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0课 谈中国诗-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777144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 谈中国诗-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10课 谈中国诗-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10课 谈中国诗-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10课 谈中国诗-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10课 谈中国诗-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第 10 课 谈中国诗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 列 词 语 中 , 加 线 字 的 读 音 和 字 形 全 都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A精 髓 (su) 当 真 (dng) 尖 刻 斩 截 融 汇 贯 通B羡 妒 (xin) 估 量 (ling) 犄 角 之 势 黯 然 失 色C颦 蹙 (c) 桃 核 (hi) 计 日 成 功 回 肠 荡 气D洗 涮 (shun) 道 行 (hng) 弱 不 禁 风 数 见 不 鲜【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概论 尖刻 辨证法 回肠荡气B梵文 情调 颦娥眉 空中楼阁C 静默 扬溢 麦克风 一蹴而至D薄弱 倦步 敬亭山 吞言

2、咽理【答案】D【 解 析 】 A 项, “辨证法”中“辨”应写作“辩” 。B 项, “颦娥眉”中“娥”应写作“蛾” 。C 项, “扬溢”中“扬”应写作“洋”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钱 钟 书 (19101998), 学 者 、 作 家 。 江 苏 无 锡 人 。 著 有 散 文 集 写 在 人 生 边 上 、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 长 篇 小 说 围 城 、 学 术 著 作 谈 艺 录 管 锥 编 等。B 一 位 中 国 诗 人 说 : “言 有 尽 而 意 无 穷 ”。 另 一 位 诗 人 说 : “状 难 写 之 景 , 如 在 目 前 ;含 不 尽 之 意 ,

3、见 于 言 外 ”。 用 最 精 细 确 定 的 形 式 来 逗 出 不 可 名 言 、 难 于 凑 泊 的 境 界 。C 譬 如 田 园 诗 不 是 浪 漫 主 义 神 秘 地 恋 爱 自 然 , 而 是 古 典 主 义 的 逍 遥 林 下 有 人认 为 是 中 国 诗 的 特 色 。D 有 种 卷 毛 凹 鼻 子 的 哈 巴 狗 儿 , 你 们 叫 它 “北 京 狗 ”, 我 们 叫 它 “西 洋 狗 ”, 红 楼 梦 的 “西 洋 花 点 子 哈 巴 狗 儿 ”。【答案】B【 解 析 】 前两个句号有误。完全引用,应把句号放到引号中。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

4、们宣传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 ,意在提升居民的控烟意识,拒绝吸烟和“二手烟”的危害,让控烟令 ,不走过场,最终达到真正禁烟的目的。中央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把法规制度建设贯穿到反腐倡廉各个领域,做到 ,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孝敬父母、赡养老人早已 。中华孝文化源远流长, 孝经系统总结了儒家孝伦理,标志着孝文化的成熟。A家喻户晓 令行禁止 落地生根B令行禁止 落地生根 家喻户晓C令行禁止 家喻户晓 落地生根D落地生根 令行禁止 家喻户晓【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黑脸琵鹭的记忆力非常好,即便是受过惊吓的地方,就不再回去了。B当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高

5、新技术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主导力量,谁在信息化上占领制高点,谁就能赢得先机、掌握优势、引领未来。C 中国的众多村庄,特别是南方的古村落,在选址、规划和空间布局上高度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D中国制造业要实现与时代脉搏和改革开放同步,必须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全维度地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答案】B【 解 析 】 A 项,搭配不当。 “即便”与“就”不能搭配, “即便”改为“只要” 。C 项,成分残缺。在“天人合一”后加“的思想” 。D 项,成分赘余。删除 “和改革开放” 。 6下 列 句 子 中 , 没 有 语 病 的 一 项 是 ( )A钱 钟 书 先 生 在

6、 观 察 中 西 文 化 事 物 时 , 总 是 表 现 出 一 种 清 醒 的 头 脑 和 一 种 深 刻 的 洞 察力 , 他 不 拒 绝 任 何 一 种 理 论 学 说 , 也 不 盲 从 任 何 一 个 权 威 。B近 日 , 国 务 院 批 复 成 立 了 国 务 院 24 个 部 委 和 广 东 省 、 香 港 、 深 圳 组 成 的 前 海 建设 部 级 联 席 会 议 制 度 , “前 海 建 设 部 级 联 席 会 议 ”第 一 次 会 议 将 于 本 月 27 日 在 北京 举 行 。C很 多 时 候 , 大 家 也 许 存 在 一 些 困 惑 , 比 如 我 们 对 于

