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读《纯真年代》情感外衣下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现实.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5814744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纯真年代》情感外衣下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现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解读《纯真年代》情感外衣下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现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解读《纯真年代》情感外衣下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现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解读《纯真年代》情感外衣下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现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解读《纯真年代》情感外衣下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现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摘要:伊迪斯华顿的小说创作以真实再现 19 世纪末美国上流社会的生活而闻名于世。作为华顿最优秀的作品,纯真年代被认为是对作者婚姻观和本我的最集中体现。小说以贵族青年纽兰和埃伦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博福特的命运浮沉为辅,相互映衬,使一个看似寻常的爱情故事具备了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反映了内战之后美国社会最典型的时代特征。正是由于作家用看似琐碎的爱情题材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现实和主题,才使得这部小说历久弥新,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键词:老纽约;门第;女性自我意识;商业;社会道德规范 纯真年代(1920)是美国女性作家伊迪斯华顿最重要的代表作品,这部长篇小说一经问世就在社会上引起

2、巨大的反响,短期内在欧美销售 10 万册以上,给其作者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和不凡的知名度。她还因此书获得 1921 年的普利策小说奖,成为第一位荣膺该奖项的女性。不过在当时,评论界普遍认为这部小说仅止于对老纽约精致浮华的社交圈的描绘和上流社会爱情故事的兜售,小说的畅销在更大的意义上是商业的成功。所以在 20 世纪上半叶,华顿的文学地位始终在低谷徘徊,被看作是“对亨利詹姆斯亦步亦趋的女性继承人”,上世纪 70 年代以前她被归于通俗作家之列。 70 年代以后美国文坛风向大变。一直徘徊在二流作家边缘、备受冷遇的伊迪斯华顿转眼之间被戴上了诸多耀眼的头衔,如“美国最杰出的世俗风情作家”、“美国心理小说的

3、教母”等等,当之无愧地跻身于一流作家的行列。当代评论家力图在美国文学主流里给这位身处时代交汇点,有着良好教育与显赫家族背景,聪慧而情感丰富的女性作家找到一个更为准确的位置,他们不遗余力地发掘出华顿作品里女性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等特色。作为华顿最优秀的作品,纯真年代得到了当代评论界的高度关注。 一 纯真年代描写的是出身豪门的伊迪斯华顿最熟悉的主题。故事的主要情节发生在 19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的纽约上流社会,讲述的是贵族青年纽兰阿切尔与两位女性梅韦兰和她的表姐埃伦奥兰斯卡伯爵夫人之间无法抉择的故事。年轻律师纽兰在礼教传统的熏陶下长大,满心欢喜地盼望早日与同阶层的

4、美丽女子梅缔结婚姻,并在欢迎梅的表姐埃伦的宴会上宣布订婚。埃伦嫁给一个一事无成的贵族后裔后,不甘做为装点丈夫客厅的花瓶和无爱婚姻的活祭,毅然决定离婚,回到自己的故乡。由于她的行为不符合当时上流社会的习俗规定,被看作是离经叛道的荡妇,受到亲友的侧目与不齿,而纽兰却被无拘无束、见解独特的埃伦深深吸引,埃伦也因他的真诚相助而对他倾心。相比之下被旧贵族礼教培养出来的梅显得循规蹈矩,索然无味。但是“是否合宜,在纽兰阿切尔的时代的纽约,其意义就像几千年前支配了他祖先命运的不可思议的图腾恐惧一样重要”。慑于社会传统习俗的巨大威力,纽兰还是与梅提前举行了婚礼。婚后纽兰益发感到自己陷入传统婚姻的陷阱,频繁地约会

