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淀八模2019 届高三文综模拟测试卷(二)命题:北京京星教育中心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30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共 140 分)本卷共 35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民本”二字出自尚书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主”一词源于西方,英语的民主 democracy 源于希腊文 demokratia,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历史上两者A. 都排斥君主在国家中的作用B. 都维护当时多数人的利益C. 都是宝贵的人类政治文化遗产D. 都持续影响各自社会几千年【答案】C【解析】【详
2、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民本思想虽然从根本上说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但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民的地位,约束了君主,调和了社会关系,而西方的民主制度对统治者的约束更大,这反映出两者都是人类政治文化的宝贵遗产,故 C 项正确;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从根本上说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故 A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两者的影响,故 D 项排除。2.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 ,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A. 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B. 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C.
3、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D. 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面模糊【答案】B【解析】西汉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西晋和南朝时儒家思想的地位没有变化,排除 A 项;西晋陈寿和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编撰者)所处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对曹操看法不同,故 B 项正确;“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的说法不科学,排除 C 项;D 显然与事实不符合,排除。3.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 ,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 , “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 。这表明他旨在A. 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B. 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C. 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D. 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答案】A【
4、解析】【详解】材料“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 “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即要想明理致知,必先要革除物欲,修正其不正确的观念,表明王阳明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故 A 项正确;材料是王阳明对 “致知格物”的解释,无法体现王阳明“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 ,排除 B;王阳明主张 “致知格物”属于认识论问题,无法体现“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排除 C;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故 D 项排除。4.图示为“吴门四家”之一仇英(?一 1552 年)的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当时苏州的社会生活场景,这幅画有助于人们A. 认识宋代风俗画的特点B. 看到当时摔跤运动发展C. 了解明朝的风俗与服饰D.
5、 发现四轮驱动车的原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明朝当时苏州的社会生活场景,通过图中人物的穿着和活动,我们可以了解明朝的风俗与服饰,故 C 项正确;图片可以使我们了解明代风俗画的特点,故 A 项排除;图中有摔跤运动,但没有前代的比较,不能看出摔跤运动的发展,排除 B;四轮驱动车并非明代才出现,故 D 项排除。【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信息是“明朝画家仇英的清明上河图 ”,本题容易错选 D,明代的绘画作品反映的是明代风俗画的特点。5.1882 年 9 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
6、之,以得票为幸。 ”这种现象说明了A. 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B. 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C. 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D. 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表述在洋务企业的引导之下大开创办企业的高潮,而且出现了对新型企业公司股票购买的热情,这反映出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人对新型商业模式的认可,没有体现出“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故 A 项排除;C 项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排除;D 项是洋务企业的特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期
7、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 。6.1895 年, 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首为“阁抄” ;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选译泰晤士报等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 ;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据此可知,该报A. 有利于平息社会矛盾B. 是近代自创报刊的开端C. 体现了晚清统治的腐败D. 志在于宣传维新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中外纪闻是维新派创办的报纸, “西国格致有用诸书”说明其创办的目的是宣传维新思想,推动中国社会思想进步,故 D 项正确;中外纪闻并
8、不能平息社会矛盾,故 A 项排除;该报纸并非晚清大众传媒的创新,创新是指以前没有而现在新出现的事物,没有证据说明该报纸是中国近代的第一份报纸,故 B 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故 C 项排除。7.有学者通过坐标的方式,以生产力发展为横轴,经济体制演变为纵轴,将古代自然经济、原始工业化经济、计划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四种经济类型定位。以下坐标属于计划经济的位置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是高度集中、计划管理,排斥商品市场关系,属于封闭体制,故属于计划经济的位置是 D,故 D 正确;计划经济不属于手工劳动,故 AC 项都错误;计划经济不属于开放体