7、“比 较 文 学 ”是 个 陌 生 的 概 念 ,读 读 钱 钟 书 的 谈 中 国 诗 或 许 能 领 你 走 出 陌 生 的 境 地 。D听 说 中 科 院 院 士 马 祖 光 要 回 母 校 南 山 中 学 给 大 家 作 报 告 , 大 家 充 满 期 待 , 还 没 到 时间 , 报 告 会 场 学 术 厅 里 就 坐 满 了 很 多 同 学 和 老 师 来 听 讲 , 场 面 非 常 热 烈 。【答案】A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品的独创性亦称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 。 。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

8、。 。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作也是常见的现象。 ,作品的独特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 。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题材,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相同的表达特征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作者的创作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它本身不是作品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同时代人的互相影响A B C D【答案】C【 解 析 】

9、 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语段分两个层次,一是谈创作活动与作品的关系,二是谈作品表现出的作者的个性特点,据此分析填入即可。8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建筑是凝固的诗 ; 。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 , 。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压迫着人们的心灵改变着人生的轨迹A B C D【答案】C【解析】第一段文字所给的两句话,句从“今”的角度说,句从“古”的角度说,下面两句话都是“古”在前, “今”在后,所以应选;第

10、二段话阐述记忆对人的影响,从所给两句的关系看,句是句的延伸,所以其顺序应为。 9下 面 8 个 句 子 顺 序 混 乱 , 排 列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具 有 文 学 良 心 和 鉴 别 力 的 人 像 严 正 的 科 学 家 一 样 , 避 免 泛 论 、 概 论 这 类 高 帽 子 、 空头 大 话 。 他 会 牢 记 诗 人 勃 莱 克 的 快 语 : “作 概 论 就 是 傻 瓜 ”。 什 么 是 中 国 诗 的 一 般 印 象 呢 ? 一 个 只 读 中 国 诗 的 人 决 不 会 发 生 这 个 问 题 。 发 这 个 问 题 的 人 一 定 是 位 外 国 读 者 ,

11、 或 者 是 位 能 欣 赏 外 国 诗 的 中 国 读 者 。 他 能 辨 别 , 他 不 能 这 样 笼 统 地 概 括 。 他 要 把 每 个 诗 人 的 特 殊 、 个 独 的 美 分 辨 出来 。 假 如 一 位 只 会 欣 赏 本 国 诗 的 人 要 作 概 论 , 他 至 多 就 本 国 诗 本 身 分 成 宗 派 或 时 期 而 说明 彼 此 的 特 点 。 因 此 , 说 起 中 国 诗 的 一 般 印 象 , 意 中 就 有 外 国 人 和 外 国 诗 在 。 他 不 能 对 整 个 本 国 诗 尽 职 , 因 为 也 没 法 “超 以 象 外 , 得 其 环 中 ”, 有

12、 居 高 临 远 的 观 点 。A BC D【答案】B10幽 默 风 趣 是 钱 钟 书 作 品 的 一 贯 特 点 , 我 们 写 作 时 有 意 为 之 , 可 使 作 品 收 到 特 殊 的 效 果 。下 面 是 一 篇 学 生 作 文 的 一 部 分 , 语 句 不 够 幽 默 , 请 打 破 拘 谨 严 肃 、 死 板 乏 味 的 人 物 描写 套 路 , 使 它 生 动 幽 默 , 富 有 情 趣 。我 的 班 主 任 个 子 较 高 , 身 材 微 瘦 , 虽 然 年 轻 , 却 已 稀 顶 , 幸 亏 周 围 头 发 还 算 茂 密 , 才不 至 于 让 人 误 认 为 是 一

13、 个 老 头 。【答案】示例 班头个子尚争气,没给“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丢脸,身材也符合中国国情 尚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只是有点少年老成,大概是脑袋太聪明的缘故,顶上草木稀疏,更显其老气横秋。幸亏班头的发型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结构,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倒也不给人以萧瑟之感。112 0 世纪 80 年代,国外某汉学家读了围城后非常钦佩作者钱钟书先生。这位汉学家在北京参加国际研讨会时打电话给钱钟书先生,表达了希望拜访他的意思。下面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钱钟书:你吃过鸡蛋吗?汉学家:吃过。钱钟书:你吃过鸡蛋以后有没有想过要认识那只下蛋的鸡呢?汉学家:没有想过。钱钟书:那你也就不必见我了。如

