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铃薯环腐病.ppt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5726230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铃薯环腐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马铃薯环腐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马铃薯环腐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马铃薯环腐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马铃薯环腐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铃薯病害,一组:王国忠,病害分类:,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一、马铃薯真菌性病害,(一)、晚疫病(二)、癌肿病(三)、粉痂病(四)、早疫病(五)、干腐病,二、马铃薯细菌性病害,(一)、青枯病(二)、黑胫病(三)、环腐病(四)、疮痂病(五 )、软腐病,三、马铃薯病毒性病害,(一)、马铃薯卷叶病(二)、马铃薯Y病毒(三)、马铃薯A病毒(四)、马铃薯花叶病(五 )、印花和奥古巴病,环 腐 病,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为黄绿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且叶尖干枯或向内纵卷,病情向上扩展,致全株枯死;,萎蔫型初期则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叶缘稍内卷,似缺水状,病情

2、向下扩展,全株叶片开始褪绿,内卷下垂,终致植株倒伏枯死。,病株的根、茎部维管束常变褐,病蔓有时溢出白色菌脓。,块茎发病切开可见维管束变为乳黄色至黑褐色,皮层内现环形或弧形坏死部,故称环腐。经贮藏块茎芽眼变黑干枯或外表爆裂,播种后不出芽或出芽后枯死或形成病株。,发病条件: 最适pH6.88.4。传播途径主要是在切薯块时,病菌通过切刀带菌传染。,防治方法:,(1)建立无病留种田,尽可能采用整薯播种。 (2)种植抗病品种 (3)播前汰除病薯。 (4)结合中耕培土,及时拔除病株,携出田外集中处理。 (5)切块时注意消毒,刀身“全部浸入”杀毒液中,刀身“没有全部浸入”液中,合格的切刀消毒法,不合格的切刀

3、消毒法,切块,0.1%高锰酸钾、1:200漂白粉浸液,马铃薯卷叶病,1、初期症状是流行季节由蚜虫传播感染造成的,上部叶片卷曲,尤其是小叶的基部。这些叶片趋于直立并且一般是淡黄色。对许多品种而言,它们的颜色可能是紫色、粉红色或红色。后期感染可能不会有症状,而且有些品种感染后并没有症状。高感品种的块茎薯肉中有明显的坏死组织。,2、次生症状(从被感染的块茎长成的植株(普通栽培亚种)是基部叶片卷曲、矮化、垂直生长及上部叶片发白。卷曲的叶片变硬并革质化,有时它们的背面呈紫色。,3、安第斯亚种反应不一样:它从边缘开始发生并相间失绿,尤其是上部叶片明显的直立生长,通常严重矮化。一般下部叶片不卷曲。通过蚜虫自

4、然传播是不可避免的,也通过感染的块茎传播。,选育抗病品种、综合措施防治。,1、选用脱毒种薯。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种薯应尽可能提早收获。可由黄皿诱蚜数量来确定收获时间,避免后期蚜虫传毒。 2、早期要及时拔除感病植株,加强检测。 叶面肥制剂用药量:8001000 倍 使用方法:均匀喷施于叶片正反面,每57天喷施一次。 3、喷洒内吸性杀虫剂防治蚜虫:用乐果、灭蚜威等农药稀释500-1000倍喷施。种薯生产在蚜虫发生高峰期之前,每隔10天喷药一次,直至收获。 4、对种薯进行升温处理:将块茎放置在37条件下25天,可钝化卷叶病毒,种植后不出现病症。,鸣谢: 本幻灯篇由“龙甘集团”特约赞助播出。大家有什么农业生产上的疑问,本公司将给予技术上的“全力支持”。 联系人:王经理。 联系电话:15645470214 感谢大家的收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