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试卷第 1 页,共 6 页巴东三峡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14.0 分)1. 指出对下面的诗、谚语、典故在文中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 ) A.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B.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 表现了瞿塘峡的雄伟、壮丽。C.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重在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D. 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登上这
2、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触摸它伟岸的躯体,聆听它沉雷般的心跳,问苍茫大地,有哪一条江河 _ 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道大坝能 _ 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一座建筑能_ 如此壮美的崇高? 有哪一项工程能_ 如此伟大的传奇?A. 凝聚 积淀 写满 见证 B. 积淀 凝聚 见证 写满 C. 写满见证凝聚积淀 D. 见证写满积淀凝聚 3. 巴东三峡(节选)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3、。前面无路,后面也无路。四面八方,都被悬崖阻住。船身得转弯抹角地从山缝里穿过去、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巫山的云,这一次因为天气晴爽,没有看到。据一位老先生说,看巫山的云,要在迷蒙细雨的天气。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这一次因为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天上连云影也没有,几
4、个极高的峰巅,我们可以望得清清楚楚。最可爱的,就是在那悬崖绝壁的上面,倒悬着一些极小的红花,映着古褐苍苍的石岩,另有一种情趣。画横线的句子与下列哪句话所所表达的意思一样的。 ( ) 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 每自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 D.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初中语文试卷第 2 页,共 6 页4. 下面一段文字是对我国享有盛名的“ 三峡景观”的描绘,其中搭配和衔接不当的一句是 ( ) A. 有人说,三峡像一轴展不尽的山水画卷.B. 也有人说,三峡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C. 依我们看,三峡倒像一部辉煌的交响乐.D. 它是“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
5、”这三个具有各自不同旋律.节奏的优美的画面组成.5. 选出正确的选项( ) 江南的山玲珑_,树木葱茏可爱。水从高的石滩上_下来,形势极可怕。远远的朝北望去,隐约的可以_八阵图的遗迹。天上一轮明月,已朝鲤鱼山的顶上,放射着_的光。A. 美丽 倾泻 望见 清寒 B. 秀丽 倒注 望见 清寒C. 壮丽 倒注 看见 清冷 D. 秀丽 倾泻 望见 清冷 6.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书写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玲 珑(lng) 秭归(z)悲 惨(cn) 凝望(nng 注意力集中)B. 袅 袅(nio ) 悠闲(yu) 崆岭(kng) 浣妆(wn 洗,洗涤)C. 蘷 门(ku ) 遗迹(y)险
6、 峻(jn) 耸立(sng 高高的)D. 缈小(mio) 调和(tio) 蔚蓝(wi) 恐怖(kng 害怕)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巴东三峡一文作者刘大杰记叙了自己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B. 满井游记作者袁宏道,明代文学家,自中郎,号石公。与袁宗道、袁中道并称为“三袁” 。C. 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宋代文学家。又名“柳河东”、 “柳柳州”。D. 生命之舟是一则电视新闻,它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画面包括图像、字幕、图表等,声音包括解说、同期声和现场效果。二、现代文阅读( 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30.0 分)
7、8. 巴东三峡(节选)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前面无路,后面也无路。四面八方,都被悬崖阻住。船身得转弯抹角地从山缝里穿过去、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
8、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初中语文试卷第 3 页,共 6 页巫山的云,这一次因为天气晴爽,没有看到。据一位老先生说,看巫山的云,要在迷蒙细雨的天气。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这一次因为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天上连云影也没有,几个极高的峰巅,我们可以望得清清楚楚。最可爱的,就是在那悬崖绝壁的上面,倒悬着一些极小的红花,映着古褐苍苍的石岩,另有一种情趣。(1) 请概括巫峡山、水、云的特点。 (第一项不超过五个字) 山:_水:_云:_(2) 请指出下面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峡,这