9、制,B 应该属于现代市场经济,故 B 错误。故选 D。8.20 世纪 70 年代某国领导人访华时致辞:“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关系有过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对此,我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关系停留在不正常和不自然的状态下,我们只能坦率地承认这个历史事实。 ”这一致辞A. 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进程B. 促进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C. 推动了美国对华由敌视到合作D. 实现了中国外交关系重大突破【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关系有过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来看,材料涉及的是中日关系问题;从时间信息“20
10、 世纪 70年代”来看,这一致辞应当促进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故 B 项正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 1971 年,排除 A 项;C 项不符合史实,美国在二战时期是中国的盟国,排除;实现中国外交关系重大突破的是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排除 D 项。9.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 ,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B. 社会发展促进罗
11、马法完善C. 罗马法重视经济平稳运行D. 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 ”可以看出社会发展即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故 B 项符合题意;材料“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不能体现出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和经济稳定运行,故排除 AC;题干没有提到当时是罗马共和国还是罗马帝国,故 D 项排除。10.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
12、每两年全部改选一次,而参议员任期是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这一规定A. 防止立法工作草率从事B. 兼顾大州和小州的利益C. 充分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D. 保证代表的广泛性和政策的延续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题意在于强调美国两院制下议员的任期和改选规则。直选产生的众议员任期短且每两年全部改选可保证代表的广泛性,间选产生的参议员任期长而改选限在三分之一,有利政策推行的延续性,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D 而非其他的选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联邦宪法规定11.从它给予世界发展的影响来说
13、,超越了其他大革命。它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变革的规模、深度和质量上,以及在给予周围世界以长久影响方面,几乎是史无前例的。只要提一下,大众福利国家和社会,也就是现代人道主义资本主义的形成乃是西方针对社会主义革命给它带来的威胁作出的反应,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这一事件是指A. 马克思主义诞生B. 巴黎公社革命C. 俄国的十月革命D. 新中国的成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这一事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故 A 项错误;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而非社会主义革命,故 B 项错误;俄国的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世界,故 C 项正确;新中国的
14、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 D 项错误。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性质12.有学者指出:“冷战”终结后,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国际政治体系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 。材料的主旨是A. 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加强全球的治理B. 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C.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间政治冲突D. 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
15、增大,有利于稳定国际关系,故 D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实行全球治理的问题,故 A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故 B 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治冲突,故 C 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干的材料重心,学生应该扣住“但”字,抓住转折性词语的强调作用,即可得出“最有效的减震器”的含义,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第卷(非选择题共 160 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 题第 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43 题第 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13.土地制度与政策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
16、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魏到隋唐,均田制绵延了 300 多年,保留了大量的国有小农,但这一制度到唐中叶已经崩溃。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致使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土地权利的流转加快,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营形式。土地租佃制度的发展使土地的使用权和占有权得以分离,土地的使用权可以独立地进行流转,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宋代佃户有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改编自侯加永宋代的土地流转制度研究 、马克轰世界文明史等材料二 随着万历以来土地交易中的地租买卖现象日益普遍化和佃农转佃土地的合法化,到了清代,永佃制下佃农的各项权利义务关系已经非常完备了他们可以
17、随意转让、馈赠和出卖所佃得的土地, ,而业主无权过问。这种新型的租佃关系无疑对佃农的生活和命运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有耕种权的佃农无力耕种, ,而又“不敢懒惰、抛荒及私相授受” ;另一方面,一些有能力耕种的人却又无田可耕,只有两相望“田”兴叹。永佃权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矛盾,它使更多的直接生产者加入到租佃关系中来,使更多的人借此获得了生存的机会。摘编自周荣永佃权与清代农民生活材料三 中共中央 1982 年 1 号文件明确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 。说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 ,是因为从整体来看,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仍然归集体所有,集体和农户保持着发包和承包的关系说它是“新形式” ,是
