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中国贸易模式转型.docx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5786469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中国贸易模式转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中国贸易模式转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中国贸易模式转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中国贸易模式转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中国贸易模式转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中国贸易模式转型财政金融学院,金融 2班李洪洋(2011200144)摘要:本文基于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和当前贸易模式的诸多弊端,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深入分析和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贸易模式转变的总结,得出了贸易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并结合已有文献就此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论文创新点在于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适用范围和缺陷性的思考,指明了对技术进行科学定价的迫切性,并总结出贸易转型的关键在于创新,而创新要立足于国内需求。关键词:产品生命周期,技术定价,内需,贸易转型一、 研究背景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 WTO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进出口总额逐年上升现已成为“世界工厂” ,

2、贸易顺差巨大。然而我国出口商品多为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位置,在国内产品生产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在国外产品的大量出口遭到反倾销、反补贴等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排挤。基于以上现状,科学分析利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进行贸易模式转型迫在眉睫二、 文献综述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我国贸易模式转型的文献主要集中在 2007年,这可能源于我国 05年以来日趋增多的贸易摩擦和日趋增长的出口总额以及国际上产业内分工的迅猛增长和由此带来的关注和争议。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在产业内分工上我国处于低端加工位置,往往是在产品已进入成熟期后才利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大规模生产,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微薄。综

3、合多位学者的观点,可以总结出为扭转我国不利地位,进行贸易模式转型的三点建议:1. 鼓励科学研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加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出口产品科技含量,以此优化出口产品技术结构。2. 吸引跨国公司来华投资,与其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吸引其把技术水平更高、增值含量更大的研发与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中国,以期在产品生命周期前期就获得加工权限,使生产线迁移。并通过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3. 扩大海外投资,利用当地高素质劳动力和发达的产业链,主动吸收技术,并向国内传递。具体做法有两种:(1)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使当地的科技资源为我所用,

4、以海尔和长虹为代表;(2)直接在海外兼并含有核心技术的外国企业,充分利用业已存在的客户资源和品牌资源。以联想和 TCL为代表。三、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简介该理论 1960年由弗农(Vernon)提出,在技术差距模型的基础上,从动态变化的角度认识制成品的国际贸易,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技术因素。技术变革会带来新方法、新产品,从而影响、改变贸易模式和比较优势,同时强调了在产品标准化的过程中,劳动力相对便宜的国家,将会由于其廉价劳动力取得比较优势。理论核心在于,技术创新在制成品贸易模式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从发明国和模仿国的角度,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成五个阶段:第 1阶段为新产品阶段

5、:工业化国家拥有丰裕的高技能劳动力要素,开发新技术,并且只在本国生产和销售;第 2阶段为产品成长阶段:产品技术不断改进,产量随国内外需求增加,不断增长,发明国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垄断地位;第 3阶段为产品的成熟期,由于产品生产逐渐标准化,可以在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模仿国开始生产这一产品满足本国需求。第 4、5 阶段为产品衰退期:由于产品的标准化,不需要大量的高技术工人,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可以在第三国甚至发明国,低价销售产品,发明国的产量下降甚至完全停止,即技术扩散和标准化生产使一种产品的生产周期结束。而发明国将会致力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力求重新取得竞争优势。理论缺陷:新产

6、品的两种分类,一种是升级的,一种是彻底的发明创造,它们的适用范围不同,有的对配套施舍要求高,因此并不是所有新产品最终都会打入国际市场四、 基于该理论的思考1. 什么样的产品符合该理论首先,该产品应该对许多国家的消费者具有普遍的吸引力,这是出口的前提。其次,生产应该具有规模效应,这是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必要条件,比如民族刺绣等工艺品和艺术品就不具备该特点,因为此类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与艺术创造性结合产品,可复制性较低。另外,产品应该无关国民经济命脉,比如粮食就不具备该特点,粮食生产虽然在一些发达国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也早已达到标准化,但许多发达国家把它作为战略型产业进行扶持,而非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是

7、因为国际贸易需要安全感和稳定性作为前提,比较优势在现实中其适用的条件。2. 理论局限性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新产品都符合该理论,其次,随着高技术产业研究和开发的不断进行,产品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实际上产品生命周期在不断延长。另外,工业化国家现在通过外包等形式,在产品开发的初期,就在劳动力相对廉价的部分发展中国家进行产品生产,跨国公司可以在公司内部,将新开发的技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首次使用。3. 产业转移的实质从发明国的角度,产品日趋标准化,国内竞争压力巨大,各厂商所获利润显著降低。然后长期的使用惯性使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稳定化。国家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提高厂商利润,迫切需要寻找廉价劳动力并将产业

8、进行转移。其实质是找别人帮自己生产产品。从模仿国的角度,随着产品标准化使得新产品价格降低,国内对需求量日趋增加,然而厂商碍于技术和相关知识产权无法大规模生产,只能依赖进口。国家为了解决这种供需矛盾,迫切需要引进技术利用劳动力和资源优势进行生产。其实质是让别人教自己生产产品的方法。问题的关键在于模仿国的生产和需求都之后于发明国,技术的引进并不会改变这种现状,在引进技术的问题上,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主动权掌握在发明国手中,模仿国往往只是被动地充当了发明国的工人。所以,关键是确定技术的价值,并对其科学定价。4. 如何对科技定价目前国际上对科技尚无系统科学的定价体系,该体系的确立有赖于国际协商。然而

