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启用前河南省固始县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期期末生物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三;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A. Na+ B. K+ C. 渗透压 D. O 2浓度2某人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 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B. 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液外流
2、,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C. 毛细血管破裂,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D. 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增多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恒定不变的B.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C. 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D.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如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 液和 B 液间的渗透是相互的B. A 液中的大分子物质通过 C 液运回 B 液C. A 液、B 液和 C 液组成了细胞在人体内的生活环境内环境D. 红细胞内的氧气进入胰腺组织细胞内发挥作
3、用的部位要经过 4 层生物膜5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 O2、CO 2、血红蛋白、H B. H2O2酶、抗体、激素、H 2OC. 纤维蛋白原、Ca 2 、载体 D. Na 、葡萄糖、氨基酸6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 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 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 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 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7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 M)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
4、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下列有关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钾离子内流B.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C. 静息电位是未兴奋时膜内外的电位差D. 适当降低溶液 M 的钠离子浓度,动作电位的峰值会因为细胞外钠离子浓度的降低而降低8下列激素中能发生拮抗作用的一组激素是( )A.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B.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C.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D.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9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只能反馈抑制垂体的活动B
5、. 寒冷环境中,因为产生的热量少,所以散失的也少,体温仍能维持恒定C. 肾小管上皮细胞上有与抗利尿激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D. 下丘脑受损后,人体的体温和血糖调节能力都将完全丧失10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B. 下丘脑中有的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C. 下丘脑在维持内环境 pH 的稳态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D. 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神经的作用可以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11人体免疫系统中的 B 细胞和 T 细胞( )A. 都能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 B. 核 DNA 携带的遗传信
6、息不同C. 都能识别抗原产生抗体 D. 均需迁移到胸腺中成熟12下列与免疫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机体主要依靠免疫调节维持内坏境稳态B. T 细胞、B 细胞和吞噬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C. 唾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病原菌属于免疫过程D. 多次注射疫苗是为了刺激记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13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兴奋在反射弧上都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B. 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C. 脑干内有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D.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14学习了“促胰液素的发现”的相关科学史,你认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促
7、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胰腺分泌 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 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 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A. B. C. D. 15在单侧光照射下,对禾本科植物幼苗做下列处理后,能弯向光源生长的是( )A. 去顶 B. 顶上加不透明的帽C. 用琼脂块将幼苗顶端隔开 D. 用云母片将幼苗顶端隔开1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主要进行极性运输C. 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
8、不同D. 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17下图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图中 GA1、GA 8、 GA20、GA 29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 GA1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若图中酶 1 或酶 2 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 IAA,该植株茎内 GA1的合成可恢复正常B. 对酶 1 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 GA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C. 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较正常植株矮D. 酶 2 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高18某陆生植物种群
9、的个体数量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 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 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 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191986 年,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从英国重新引入在我国已经灭绝的麋鹿 39 只(其中雄性 13 只、雌性 26 只) 。麋鹿在接下来几年中的数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年份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出生率/% 17.9 27.3 29.6 22.7 24.9 30.2存活数/只 44 54 66 78 96 122A. 1988 年麋鹿种
10、群的死亡率约为 4.5%B. 保护区进行麋鹿野生放归,有助于提高麋鹿的遗传多样性C. 1987 年到 1992 年麋鹿的性别比例保持相对稳定D. 麋鹿引入保护区后,总群数量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天敌少20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将不断增多B. 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时,其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C.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可用丰富度表示D. 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21下图为某一区域 M、N 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曲线表明 M、N 之间为竞争关系B
11、. b 越大表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C. d 越大表明 M 与 N 的竞争越激烈D. M 与 N 将呈现 S 型增长22根据数学模型图回答关于种群和生态系统的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B. 根据图甲种群数量变化模型预测,出现环境阻力是在第五年之后C. 如果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则表示分解者D. 若图乙表示一个种群,可代表不同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23在植物昆虫鸟的营养结构中,若能量传递效率为 10%,以鸟类同化的总能量中从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 x 轴,植物供能总量为 y 轴,下图中绘制的相关曲线是( )A. B. C. D.
