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括论述思路要层次清晰、层意准确(1)-段内思路和层次,提醒: 本节内容非常重要:认真学习练习一定会对议论文写作有提高作用,并且学好将会增分或得高分!,教学目标: 概括段内论述思路层次清晰、层意准确教学重点: 如何概括段内论述思路层次清晰、层意准确教学难点: 如何概括段内论述思路层次清晰、层意准确,一 知识整合:,1、思路:文章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的脉络、路径。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思路,它或隐含在文章的结构之中,或用一定的语言标志显示出来。一篇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分析文章思路结构,是阅读的基础要求。议论文的思路,就是作者提出自己观点(论点),如何一步步把问题说清楚
2、,把理由说明白。,2、分析论述思路:读懂文章并能够划分层次、概括层次要点、明白层次间关系包括首尾关系是分析思路的要点。论述思路,也就是文章先写什么(用什么方式提出什么论题或论点),再写什么(从哪些方面运用怎样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展开论证),最后写什么(得出什么结论,提出什么愿望);这样的思路有什么特点与好处,所以它往往对应着文章的层次以及题目所配给的分值。,3、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提出问题:针对现实或某种现象,采用概述现象、引用名言等方式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或者摆出谬论。分析问题:论证部分,从几个方面对论点或论题展开论述。解决问题:结论部分,总结
3、论述部分,强化论点,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这是分析思路时划分层次归纳层意的基本依据。,4、按论述思路分,分为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两种。“纵式结构”是逐层深入的结构,也叫“层进结构”。“横式结构”是并列展开论述的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或“总分”结构,“分论”部分即论述主体部分为并列的几个方面。论述主体部分结构分,展开论述的几个层次可以形成并列结构,递进结构,对照式结构(即分论的两个部分的材料内容形成对比、对照的关系)等。 5、展开论述的分论段,又分为完全段和不完全段两种结构形式。完全段可分三个层次:起始层,摆出分论点或分论题,也可以提出论述的角度;展开论述层(展开层),主要运用事例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
4、分论点;小结层(终结层),根据论证得出结论,并突出分论点,体现中心论点。,6、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往往比较讲究,阅读时既要看到作者总体的安排,也要看到段落内部的思路结构。为了体现结构的合理和思路的严密,作者往往会注意段落的划分,往往会利用“首先”“其次”等表示顺序的词语,用分号、句号等标点符号体现层次。 7、考查论述思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分析说明全文的论述思路;分析说明某一论述段的论述思路;说明某一段与上下文的关系或作用;分析分论点或论据之间的角度、顺序或关系。,8、解题要点 从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大意入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展开论述的; 从文章的论点或论题入手,看作者围绕中心从哪些方
5、面选择哪些材料展开论述的。 从展开论述的内容(各层分论点与论据)入手,分析分论之间的关系,顺序安排的原因,分论段落在全文的作用,首尾段的作用。 从具体段落分论点与论据入手,分析论述段内的层次或思路。,9、答题基本思路思路1: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思路2:引题事例拓展反思。具体要点:首先,由(谈起)【概述;指出】,引出(观点,或论题);其次,从方面阐述【论述,分析】(观点,或论题);【再次,联系现实,用(方法)指出(强调);(用方法指出结果)】最后,总结上文,提出(突出,阐明)(结论,观点,做法,希望)【照应开篇论点或论题】,二 试题精练:,阅读下面语段,分别划分、归
6、纳各段的层次思路。 1 对于讲究面子的中国人来说,在麦当劳就餐与在中式餐馆就餐的感受是很不同的。/ 在麦当劳,菜单品种不但有限,而且品种之间价格差别不大,从而使就餐者消费差异不大,餐厅服务员提供的服务也无大差别。/ 低收入者的偶尔光顾,不会因此露穷;而高收入者的经常涉足,也难于因此显富。/ 与麦当劳不同,中式餐馆菜单品种不仅繁多,而且品种价格差别巨大,加上餐厅空间结构上往往设有前者所没有的雅座或单间,受到的服务也会因此有很大差异,使就餐者消费反差显露无余。/ 正是通过上述不同感受的比较,一些顾客体会到麦当劳餐厅里平等、民主的氛围/。,1答案: 分为三层: 第一句为第一层,提出本段论题;第二至四
7、句为第二层,具体比较两种不同感受; 最后一句为第三层,总结比较得出结论。全段由总到分再到总。,2 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2答案: 分为两层: 第一句为第一层,提出论述中心; 后面为第二层,围绕中心具体展开论述, 如何“拿来”和“拿来”的意义, “拿来主义者”应具有的条件, “拿来”对新文艺的重要性。 全段先总后分。,3“礼”是人性的基础。/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
8、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答案: 分为两层: 句为一层,分别谈“礼”在人性、文明社会、道德规范三个方面的作用; 第句为一层,总结了“礼”的作用。 全段先
9、分后总。,4第段论述当前的“国学热”无法长期热下去,请简要说明其思路。(6分) 2011无锡一模 “国学热”要能长期热下去,必须与当代生活发生密不可分的联系。 不妨看一看当今的英语热、电脑热等等,它们不需要大力提倡,不需要推波助澜,一直高热不止,原因无他,对年轻人的生计、前途至关重要而已。 我们当然不能期望国学热满足人们的经济和物质需求,但问题在于,它也没有满足当今的精神道德需求。 当前的文化明星宣传两大主题,一是安贫乐道、与世无争,退到个人的内心生活,在社会分化和社会矛盾问题引起极大关注、社会公正问题急需解决的今天,这一剂心理麻醉药固然有少数人欢迎,但大多数人是不会买账的;二是乱世出英雄,纵
