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叶生化成分与饮用功效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除古籍茶书论及茶的保健功能有 60 余种和名人谈茶药理功效 20 多种外,当代茶人又运用现代科学手段,深入探明了茶叶中各种生化成分达600 余种,其中有机化合物就有 500 多种,大体分为十二大类(详表 11) 。表 11 十二大类有机化合物干物质含量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茶多酚 2035 脂质 45 氨基酸 15 皂甙类 0.070.1蛋白质 2030 生物碱 35 维生素 0.60.1 甾醇 0.040.1碳水化合物 2025 有机酸 35 色素 0.60.1 香气成分 0.0050.03由表 11 可知,一是茶多酚、蛋白质、碳水化合
2、物,在茶叶中干物质含量是比较多的,分别为 2035、2030及 2025;二是脂质、生物碱、有机酸及氨基酸,在茶叶中含量均较少,分别为 45、35及 l 5;三是维生素、色素、皂甙及甾醇等,在茶叶中含量分别为 0.6l.0 、0.61.0、 0.070.1及 0.040.1;四是香气成分在茶叶中含量极微,仅为 0.0050.03。尽管这些生化成分复杂,含量差异悬殊,但对茶叶中的色、香、味形成,以及营养、保健及药理功效均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现分别简介如下:1.多酚类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总称包括四大类物质,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儿茶素类、黄酮及黄酮类、花白素及花青素和酚酸及缩酸类等,占茶叶中干物质总量的
3、 1025,是茶叶中最主要的活性物质之一,属水溶性物质。同时这些成分多数具有抗氧化能力,有利于防治人类的许多疾病,有利于抑制人体内人体内自由基的滋生,包括心肌梗塞、动脉硬化、高血压、中风、高胆固醇血症、自体免疫疾病。现将茶多酚的一些主要成分,分别简介如下:(1)几茶素类在茶多酚中,其含量为之最,多达 6080,且化学结构复杂,故又分儿茶素(D,LC) 、表儿茶素(LEC) 、没食子儿茶素(D,LGC) 、表没食子儿茶素(LEGC) ,通称之为非酯型几茶素,也称之为简单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CG)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了酸酯(LEGCG) ,一般称之为酯型儿茶素,也称之为复杂儿茶素。这
4、些几茶素类的组成比例,与茶树品种、鲜叶老嫩、季节、加工茶类的工艺等因子有密切关系,如绿茶是不发酵茶类,儿茶素含量高,茶汤滋味有收敛性:红茶是全发酵茶类,汤色红亮,滋味浓、强、鲜;乌龙茶、黄茶及黑茶,属半发酵茶类。这些茶类在加工过程中,儿茶素被氧化,分别聚合成茶红素、茶黄素及茶褐素,所以儿茶素含量也随之下降。这些也是影响红茶、乌龙茶、黄茶及黑茶的汤色和滋味重要物质。同时这些成分也对人体机能起调节功能,其主要成分如下:一是 LEGC 和 LE0t2G 具有抗癌及抗突变、降血压、降血脂及降血糖等作用:二是 D,I,一 C、L-EC 、D,LC ,C 及 LEGC 等均能起降血压作用,而D,L C、L
5、EGC、D,L GC 与 LEGC,分别对肝脏有保护作用、病毒及龋齿细菌有抑制作用。(2)黄酮及黄酮类 尽管在茶中所占干物质比重仅占 1.24.0,但它们对绿茶汤形成黄色均起了重要作用,故又称之为花黄素。同时也是构成绿茶和红茶汤色中的黄绿色及滋味鲜爽的重要物质。这些成分的药理功效,对人体皮肤能起到保护而不受自由基的损害,如人们在日常工作中,由于身心紧张时,常常会产生致氧化物,以及在日常生活环境中,也常受到人们抽香烟的烟雾、有害的太阳辐射等影响,导致产生致氧化物,引起细胞受到损伤和早衰,如果用绿茶的冷茶汤擦洗,茶汤中黄酮类化合物,则能阻止氧化而起到保护作用。(3)花白素及花青素和酚酸及缩酚类这两
6、类成分,在茶叶中干物质含量分别为o.51.0和 0.31.0,其中:花青素中的紫色芽叶含量最高,这种成分在制成绿茶时,茶汤有明显的苦味,所以对绿茶品质极为不利。2.蛋白质与氨基酸这两类成分均属含氮物质,其中:蛋白质含量在 20以上,且绝大部分不溶于水,只有 3.5可溶于水中,所以从营养学角度来讲,想从泡茶中获取营养意义不大。茶叶中的氨基酸则不一样,它在水中溶解很好,并对茶叶品质影响较大,尤其是对绿茶品质影响更为明显。同时氨基酸对茶多酚、咖啡碱的形成也有一定关系。现已发现茶叶中氨基酸有 28 种,即:茶氨基酸、天门冬氨基酸、天门冬酰胺、谷氨酸、谷氨酰胺、精氨酸、丝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苏