12、24由绿色植物、兔、鼠、鹰等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关于该食物网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该食物网中共有 3 条食物链B. 初级消费者是鼠和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鹰和蛇只是捕食关系C. 若食物网中蛇的数量下降,有可能是鼠的数量下降和鹰的数量上升所致D. 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鹰的积累量最大25如图为某食物网,则下列正确的叙述有( )A. 图中共有 7 条食物链B. 图中成分加上细菌、真菌即为生物群落C. 若能量传递效率为 20%,D 每增重 1 g,则 A 被消耗 25 gD. 当 E 减少时,短期内 H 的数量将增加26下图所示食物网中,X、Y、Z 分别表示三个营养级所含的总
13、能量。假定鸟类的食物构成中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当 XYZ 的关系D. XYZ 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能量通过各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了2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B. 植物只能感受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C.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D. 信息只能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28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 ,但是由于工业的发展,我国湿地面积不断下降,已引起环保专家的关注。下列与湿地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湿地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 负反馈调节是湿地
1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 湿地被破坏不会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D. 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到严重破坏,物种会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上升29由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共同建成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曾被评为中国科技十大新闻之一(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A. 是从生态系统的层次上保护了生物多样性B. 对今后的生物科学研究具有直接价值C. 其建立可以完全阻止野生生物的灭绝D. 由于是人工建立的,因此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价值30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 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 随着
15、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减小C. 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D. 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 4 大题,40 分)31 (10 分,每空一分)下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物质和分别是_、_。(2)在调节血糖浓度时,胰岛素与的作用表现为_作用,和的作用表现为_作用。(3)当输入的葡萄糖溶液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 PH_。(4)在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维持在_mg/dL。空腹时,
16、血糖的来源是_和_。(5)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_。32 (10 分,除标注外每空一分)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如 2,4D、萘乙酸等,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很广泛。(1)2,4D 是一种最早应用的选择性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常用它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单子叶农作物与双子叶杂草对 2,4D 浓度的反应如图 1 曲线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2,4D 作用的特点是_。图中 X 点(甲、乙的交点)对应的浓度对于双子叶杂草的作用效果是_,2,4D 作为除草剂的最佳使用浓度是_点所对应的浓度。近几年
17、,媒体经常报道有些农民使用除草剂导致作物绝产的消息。如果某农民使用的2,4D 不是假冒产品,请你分析导致作物绝产的最可能原因是_。(2)2,4D 还能促进插条生根。为了探索 2,4D 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某生物兴趣小组先做了一组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实验的结果如图 2 所示。图中纵坐标的标记是_(2 分) ;推测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在_。做预实验的目的是_(2 分) ,正式实验中要实现实验目的,最少需要设置_组实验(相对浓度梯度为 1)。33 (10 分,每空一分)某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由滩涂、藻类、浮游生物、红树林等部分组成。下图表示该红树林食物网简图。请回答有关问题:(1)在对滩涂沙土中小动
18、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时,常用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小型食肉鱼类与虾蟹的关系是_。(2)红树林曾经因人类活动而遭到破坏,之后又慢慢得以恢复,其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此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_稳定性越弱。(3)信息传递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通过图中大型食肉鱼和食虫鱼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明信息能够调节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若图中小型食肉鱼从虾蟹中获得的能量与从水蚤中获得的能量比为 1:2,则要使小型食肉鱼增加 1kg,最多需要消耗水蚤_kg。(5)红树林有很好的蓄洪防旱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人类可以通过调整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最终使该系统的能量尽可能
19、_。目前红树林生物多样性锐减,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生物多样性包括了_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 _多样性。34 (10 分,除标注外每空一分)下表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的部分数量关系(单位:百万千焦),已知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 150 000 百万千焦,但其中 149 875 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能由生产者固定。下图表示乙动物利用食物的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生物类群同化量 呼吸消耗 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甲 (_) 65.5 3.0 15.0 41.5乙 15.0 (_) 0.5 2 2.5丙 2 1.4 微量(
20、不计) 无 0.6(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百万千焦,乙丙能量递减的原因是乙呼吸消耗了_百万千焦的能量。(2)能量从乙到丙的传递效率约为_%(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恒温动物的 D/C 一般_(高于、低于或等于)变温动物的。要提高畜牧动物生长量一般需_(提高、降低或不变)C/B。如果乙是食草哺乳动物,那么食肉哺乳动物的 C/B一般_(高于、低于或等于)乙的。(4)乙的有机物积累量 D 的数值是_百万千焦。 (2 分)(5)有一种蜣螂专以乙的粪便为食,设乙在某段时间内所同化的能量为 107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_kJ。 (2 分)2017-2018 学年上期期末高中
21、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生物参考答案1C 2A 3A 4D 5D 6B 7A 8D 9C 10B11A 12C 13D 14A 15C 16B 17B 18B 19C 20C21B 22D 23D 24B 25D 26B 27A 28B 29B 30C31 (10 分,每空一分)(1)肾上腺素 胰高血糖素 (2)拮抗作用 协同作用 (3)呼吸 下降 (4)80120 肝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 (5)先升高后降低32 (10 分,除标注外每空一分)(1)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促进 F 或 D 使用的浓度过高,抑制了作物的生长甚至杀死了作物 (2)平均生根条数(或平均生根长度)(2 分) 26 探索实验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2 分) 533 (10 分) (1)取样器取样 捕食和竞争 (2)次生演替 恢复力 (3)种间关系 (4)40 (5)间接 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基因 生态系统34 (10 分,除标注外每空一分)(1)125 10 (2)13.3(3)低于 提高 高于 (4)5 (2 分) (5)0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