18、因为它冲破了旧的模式。首先,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凡是能一家一户经营的,就一家一户经营,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在农村的社会化生产中,又有许多事情是仅靠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办不了的,例如兴修水利设施、大型农业机械的购置、大型科研项目的组织等等,这就需要加强“统一经营”的作用。其次,在产品的分配上,实行联产计酬,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这就纠正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真正贯彻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摘编自顾晓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到宋代农民地位
19、及土地经营形式的变化及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永佃权发展的重要意义。(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时期永佃权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异同之处,并分析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答案】 (1)变化:由国有小农转变为自由佃农,由农户自主上地经营变为租佃上地经营。原因:生产规模化,生产资料迅速集中;商品经济发展,上地买卖频繁;国家政策变化,均田制崩溃,宋代不抑兼并等。 (2)较好地保障佃农的利益;有利于上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宽了人们的经营思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商品化。(3)同:都是将上地使用权让渡给上地使用者;都为上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创造了条件。异
20、:前者是封建上地私有制的产物,后者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物;永佃权下农民可以转让、馈赠上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只享有上地使用权而无自由处置权。影响:改变了我国农村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积极性;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保证了农村经营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分散性经营的延续,在一定程度上使农业管理成本上升,农业缺乏创新发展,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土地制度和政策的演变。从北魏到宋代农民地位及土地经营形式的变化、租佃关系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方面来分析。【详解】 (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 “北魏到隋唐,保留了大量的国有小
21、农 ”“租佃关系盛行,佃户人身自由”可知农民身份从国有小农转变为自由佃农;从材料“土地权利的流转加快,租佃关系盛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土地经营形式由农户自主上地经营变为租佃上地经营。第二小问原因,材料“宋代不立田制”说明土地政策的变化是其重要原因;根据材料“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可知黄册、鱼鳞图册的编制为封建国家赋役征收具备有效法律根据,保证政府的税收来源;根据材料可知农业生产实现了生产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2)根据材料“使更多的直接生产者加入到租佃关系中来,使更多的人借此获得了生存的机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保障佃农的利益、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拓
22、宽人们的经营思路等角度分析。(3)第一小问“异同” ,根据材料 “是因为从整体来看,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仍然归集体所有,集体和农户保持着发包和承包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 “不同点”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土地处置方式等角度分析;“相同” ,则从土地使用权的让渡、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影响” ,依据材料“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凡是能一家一户经营的,就一家一户经营,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在农村的社会化生产中,又有许多事情是仅靠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办不了的,例如兴修水利设施、大型农业机械的购置、大型科研项目的组织等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提高农民积极性、
23、保证农村经营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分散性经营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等角度分析。14.从某种角度看,历史就是从有趣的故事中悟出生活的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古希腊有一个名叫欧提勒士的人,他向著名的辩者普罗达哥拉斯学法律。两人曾订有合同,其中约定在欧提勒士毕业时付一半学费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则等欧提勒士毕业后头一次打赢官司时付清。但毕业后,欧提勒士并不执行律师职务,总不打官司。普罗达哥拉斯等得不耐烦了,于是向法庭状告欧提勒士,他提出了以下二难推理:如果欧提勒士这场官司胜诉,那么,按合同的约定,他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如果欧提勒士这场官司败诉,那么按法庭的判决,他也应付给我另一半学
24、费;他这场官司或者胜诉或者败诉,所以,他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而欧提勒士则针对老师的理论提出一个完全相反的二难推理:如果我这场官司胜诉,那么,按法庭的判决,我不应付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如果我这场官司败诉,那么,按合同的约定,我也不应付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我这场官司或者胜诉或者败诉,所以我不应付给他另一半学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半费之讼”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典故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示例:“半费之讼”看智者学派故事中的普罗达哥拉斯和欧提勒士这对师生因为学费问题而对薄公
25、堂,从辩论技巧、个人智慧上来看,欧提勒士都无可挑剔,这体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 ,追求个人主义的人文精神。古希腊商品经济的繁荣、民主政治的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出现了以研究人和人类社会的智者学派,其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否定了神的意志,树立了人的尊严,开启了人文主义的先河。但是对个人价值的过度推崇,导致了个人主义的盛行,出现了诸如“半费之讼 ”事件的出现,社会道德的沦丧,城邦危机。鉴于此,苏格拉底提出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这一历史典故启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既要注重个人自由,也要加强道德修养,协调个人发展、兼顾集体