7、氨酸、脯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其中:茶氨酸的含量为最高,占茶叶中氨基酸总和的一半以上:其次是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分别为 13、9及 8.7左右。这些成分总的来讲,茶树嫩稍中含量为最高,老叶中含量较少:春季茶树嫩稍含量比夏、秋茶高。同时绿茶在感官审评中,春茶具有明显的鲜爽甘甜的滋味;复、秋茶,山于氨丛酸含量较低,茶汤滋味就显得苦涩味较重。3.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及芳香化合物在这些化合物中,以碳水化合物含量为最多,高达 20以上,它们包括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但绝大部分属多糖化合物,尤其是以纤维素含量为最高,约占茶叶中干物质的 1018。
8、含量越高,表明茶叶越老,而芽叶嫩度则越差。这些多糖类均难溶于水,为理想的一种低热量饮料。然而也有一些能溶于水的糖类,则属水溶性游泳糖类即: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木糖、阿拉树糖等单糖,含量约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 0.31.0。还有一些双糖,如麦芽糖、乳糖、棉籽糖等,其含量 0.53.0。这些单、双糖类,是茶汤中甜味的主要物质。同时这些糖类在代谢过程中还可以转变为其他有机酸及芳香物质。到了当代,茶叶科研人员发现茶叶中的复合多糖、脂多糖,分别具有降血糖,防治糖尿病及抗辐射等功效。4.咖啡碱及维生素这两类生化成分在茶叶中含量较少,尽管这样,两者作用还是显著的。(1)咖啡碱就一般而言,嫩叶中的含量
9、高于老叶,它是构成茶汤中的重要物质,其药理功效也很显著。因为咖啡碱极溶于水,所以通过饮茶,茶汤中的咖啡碱可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其理由:一是增加血液中儿茶素类,刺激物质合成和分泌;二是咖啡碱能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增大血管有效直径,也增强了心血管壁的弹性和促进血液循环。所以当血液中咖啡碱浓度达到 56 毫克/升时,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思维活动和促进反应能力。同时还有明显利尿作用,促进肾脏的排尿速效。据测定,饮茶后可使排尿量增加30。(2)维生素在茶叶中富含有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 C、B 、E、K 、P、A 及 U 等,在茶叶中含量及其药理功效情况如下:维生素 C(又名抗坏血酸)在绿茶中含量高
10、达 0.61.0,其中:高档绿茶含量达 0.5;一般茶叶的含量只有 100250 毫克,100 克:红茶含量则更少,这主要原因是,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其维生素 C 经过发酵,则 90要被破坏。维生素 C 的药理功效能防止坏血病和贫血,还是一种抗氧化剂,防止脂质过氧化,可以起到延缓衰老及防癌症等作用。维生素 B 族在茶叶中含量无论绿茶,还是红茶其差异不大。主要的有维生素 B1(硫胺素) 、B 2(核黄素) 、B 3(泛酸) 、B 5(菸酸)及 B11(叶酸) 。这些维生素 B 族在泡茶过程中,90以上均可溶于茶汤中,而在茶叶中各个含量及药理功效是不一样的。维生素 B1,在茶叶中的含量 0.15 毫
11、克,100 克,其药理功效是维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心脏的正常功能。维生素 B2,在茶叶中含量 1.3 毫克,100 克,其药理功效是,参与人体氧化还原反应,维持视网膜的正常机制,还能治疗角膜炎、结膜炎等疾病。维生素 B3,在茶叶中含量约 1.3 毫克/100 克,其药理功效是,具有加强人体脂肪代谢的功能。维生素 B5,在茶叶中含量高达 57.5 毫克/100 克,其药理功效,是生物体氧化系统中的重要辅酶的组成部分。维生素 B11,在茶叶中含量仅 0.08 毫克/100 克,尽管人体对维生素 B11 需求量较少,但它在参与人体核苷酸合成和加强脂肪代谢功能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维生素 E 在成品茶