5、埃伦,打算孤注一掷与她私奔,但梅怀孕的消息使埃伦毅然断绝了与纽兰的感情纠葛,出走巴黎,纽兰从此忠实地履行着他对社会和家庭的职责。直到多年以后,梅因病离开了人世,长子婚前与纽兰同游巴黎,要父亲去看望埃伦。到了埃伦家门口,纽兰却失去了进去的勇气,在楼下公园的长凳上独坐良久后,一个人回到旅馆。作者从亲身经历与熟悉的环境中提炼素材,塑造人物,将作品题材植根于深厚的现实土壤中,既描绘了旧纽约的上流社会风俗,也刻画出当时的时代精神状态。伊迪斯的小说创作题材广泛,但对美国上流社会世态风俗的描绘无疑是其中的精华。华顿出身于老纽约显赫的琼斯家族,生活富足而悠闲,从幼年起就在祖母和母亲的指导下学习错综复杂的社会习

6、俗和礼仪,对上流社会的世态风俗可谓耳熟能详。儿时的她经常独处,有着孤独敏感的面,最大的爱好是阅读父亲的藏书,并培养了对于文学创作的浓厚兴趣。经历两段失意的恋情后,华顿嫁给了波士顿的银行家爱德华华顿。婚后的华顿继续过着悠闲的上流社会生活,闲来也有一些关于室内装饰的作品问世,不过她温柔体贴的丈夫对她的文学爱好丝毫没有兴趣,他俩的结合被后人认为是一个错误。伊迪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始于中年,当时她越来越厌倦上流社会虚荣浮华的社交活动,而醉心于欧美的文人圈子,一战前她与同时代的美国现实主义大师亨利詹姆斯过从甚密,所以在其早期的作品中留下了詹姆斯创作意识的痕迹。后者多次促请华顿写最熟悉的环境与题材,曾在给华

7、顿的信中敦促她写纽约,因为第一手叙述最为珍贵。和许多其他女性作家一样,华顿的小说描写的主题也是女性在以男性为主导的传统社会中所经历的遭遇。但她笔下的人物不是大多数同类题材中追求理想生活的年轻未婚女性,而是上流社会的已婚妇女,并着力刻画她们在婚姻中的不幸以及为反抗这种不幸做出的种种努力。所以说纯真年代的艺术成功不仅缘于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当时美国社会的众生百相风俗画卷,也不仅仅归功于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优美细腻文笔和绮丽凄美的爱情题材,在纯真年代的爱情外衣下有着更深层的含义和主题:女性在生存窘境中自我意识的觉醒,旧的社会秩序在商业的强大作用下的分崩离析。在华顿生活的社会转型期,它们代表了内战之后美

8、国社会最典型的时代特征,二者的奇妙组合,共同动摇和改变了美国社会。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是美国社会的转型期,生活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创作历程都被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在今天人们研究华顿的作品时不难发现,个人生活丰富大胆,同时婚姻并不美满的女作家的确有着把自己的生活和爱情融入故事情节的倾向。作为美国内战后 50 年间最重要的女性作家,华顿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与敏锐观察描写了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女性的个人追求和情感纠葛,尤其是她们在传统婚姻、家庭责任与个人自由之间的两难抉择。其间涉及到“一切社会定义过的发生于美国土地上的男女之间的私下往来”,包括婚外恋、私情等在当时不为

9、主流社会所容的出格内容。对婚姻情感和女性自我觉醒意识的关注是华顿小说创作的核心。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镜子,从独特的视角探讨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那个阶层中女性的命运和地位,纯真年代称得上是对作者婚姻观和本我的最集中体现。小说中华顿以其细腻的笔触刻画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老纽约”上流社会与她本阶级的女性形象,而男性作为社会的主导,如何通过礼俗及传统的婚姻观对女性实施占有与压抑,在这篇小说中被揭示得淋漓尽致。纯真年代中的两个女主人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女性的压抑与反叛。19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洲大陆上有钱人家的小姐与欧洲大陆的旧贵族世家联姻是一件非常时髦的事情,在这种风尚的背后是父权制社