14、果你是这位汉学家,在遭到钱钟书先生巧妙谢绝后仍然想拜访他,你怎样表达你的希望呢?请仍然以“鸡”和“蛋”为喻体写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希望。【答案】这次吃的“鸡蛋”味道非常特别,所以很想见一见那只非凡的“母鸡” 。【 解 析 】 题目要求仍要运用“鸡蛋”与“母鸡”这个比喻,注意分析材料中钱钟书先生回答汉学家时的逻辑,换个角度来回答。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

15、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起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起来时只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我造过 aeromantic 一个英文字来指示这种心理。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 ,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譬如田园诗 不

16、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 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我试举两首极普通的外国诗来比,第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首节:晚钟送终了这一天,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农夫倦步长道回家,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第二是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微风收木末,群动息山头。鸟眠静不噪,我亦欲归休。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惊讶。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

17、也往往暗合。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 ,我们叫它“西洋狗” , 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

18、,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1 “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

19、诗 只像吹着芦管 ”体现了外国诗和中国诗的什么区别?【答案】外国诗(西洋诗)笔力雄厚,沉重;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解 析 】 要结合上下文把握比喻义,比如“蜘蛛网” “钢丝网” ,分别指中国诗的轻淡和外国诗的沉重。2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答案】讽刺了中西本位文化论者“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特点,鲜明地表达了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的观点。【 解 析 】 注重分析语句和前后语境,理解作者使用比喻修辞体现的意义,即喻体对应的本体。3怎样理解“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答案】说明中西诗在本质上具有

20、暗合(相通)的特点。表明中国人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到本国诗的魅力的观点。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中国诗和中国画(节选)钱钟书一个传统破坏了,新风气成为新传统。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于旧传统里的作品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比较客观的估计,因为他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所谓“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旧唐书元行冲传),而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除旧布新也促进了人类的集体健忘,一种健康的健忘,千头万绪简化为二三大事,留存在记忆里,节省了不少心力。旧传统里若干复杂问题,新的批评家也许并非不屑注意,而是根本没想到它们一度

21、存在过。他的眼界空旷,没有枝节零乱的障碍物来扰乱视线,比起他这样高瞻远瞩,旧的批评家未免见树不见林了。不过,无独必有偶,另一个偏差是见林而不见树。局外人也就是门外汉,他的意见,仿佛“清官判断家务事” ,有条有理,而对于委曲私情,终不能体贴入微。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各有语言天地,各行各业以至一家一户也都有它的语言天地,所谓“此中人语” 。譬如乡亲叙旧、老友谈往、两口子讲体己、同业公议、专家讨论等等,圈外人或外行人听来,往往不甚了了。缘故是:在这种谈话里,不仅有术语、私房话以至“黑话” ,而且由于同伙们相知深切,还隐伏着许多中世纪经院哲学所谓彼此不言而喻的“假定”(sup posihon),旁人难于

22、意会。释朱宏竹窗随笔论禅宗回答:“譬之二同邑人,千里久别,忽然邂逅,相对作乡语隐语,旁人听之,无义无味。 ”这其实是生活中的平常情况,只是“听之无义无味”的程度随人随事不同。批评家对旧传统或风气不很认识,就可能“说外行话” ,曲解附会。举一个文评史上的惯例罢。我们常听说中国古代文评里有对立的两派,一派要“载道” ,一派要“言志” 。事实上,在中国旧传统里, “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主要是规定各种文体的职能,并非概括“文学”的界说。 “文”常指散文或“古文”而言,以区别于“诗” “词” 。这两句话看来针锋相对,实则水米无干,好比说“他去北京” “她回上海” ,或者羽翼相辅,好比说“早点是稀饭”

23、 “午餐是面” 。因此,同一个作家可以“文载道” ,以“诗言志” ,以“诗余”的词来“言”诗里说不出口的“志” 。这些文体就像梯级或台阶,是平行而不平等的, “文”的等次最高。西方文艺理论常识输入以后,我们很容易把“文”一律理解为广义的“文学” ,把“诗”认为是文学创作精华的同义词。于是那两句老语仿佛“顿顿都喝稀饭”和“一日三餐会吃面” ,或“两口儿都上北京”和“双双同去上海” ,变成相互排除的命题了。传统文评里有它的矛盾,但是这两句不能算是矛盾的口号。对传统不够理解,就发生了这个矛盾的错觉。当然,相反地,也会发生统一的错觉。譬如我们常听说中国诗和中国画是融合一致的。1第一段中, “当局称迷,