12、中的含量 2480 毫克,100 克,其药理功效具有防衰老、抗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平衡脂质代谢等功能。由于它属脂溶性维生素,用热水泡茶时,则很难溶于茶汤。如果用作茶食品,维生素 E 利用率就可以大大提高。维生素 K 在成品茶中,每克含有 300500 国际单位,其药理功效是,具有降血压和强化血管功效。维生素 P 在成品茶中,其含量较高,300400 毫克/100 克,药理功效也是具有降血压和强化血管的作用。维生素 A 原在成品茶中含量较少量, 720 毫克/100 克,属脂溶性的,其药理功效,具有预防夜盲症、白内障及抗癌等作用。维生素 U 在成品茶中含量也是较少, 2025 毫克/100 克
13、,其药理功效,具有预防消化道溃疡病的作用。5.皂甙类化合物与芳香物质这两类物质在茶叶中含量甚微,分别为 0.07左右和0.0050.03。一是皂类化合物,早在 1938 年就有报道,但真正明确化学结构还是1966 年。据认为与绿茶中的鲜爽度,以及和泡茶时起泡性有关。药理功效具有抗炎症、抗癌、杀菌等活性。二是芳香物质,其类型有 500 多种,其中鲜叶已鉴定的有 100 余种。同时在绿茶、乌龙茶、红茶中其数量也有差异,分别为 50 余种、120 余种及 320 余种。现从已鉴定的芳香物质种类来看可分为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内脂类、酚类、呋喃类、噻吩类、吡咯类、嗯唑类、吡啶类、吡嗪类、碳氢化
14、合物、胺类及其他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等,其中:醇类化合物以鲜叶为最多,而在各个茶类中,一是绿茶以醇类、碳氢化合物和酮类化合物居多;二是红茶以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化合物居多;三是乌龙茶以醇类、醛类和酮类化合物居多。由于类别、数量的差别,各种化合物相互配合的作用,从而构成了各茶类的独特香型。6.色素与矿质元素这两种物质在茶叶中含的数量与种类是不同的,它们之间有些成分存在依赖关系,其中:茶色素对各个茶类的香气与叶底颜色形成,以及矿质元素与人体健康等均有一定关系。首先从茶色素谈起,茶色素是茶多酚氧化产物,在茶叶中含量是很少的,它分为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两大类。一是脂溶性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
15、卜素,它们与茶叶的叶底色泽有密切关系,其中:类胡萝卜素,色泽呈黄色至橙黄色,它包括 a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叶黄素、茧黄素等多种化合物。同类胡萝卜素在红茶加工过程中,发生降解并形成一些对茶叶香气影响很大的化合物,其中:胡萝卜素也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化合物。二是水溶性的色素,包括桷皮素、杨梅素、芳香甙、芹菜素、异牡荆素和花青素类等。其次是矿质元素,在茶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无机物质。据福建农业大学对安溪铁观音茶进行检测,发现有 20 余种矿质元素。又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茶树进行检测,发现茶树体内有 27 种矿质元素,并按含量多少来划分,大致分为四类即:钾、磷、硫等 3种元素,其含量在 200
16、0 微克,克;镁、锰、氟、铝、钙、钠等 6 种元素,其含量在5002000 微克/克;铁、砷、铜、镍、硅、锌、硼等 7 种元素,其含量在 5500 微克,克;钼、铅、镉、钴、硒、溴、碘、铬、钛、铯及钒等 11 种元素,其含量在 5500 微克,克。同时目前并已发现茶色中存有硒、锌、锗等 20 余种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同样具有防癌、抗突变、保肝脏等功效(详见中国农业博物馆王广智撰写的茶中微量元素的药用与保健功效 ) 。从上述茶叶中主要生化成分的简介与药理功效分析,我们从中认识到,茶叶的科学饮用,不仅有利于防治各种疾病,而且还能强身健体,现初步归纳十二个方面即:生津止渴,清热解暑;益思提神,解除疲劳;坚齿防龋,增强免疫;消炎杀菌,利尿通便;去油解腻,清除臭味;明日之工,保护视力;降脂减肥,防冠心病:降低血糖,防高血压;预防突变,防治癌症;清自由基,延缓衰老;防辐抗敏,保肝护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