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第二课弘扬真善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而这些都与欣赏者个体的价值观念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设计一些环节,和学生探讨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如人生价值、道德伦理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的含义,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能较好地理解作品并使自己能够初步树立和形成必要的正确价值观念。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欣赏活动的逐步深入与发展,和
2、学生一起找出每件作品中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部分,并能对其做出深刻分析,引导学生在一次次剖析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美和价值。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弘扬真善美 年级 八年级下册执教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1课前准备安排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对教材中所涉及的作品、画家生平、创作背景等有意识的收集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交流。布置学生自学,提前对教学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汇报与交流各小组的同学对预习情况做一个汇报:选择 12件作品,谈谈你对作品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给予及时的补充,肯定学
3、生的预习情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以资料呈现和汇报的学习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3对比赏析作品:展示作品,引导观察思考。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对比以下两幅中外作品,说说你所看到的内容和感受。王文彬夯歌; 委拉斯贵支纺织女;PPT 展示:夯歌和纺织女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作品,回答问题。内容描述:夯歌中,五个年轻姑娘在水库建设工地唱响了夯歌。纺织女,近景是纺织工厂里正在劳动的纺织女,远景是壁毯上画的神话故事。以问题的方式带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感受教学主题。用作品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对中西艺术的表达方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4教学互动与探讨教学内容拓展与延伸请同学们用美术语言,说说画面中的人物造型、构图的特点。
4、 同学们通过这两幅画面的构图和内容,能够联想到什么样的意境和审美取向?你能分析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吗?作品分析:夯歌的画面造型饱满,人物呈放射状的动感布局给人以高达升腾的感觉,明亮的阳光映照这她们黝黑的脸庞和健壮的身躯。纺织女中,画家在现实与神话的意味深长的对照中,突出表现了劳动者健康、淳朴的优以资料呈现的方式,通过直观教学,强化学生对作品的了解。了解作者意图:夯歌中画家采用仰视的角度来表现这一生机勃勃、热火朝天的美形象。了解作者意图:夯歌中画家为什么选择仰视的角度来表现?纺织女中纺织女劳动时的状态是怎样的? 劳动场面,是对劳动的赞美和讴歌。作品让人感受到青年一代现身祖国建设的坚定决心和美好理想。
5、纺织女中,纺织女劳动时的优美体态,让人看到了劳动者特有的质朴的美。5作品赏析展示作品,了解作品。教师: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是人类社会永远歌颂的主旋律。通过以上两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作品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表现出了劳动人民质朴、勤劳的美。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潘蓉本铁肩担道义;陈冰青木头人。PPT 展示:铁肩担道义和木头人的图片。这两件作品的艺术表现和处理手法有什么特殊的意蕴?就这两件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美术语言与作品深层意蕴的内在联系在组内发表看法。教师:艺术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
6、步。为此,美术作品就应当坚持通过欣赏作品,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发掘作品的深层意蕴,表达个人对作品的看法。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功能。铁肩担道义表现的是 2008年 5 月 12 日汶川地震中解放军官兵、抢险队员、白衣战士和志愿人员等起立抗震救灾的情景,集中地显示了中国人民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欣赏下面两幅中外美术作品:东汉铜奔马;戈雅1808 年 5 月 3 日夜起义者被枪杀。讨论、比较与分析,尝试解释其不同的审美意蕴和文化价值。木头人尖锐的讽刺了现代社会中部分不良的社会风气。6教学讨论与互动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我们在欣赏任何一幅作品的时候,作品的艺术表
7、现形式、绘画语言与作品的内在深层意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教师: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古今中外,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都是表现形式、艺术语言和内在意蕴的有机、完美、和谐的统一,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加突出体现画家的情感并成为一幅经典之作。引导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7教学总结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它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之中,大都有着一些更为内在和深远的意蕴。只有感受和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才能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欣赏作品的艺术态度,深化教学主题。8课后拓展扩大美术欣赏领域和视野,关注生活中所见的各种美术表现形象和视觉传达形象,运用所掌握的欣赏方法进行判断和评价。选择自己最有欣赏心得的美术作品,进行评述短文的写作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