10、会对女性的禁锢和压制。两性之间是占有与从属的关系,而婚姻则是实现和保障这种关系的社会产物,也是物质与社会利益的结合。故事开篇埃伦作为实现家庭贪欲的工具被远嫁欧洲,丈夫品行堕落,思想贫瘠;热爱自由的埃伦拒绝为保存丈夫的脸面而坐在丈夫的饭桌旁充当女主人,毅然提出离婚,回到纽约的“亲人”和“朋友”身边。但她很快意识到纽约对于一个坚持自我的女性是不能容忍的,同守传统的明戈特家族千方百计地打消她想要离婚的念头,不惜以经济手段与社会舆论来威胁她;而以博福特和莱弗茨为代表的轻浮子弟则对她觊觎垂涎,妄图把她变为自己的情妇。更为虚伪的是他们都打着关心她的旗号来逼她就范,纽约就像一架强大的机器,几乎把这位不甘成为

11、男性玩物和婚姻活祭的女子碾得粉碎。华顿与詹姆斯以及其他同时代主流作家所不同的是,“她写父权制社会对妇女的禁锢和压制,写她们本性的扭曲和凋零,也写她们当中渐渐反抗的声音”。埃伦奥兰斯卡拒绝以社会规定的女性角色束缚自己、充当丈夫的花瓶;也不愿失去尊严,作为纽兰的情妇生活在他身边。最后她孑然一身返回欧洲,在异国的土地上开创自己的生存空间。扼腕之余人们不由慨叹,在传统社会里离开了男性的庇护与经济资助后女性会面临怎样的生存窘境。如果说埃伦的反叛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那么梅的故事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中女性传统婚姻的真实状况。小说中的梅是传统社会礼教培养的产物,她“美丽、纯真,永远说着

12、得体的话”,是纽约上流社会公认的好姑娘。作为贵族阶层中的一名女性,她把社会规范作为行为准则,视婚姻为幸福稳定生活的惟一选择。但就是这样一位貌似纯真的女孩,在纽兰的思想产生强烈波动的两个关键时候显露出过人的精明与心计,与她所代表的社会习俗一起挫败了纽兰,使他企图逃出重围的计划破产。站在纽兰与埃伦的角度,梅仿佛是使他们的爱情破灭的元凶,是可恨又可悲的;如果从梅的角度出发,作为一个婚前就知道未婚夫心有旁系,婚后又要忍受丈夫冷遇的女人,她的所作所为只是要以自己的方式,捍卫自己的家庭和婚姻,又是值得同情和理解的。小说中两位女性尽管思想与命运都迥然不同,却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传统父系社会中妇女所充当的社会角色

13、和生活状况,而且这两个人物身上都留下了华顿自己生活的痕迹,映射出女作家本人对婚姻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充分肯定。华顿本人对“纯真”是极为珍视的,但她笔下的埃伦式的“纯真”为社会所不容,梅代表的“纯真”已被社会所扭曲。正是通过塑造这些或传统或反叛,具有不同程度自我意识的女性形象,作家深刻地揭示了她们在两性关系、社会地位与婚姻制度的罅隙中的困境,从而使她的作品真正步入了美国妇女小说的殿堂。三 纯真年代创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一方面在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与血腥后,社会的发展和唯利主义的盛行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面临理想破灭带来的痛苦,人们视如何生存下去为生活的主题。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陈规

14、旧俗已经分崩离析,新的社会秩序为个人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活动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天地。与时代的新旧交替相适应,美国文坛经历着从现实主义文学向自然主义文学的过渡。当时的评论界认为华顿的作品局限于对富人生活的精雕细刻,太过精致浅薄。对这些批评华顿自有其辩解,她认为关注社会现实,首先要认识到男性和女性对应的社会现实大不一样。“美国文学传统中塑造的男性形象是通过挣脱社会纽带的控制而走向成熟,而女性的现实大多是家庭和社会的小圈子。”华顿认为女性的作品同样可以反映重大的历史变化,所以她从自己隶属的上流社会,一个小小的“用符号表示的世界”出发,写羁绊于社会网络中的两性之间的故事,从而揭示个人与社会、个性发展与社会传

