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魏晋南北朝文论.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57292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南北朝文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魏晋南北朝文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魏晋南北朝文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魏晋南北朝文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魏晋南北朝文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魏晋南北朝文论选读一、魏晋南北朝文论的总特点从东汉末年开始,儒学逐渐衰落,玄学应运而兴。所谓玄学,实际上主要是老庄道家思想的发展和流变,体现在文学理论批评上尤其是如此。因此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思想,是由道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例如,这一时期的许多文论家都极力推崇自然清新之美,都倾心于探讨文学的内部规律,都注重研究文学的审美特征等等,这很明显是继承和发展了老庄道家的文艺观。首先,文学创作主题的变化。汉代由于受经学的影响,文学成为宣传儒家礼教的工具,文学创作的主题大都以政治教化和美刺讽谏为中心。到汉末魏初,逐渐转变为以写个人悲欢遭际为主了,着重抒发个人喜怒哀乐之情,描写个人的曲折经历,以及

2、对动乱现实的深沉感慨。从表现社会政治主题到刻画个人内心世界,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其次,文学思想的变化。创作上的这种变化,反映在文学思想上就是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 “言志”的“志”在汉代虽然也包含着“吟咏情性”的因素,在理论上认识到文学创作是在抒情中言志的特点,但是,这种“情”只能是符合“礼义”之情,这种“志”也在儒家政教怀抱的范围。而魏晋南北朝的“缘情”说目的在于突破儒家“礼义”的束缚。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再囿于儒家政教怀抱的“志” ,而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愿望与要求。再次,对创作个性的强调。与上述文学创作主题与文学思想变化相适应,这一时期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中,特别重视要体现作家

3、特殊的创作个性。从文学创作看,曹操的诗歌古直悲凉,曹丕的诗歌缠绵悱恻,曹植的诗歌慷概多气。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经学时代,人们的个性往往是受到压抑的。文学要为封建礼教服务,达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目的,只能表现“天理”而不能描写“人欲” 。这一时期文学创作中对创作个性的高度重视,正是当时社会思潮的反映。第四,重视对文学创作本身特点和规律的研究。鲁迅先生说当时是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就这一时期所留下来的一些主要文论著作看,也都不排斥儒家的文学思想,他们往往是在论说文学的外部规律时,认同儒家文论的路数;而在阐释文学的内部规律时,

4、则主要是承袭道家文论的衣钵。诸如西晋陆机的文赋 、南朝刘勰的文心雕2龙 、钟嵘的诗品等大都是这样。也就是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总特点基本上是儒道结合,外儒内道,而以道为主。当然,这一时期的文论家们很有水平,他们并不是、也不屑于简单地抄袭或沿用前代儒、道两家的文论资料,而是在前人基础上作出了许多深刻的精辟的阐发,从而形成了自家的理论特色,甚至构建起了自己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他们对文学的许多问题都作了非常深入的思考,例如关于文学的根本性质问题,关于文学的审美特征问题,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问题,作品的艺术风格问题,文学的体裁种类问题等等。他们在阐述自己的文学理论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学理

5、论概念、范畴和命题,诸如“文气”说、“缘情绮靡”说、“神思”、“意象”、“体性”、“风骨”、“通变”“定势”、“隐秀”、“物色”、“知音”、“直寻”、“滋味”、“声律”等等。二、曹丕的典论论文曹丕(187226)是汉魏时期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他撰写的文论著作流传于世的有两篇,一篇是与吴质书,另一篇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典论论文。典论是曹丕精心撰写的一部学术著作,一共 20 篇,论文是其中之一。后来典论一书失传,论文这一篇幸亏被选入南朝时期的昭明文选而得以保存下来。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论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

6、理论专著(我们讲过的先秦两汉的一些文论都不是专门的文论文章),它是第一篇,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 译文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 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 (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 的,因此各人 总是以自己所擅 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 ”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当今的文人, (也不过)只有鲁人孔融孔文 举、广陵人 陈琳陈 孔璋、山阳人王粲王仲宣