10、横捭阖、借力打力的道理,这能引起少数政治家和商人的兴趣,但与大多数人的生活无关。 对于现代化生活引起的困惑,社会急剧转型引起的焦虑,国学中不可能有现成解答,当今的文化明星也不想研究和讨论。,4.答: 首先提出国学要能长期热下去,必须与当代生活发生紧密联系; 再阐述国学不可能像英语、电脑那样满足人们的经济和物质需求; 然后指出当前的国学热也不能满足当今的精神道德需求,因为只引起了少数人的兴趣。(6分,顺序不能前后颠倒),三 课堂实战:,5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 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
11、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刃。 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妇女对人的性格则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 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 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 她们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
12、安徒生童话中那个孩子,当长辈们都朝着国王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他却直说国王是光着身子的。,【分析与思考】 考查段内论述思路。由于是翻译作品,本段的层次不够明显。其实,议论文的论述语段分两类:完全段与不完全段,掌握这一知识,对照原文阅读,就可以发现这是一个不完全段:起始层提出观点(论点):“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 展开层分两层论述:首先论述如何从人的本来面目来看人,一是不要为“表面的积累”蒙蔽,二是为什么孩子具有慧眼、妇女具有洞察力;然后进一步从正反两面来论述为什么孩子和妇女的嘲笑具有强大的作用。这样,论述段的层次就清楚了,答题时只要分层概括要点。,
13、5.【答案】: 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 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 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完全段思路:起始层,摆出分论点或分论题,也可以提出论述的角度;展开论述层,主要运用事例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分论点;小结层,根据论证得出结论,并突出分论点,体现中心论点。,【例2】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创新与想像 王生平艺术贵在创造,科学贵在创新。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美,科学是理性的事业,追求的是真,二者似乎不搭界,但都离不开人类的想像力,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创作却具有科学的品格,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14、就是这个意思。古人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深沉慨叹;今人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中的“是”改成“这”,而提议者被尊为“一字之师”;著名钢琴家因演奏成名的钢琴曲错了一音而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艺术上的一字之差、半拍之慢,是美感强弱的构成因素、决定成分。尽管艺术采用的是形象的表达方式,但它的表达也有一个基本的技巧适中问题,也要符合客观的规律即科学问题。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也就难以为人所理解。,科学不是艺术,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即使有了新的突破、价值和意义,也会是“睫在眼前常不见”,只是有些“美妙”感,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是不能说清楚、道明白。杨振宁20世纪50年代
15、关于“交换规范场论”的论文就经历了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只觉得这篇文章很美妙。到了60年代,才觉察到它的重要性。我到1964年以后才清楚认识到它跟数学的关系。”(杨振宁文集)电报的发明者美国人莫尔斯原本就是画家,1832年10月在由法国返回美国的轮船上,一名叫杰克逊的医生在介绍一种叫“电磁铁”的新器件时说:“实验已经证明,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地通过。”正是这句话使莫尔斯沉浸在神奇的幻想之中,他大胆设想:既然电流可以在瞬间通过导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电流来远距离传输信息呢?这个想法使他坐卧不安,从此以后,他告别了艺术,投身到科学领域,专门研究电流传输信息的
16、问题,最终发明了电报。美国发明家郝奥发明缝纫机的针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都是在“无意识”的梦中完成的。,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者既不是著名的建筑师,也不是卓越的力学家,而是一位整天摆弄花草的法国园艺家约瑟夫莫尼埃。这些事例意味着,科学发现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的想像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上述的创造和发现说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二者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王国维曾提到了这一现象,他通过对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的研究,认为“词人想像,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196
