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心理学基础》期末必考重点new.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290869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基础》期末必考重点new.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心理学基础》期末必考重点new.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心理学基础》期末必考重点new.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心理学基础》期末必考重点new.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心理学基础》期末必考重点new.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科学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科学与民俗的区别科学心理学有学科继承性 、 科学心理学有一定的研究范式 、 科学心理学讲究科学方法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体。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大学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反对哲学思辩方式,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意识。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由元素构成,强调意识的结构。机能主义:詹姆斯 研究人性不应研究意识结构,而应研究心智发展的目的和功能。意识是连续变化的(意识流)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 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行为

2、主义:华生与斯金纳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认知心理学:奈瑟、西蒙、皮亚杰,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心理学需要了解人是如何获取、储存、加工信息的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与荣格 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与罗杰斯 反对人类行为受制于潜意识,认为人可以超越本能、发挥潜能。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学派名称与年代 主要人物 研究对象 基本观点结构主义(18791990)冯特、铁钦纳 意识的结构 意识内容可以分解为感觉、意向、激情三种基本要素功能主义(18901930)詹姆斯 意识的功能 意识体验的适应性目的

3、要比结构更重要完形心理学(19121940)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意识的组织 意识体验和知觉大于部分之和行为主义(1913至今)华生、斯金纳 环境对人和动物、外显行为的影响心理学只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精神分析学派(1900至今)弗洛伊德 决定行为的无意识因素 儿童时期的无意识经验是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的根源认知心理学(1950至今)奈瑟、西蒙、皮亚杰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需要了解人是如何获取、储存和加工信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1950至今)罗杰斯、马斯洛人类所独有的特殊经验 人是自主的理性的动物,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心理学的研究类型:纵向研究、横向研究;个案研究、成组研究;

4、相关研究、因果研究研究步骤:确定研究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做出推论研究方法:观察法: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调查法:问卷调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对某一个体或群体组织在较长时间内几个月、几年乃至更长时间 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的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探讨因果联系。心理经验的内在表征:记忆概述、记忆系统、遗忘及增进记忆方法信息加工论:人的认

5、知活动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第二章、脑与心理学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系统的活动都是由一系列神经细胞的活动来实现的。 神经细胞的分类: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神经元之间没有细胞质相连,之间联系是靠彼此接触部位突触。神经系统:神经活动的主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周围神经系统:一对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 在应激状态下发生作用。副交感神经:在松弛状态下发挥作用、抑制体内器官过度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脊髓: 脊柱之内的脊索脑:大脑、小脑、脑干等大脑两半球的分工与协调分工:左半球: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活动;是思想的大脑、语言的

6、大脑和意识的大脑。右半球:负责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活动;是形象的大脑、艺术的大脑和无意识的大脑。协调:左右半球的功能不是截然分开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互相配合,协同活动。脑的进化:重量的变化、皮层相对大小及结构的变化、新机能区的出现脑与心理的关系:脑与心智:与记忆、与创造、与思维、与语言 脑与行为:与情绪、与外显行为、与心身健康、与人格影响大脑工作效率的因素:(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保证)外界环境:温度、噪音、过强的电磁波、城市废气、过暗或过亮的光线. 用脑时间的长短或使用的方式;情绪状态 心理特征:能力 气质 性格第三章、注意心理学的核心,重点:心理状态:注意心理过

7、程:四个基本内容:感知觉、记忆、思维与创造、言语、心理特征:智力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两大特征:指向性与集中性。三个功能:选择-维持- 调节。三个表现:适应性动作;无关动作的停止;呼吸急促等生理表现。分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有目的,不一定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品质:个体注意的特质,也指注意力。 (注意力可以训练。 )四种注意品质:注意的广度(空间) 、注意的稳定性(时间) 、注意的分配(内容) 、注意的转移(动态)注意的广度(范围):同一时间内能清楚把握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影响注

8、意广度的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个体知识经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客体或活动上。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个体注意经验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注意分配的条件:唯一不熟练的活动;操作活动更容易。活动之间的协调。注意的转移:有意识转换注意对象的特质。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原先注意的紧张度;新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体神经活动的灵活性。3.3.注意的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强度、运动变化、对比性、新异性、组合性等。个体因素:需要、兴趣、过去经验、人格特征等。活动目的与组织:明确目的、对活动的理解、良好有序的组织等。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明确目的任务;合理