7、、北海人徐干徐伟长、陈留人阮瑀阮文瑜、汝南人应旸应德琏 、东平人刘桢刘公干等七人。这“七子”,于学问(可以说)是(兼收并蓄)没有什么遗漏的,于文辞是(自铸伟辞)没有借用别人的, (在文坛上)都各自像 骐骥千里奔驰,并 驾齐驱,要叫他们互相钦服,也实在是困难了。我审察自己(之才,以为有能力)以衡量别人,所以能够免于(文人相轻)这种拖累,而写作这篇论文。王粲擅长于辞赋,徐干(文章)不时有齐人的(舒缓)习气,然而也是与王粲相匹敌的。如王粲的初征 赋、 登楼赋、 槐赋、 征思赋,徐干的玄猿赋、 漏卮赋、 圆扇赋、 橘赋,虽是张 衡、蔡邕也是超不过的。然而其他的文章,却不能与此相称。陈琳和阮瑀的章、表、

8、书、记(几种体裁的文章)是当今特出的。应旸(文章)平和但(气势)3不够雄壮,刘桢(文章气势)雄壮但(文理)不 够细密。孔融 风 韵气度高雅超俗,有过人之处,然而不善立论,词采胜过说理,甚至于夹杂着玩笑戏弄之辞。至于说他所擅长的(体裁),是(可以归入)扬雄、班固一流的。一般人看重古人, 轻视今人,崇尚名声,不重实际,又有看不清自己的弊病,总以 为自己贤能。大凡文章(用文辞表达内容)的本质是共同的,而具体(体裁和形式)的末 节又是不同的,所以奏章、驳议适宜文雅,书信、 论说适宜说理, 铭文、诔文崇尚事实,诗歌、赋体应该华美。这四种科目文体不同,所以能文之士(常常)有所偏好;只有全才之人才能擅 长各

9、种体裁的文章。文章是以“ 气 ”为主导的,气又有清气和 浊 气两种,不是可以出力气就能获得的。用音乐来作比喻,音乐的曲调节奏有同一的衡量 标准,但是运气行声不会一样整齐,平时的技巧也有优劣之差,虽是父亲和兄长,也不能传授给儿子和弟弟。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流 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 业。人的年 龄寿夭有时间的限制,荣誉欢乐 也只能终于一身,二者都 终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期。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所以周文王被囚禁,而推演出了周易 ,周公旦 显达而制作了礼

10、 ,(文王)不因困厄而不做事业,(周公)不因显达而更改志向。所以古人看 轻一尺的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阴,这是惧怕时间已经流逝过去罢了。多数人都不愿努力,贫穷的则害怕饥寒之迫,富贵的则沉湎于安逸之乐,于是只知经营眼前的事 务,而放弃能流 传千载的功 业,太阳和月亮在天上流转移动,而人的身体状貌在地下日日衰老,忽然间就与万物一样变迁老死,这是有志之士痛心疾首的事啊! 孔融等人已经去世了,只有徐干著有 中论,成 为一家之言。 重要文论观点典论论文中正式提出或者触及了不少新鲜的重要的文论课题,我们要掌握的主要有:1、文章“不朽”说这是曹丕关于文章价值的观点,曹丕对文章的价值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崇高评价。认为

11、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甚至比立德、立功有更重要的地位,这种文章价值观是他对传统的文章(“立言”)是“立德、立功”之次思想的重大突破,是文学自觉的一种表现,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发展有重大意义和影响。但可惜的是,在典论论文里,他并未对这一观点加以详细的展开论述。不过,仅仅是提出这一口号,他在文论史上已经是功不可没了。这段话的具体解释,请看教材。值得注意的是,曹丕如此高度地推崇文章作品的意义,无论其主观动机如何(过去有人说他是“成名成家”思想严重;也有人认为他的目的是劝诱比他有文学才华的弟弟曹植要投入全副精力去写诗作赋,而不要来和他争夺王位),在客观上是非常有利于文学事业的发展的。我

12、们知道,曹丕所处的汉末建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特别是诗歌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其原因固然非止一端,4但是作为统治集团的曹氏父子的重视、鼓吹和积极参与,应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时以他们父子为核心,周围团结了一大批诗文作家,形成了所谓的“邺下文人集团”,曹丕在这篇典论论文中所评论的“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除了孔融之外,都属于这个集团。2、文体说(“四科”八体说)在典论论文里,曹丕还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文体分类及其各自特点的思想。在分析作家才能个性各有所偏的同时,曹丕提出四科八体说的文体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本”指文章的本质,即用语言文字