9、我认为对科技定价存在较大的难度,因为许多科技需要配套技术,各国对同一种科技的需求不同,此外科技并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发展的。五、 中国贸易模式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贸易模式的转变主要开始于改革开放。1979 政府工作报告对贸易发展提出了三点方向,分别是:1.发展轻纺工业,出口创汇;2.发展民族工业特别是机械工业,并借助行政和经济措施拉动内需;3.引进设备,更要引进技术。1981 贸易发展要求增加了:发挥资源优势,出口矿产品和农副产品,发挥劳动力优势,发展进料加工,发挥我国现有工业基础的作用,发展各种机电产品和多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加工品的出口。1982确立了“六五”出口总额增速要高于工农业总产值的

10、增速的目标。1986 首次提出出口创汇是关键,进口方面要发展进口替代。1994199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出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2000 年以来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到重视自主创新不断转变。可见,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一直在探索中不断发展,没有完整的对外贸易战略框架实际和描述(目标,重点,步骤) 。但总体特点是:1.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全面参与国际分工。2.确立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多个重要作用,特别强调出口是关系对外开放前途的重大战略问题。3.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和我国国情,提出市场多元化战略,以质取胜战略,科技兴贸战略,走出去战略,自由贸易区战略。4.

11、政策上进口替代,出口导向并用。目前,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二,出口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一,贸易顺差位居世界第一。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内产能过剩、内需不足的问题,为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对外贸易之所以能取得超速增长,得益于管理体制、制度环境和市场体系等改革开放走向深入;得益于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拉动了外部需求,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在动因,那就是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分工,通过引进外资,承接产业转移,使制造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伴随着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产业的持续发展熊力大大增强。然而,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为附加值较低的工业制成品,科技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差,对许多工业

12、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的加工末端。六、 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能面临的阻力必要性:厂商利润较低而且面临反倾销、反补贴等风险巨大,只有进行产业转型才能带动贸易转型,是厂商获得更高的利润,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内生阻力:长期以来的市场分割、行业垄断和行政垄断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障碍,而这种行业市场集中度和规模经济的不足又是造成战略性贸易政策效果弱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整合全国市场和建立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的同时,应促进内资企业问的兼并、重组与各种形式的合作、联盟,维持产业整合后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以大企业间的竞争带动产业的成长与发展。外生阻力:产品生命周期第 1阶段,发明国的“技术封锁”目前尚无有

13、效的国际法能切实地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第 2.3阶段,我国实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面临被别国报复的威胁和自身“保护过度”的风险。第 4阶段的“贸易转移”效应的不利影响,我国却未能与周边国家形成一个对等的集团力量予以制衡。七、 转型的策略1. 立足于国内需求,有针对性的搞研发各国因为发展水平不同对技术的需求也不同,一味模仿发达国家只会增加科技创新的压力,还可能生产出一些在国内根本没有市场的产品,对于改善民生有害无利。还可能因为新技术不成熟存在长期潜在危害,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甚至危害人类健康。立足国内需求不仅可以降低研发难度,还可以有效拉动内需,降低贸易顺差,减少国际贸易摩擦,更为重要的是可

14、以改善民生和国内环境,这将会吸引有志之士回国深造,甚至国外的科学家来华发展,这对科技发展和国家富强有巨大的长远意义。2. 以产品差异化兼顾传统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我国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样可以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获得最大的利润。然而其弊端是不利于技术进步和国家长足发展,而且现实中发达国家的操控使得劳动力的回报率偏低,我国获得的实际利润低于理论值。这说明依靠科技鼓励创新势在必行。但是,创新出了体现在新产品研发上,还体现在产品差异化上,在贸易模式转型中也不应该完全放弃传统产业,可以利用产品差异化兼顾传统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3. 在产品生命周期前期就引进产业链主要方法有吸引外

15、资和扩大海外投资,具体论证上文文献综述中已有说明,此处不再赘述。4. 将非洲等国家作为承接国我们可以模仿发明国,将部分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到非洲等具有劳动力优势的国家,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借此前移自己的生产曲线。5. 构建东西部产业格局劳动力数量庞大素质不平衡东西部间技术水平差距大,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实际,决定了要调整产业政策,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人力资源丰富省份转移,鼓励东部沿海地区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自东向西全方位的产业梯度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之后,当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省份人力资源成本和土地使用价格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导致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成本激增,

16、厂商利润急剧缩减,近些年出现了东部企业向周边国家迁移的现象对此情形,国家应加大调整产业政策的力度,鼓励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性质企业向西部内陆地区转移,充分利用西部廉价的人力与自然资源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对于可以技术革新与升级的企业,则鼓励其进行创新,同时对创新成果进行专利权保护,实现此类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形成自东向西全方位的产业梯度布局结构6. 规范自主知识产权的申请据我个人了解,部分企业利用枪手大量撰写专利骗取国家的补贴,价格为每个专利 8000元。这种以领取补贴为目的的撰写往往没有实际意义,枪手只在乎会论文产量,而忽略与现实和联系,有些枪手甚至一文多改,改了就用,属

17、于典型的换汤不换药,多次领取国家补贴,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对这种企业和枪手要严厉打击,争取早日构建起科学系统的知识产权申请体系。7. 参考文献1 全球化下的中国对外贸易:理论与实证陶涛,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2 贸易强国战略陈文敬,学日出版社,20123 后发优势与贸易发展 ,张伟,200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 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优化 ,张小瑜,对外经贸实务2007(10)5 产品生命周期变化与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余皓洁,对外经贸实务 2007(8)6 发展中国家信息产业进出口贸易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视角 ,蒲钰,中国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07(3)7 中国制造国际受挫的经济学分析黄阳,经济策论 2009(3)8 优化我国出口贸易结构提升出口竞争力林洁,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1(7)9 产品生命周期与我国“价值链攀升”研究刘江波,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0)10 浅析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产品全球同步上市王巍,发展 2007(12)11 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意义蒲延杰,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市场营销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