17、4年8月,毛泽东在同周培源、于光远谈哲学时也认为,“这首诗含有地圆的意思”。西方物理学家海森堡说“美是真理的光辉”,而爱因斯坦直接把科学发现称为“自由创造”,表达的均是同样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审美与科学殊途而同归:同归于历史、实践和生活,分途在求真、抽象与求美、具体的社会分工上。分工的优点是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缺陷是出现了职业的痴呆。中外先贤、学者给了我们以忠,告。达尔文说,若有来生,不再成为制造公司的机器,每周要读诗、赏画、学音乐。工程院院士许国志诗云:“他生倘得从吾愿,甘为诗书再献身。”由于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又由于生活、实践是整体的、不能分割的,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的强强联盟,消化着
18、消极的弊病,使二者互补成为主流,于是便有了科学与艺术的相得益彰态势。科技美学的诞生标志着这一点,而美育学科的建立,则意味着我国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方面将大有作为。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启示我们,不论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还是其他创新,都不仅需要科学的逻辑推理,而且需要艺术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不仅需要理性,而且需要感性、直觉、顿悟。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艺术品味和形象思维能力,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 _,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创作却具有科学的品格,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就是这个意思。/古人的
19、“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深沉慨叹;今人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中的“是”改成“这”,而提议者被尊为“一字之师”;著名钢琴家因演奏成名的钢琴曲错了一音而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艺术上的一字之差、半拍之慢,是美感强弱的构成因素、决定成分。/尽管艺术采用的是形象的表达方式,但它的表达也有一个基本的技巧适中问题,也要符合客观的规律即科学问题。/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也就难以为人所理解。,第二段的思路: 先说艺术创作具有科学性的品格, 然后引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论据来说明“科学的品格”的所指(即恰到好处、适中), 接下来再用三个事实论述艺术表达存在技巧适中的原则, 最后指出艺术
20、表达科学性即技巧适中的重要性。,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并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尽管第二、四段都谈到艺术的科学性问题,但由于两段的论述思路不一样,两处的“科学性”所指也就不一样。,上述的创造和发现说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二者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王国维曾提到了这一现象,他通过对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的研究,认为“词人想像,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1964年8月,毛泽东在同周培源、于光远谈哲学时也认为,“这首诗含有地圆的意思”。/西方物理学家海森堡说“美是真理的光辉”,而爱因斯坦直接把科学发
21、现称为“自由创造”,表达的均是同样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审美与科学殊途而同归:同归于历史、实践和生活,分途在求真、抽象与求美、具体的社会分工上。/分工的优点是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缺陷是出现了职业的痴呆。/中外先贤、学者给了我们以忠告。/达尔文说,若有来生,不再成为制造公司的机器,每周要读诗、赏画、学音乐。/工程院院士许国志诗云:“他生倘得从吾愿,甘为诗书再献身。”/由于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又由于生活、实践是整体的、不能分割的,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的强强联盟,消化着消极的弊病,使二者互补成为主流,于是便有了科学与艺术的相得益彰态势。/科技美学的诞生标志着这一点,而美育学科的建立,则意味着我国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方面将大有作为。,第四段的思路:先由上段的事实总结出“艺术与科学、美与真”存在“重叠”、“交融”的现象,然后再用王国维等人的事例论述审美与科学殊途同归(即表现的对象都是历史、实践和生活)的道理,接着再通过用达尔文等中外先贤的事例论述社会分工的弊病以及现代科学艺术出现相得益彰的态势来说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的重叠、交融的必要性,最后以科技美学诞生的意义来说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重叠、交融”的重要性。,四: 课后作业 100页 段内论述思路和层次 即时针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