13、来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末”指文章的具体表现形态,即文章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特点。他提出文体共有“四科”八种体裁的文章。并且认为文体各有不同,风格也随之各异。这当是最早提出的比较细致的文体论,也是最早的文体不同而风格亦异的文体风格论。标志着文体分类及特征的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诗赋欲丽”,说明他已看到文学作为艺术的美学特征,对抒情文学的发展,有着特别深远的影响。曹丕的典论论文表明,魏晋时代文学已经逐步走向自觉的时代。3、 “文气”说典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 ”的著名论断,他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

14、能以移子弟。 ”这就是文论史上著名的“文气”说。可以看出,这里的“气” ,是由作家的不同个性所形成的,指的是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文以气为主”就是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的特殊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而这种个性只能为作家个人所独有, “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这就说明了文章风格的多样性的原因。后世许多文论家、诗论家常以气论诗、论文,当或多或少是受到了曹丕“文以气为主”说的影响。4、对文学批评的态度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主张客观与实事求是的批评风尚。三、陆机的文赋陆机(261303)是西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才华横溢,诗、赋、文等创

15、作都为时人所重。他给我们留下的文论著作主要是文赋,这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第一篇正式的完整的文学创作论,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篇名作。在这篇文赋的正文之前,陆机写了一个序言,其中说: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其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5这就明确地告诉读者,他写作此文的目的,就在于探讨文章作品的创作“用心”,一是“意称(chn)物”如何使创作中作家的主体情意和创作客体的物象彼此相称而融合;二是“文逮意”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文字把心中孕育出来的具体生动的文意(“意象”)及时地把握住并且准确地表现出来。围绕着这

16、样两个问题,陆机具体剖析了文学创作的详细过程,总结出了多方面的艺术创作理论。 译文我常读优秀作家的作品,私下体会到他们在创作上的用心和意 图。尽管各人的遣 词造句千变万化,但文章的美丑好坏 还是可以评论的。每当我自己写文章时,更是深知其中的甘苦。我常担心构思时的意念不能确切地反映事物,而写出来的文章又不能准确地表达构思时的意念,这并非不懂写作的道理,而是掌握表达技巧的困难。所以,我些 这篇文赋来叙述前代优秀作家的作品用心所在,并 讨论写作 时的利害得失原因,将来也 许可以深切而详尽地掌握写作的奥妙。至于写作的准则规范,虽有前人的经验可以效法,但落笔写作的灵活变化,实在 难以表达。我所能用 语言

17、来表达的都在 这篇文章里了。作者须置身于宇宙之中,广泛地 观察事物,并吸收前人名著的精华来颐养自己。循着四季的推移而感叹光阴易逝,看到万物的 变化便引起文思。秋风萧瑟,木叶枯落,就感到悲伤;阳春将至,嫩枝萌发,就觉得喜悦。心怀纯洁,象凛冽的严霜;志趣高尚,象天上的彩云。赞美世代有美德的人;歌 颂先贤的丰功伟绩。博 览库 藏的古今书籍;赞赏情文并茂的佳作。有了深刻的感受,合上书本,拿起笔来, 试着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写成文章。文章开始构思的时候,要集中心思,专心致志,深思熟虑,旁求博采,让想像张开翅膀,在广阔的天空翱翔。当文思到来时,思绪由朦胧而渐趋明朗。事物也因思绪明朗而越来越纷纷地进入脑海。用尽

18、诸 子百家的言语精华,吮吸六 艺 中最芳润的文辞,让想像飞到天河里安然浮游,也可以潜入到渊泉里去浸润。当构思成熟要用文辞把它表达出来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吐辞艰涩,象把上钩的鱼从深渊里拉出来,慢吞吞的老不出水。有时又很容易,美词隽语接踵而来,象高飞的鸟中箭从云端里坠落下来。要广收历代遗留下来的散文,博采千百年留下的韵文。前人使用过的辞意象晚上才绽开的花蕾,要让它盛开,艺术想像,片刻之间,可纵观古今,也可以历览四境。构思成熟后,要按部就班第谋 篇布局,遣 词造句。要尽量掌握描写对象的形象和声音。写法上,可以“ 因枝振叶”,由本及末;也可以“ 沿波讨源 ”由表及里地叙述。或者从隐晦深奥之处入手,逐步阐

