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实施.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56590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3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实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实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实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实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实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章:课程实施,课程是动态的,从理想课程到体验课程要经历若干个转化的环节,这个过程就是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就在这一过程中融为一体。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视角。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而凸显出来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不论理想课程多么美妙,正式课程多么规范,都不能“自然在实施过程中达到预期结果”。必须关注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要弄清楚课堂上什么在变,以及哪些因素对变化的程度有影响。这是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关键所在。,教学目标:1.掌握课程实施的概念;2.理解制约课程实施的因素;3.掌握课程实施的策略;4.能运用课程行动研究的方法;5.能分析我国新课程的实施

2、。教学重点: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策略;课程行动研究。,第一节 课程实施概述一、课程实施的本质1.课程实施是将预期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2.课程实施就是教学。,二、课程实施的取向1. 忠实取向 忠实取向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方案的过程。预期课程方案的实现程度,就是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符合程度越高则课程实施越成功。它提倡以量的研究作为基本方法论,认为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文献分析等是进行此类研究的有效方法。,2. 相互调适取向相互调适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既包括量的研究,

3、又包括质的研究。在具体方法上,它认为个案研究、参与式观察、访谈、自陈式问卷调查以及文献分析是了解实施过程的有效手段。,3.课程缔造取向课程缔造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全缔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在缔造过程中,设计好的课程方案仅仅是一种课程资源,借助这种资源师生来发展建构教育经验。它以质性研究为方法论基础,在具体方法上提倡个案研究、访谈、行动研究。,三、研究课程实施的意义1.有利于及时发现课程方案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指导课程实践 2.有利于完善课程理论3.有利于检验已有的课程方案和设计新课程方案4.有利于解释学生的学习结果5.有利于教师的

4、专业发展,第二节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一、课程方案本身的特点成功的课程实施来自于切实的课程方案。设计课程方案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实施课程时所需要的资源,方案的制定要先于课程的启动和推广。课程方案本身的特点对课程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课程方案设计自身的合理性,对课程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二、课程实施的主体(一)教师教师是直接的课程实施者, 教师参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课程实施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任何课程理论与方案,都需要教师的充分理解和转化,才能被合理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体现其理论与实践价值。,(二)学生学生对于课程方案的态度同样也影响着课程实施。每一位学生可能都有着不同的

5、人生规划和学习目标,对于课程改革,他们可能有着与课程专家或教师不同的理解。(三)校长学校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机构,学校在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校长是学校课程实施的领导者,校长的影响实际上涉及了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三、文化背景因素课程实施的文化背景一般包括课程改革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人们对课程改革的价值判断和学校社区的文化资源等。,第三节 课程实施的策略和模式一、课程实施的策略1.自上而下策略自上而下策略主张课程变革由国家或地方一级的教育机构发起,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自上而下的推行改革。这种策略以国家和地区为中心,要求学校中的其他因素要与课程改革相一致。,2.自下而上策略自下而上策略主张

6、课程变革由教师为主发起,通过教师探索学校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改革。尽管这种自下而上的策略是由教师发起的,但实际上也包含着课程专家帮助教师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和采取行动的工作,同时变革本身也涉及到学校和其他机构,因此,这种策略也被认为是一种整合发展的策略。,3.中间策略中间策略主张由学校发起变革,通过学校向内外拓展进行课程改革。这一策略认为学校是发起改革最适当的机构,学校应成为课程实施的主体:一方面学校可以联合校外人士推广课程改革;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创造有利条件发动教师参与变革。中间策略也被称为从中间向上策略。,二、课程实施的模式1.研究开发推广模式即由国家组织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针对具体的学科或课程问

7、题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设计出新的课程方案,然后再到学校中推广使用。2.变革阻力消除模式(ORC模式)这一模式认为消除变革阻力的一个方法是,课程领导者和组织者要让实施者(主要指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决策,避免教师对新课程方案的抵制。课程领导者将课程权力与教师共享,让教师参与课程方案的制订和实施。,3.领导障碍过程的模式(LOC模式)这个模式可以被看作是“消除抵制模式”的进一步的延伸。这个模式认为,课程实施的主要问题在于教师对新课程计划的抵制,所以,一定要搜集各种材料以确定教师抵制的程度和性质。对于课程领导和组织者来说,关键在于使这些障碍变得无效。,4.兰德变革动因模式(Rand 模式)这个模式是

8、由兰德社团在对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70年代四项主要课程计划的评价过程中形成的。研究人员根据他们的调查结果得出结论:在学校决定采纳新的课程计划之后,课程变革的主要障碍存在于学校的组织动因之中。困难在于人们已经习惯于原来的一套做法。根据这一原因,兰德模式强调在课程编制过程的各个阶段(尤其在课程实施阶段)中的组织变量,无论是支持性的还是抵制性的,都要予以注意,四、课程行动研究,第四节 我国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实施一、新课程实施的主要策略与优势 (一)新课程实施的主要策略我国新课程的实施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策略和与这一策略相应的研究开发推广的模式。,(二)新课程实施策略的优势第一,能够有效利用人力、物力和财

9、力集中研究和开发新课程,使得新课程方案无论在理念上或是体系上都体现了时代性、人文性和科学性。第二,采取由试验到推广的课程实施进程,不仅给予了课程实施参与者时间来适应新课程,还便于及早发现新课程在实验阶段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课程方案和改进措施。,二、影响新课程实施的因素1.新课程方案的特点2.课程实施主体的状况教师的状况学生的状况校长的状况3.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三、完善新课程实施的若干对策1加强对新课改实施过程的研究2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新课程实施的配套设施建设3加强沟通与对话,重视课程实施主体的影响4减轻教师负担,构建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思考题1、名词概念:课程实施2、课程实施的取向有哪些?并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3、课程实施有哪些主要模式?,六、参考文献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李方. 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