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跟踪训练( 十四)一、单选题1(2018福建省宁德市质检)密执安湖沙丘是湖水退却后暴露出来的极端干燥的一片区域,在经历大约一千年的演替后,最终发展成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区别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B沙丘演替为山毛榉一槭树林的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中的物种被另一个群落的物种代替的过程D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的主要原因是种间竞争解析 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据是群落的物种组成,A 正确;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物种的数量增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因此此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B 正
2、确;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群落演替,C 错误;由于森林中同一位置的食物是有限的,食性相同的鸟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种间竞争,最终的结果是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D 正确。答案 C2(2018全国统一考试押题卷)假设在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的种群呈“S” 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该家畜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种群增长速率为乙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C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可以在丙点时适当捕获D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解析 种群增长速率为甲
3、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处于增长状态,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 项正确;乙表示该种群的最大增长速率,呈“S”型增长的该家畜种群的增长速率为乙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为 K/2,B 项错误;收获该家畜的最佳时间是超过K/2(如丙点) ,这样收获后,可使其种群数量降至 K/2,以保持最大的增长速率,可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C 项正确;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对应的种群数量达到 K值,K 值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 项正确。答案 B3(2018辽宁省大连市模拟)下表表示在一个 10 mL 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培养时间 (h) 0 10 2
4、0 30 40 50 60 70酵母菌细胞数量(1000 个 /mL)0.2 0.4 2 5 10 12 12 12A.可用数学模型 NtN 0t表示种群数量B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种群增长缓慢C可用抽样检测法估算酵母菌细胞总数D该酵母菌种群的 K 值约为 12000 个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先增加后维持稳定,表现为“S” 型增长,而 “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 NtN 0t表示”指的是“J”型曲线,A 错误;初始阶段增长缓慢是由于酵母菌种群数量太少,且对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B 错误;可用抽样检测法估算酵母菌细胞总数,C 正确;该酵母菌种群的 K值约为 12
5、1000 个/mL10 mL120000 个,D 错误。答案 C4(2018全国统一考试终极预测卷)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第 1 年 笫 5 年 第 10 年 第 15 年 第 20 年物种 a 5 10 2 0 0物种 b 1 2 5 3 3物种 c 0 1 3 8 6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第 110 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升高然后再降低B第 120 年内,物种 b 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C第 15 年内,物种 a 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
6、龄组成属于增长型D第 1015 年内,物种 a 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解析 表中只列举了 3 个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据此不能判断该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A 错误;第 120 年内,物种 c 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B 错误;第 15 年内,物种 a 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能获得较多的光照,适应环境的结果,C 错误;第 1015 年内,由于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的遮盖,物种 a 获得的光照较少,因此不能适应环境而逐渐消失,D 正确。答案 D5(2018东北三省四市模拟)某种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蚜虫通过吸食落叶乔木幼嫩枝叶的汁水来生活,如图为不同月份温度
7、对蚜虫种群数量的影响。食蚜蝇和瓢虫以蚜虫为食,蚂蚁从蚜虫处获得蜜露,并赶走食蚜蝇和瓢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数学模型的数据来自样方法B 6 月之前蚜虫种群的生活环境阻力很小C蚜虫种群数量速降的主要原因是天敌增多D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 4 种种间关系解析 蚜虫的活动范围很小,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因此图中数学模型的数据来自样方法,A 正确;6 月之前,蚜虫的个体数量急剧增加,说明其种群生活的环境阻力很小,B 正确;已知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蚜虫通过吸食落叶乔木幼嫩枝叶的汁水来生活,6 月之后因乔木的幼嫩枝叶很少,蚜虫因缺乏食物来源而导致其种群数量速降,C 错误;依题意可知:蚜虫与乔木之
8、间存在寄生关系,食蚜蝇和瓢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食蚜蝇与蚜虫、瓢虫与蚜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蚂蚁与蚜虫之间存在共生关系,D 正确。答案 C6(2018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卷)某同学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用若干黄粒玉米种子代表一定区域内某动物种群个体总数,用 50 粒白玉米种子代表被标记的个体,则最接近自然条件下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操作的模拟步骤是( )A取全部黄粒倒入烧杯加入 50 粒白粒种子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计黄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 35 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B取出 50 粒黄粒种子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加入 50 粒白粒种子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计白粒与黄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 35 次计算