19、述;或者由浅 显之处入手, 层层深入。有了形象非构思,有时象虎吼兽奔,有时象龙舞鸟飞。文章遣词,有时随手拈来,选择适当;有时较为困难,推敲再三还是扦格不合。静下心来思考,将各种思绪概括地组织成文,把宇宙的一切囊括在形象之内,收取万物表现在笔端。开始写作前,徘徊不前,吐辞艰涩。 酝酿成熟之后,文思顺利地从笔端流出。文章之意就像树木的主干,能使 树木直立起来;文辞就像枝条和果实,附于主干之上。真正达到内情和外貌相应,内容便会在形式中表现出来。心里高兴就会露出笑容,遇到哀伤就会 叹息。有 时提起笔来一挥而就,有时含着笔尖却苦思不得。6写文章是快乐的事,一向就为 圣贤们所推重。它遵循从无到有的规律,在

20、无声无形的构思中寻求语言、音韵、形象,然后把广阔的思想、丰富的感情写在绫绢上。言辞生 发开来则具有广阔的表现力,思考愈深其内容也会更加深刻。文采之美,象花香远播;辞藻之盛,如青枝秀发。写作时得心应手,文采鲜明美丽,犹如风驰飚立;文意浓郁,就像文坛上升起了云彩。文体有千差万别,作家观察事物又有各自的 标准,所以不易将物像的千变万态描写出来。文意象造房的图样,文辞象各类工人的技艺,匠师只有掌握了图样,才能取舍由意。文辞的丰富和贫乏在于能否勤勉努力地去寻求。文意的深浅须有定见,自作主 张,即使越出了写作规范,只要能够穷 形尽象。作家的才 华和个性不同,作品风格也不同。所以善于夸张描绘的作家,崇尚浮艳

21、 ;长于透彻说理的作家,注意严密。文辞局促简明的作家,文章格局狭隘;论述朗畅的作家,文章气 势通达。 诗是抒发 感情的。文辞要绮丽华美。赋是铺陈事物的,要明白流畅。碑文是记叙功德的,立言要与人相称。诔文是哀悼死者的,言辞要缠绵悲怆。铭文是规诫 褒赞的,要辞 简意赅而温和柔 顺。箴文是讽刺得失的,辞意要抑扬顿挫,文清理壮。颂赞 是歌功颂德的,要文气舒缓,辞采华茂。 论文是评论是非、褒贬功过的,文意要精密细微,言辞要锋利有力。奏章是臣子向君主陈情叙事的,文辞要和平透彻,雍容典雅。辩说是用来说服别人的,言辞要冠冕堂皇,诱惑力强。虽然各类文体在立意和修辞上有这些区别,但它 们都要意正辞雅。只要辞明意达

22、,把道理 讲清楚,并不要求篇幅的冗长。文章复杂多变,文体格式也常 变化。运思立意要新巧,遣词造句要重修饰。至于声律的互相协调更替,就像五色调 配得当而显得鲜艳一样。声 调变 化多端,本来就不易配置得适当;如果通晓它的变化规律,就会象泉水引入河流那 样 滔滔不绝。如果不按它的 规律变化而牵强附会,辞意就会混乱 颠倒,犹如 错配颜色,污浊而不鲜艳。有的后段与前段的辞意发生矛盾,有的前段侵犯了后段的辞意,有的言辞拙劣而文理还好,有的言辞顺畅而内容 错杂。把把那些不 协调的辞与意分开来,对两方面都好;如果堆砌在一起,那就互相都受到伤害。因此在写作上考辞 选义 要严格认真,仔细考究字句的优劣,在极细微处

23、也要分 别取舍。 对自己写成的文章要 认真检查斟酌,有不妥的内容和言辞要修改纠正,使它尽善尽美。有的文章言辞丰富,内容纷繁,但中心不明确。一篇文章不能有两个中心。多了反而没有什么好处。全篇文章要有 “立片言而居要”的警句,使中心突出,虽然文章的辞句井井有条,也必须有警句才能显 出效果。文章的辞句有条理又有功力,累 赘的辞句少了。这才是一篇不可改动的佳作。有的文章辞藻文思象锦绣那样细密美丽,风格清新,色彩 鲜 明。有的文章辞藻富丽,象彩绣那样绚烂夺目;其感情真切,象激越的琴声般动人。但写得没有特色,和前人的作品差不多。作者虽然独出心裁,但也应注意它人是否在先前写 过了,如果雷同,那就近于剽窃。虽