9、组织活动;培养间接兴趣;排除内外干扰。 第四章、 感知觉4.1.感觉基本现象: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五感(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内部感觉感觉的意义: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感受性:分析器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度量指标: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感觉反映的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差别量绝对感受性与差别感受性 。感觉现象:感受性变化的各种现象: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促进、感觉干扰、感觉补偿、感觉情感后像:当感觉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残留的现象。视

10、觉的正负后效。 痛觉最明显。4.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三个过程:觉察、分辨、确认 感觉提供信息,知觉对感觉经验赋予意义。 知觉分类依据起主要作用的感官:视知觉、听知觉、视听知觉、痛知觉、味知觉、嗅知觉依据认知的事物的属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空间知觉:人脑对物体空间特征的反映。 (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线索:生理上的双眼辐合;单眼的大小、重叠、阴影、透视、视差;双眼的视差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是对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反映。 (真动、似动、运动幻觉)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1、错觉及其表现。4.2.1.知觉的选择性:刺激的无限量与认知资源的有限性。个体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而其它事物则成为知觉的背景。4.2.2.知觉的整体性:复合刺激作用与识别的方式。个体总是将事物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认知的。4.2.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条件在变化,但是知觉的映像相对不变。 (知觉线索的合理化。 )4.2.4.知觉的理解性:知觉之中并不被动记录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是根据以往的经验主动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使之具有一定意义。 (语言的指导作用。 )4.2.5.错觉:刺激特征与心理的知觉不一致。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第五章、 记忆记忆是人脑对 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

12、和提取的过程。按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方式以及信息存储的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作: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记忆的三个过程: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过程。识记是通过感知得到信息并在脑中留下印象的过程,可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保持是信息的编码与储存。再认和回忆是一种信息检索和提取的过程。记忆的作用:记忆的中介作用,为其它的心理活动提供基础。认知发展、知识获得、能力发展、行为习惯及人格特质形成记忆内容分类按照记忆的内容分为四类: 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记忆。语词记忆:以事物关系、本身的意义和性质等为记忆。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

13、绪或情感为记忆。运动记忆:以经历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记忆。记忆表象:事物在人脑中的形象,是人脑中形成物体形象的过程。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 (具有形象直观、概括性、可操作性。为概念形成提供基础,可促进问题解决。 )三大记忆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感觉记忆: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1 秒钟以内的记忆、图象记忆是主要编码形式、容量大、被注意和识别才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记忆信息保持时间在 1 分钟以内的记忆表现:直接记忆与工作记忆。人类的意识活动。短时记忆的编码:在短时记忆的最初阶段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才逐渐向听觉过渡。短时记忆的存储:容量有限,一

14、般为 72 的记忆广度。被意识到的记忆,又叫工作记忆。经过复述(机械复述、精细复述) ,并定时复习,可以转入长时记忆系统。容易受到干扰而发生遗忘。长时记忆:信息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长时记忆的特点:信息的种类或是数量都是无限的。 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非有意回忆是不会意识到的。在短时记忆中被提取。 其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前摄抑制:先学习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后学习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干扰。遗忘:记忆存储的最大变化。 (量:不断减少;质:简单、概括、对称等)记忆内容在保持和提取时困难或者错误的现象。与记忆相对且统一的概念。影响遗忘的因素时间,遗忘进程先快后慢。材料

15、的重要性,有意义、重要的、有兴趣的记忆效果好。材料的性质,有意义、形象化、熟练的动作技能不容易遗忘。材料的数量与学习程度,数量越多学习时所花平均时间越多。系列位置,一般来说开头与结尾部分记忆效果好。记忆态度、信心等。遗忘的原因:理 论 主 要 观 点衰退说 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干扰说 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它材料的干扰而导致了遗忘。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压抑说 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而引起的。提取失败 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会消失,遗忘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提取线索。增进记忆的办法之一:信息的编码阶段增进记忆的办法之二:信息的存储阶段(有效复习、有效记忆术)增进记忆的办法之三:信

