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一章-第二节-人体运动的形式和原理.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73567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第二节-人体运动的形式和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一章-第二节-人体运动的形式和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一章-第二节-人体运动的形式和原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一章-第二节-人体运动的形式和原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一章-第二节-人体运动的形式和原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节 人体运动的形式和原理,学习目标,1.掌握关节运动的形式和各个关节的主要运动方向;掌握杠杆原理和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熟悉相关概念。 2.熟悉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推、拉、鞭打、蹬伸、缓冲的定义,掌握摆动、躯干扭转和相向运动的概念(能够举例说明)。 3.了解人体简化后的主要运动形式。,一、人体运动的形式,(一)人体简化以后的运动形式 人体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把人体简化成质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把人体简化成刚体:分为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二)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屈曲(flexion),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内收(adduction),

2、外展(abduction):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前额面上的运动。 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 :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前臂和小腿有旋前和旋后运动。 足踝部还有内翻(inversion)和外翻(eversion)运动。,(三)人体的基本运动形式,1.上肢的基本运动形式 由上肢各关节共同完成。 (1)推: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屈曲态变为伸展态的动作过程。如 胸前传球。 (2)拉: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伸展态变为屈曲态的动作过程。如 游泳。 划船呢? (3)鞭打:在克服阻力或自体位移时,上肢各环节依次加速、制动,使末端环节

3、产生极大速度的动作形式,叫鞭打动作。如 投掷。,如:投掷标枪的最后用力动作等鞭打动作时,上肢首先向鞭打动作的反方向挥动,并处于屈的状态,然后上肢“运动链”的近侧端首先加速转动,带动上肢各环节依次加速,并制动,形成类似鞭打动作形式,并使环节末端产生极大速度。,2.下肢的基本运动形式,(1)缓冲:在克服阻力时,下肢由伸展态转为较为屈曲态的动作过程。如 跳远落地前动作。 (2)蹬伸:在克服阻力时,下肢由屈曲态主动转为伸展态的动作过程。如 跳远前起跳时起跳腿的动作。 (3)鞭打:在完成自由泳的两腿打水动作时,下肢各环节有类似上肢的鞭打动作。,蹬伸动作,单杠振浪,3.全身基本运动形式,(1)摆动:身体某

4、一部分完成主要动作(如一条腿的起跳)时,另一部分配合主要动作进行加速摆动(如双臂和另一条腿配合起跳的摆动)动作形式,称摆动。,3.全身基本运动形式,(2)躯干扭转:在身体各部位完成动作时,躯体上下肢沿身体纵轴的反向转动的运动形式。,3.全身基本运动形式,(3)相向运动:依据运动形式,把身体两部分相互接近或远离的运动形式称相向运动。,二、人体基本动作原理 (一)杠杆原理,运用杠杆原理对运动进行分析,是运动力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 1.概念 1)支点(F) 2)力点(E) 动力作用点称为力点3)阻力点(W),4)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6)

5、力矩(M) 7)阻力矩,二、人体基本动作原理 (一)杠杆原理,注意:,力矩和阻力矩的作用方向一律用“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来表示。 习惯上把顺时针方向的力矩规定为正力矩,逆时针方向的力矩规定为负力矩。规定正、负之后,几个力矩的合成就可用其代数和来计算。,2.杠杆的分类,(1)第1类杠杆 平衡(2)第2类杠杆 省力杠杆 (3)第3类杠杆 速度杠杆,(1)第1类杠杆 平衡,Axis,Force,Resist,Example: Neck extension,(2)第2类杠杆 省力杠杆,Force,Force,Resist.,Axis,通过籽骨、肌在骨上附着点的隆起等来延长力臂。,Force,(

6、3)第3类杠杆 速度杠杆,3.杠杆的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1)省力 要用较小的力去克服较大阻力,就要使力臂增长或缩短阻力臂。,3.杠杆的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2)获得速度 为使阻力点移动的幅度和速度增大,就要增加阻力臂和缩短力臂。,(3)防止损伤 从杠杆原理可知速度杠杆一般不能省力,而人体骨骼与肌组成的杠杆大多属于速度杠杆, 所以阻力过大的时候,容易引起运动杠杆各环节,特别是其力点和支点,即肌腱、肌止点以及关节的损伤。 注意:除通过训练增强肌力以外,还应适当控制阻力及阻力矩,以保护肌杠杆。,(二)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运动中需要克服大的阻力/需要快的速度时,虽然运动链中各个关节同时用力,但总是大关节最先产生运动,然后依据关节的大小出现一定的先后顺序。“先大后小、依次完成”,(二)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意义:1)充分发挥大关节的潜力,有利于动作技术的合理完成。 2) 小关节活动重要性小关节是人体支撑点,对动作完成后身体的平衡保持有重要作用。影响动作时间:小关节肌肉强,会缩短完成动作时间,提高动作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