24、然作者心爱这篇文章,也该把它舍弃。有的句子象开放的芦花,挺立的禾穗,在一篇中超群出众;这些佳句不可多得,它象影子般难以捕捉,音响般难以系留。这些佳句突兀独耸,一般的词语很难和它相称。因为7寻找不到合适的句子与它相配,想把它删去又犹豫不决,舍不得割爱。一篇中佳句虽少,但它能使文章生色,就象宝玉能使山岳生辉,明珠会增加山水秀丽。连那些没有修剪过的榛 ,也因有翡翠鸟的栖居而增光,文章中有少量佳句,犹如把下里巴人同阳春白雪配在一起,虽两者不可相比,我也认为有益于演奏,能使之更加奇丽。有的文章很短,文情不多。孤立地说几句,它和上、下、左、右联系不起来。从上面向下视,冷寂无人,从下面向上望,则空旷无依。就

25、象 弹琴时 把琴的一根弦收得很紧,即使发出激越的声音,而没有其它弦的配合,象清唱没有伴奏一样单调。有的文章把佳句和无力之句混淆,辞句虽美而没有光辉,美丑混合成一篇,好的文辞也受到连累。就象庙堂下的管声吹奏得太快,曲调虽与堂上歌舞相 应,但节奏不同,也很不和谐。有的文章不顾文意去追求新奇,徒然 寻求藻饰和追求细枝末 节, 语言没有真情实感,辞句飘浮空泛,没有根基。就象弦短调急,其音清越,也不会感动人。有的文章放纵不羁,一味追求繁音 艳词,只 图迎合庸俗的胃口,所以声调虽高而曲品低下,可见防露、桑间这类乐曲,纵然悲切感人,然却很不雅正。有的文章文辞清淡简朴,删去不当的描写和修 饰,就象白水煮肉没有

26、滋味,又象 庙堂上的琴瑟,弹奏的都是质朴的古 调, 虽然一人唱三人和,但它雅而不艳,缺乏动人的艺术魅力。灵感到来,文思畅达之际,挡也挡不住;而文思逝去时,留也留不住。文思枯竭,就象影子一样消灭;到来的时候,就似声响的突破。天机悟性突然触动,文思涌来,多得理也理不清。那胸中的思绪象风 一样向外吹出,言辞就象泉水似的从唇边流出。文思象繁茂的草木,前后相继,纷至沓来,只能挥毫来表现了。这样就会文采华美,目不暇接;音韵清越,耳不暇闻。等到文思阻塞时,六情滞涩,心神不安,呆立如枯木,空虚得象干涸的河流。于是又要聚精会神去探索奥妙,振作精神去搜求文思。文理隐晦时愈找愈找不到,文思阻塞时就似抽丝般断断 续续

27、。所以,有时用心去思索还是悔恨很多,有时信手写来,缺点倒很少。虽然文章在我去作,但有时再用心也作不好。因此有时情怀空虚,原因是我没有认识到文思的开通和闭塞的原由!写文章的功用,在于表现万物之理。文章可以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流传到万里之外,而不受疆域的限制,可作为沟通古今 亿万年的桥梁。 优秀的文章可以振 兴文、武之道,宣扬圣人的教化,使之永世不灭 。多么广泛的范 围,多么精微的道理,文章都可以包括进来。文章可以与滋润万物的雨露相媲美,它出幽入微,象神灵般变化莫测。它可以铭刻在金石上,将功业德行传播四方,配上音乐,可以与日月常新。 重要文论观点我们主要应该掌握住下面几点:1、艺术构思说如何进行艺术构

28、思,是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序言中所说的“意称物”阶段,主要是指艺术创作的构思过程,它又包括 构思准备(艺术体验“眼中之竹”)8这就是文赋正文的第一段所论述的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作者须置身于宇宙之中,广泛地 观察事物,并吸收前人名著的精华来颐养自己。循着四季的推移而感叹光阴易逝,看到万物的 变化便引起文思。秋风萧瑟,木叶枯落,就感到悲伤;阳春将至,嫩枝萌发,就觉得喜悦。心怀纯洁,象凛冽的严霜;志趣高尚,象天上的彩云。赞美世