24、傍 (旁)观见审”中的“当局” 者和“傍(旁)观”者,各指什么人?“迷”和“审”各指什么?【答案】“当局”者指的是“旧传统里的批评家” , “傍(旁)观”者指的是“新传统里的批评家” 。 “迷”指因置身其中,对旧传统里的作品不能全面认识和客观估计;“审”是指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能对旧传统里的作品有全面的分析和客观公正的评估。【 解 析 】 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结合上下文不难发现,这句话是说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和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作品的态度。 学科网2第二段里“这两句话看来针锋相对,实则水米无干 ”, “这两句话”指的是哪两句话?“水米无干”这个比喻指的是什么?【答案】“这两句话”

25、指的是“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 。 “水米无干”指原来说的是不同的两个问题,即古代是散文用来“载道” ,诗歌用来“言志” 。3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批评的主要对象是谁?批评什么?【答案】作者在文中主要批评的是新传统里的批评家。主要是批评他们对旧传统里的作品进行评论时,有见林而不见树的偏差。【 解 析 】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文章第一段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针对新传统里的批评家的偏见而展开议论的。据此回答即可。4结合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 与这篇文章,简要分析钱钟书的语言特点。【答案】善于使用比喻,把深奥的道理解说得生动透彻,如文中以“水米”来比喻“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两种主张。用

26、“清官判断家务事”比喻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旧传统的作品的批评,生动幽默。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将两者的观点表现得准确清楚,如将新传统的批评家和旧传统的批评家对比,将“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的观点进行对比,从对比中阐述自己的主张。大量引用古典诗文,不仅使文章典雅丰富,也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精神贵族”钱钟书张建术钱钟书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他去世之后,一个热爱他的读者曾在报纸上撰文纪念,标题是“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 ,这句

27、话,可以代表大家共同的心声。钱钟书的性格很独特,有一般才子的恃才傲物,也有一般才子不具备的童心。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1978 年 9 月至 1980 年底,是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大放异彩的时候。一位叫费景汉的汉学家,这样描述在一次座谈会上的钱钟书:会场上最出风头的要算是钱钟书他给我的印象是机智,善于征服别人。他在茶话会上提到一位美国诗人,会用优美的英文背诵一段那位诗人的诗作;提起另一位德国诗人,又会用标准的德文背诵那位诗人的一篇作品;再提及一位拉丁诗人,他也能用拉丁文来背诵一段。这些诗人未见

28、得是什么大诗人,提及的诗作也未必是他们的重要之作,但钱钟书却能出口成章,流利地背出来,真是把在场的美国人吓坏了。有人这样谈观感:钱钟书似乎不是在发言,而是在“表演” 。两个小时“表演”结束后,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其实,这些吓坏了的外国人当时还不知道有一部真正能吓坏他们的书,就是正在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管锥编 。姓钱的钱先生,一生似乎没有真穷过,也似乎没有发过财,应该说他是一位精神的贵族。困居上海孤岛写围城的时候,他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一天 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好这时黄佐临导

29、演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 ,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进 入 80 年 代 , 从 天 上 往 钱 家 掉 金 子 的 事 接 二 连 三 。 美 国 普 林 斯 顿 大 学 曾 竭 诚 邀 请 他前 往 讲 学 半 年 , 开 价 16 万 美 金 , 交 通 、 住 宿 、 餐 饮 费 另 行 提 供 , 可 偕 夫 人 同 往 。 只 希 望由 钱 钟 书 每 两 星 期 授 一 次 课 , 每 次 40 分 钟 , 半 年 讲 12 次 课 , 实 际 授 课 时 间 只 相 当 于 一个 工 作 日 。 像 这 样 的 价 码 , 着 实 让 人