16、息的提取阶段(特定性原则)总体要求:记忆要有明确的目的、浓厚的兴趣、高度的注意力、遵循规律,及时复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科学的方法 第六章、思维心智的高级表现:思维概述、思维过程、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6.1.思维的概述:人脑对刺激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人类一种高级心理现象,可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具有概括性、间接性、记忆的改组等特征。思维类别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根据思维的改造程度:常规思维、创造思维根据思维的方向:集中思维(求同思维) 、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的特点: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集中思维的特点:精致性、概括性6.3. 思维内容动作

17、思维形象思维(后象、表象、想象)抽象思维(概念、判断、推理)形象思维:依据脑中的形象材料进行思维的方式。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无意想象:如梦。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抽象思维:依据脑中的抽象材料进行思维的方式。 (概念、判断、推理)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内涵是事物的质、外延是事物的量)概念的具体教学应用:教师讲授是以概念为依托的,学生学习也以掌握概念为主要形式问题: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并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发散思维比求同思维要有发展性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提出问题:社会的需要

18、转化为个人的思维任务,就是提出问题。影响因素:态度、兴趣、情绪;原有的知识经验;大脑的活跃水平等提出问题在教学中的应用:保持怀疑一切的本性。善于总结经验和发问。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挑战权威和传统) 。表象和概念的准备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知识表征;态度、兴趣、情绪;原有的知识经验;大脑的活跃水平;物体固有属性;思维定势等问题解决的模型1903 年 E.L.Thorndike,动物实验,提出 “尝试错误说”。1917 年 W.Kohler,动物实验,提出“顿悟说” 。1972 年 Newell & Simon, 通过对计算机的模拟,提出“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创造性思维是在指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

19、。创造活动是能产生一种独特、新颖、具有社会价值的活动,是在对原型进行概括和改变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创造思维的特征:深刻性、跨越性、预见性、灵活性、广博性、发散性 培养方案:扩展想象能力、培养发散思维、发展直觉思维、培养思维灵活性、培养强烈的求知欲 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2.情绪的三要素: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外部表现情绪的察觉与识别:类 别 自我情绪觉察 识别他人情绪生理唤醒 机体感受 表情、动作、言语主观体验 主观感受+反思 表情、动作、言语外显行为 动作、言语 表情、动作、言语分类:1.伊扎德的情绪分类:分为两类1)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2)

20、复合情绪:又细分为三类:一类是 2-3 种基本情绪的混合;二类是基本情绪与内驱力身体感觉的混合;三类是感情-认知结构与基本情绪的混合。2.克雷奇的情绪分类:分为四类第一类:原始情绪: 快乐,愤怒,恐惧,悲哀。第二类:与感觉有关的情绪:疼痛、厌恶和愉快等。第三类:与自我有关的情绪:成功与失败的情绪,骄傲与耻辱,内疚与悔恨等。第四类:与他人有关的情绪。如爱、恨、友谊等。基本的情绪状态:特征状态 强度 持续时间 产生方式心境 微弱的 持久的 弥漫式的激情 强烈的 短暂的 爆发式的应激 极强的 极短的 突发式的情感的分类:道德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自豪

21、感、内疚感;见龌龊行为而生厌恶、鄙视感)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问题解决之后的喜悦; 为科学创新“衣带渐宽终不悔” 。 )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孔子听邵乐三月不知肉味。看到破烂之物让人感觉不愉快。 )三、情绪的理论六大理论1.詹姆士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1)提出者:詹姆士(1884) ,兰格(1885)2)基本观点: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的产物,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肉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即情绪源于身体的反馈,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的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产生。2.坎农巴德的丘脑学说1)提出者:坎农和巴德

22、2)基本观点:情绪并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向上先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反应。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产生的,它们都受丘脑控制。3.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1)提出者:阿诺德(1950)2)基本观点:情绪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有三个主要观点:第一,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产生,要经过对刺激情境的的评估,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情境评估情绪。第二,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调活动的结果,