29、代有美德的人;歌 颂先贤的丰功伟绩。博 览库 藏的古今书籍;赞赏情文并茂的佳作。有了深刻的感受,合上书本,拿起笔来, 试着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写成文章。这是一段很精彩的阐述,陆机着重强调玄览、虚静的精神的精神境界和知识学问的丰富积累两方面的内容。提出创作构思的前提条件是,既要深深地观察作为创作对象的外界事物,同时又要饱读前人的诗书,从中陶冶自己的心胸,这样才能写出高境界的文章作品。 构思阶段(艺术构思“胸中之竹”)至于到正式的艺术构思阶段,陆机是这样论述的: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

30、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文章开始构思的时候,要集中心思,专心致志,深思熟虑,旁求博采,让想像张开翅膀,在广阔的天空翱翔。当文思到来时,思绪由朦胧而渐趋明朗。事物也因思绪明朗而越来越纷纷地进入脑海。用尽诸 子百家的言语精华,吮吸六 艺 中最芳润的文辞,让想像飞到天河里安然浮游,也可以潜入到渊泉里去浸润。当构思成熟要用文辞把它表达出来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吐辞艰涩,象把上钩的鱼从深渊里拉出来,慢吞吞的老不出水。有时又很容易,美词隽语接踵而来,象高飞的鸟中箭从云端里坠落

31、下来。要广收历代遗留下来的散文,博采千百年留下的韵文。前人使用过的辞意象晚上才绽开的花蕾,要让它盛开,艺术想像,片刻之间,可纵观古今,也可以历览四境。开头几句是讲艺术构思之始,一定要进入一种用志不分的虚静的精神状态,接下来谈艺术构思的过程,主要是阐述艺术想象的特点,可以说更为精辟。涉及到了从想像活动的开始到艺术形象的构成及其用语言文字使其物质化的全过程。情与物在想像过程中的结合是艺术构思的必然结果。当艺术意象在作家的思维过程中形成之后,就需要用语言文字作为物质手段,使它具体地呈现出来。为了寻找最精彩的,最能充分地表现构思中艺术意象的语言文字,就要“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上天下地,无所不

32、至,并且,它还应当具有独特的独创性。(象这些精彩的古文论段落,希望同学们能够多花些功夫,在理解、弄通的前提下,熟练朗读,甚至背诵下来。) 2、艺术表现说(艺术传达“手中之竹”)9文学创作中的艺术表现,是和艺术构思阶段密切难分的,但大体上还是有个先后的层次,也就是文赋小序中所揭示出的“意称物”和“文逮意”的区别。艺术表现阶段主要是解决“文逮意”的问题。陆机对这一层次的论述,是在文赋正文的第三段: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

33、万物于笔端。始踯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构思成熟后,要按部就班第谋 篇布局,遣 词造句。要尽量掌握描写对象的形象和声音。写法上,可以“ 因枝振叶”,由本及末;也可以“ 沿波讨源 ”由表及里地叙述。或者从隐晦深奥之处入手,逐步阐述;或者由浅 显之处入手, 层层深入。有了形象非构思,有时象虎吼兽奔,有时象龙舞鸟飞。文章遣词,有时随手拈来,选择适当;有时较为困难,推敲再三还是扦格不合。静下心来思考,将各种思绪概括地组织成文,把宇宙的一切囊括在形象之内,收取万物表现在笔端。开始写作前,徘徊不

34、前,吐辞艰涩。 酝酿成熟之后,文思顺利地从笔端流出。文章之意就像树木的主干,能使 树木直立起来;文辞就像枝条和果实,附于主干之上。真正达到内情和外貌相应,内容便会在形式中表现出来。心里高兴就会露出笑容,遇到哀伤就会 叹息。有 时提起笔来一挥而就,有时含着笔尖却苦思不得。创作中的艺术表现阶段,包括如何安排文意和文辞两个方面,即“选义按部”和“考辞就班”,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如何运用文辞来把握文意的问题。陆机论述了在艺术表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种种复杂情况,主张作家要因情适宜,妥善地谋篇布局,形诸笔墨。他的艺术表现理论,阐述得同样精彩。文赋的文学创作理论内容非常丰富,除上面所分析的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两大