9、每次总数的平均值C取全部黄粒倒入烧杯加入 50 粒白粒种子随机抓取统计白粒与黄粒数混合均匀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 35 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D取出 50 粒黄粒种子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加入 50 粒白粒种子随机抓取混合均匀统计白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 35 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解析 由于若干黄粒玉米种子代表一定区域内某动物种群个体总数,而 50 粒白玉米种子代表被标记的个体,因此设置该动物种群个体总数的操作应为:取出 50 粒黄粒种子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加入 50 粒白粒种子,然后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计白粒与黄粒数,由于抓取的白粒数占总抓取数的比例等于 50 粒白粒种子数占烧杯中总种子的
10、比例,可求出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 35 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即最接近自然条件下种群个体总数,B 正确。答案 B7(2018江苏卷大联考)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操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操作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偏小B图示对酵母菌计数采用的方法为抽样检测法C应先轻轻振荡几次培养瓶,再从培养瓶中取培养后期的原液计数D实验结束后,血球计数板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晾干解析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应先盖盖玻片,再从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否则按图示操作,由于多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沉降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A
11、 错误;图示对酵母菌的计数方法是通过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的数量进行抽样检测,B 正确;吸取培养液前需轻轻振荡几次培养瓶,使酵母菌分布均匀,而培养后期的原液需经稀释后再进行取样计数,C 错误;实验结束后,血球计数板不能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应浸泡和冲洗后晾干,D 错误。答案 B8(2018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三市联考)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固定不变B种群密度越大,其种群数量就越多,种内斗争也就越激烈C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草地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解析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中出生率等
12、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在近期内是处于动态平衡,A 错误;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对于同一个种群不同时间来说,种群密度大的种群数量多,但是,对于两个或多个种群来说,因区域的大小不一样,密度大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大,B 错误;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生物进化,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 错误;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D 正确。答案 D9(2018衡水大联考)调查发现,近 5 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近 50 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与上述地区群落演替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13、)A人类开垦前后群落演替的类型没有改变B人类开垦没有改变该地区群落演替的方向C人类开垦使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速率变慢了D合理干预有可能避免群落的荒漠化解析 人类开垦前后,该群落的演替均为次生演替,类型未变,A 正确;开垦前,群落由复杂向简单演替,开垦后,群落仍然由复杂向简单演替,方向不变,B 正确;开垦前,演替速率较慢,过度开垦,加速群落退化,C 错误;若合理干预,可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或延缓群落演替的速度,避免群落的荒漠化,D 正确。答案 C10(2018山西省孝义市模考)图 1 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 2 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
14、2 中曲线 X 可表示图 1 中前 5 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B图 1 中第 10 年种群数量对应图 2 中曲线 Y 上的 C 点C图 2 中 B 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图 1 中第 15 年种群数量最少解析 据图 1 可以看出,该种群在前五年的种群的 值不变,说明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所以该种群在前 5 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J”型增长,而图 2 中的曲线 X 表示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曲线,因此图 2 中曲线 X 可表示图 1 中前 5 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A 正确;图 1 中第 10 年 值等于 1,表示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相等,而图 2 中 Y 曲线表示“S”型增长
15、曲线,C 点已达到 K值,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即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也相等,并且 C 点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也不发生变化,B正确;图 2 中 B 点时位于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 K/2 处,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 正确;图 1 中,10 年到 20 年之间 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在这 30 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 20 年,D 错误。答案 D11(2018广东省中山统考)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所示数据:样方 X1 X2 X3 X4 X5 X6 X7 X8种群密度(株 /m2)3 7 15 2 4 9 8 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蒲公英的种群
16、密度为 6.5 株/m 2B用此方法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应完全相同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D利用此方法可调查池塘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解析 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即 6.5( 株/m 2),A 正确;样方法是估算3 7 15 2 4 9 8 48种群密度的方法,与实际密度有出入,B 错误;若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 错误;鱼活动范围大,不能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D 错误。答案 A12(2018广西南宁市一模)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鱼类养殖业在捕捞后种群数量接近 K/2 时有利于鱼类资源的持续利用
17、B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标记兔被捕食会使估算值偏高C玉米田里的玉米植株呈现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D某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后,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还会发生变化解析 为保护鱼类资源,鱼类养殖业在捕捞后种群数量接近K/2 时,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鱼种群数量会快速恢复,实现可持续发展,A 正确;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野兔被捕食,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B 正确;农田中玉米属于一个种群,没有群落的垂直结构,C 错误;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