23、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第三,情绪产生的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经丘脑传至大脑皮层,刺激情境在此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4.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1)提出者:沙赫特(1960)2)基本观点: 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水平,如心率加快,手出汗等;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5

24、.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1.提出者:拉扎勒斯2.基本观点: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境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具体见教材 P1803.理解的关键: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对于自己的意义,才可能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情绪反应。6.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1.提出者:伊扎德2.基本观点:该理论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主要论述情绪的性质和功能。伊扎德认为,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性功能和适应性功能,它是人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四、中学生情绪的特点 1.情绪的自主性 2.情绪活动的

25、丰富性 3.情绪体验的跌宕性 4.情绪变化的两极性 (复杂与简单共存;强与弱共存;波动和稳定共存;微妙的隐蔽性。)五、中学生情绪的调节情绪调节:是人们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情绪调节的过程与方法:人际调节,生理调节,体验调节,行为调节,认知调节情绪调节的内容:生理调节:调节显著的情绪生理反应,如心率、血压、呼吸等。情绪体验调节:有意识地通过某种调节情绪的强度和性质。悲伤时找人诉说。行为调节:个体通过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表情和行为来实现情绪调节。如失望时适当克制表情。认知调节:通过改变对生理反应和生活事件的认知来调节情绪与行为。人际调节:属于社会调节和外部环境调节。如社会信号、他人情绪信号、

26、美丽的环境等。2.情绪健康的标准: 情绪的目的性明确,表达方式恰当;情绪反应适时、适度;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3. 情绪调节的方法:1)敏锐觉察情绪善于觉察情绪的变化与拐点。2)平和接纳情绪顺其自然,接纳情绪3)正确调整情绪宣泄-转移- 认知调节-自我暗示。4)有效表达情绪无意识;动作;艺术;言语。5)保持和创造快乐情绪第七章、语言认知的概括特征:语言的结构,言语的理解,言语的产出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如何获得、理解和生成语言的心理学分支。语言的结构:语言是思想以声音或符号的方式进行传递的交流系统。人类特有现象。语言三要素:音素、词素、句法。言语理解策略:语义策略、词序策略、语

27、法策略。言语产生(说话)是从组织交流意图,激活概念,提取词义、句法和语音信息,到控制发音器官发出声音的过程。构造阶段:最高层,意图和概念化。转换阶段:概念到形式要求。执行阶段:执行发声肌肉运动程序。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外部现实的反映;语言则是实现思维、巩固和传达思维成果即思想的工具。思维成果凭借语言记录继承与发展。 第八章、 智力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智力概念在发展。)情绪智力:了解自我情绪的能力。情绪智力的核心:管理自我情绪的能力、激励自我情绪的能力、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个体智力测验比纳西蒙量表斯坦福 比纳量表个体智力测验韦克斯

28、勒智力量表团体智力测验瑞文推理测验智力测验的价值:智力的发展水平和学业成绩有一定的相关性,知道了一个人的智力,就可以预测他可能取得成绩的大小。智力测验被广泛用于教育、医学、管理等领域,为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和因材施教等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医学上智力测验还可帮助鉴别脑机能障碍病人。智力测验的局限性:测出的是智力还是知识技能、智力测验的公平性、现行的智力测验所评估的智力并不能代表智力的全部、测验操作及解释不当会给个体带来消极影响。智力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通过科学的、适时的训练和培养,我们就能将智力开发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智力发展的阶段性:人类智力发展存在非匀速增长现象,儿童脑的发育在 56 岁和1

29、314 岁存在两个加速期。不同性质的智力的发展和变化速度也是不同的。波诺的方案:横向思维训练方法横向思维三个特点:横向思维是与创造紧密联系的;横向思维与新观念的生成相联系;横向思维也是与打破旧观念的束缚相联系的。第九章、人格9.人格: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综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 思维方式、行为风格)人格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9.1.能力:顺利的完成某种活动并直接影响这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的表现:一般能力(惯称智力,也称认知能力,主要是抽象思维能力) 。特殊能力。9.2.气质:是指先天具有的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 (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9.3.性格: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固定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结构:静态特征:现实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 动态特征 性格的形成与培养遗传和环境的合金,遗传和先天环境提供了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心理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