“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 “中国外交层面的重大意义”结合所学可知洋务派官员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技,这表明突破了“夷夏之防”的观念,故 D 项正确。A 项是魏源的主张,排除。B 项与题干“中国外交层面的重大意义”不符,排除。洋务派主张只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没有认识到清政府在制度层面上的缺陷,故 C 项错误。15 【答案】C 材料“恢复帝政”反映专制主义在一定条件下回潮,说明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故排除 A,选 C;材料中复辟帝制是开历史的倒车,不是传统文化的精华的体现,排除 B;材料中复辟帝制是逆民主政治的潮流,故排除 D。16 【答案】C【解析】根
45、据材料“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 ,以及瞿秋白等人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可以得出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故选择 C 项。A 项中 “彻底抛弃”表述有误。材料并未涉及同主与科学的内容,故排除 C 项。材料主旨是谈中西文化区别的标准,而不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故排除 D 项。17 【答案】C共同纲领规定我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排除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巩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排除 C;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法制建设方针的确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排除 D。1
46、8 【答案】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省、市、县、区、乡都召开的人民代表会议不属于基层民主,故排除 A;依据材料中的“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些信息可知, “民主建政”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推动国国家政权建设,故选 B;材料中没有涉及民主统一战线的问题,故可排除 C;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在 1954 年建立的,故排除 D。19 【答案】B由表格数据看出,1978 年我国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1997 年公有制经济、私营经济以及其他经济类型并存,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故 B 项正确;A 项是材料反应的现象,不是原因,故 A 项排除;1997 年中共“十五大”召开,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