26、利益,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题型,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并依据材料中故事提取观点;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于提取的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和说明即可。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半费之讼”的现象,然后结合材料中信息以及所学知识从古希腊商品经济的繁荣、民主政治的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以及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回答,最后从历史典故中得到启示即可。请考生在第 45、46、47 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国企改革的三个阶段阶段一1978 年
27、,国务院在四川选择重庆钢铁公司、四川化工厂等 6 家企业作为试点企业,允许企业在增产增收的基础上,提留少量利润作为职工奖金。1979 年,国家扩大了试点企业的范围,将生产计划、资金使用、产品销售、利润分配、人事安排等权力下放给企业。阶段二1984 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87 年,党的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份制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组织形式。阶段三19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 年,
28、党的十五大提出,国家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等国企改革思路。1998 年,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等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相继组建,并实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摘编自钟祥财经济史学视域中的国企改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国企改革的阶段性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的原因。【答案】 (1)特点:19781984 年为第一阶段:试点和起步;19841992 年为第二阶段:全面展开;1992 年以后为第三阶段:明确目标,不断深化,制度创新。(2)原因:中央理论指导和政府政策推动;
29、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思想解放的推动;国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进步的推动。【解析】(1)由材料“1978 年等 6 家企业为试点企业”“1984 年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可见我国是渐进性改革。(2)“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扩大了试点企业的范围 ”“党的十三大报告”“ 党的十三大报告” 可见我国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的原因可以从国内理论、政策、科技、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和经济全球化等方面归纳。16.【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
30、料,回答问题。材料 当肯尼迪总统在 1962 年到 1963 年间决定大大增加美国(在越南的)军事力量的时候他脑中想着两个问题:假如赫鲁晓夫在 19611962 年的柏林危机中不相信他,那么会有什么后果?假如赫鲁晓夫在 1962 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不相信他,那么结果又会是什么样呢?我想,我们犯了一个错误,认为中国人大概不会在 1950 年介入朝鲜战争,这影响了美国不入侵北越的决策。军方说,虽然他们不相信中国会介入越南战争,但万一中国介入的话,核战争就有可能发生,这导致美国决定不入侵北越。摘自巨美】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621963 年美国在越南
31、问题上的决策及其依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核武器与世界和平之间的关系。【答案】 (1)决策:向越南南方增兵,但不入侵越南北部。依据:担心南越政权垮台,担心中国介入越南战争,担心爆发核战争。(2)核武器对世界和平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核武器带来的核恐怖平衡,迫使各国领导人理智和谨慎处理冲突;核武器的毁灭性,也促进了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解析】(1) “决策”:通过材料信息“大大增加美国(在越南的 )军事力量的时候”和“美国不入侵北越的决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向越南南方增兵,但不入侵越南北部。 “依据”:美国向越南增兵,说明美国担心南越政权垮台;通过材料信息“万一中国介
32、入的话,核战争就有可能发生,这导致美国决定不入侵北越”等,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得出美国不入侵越南北部的原因。(2)通过材料信息“核战争就有可能发生,这导致美国决定不入侵北越。 ”结合所学知识,从核武器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性和核武器带来的核恐怖平衡所产生的积极性一面来综合分析核武器和世界和平之间的关系。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在对材料的解读、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再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即可,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各国间的合作领域不断增大,和平的力量大大多于战争力量,世界人民都渴望和平,我们每个人都应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宣曲(今河南荣
33、阳附近)任氏,其先为督道仓吏(秦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 。秦之败也,豪菜(杰)争取金玉,任氏独窖仓粟。楚汉相距(拒)荣阳,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而豪菜(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富人奢侈,而任氏折节为力田畜。人争取贱贾(价) ,任氏独取贵善,富者数世。然任公家约,非(自己家的)田畜所生不衣食,公事不毕则不得饮酒食肉。以此为间里(乡里) (表)率,故富而主上(皇帝)重之。摘自班固汉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宣曲任氏致富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任氏的行为。【答案】 (1)原因:利用职务便利保存了大量的粮食,在战争导致米价昂贵的时候出售,勤俭节约,重视农耕生产。
34、(2)简评:任氏在战争年代保存粮食挽救人们的生命,在和平年代身体力行重农思想,作风优良影响乡里社会。【解析】【详解】 (1)依据材料“任氏独窖仓粟”“金玉尽归任氏” 归纳出利用职务便利保存了大量的粮食,战争导致米价昂贵的时候出售;依据 “任氏折节为俭,力田畜 ”归纳出勤俭节约,重视农耕生产答案。(2)依据材料“任氏独窖仓粟” “金玉尽归任氏” “田畜人争取贱贾”“ 田畜人争取贱贾,任氏独取黄善”“以此为里(乡里) (表)率”等信息从任氏挽救人们的生命,倡导重农思想以及作风优良影响民众等角度进行评述作答。【点睛】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时,一般从时间信息入手,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回答,也可以从国际环境、国内环境角度回答。无论从何角度回答,都需要结合材料,不要偏离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