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上诗《夜上受降城闻笛》《峨眉山月歌》赏析.doc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737815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诗《夜上受降城闻笛》《峨眉山月歌》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上诗《夜上受降城闻笛》《峨眉山月歌》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李 益 夜 上 受 降 城 闻 笛 阅 读 答 案 及 赏 析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2 分) 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 分)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情感。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吹芦管”是理解本诗思想的关键,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同意。“吹芦管”是在“沙似雪、月如霜”的受降城上听到的,由末句的“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这芦管所吹的曲子正是思乡之曲,本诗的自然环境与芦管曲调融为一体,表达了无限的思乡之情。4前两句为什么把“沙”比喻成“雪”、而把“月”(光)比

2、喻成“霜”?(5 分)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1 分)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2 分)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情景交融,生发出思乡情愫。(2 分)5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2 分,意思对即可)诗歌前两句通过写景,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2 分)后两句则通过写 “芦管”声的横空而出,同其他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2 分6、“沙似雪”和“月

3、如霜”写的都是怎样背景下的景色? 月色下。 7、诗歌第三句写声音,闻芦管悲声;第四句写心中感受。8、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谱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诗歌是谱歌作画的佳晶”这句话的。谱歌:从节奏、押韵等角度分析;作画:从色彩、景物角度分析。峨眉山月歌常考题1、本诗作者是被称为“诗仙 ”的李白,字太白。2、 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别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3、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

4、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4、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 5、选择一个角度对“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做赏析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6、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

5、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7、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 “流”的妙处。“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8、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9、划出峨眉山月歌的朗读节奏: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 向三峡, 思君/不见/ 下渝州10、前两句展现的画面: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11、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 了,多么思念你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