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763198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32 分)11964 年 10 月 16 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解析:选 A 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的垄断,标志着中国科技水平进入到世界前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故 A 项正确;1965 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

2、国首次实现;2003 年, “神舟”五号飞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1970 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 号” 。2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表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我国实行“一五”计划的突出成果B袁隆平杂交水稻研制成功,缓解了“大跃进”带来的经济困难C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提高了新旧格局交替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D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确立,反映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成就解析:选 C 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一五”计划是 19531957 年,故 A 项错误;袁隆平杂交水稻研制成功是在 1973 年

3、,而“大跃进”带来的经济困难发生在 1959 至1961 年,故 B 项错误;2003 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 C 项正确;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与新中国科技发展成就无直接联系,故 D 项错误。3观察国家财政拨款科学研究经费支出总额表(单位:亿元),其中基建支出的变化主要反映出( )1960 年 1980 年 1985 年 1988 年科研经费 22.7 53.3 83 93基建经费 11.1 11.3 18 25总额 33.8 64.6 102 118A.经济建设规模的萎缩 B科研浪费现象日益严重C科研条件的逐步改善 D财政拨款的使用率不高解析:选 C 从 1960 年

4、开始到 1988 年,科学研究中的基建支出逐渐增加,体现了国家在逐步改善科学研究的硬件条件,故 C 项正确。4 “在他的心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 年归国路,10 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 2007 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著名科学家的颁奖词,其中的“两弹”是指( )A原子弹、氢弹 B原子弹、导弹C氢弹、导弹 D原子弹、核弹解析:选 B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两弹一星”的含义理解不清,错把“两弹一星”理解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一星”应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5邓小平同志曾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

5、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下列选项中属于邓小平所说的“卫星”的是( )A “东方红1 号” B “长征 1 号”C “神舟”五号 D “银河 1 号”解析:选 A “东方红1 号”发射于 1970 年,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两弹一星”成就之一,增强了新中国的国防力量和综合国力,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符合材料意思,故 A 项正确。62014 年 10 月,中国探月工程首次实施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首战告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这表明( )A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中国开始迈入航天时代D中国航天技术取得新突破

6、解析:选 D 中国探月工程首次实施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首战告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取得新突破,故 D 项正确。7某同学围绕“中国科技成就”这一内容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的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A1 B2C3 D4解析:选 B 四大发明指的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故第一项正确;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故第二项错误;“东方红1 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故第三项错误;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 “第二次绿色革命” ,故第四项正确。B 项符合题意。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许多领

7、域都取得一些显著成就。小明整理了一部分原因和成就用来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20 世纪 60 年代,成功研制原子弹,打破美苏在核武器上的垄断B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无私奉献,与社会环境无关C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D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我国科技的发展解析:选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D 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无私奉献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故选 B 项。二、非选择题(18 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核试验情况统计表首次试验年代 试

8、验次数 备注美国 1945 年 1 032 苏联 1949 年 715 英国 1952 年 45 不包括 1962 年以后与美国共同试验之次数法国 1960 年 210 中国 1964 年 45 材料二 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 1793 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 18421860 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 19571976 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 2005材料三 1978 年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 1 400 多亿元,

9、据不完全统计,到 2001 年, “863 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 560 多亿元。中国近现代史下册(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核试验的特点。(4 分)(2)材料二认为中国“19571976 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材料三却告诉我们此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两者相互矛盾吗?请说明。(10 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就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谈谈具体做法。(4 分)解析:第(1)问,回答问题要抓住首次试验年份和试验次数两个信息点去思考。第(2)问,1957 年至 1976 年大体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既要从国内外因素分析 19571976 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也要从国内因素分析“文化大革命”期间创造的科技成就的原因。第(3)问,可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归纳。答案:(1)起步时间晚,试验总次数少。(2)不矛盾。由于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 “左”倾错误, “文革”动乱,我国错失第三次科技革命转移的机遇。但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卓绝努力,独立自主地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3)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是否稳定、国际环境、国家政策支持、教育水平、时代需要。做法: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