9、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三、语言表达( 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9. 仿照下面句子再仿写一句。 (要运用例句所用的修辞) 例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潭。仿句:_四、其他(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10. 说说下面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引用) 最难得的,是在三峡中绝不容易见到的几十株潇洒的竹子,石崖上还倒悬着不少的红色紫色的花。 ( )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地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 ( )庙里的钟声,同夔府那边山上传来的角声,断断续续地唱和着,那情调颇有些凄凉。( )他们行船的人有一句谚语,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10、”,那情形也就可想而知了。 ( )初中语文试卷第 4 页,共 6 页巴东三峡同步练习【答案】1. B 2. B 3. B 4. D 5. D 6. C 7. C 8. 【小题 1】 山:多,高水:险云:奇妙多变【小题 2】 这句话是描写巫峡风景的总领句。一方面交待了作者的行踪,一方面概括了巫峡风光奇秀的特点。在文章结构上,这句话起过渡作用。以下两段话,写巫峡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了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9. 参考示例:巫山云的妙,妙在柔,妙在浓,妙在姿态,妙在多变。10. 拟人比喻拟人引用【解析】1.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诗句的鉴赏能力。答此题时应该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不能把该字孤立起
11、来谈,得放在句中、放在整首诗歌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B 项民谚“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不是“瞿塘峡的雄伟、壮丽” 。故选 B。初中语文试卷第 5 页,共 6 页2.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词语运用的能力。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及时查字典,把词语含义搞清楚,最好能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能正确的造句,说明真正理解了成语含义。还要多读书,学会结合书中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语的含义。整体感知语段,是在赞颂三峡大坝,四个空中的词语要分别与空后面的中心语相搭配,即分别与“文化、智慧、崇高、传奇”相搭配,比较可知, “文化”对于“江河”而言,只能是“积淀” , “智慧”应是
12、“凝聚” ,所以应选 B。把后面的两个词填入空中,读一读,语意通顺,则选择得到了验证。故选 B。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应先通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再具体分析画线句子的内容,抓住要点进行回答。根据画线句“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中的“一线”一词,可知这里表现的是巫峡两岸的山高而险峻,遮住了两岸的景物。根据以上分析,B 项的意思与之相符。故选 B。4.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搭配和衔接的辨析能力。可采用逐句分析和整体判断的方法。从搭配的角度辨析,只有 D 句有问题。提取 D 句主干“它是组成” ,很显然,后面的谓宾搭配不当。可以将判断动词“是”改为“由” ,让“组成”
13、充当谓语。从衔接角度看,也是 D 句有问题, “节奏、旋律”与“画面”不搭配。故选 D。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运用词语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词语的含义,其次要知道词语的使用环境和修饰对象,最后结合上下文判断运用是否恰当。分析题中的四个句子:(1)中所选的词应与“玲珑”相搭配,因此是“秀丽” ;(2)中所选的词要能形容“水从高处落下”的情景,所以是“倾泻” ;(3)中是“远远地望去” ,应该用“望见” ;(4)中形容明月的光辉,应该用“清冷” 。故选 D。6. 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和书写及解释的能力。字音拼读和汉字书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正确拼读和书写汉字,是学生都应必备的基本能力。这需
14、要平时多读多写多记,时时注意辨识生字。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及时的查字典,把词语含义搞清楚,最好能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能正确的造句,说明真正理解了词语含义。本题 A 项“惨”应读“cn” ;B 项“浣”应读“hun” ;D 项“缈”应是“渺” 。只有 C 项正确,故选 C。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体知识及作家作品的掌握能力。作答此类题,要依靠学生平时的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的作家作品和文体知识,做到准确辨析。本题 ABD 三项的说法均是正确的;C 项中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故选 C。8.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通读目标段落,把握段落内容,用简洁的语言作答。阅读第一段可知,山峰“无数
15、排” “一层一层地”突出山“多”的特点, “仰着头,才望见峰顶”和感觉鸟飞不过“高高的峰顶”写出了山“高”的特点;“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突出水“险”的特点;阅读第二段“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可知云“奇妙多变” 。初中语文试卷第 6 页,共 6 页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作用。某一段落或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这句话是描写巫峡风景的总领句。一方面交待了作者的行踪,一方面概括了巫峡风光奇秀的特点。
16、在文章结构上,这句话起过渡作用。9.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不仅要在句式上大致相同,更要在内容上相互关联。例句中描写的景物是江水,运用的修辞是排比,因此,仿句中应选择适当的景物,也运用排比的修辞。注意,句式要与例句相同。10.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把握能力。解答时理解语句内容,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夸张等。句“潇洒的竹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句把高高矮矮的“山峰”比作“无数匹马在奔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句把“庙里的钟声”同“山上传来的角声“在”断断续续地唱和着” ,这里“唱和”和“凄凉”可以看出是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句引用的谚语,所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