18、态变化中,D 正确。答案 C二、非选择题13(2018全国统一预测卷)近 50 多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目前,塞罕坝有林地面积 106 万亩,森林覆盖率 75.2%,林木总蓄积 462 万立方米,平均年生长率达 9.7%。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区由荒原变成林海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中的_演替,在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_(填“增加” 、 “减少”或“不变”) 。(2)为调査该地区落叶松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法进行调査,为了减小调查的误差,调査时应注意_选取多个样方,并以_作为该地区落叶松种群密度的估算值。(3
19、)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试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方面分析该地区对人类的贡献_。解析 本题以塞罕坝林场为素材考查了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价值方面的内容。需要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逐个计数,针对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植物:样方法( 取样方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 ),取样时应做到随机取样。统计时要取各样方的平均值。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巨大。直接价值:如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等
20、。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潜在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据此答题。(1)次生演替是指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使大部分生物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该地区由荒原变成林海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在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2)不同类型的生物可以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对于植物(松树)来说,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在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选取多个样方,以避免引起偶然误差,并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
21、的平均值作为该地区落叶松种群密度的估算值。(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与潜在价值。潜在价值,人类尚未发掘的价值;间接价值,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直接价值,食用、药用、旅游观赏等。答案 (1)次生 增加(2)样方 随机 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3)潜在价值:人类尚未发掘的价值;间接价值: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直接价值:食用、药用、旅游观赏等14(2018山东、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冲刺模拟)2016 年 9 月 20日消息,因清江(长江支流)梯级水电站泄洪,湖北省长阳、宜都地区养殖网箱中近万吨外来鲟鱼、杂交鲟鱼逃逸。这些逃逸的外来鲟鱼、杂交鲟鱼的数量很大,目前已经扩散到长江中下游干
22、流中,洞庭湖、鄱阳湖等都有,这些逃逸的鲟鱼会挤占中华鲟等土著鱼群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并与中华鲟杂交,造成基因污染。导致以后纯种中华鲟难觅,根据这些现象回答相关问题。(1)近日,江西湖口县渔民意外捕捞到一条大型杂交鲟,发现鲟鱼的尾鳍比较发达,且穿孔不易死,但受伤后更难捕捞,想要知道湖中大约有多少尾杂交鲟,可以用_法进行统计,不过该方法统计的数据比理论值偏_,要判断这种杂交鲟与纯种中华鲟是否是同一个物种方法是_。(2)外来鲟鱼进入洞庭湖、鄱阳湖,造成湖中生物多样性_(选填 “降低”或“增大”),该过程_(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演替。(3)鲟鱼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在江中
23、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杂交鲟与中华鲟之间的关系主要是_关系。与其他鱼之间还存在_关系。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与群落的有关知识。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判断同一物种的依据是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和寄生等。(1)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用标志重捕法,本题中鲟鱼的尾鳍比较发达,且穿孔不死,说明可以使用标志重捕法;受伤更难捕捉,导致二
24、次捕捉中被标记的鲟鱼数量降低,所以该方法统计的数据比理论值偏大;判断一个新物种的方法就是与原来物种杂交是否能产生可育后代,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有生殖隔离,从而判断产生了新物种;(2)外来鲟鱼进入洞庭湖、鄱阳湖,挤占中华鲟等土著鱼群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并与中华鲟杂交,造成基因污染,导致以后纯种中华鲟难觅,造成湖中生物多样性降低,该过程属于群落演替;(3)鲟鱼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在江中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杂交鲟与中华鲟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竞争关系;还以其他鱼为食,所以与其他鱼之间还存在捕食关系。答案 (1)标志重捕法 大 将该杂交鲟鱼与纯合中华鲟杂交,看能否产
25、生可育后代(2)降低 属于(3)竞争 捕食15(2018黑龙江省哈尔滨模拟)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其中常见类群有跳虫、甲螨和线虫,它们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某课外活动小组在野外进行土壤小动物的调查研究。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丰富度是指_,是群落的重要特征之一。(2)统计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有_法和_法。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身体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3)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26、_。解析 本题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概念及调查方法,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1)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称为丰富度。(2)统计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四种实验室培养跳虫的吸虫器,A 的环境太干燥, C 和 D 的环境会造成跳虫的死亡,均不利于培养跳虫,只有 B 模拟了土壤湿润的环境,有利于跳虫存活,故选 B。(3)据题干可知,由于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均仅以酵母菌为食,故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竞争,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捕食。答案 (1)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2)记名计算 目测估计 较强 微小 B(3)竞争 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