30、咋 舌 , 可 钱 钟 书 却 拒 绝 了 。 他 对 校 方 的 特 使 说 :“你 们 的 研 究 生 的 论 文 我 都 看 过 了 , 就 这 种 水 平 , 我 给 他 们 讲 课 , 他 们 听 得 懂 吗 ? ”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也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钱钟书有一部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他们专门派出两个人远渡重洋,叩开钱府的门,出重金请求卖给他们。钱钟书说:“不卖。”与钱钟书签署了围城版权协议的美国好莱坞片商,多次盛邀钱钟书夫妇时间方便时做客观光,随便吃住,或监督影片制作,他们都摇头婉拒。他说:“我现在是中国式的硬木椅子,搁在那儿挺结实,搬搬就散架了。 ”更使杨绛好笑的是钱钟书一辈

31、子开不了钱庄。有同事找钱钟书借钱,他问:你要借多少?答:一千。钱钟书说:这样吧,不要提借,我给你五百,不要来还了。同一个人两次来借,他还是如法炮制,依旧对折送人。他当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期间,给他开车的司机出车撞伤行人,急切中找钱钟书来借医药费。他问:需要多少?司机答:三千。他说:这样吧,我给你一千五,不算你借,就不要还了。凡进过钱钟书家的人,都不禁惊讶于他家陈设的朴素。沙发是用了多年的旧物,多年前的一个所谓书架,竟然是四块木板加一些红砖搭起来的。没有人能弄明白钱钟书究竟看过多少书,但那时他家里却几乎没有书。据说犹太人认为把知识财富装进脑子里,比置办什么财产都划算、安全,钱公馆主人则有过之而无

32、不及。钱钟书曾指着孔方兄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摘自魔镜里的钱钟书 ,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体现了钱钟书的独特性,以及人们对钱钟书的缅怀与尊敬。B钱钟书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扑朔迷离的形象,如偶露一鳞半爪的云中之龙,这是他的独特的个性所致。C钱钟书认为自己“是中国式的硬木椅子,搁在那儿挺结实,搬搬就散架了” ,这句话形象地说出他认为自己的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国的土壤,不愿出国。D钱钟书在经济陷入困顿的时候,为了养家糊口,也不得不在文稿里掺进一些东西,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为此他创作了通俗易懂的围城

33、。E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发言,充满机智,出口成章,似乎不是在发言,而是在“表演” ,意在说明钱钟书很有演讲才能。【答案】DE【 解 析 】 D 项 , 原 文 是 说 “于 是 他 写 小 说 的 动 机 就 多 少 掺 进 了 挣 钱 养 家 的 成 分 ”, 而 不 是在 文 稿 中 掺 进 一 些 东 西 。 E 项 , 不 是 为 了 表 现 其 演 讲 才 能 , 是 为 了 展 现 其 博 学 多 才 , 令人 叹 服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钟书的?请简要分析。【答案】性格方面:恃才傲物且有童心、聪明机智、博闻强识、淡泊名利、乐于助人。文学成就方面:创作了围城 管锥编等,文

34、学成就显著;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生活方面:生活简朴、不追求物质享受。3文中是如何表现钱钟书是一位“精神贵族”的?请简要分析。【答案】不看重金钱,物质上要求低:拒绝普林斯顿大学的高薪聘请、拒绝出售出版社重金求购的英文大辞典、别人借钱对折送人、家里陈设朴素。重视精神追求:潜心读书研究、不好名利。在困境中仍能坚守:困居上海时学术文稿没人买,写围城仍旧精工细作。【 解 析 】 “精神贵族”指的是不看重物质金钱,追求精神价值。文中写这方面的内容不少:拒绝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拒售辞典、对待别人借钱的态度及家庭陈设等;另外他有精神的追求, “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第二段)等。4文章结尾引

35、用钱钟书的话:“我都姓了一辈子钱 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请结合全文,联系现实,探究名家与金钱的关系。【答案】示例 名家也需要钱养家糊口,但绝不把发财当做学问的目的;当今商业化社会不乏一味追求财富的所谓名家,他们应该学习钱钟书的精工细作精神,向社会奉献高质量的文化成果;一些出了名就变得浮躁的人,应该多学学钱钟书坚守文化阵地、潜心研究学问的高尚品格;名家当如钱钟书,不重物质,不迷信金钱,把知识看作是自己最大的财富。【 解 析 】 探究时要联系钱钟书的做法,抓住名家和金钱的关系进行分析:名家需要一定的金钱作为基本的物质基础,但是名家不应一味追求金钱,应如钱钟书一样,要能够坚守精神道德底线,潜心做学问,看淡物质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