15、统习俗之间的冲突。对于多年前养育过她、也束缚过她的老纽约上流社会,华顿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深切的眷恋,又有清醒的针砭。“对纽约社会这种矛盾的情感与态度几乎成就了她所有成功的作品(伊坦弗洛美除外)”。华顿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描绘了林林总总的社交活动场景,有戏剧观赏、家庭舞会、正式晚宴、教堂婚礼、社交访问以及游戏娱乐等,从中展示上流社会生活的繁文缛节,更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那个时代的脉搏。纯真年代的故事在 19 世纪 70 年代纽约音乐剧院拉开帷幕,“超凡脱俗的听众”乘着各式马车去观赏尼尔森夫人当年冬天的首场演出,次第出场的观众呈现出纽约上流社会的全貌。正如阿切尔太太所说的纽约从来就是个商业社会

16、,财富决定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作家把那个时代的纽约上流社会比作一个小小的金字塔,“它又尖又滑,很难在上面取得立足之地”。处在塔顶的,是真正有贵族血统的二三户人家:正宗的郡中世家之后,达戈内特家族;第一任荷兰总督的嫡孙范德卢顿先生,还有与德格拉斯伯爵联姻的兰宁家族。他们是上流社会的最高阶层,尽管已处于日薄西山的衰败阶段,在意识形态方面仍然牢牢地占据统治地位。上流社会的中坚力量是以明戈特家族、纽兰家族、奇弗斯家族为代表的名门望族,他们的祖辈都是来自英国或荷兰的富商,早年在殖民地发迹,成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比如纽兰阿切尔的一位曾外祖父曾参与过独立宣言的签署,还有一位曾在华盛顿部下任将军。处于金字

17、塔底部的是富有却不显贵的人们,他们多数是内战之后崛起的新贵,凭借雄厚的财力,通过联姻而跻身上流社会。这类人中的典型代表是朱利叶斯博福特,他凭借财富娶得名门之女,叩开了上流社会的大门。“尽管纽约的商业良心跟它的道德准则一样地敏感,但他搬走了挡在前面的一切障碍,并把全纽约的人搬进了他的客厅。”这个金字塔形的上流社会实际上包含着新旧两股势力。一股是因袭的拥有高贵血统的贵族资产阶级,另一股是南北战争后迅速崛起的新兴资产阶级。前者保守而日趋衰败,既害怕新兴事物,又不得不作出一定程度的妥协与被动接受;后者锐意进取,凭借雄厚的财力,大刀阔斧地闯入贵族阶层的世袭领地。没落贵族和新晋权贵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门第观

18、念和商业潮流的较量与渗透,反映了社会阶级结构与经济结构的迅速解体与重新组合,也代表了内战之后美国社会最显著的时代特征。小说中博福特一家人的命运浮沉,正是纽约社会新旧交替的缩影。小说开端博福特在以家世论尊卑、以门底排次序的老纽约是个特别引人注目的人物。他没有高贵的血统,起初凭着雄厚的财力跻身上流社会。但他的地位并不巩固,一旦违反纽约社会既定的经商原则,就被无情地扫地出门。博福特个人命运的起伏代表了社会道德与门第观念对商业的约束与禁锢。而小说后记部分,博福特的私生女安妮重回纽约,却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作者在书中慨叹道:“在一个所有的社会微粒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的大万花筒里,某某人过去的历史又算得

19、了什么呢?”小说结尾纽兰长子与安妮的联姻,代表着世纪之交新一代的生活方式,也表明了社会前进的步伐锐不可挡,在商业和门第的较量中前者已牢牢占据上风。商业的巨大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促进和加速了社会的发展和裂变,也重新拟定了社会道德规范。华顿出身于美国内战时期,其成长恰逢南北内战后美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期。工业化的强大冲击力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商业作为一切社会活动的核心,对作家的生活和创作无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女性作家,她选择了最擅长的爱情题材来表现美国内战引发的时代变迁与社会新旧价值观念的交替,尤其通过小说中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博福特的命运浮沉这一线索与主人公纽兰和埃伦爱情悲剧的主线相互映衬,使一个看似寻常的爱情故事超越了个人命运的局限,反映了内战后整个社会的时代特征,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现实和主题。正因为此,纯真年代这部小说才能历久弥新,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