35、概括性的论述之外,文中还包括具体的表现技巧层面上的文术论。由于课时限制,本课不能都展开讲解、学习,也不作考核要求。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参考教材的注释自己学习钻研(正文的第六至第十八段都是)。3、文体风格说中国古代文论里的文体风格论,是从上面讲到的曹丕典论论文正式开始的(即“四科八体”说)。但曹丕论述的毕竟简略,到陆机的文赋中,就把这一理论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体现在正文的第五段: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诗是抒发感情的,文辞要绮丽华 美。 赋是铺陈事物的,要明白流畅。碑文是记叙功德

36、的,立言要与人相称。诔文是哀悼死者的,言辞要缠绵悲怆。 铭文是规诫褒赞的,要辞 简意赅而温和柔顺。箴文是讽刺得失的,辞意要抑扬顿挫,文清理壮。颂赞是歌功颂德的,要文气舒缓,辞采华茂。论文是评论是非、褒贬功过的,文意要精密细微,言辞要锋利有力。奏章是臣子向君主陈情叙事的,文辞要和平透彻,雍容典雅。辩说是用来说服别人的,10言辞要冠冕堂皇,诱惑力强。从这种论述可以见出,陆机提出的这个“十体”说,一是比曹丕的“四科八体”说更加细致,更加准确。二是在各类文体的具体排名次时,曹丕是将纯文学的“诗”、“赋”二体排列在八体最后,而把朝廷的应用文体“奏”和“议”放在最前;到陆机的文体论,则把这种次序完全颠倒过

37、来了,最先排列的是“诗”和“赋”,最后才是“论”、“奏”“说”,它说明陆机对审美文学的认识和重视确实比曹丕前进了一步。三是陆机在这里概括十类文体的审美特征时,也远比曹丕具体准确,可以说是地道的文体风格理论了。4、 “诗缘情而绮靡”说“诗缘情而绮靡”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陆机把当时最重要的文体诗歌的审美特征概括为“诗缘情而绮靡”,成为千古名言。所谓“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的,这比先秦和汉代的“情志”说又前进了一步,更加强调了情的成分。这是魏晋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表现。陆机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而尽管有少

38、数封建正统文人对这一理论命题颇有微词,但是绝大多数诗人和文论家都认同这一深刻而又精辟的著名诗学命题。陆机又讲“赋体物而浏亮”,“体物”就是要描绘事物的形象。“缘情”、“体物”就是要诗赋的文学作品注重感情与形象,说明陆机对文学的艺术特征的了解又在前人基础上大大深入了一步。5、其它 论述了作家个性和文学风格多样化的关系。(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作家的才华和个性不同,作品风格也不同。所以善于夸张描绘的作家,崇尚浮艳;长于透彻说理的作家,注意严密。文辞局促简明的作家,文章格局狭隘;论述朗畅的作家,文章气势通达。) 提出艺术技巧方面的几个原则,即构思巧妙、辞藻华美和语言音乐

39、美。(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运思立意要新巧,遣词造句要重修饰。至于声律的互相协调更替,就像五色调配得当而显得鲜艳一样。) 提出了定去留、立警策、戒雷同、济庸音等具体写作方法。提出了“应”、“和”、“悲”、“雅”、“艳”的文学作品艺术美的标准。 对灵感的表现和获得作出了说明。四、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勰(字彦和,465?532?)不但是南北朝时期,而且也是整个中国古代文论史上最杰出最伟大的文学理论家。他所撰写的文心雕龙一书,多方面地总结了前人关于文章写作和文学创作的经验,同时最广泛地汲取了前人的文学和美学思想,从11而构筑成了中国文论史上最全面、最系统的文学理论体系。

40、并且,这部著作在世界文论史和美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已经是中外学者们的共识。例如,鲁迅先生就曾把文心雕龙和西方美学的奠基之作亚里斯多德的诗学相提并论,共誉为世界文论的楷模: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斯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苞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鲁迅诗论题记又如日本学冠东西的著名学者兴膳宏先生也说:文心雕龙规模宏大,体制详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了不起的杰作。在西欧早期的古典文艺理论中,如亚里斯多德的文艺理论,就没有龙著那样的系统性。兴膳宏文心雕龙在日本 文心雕龙构成文心雕龙全书由 50 篇论文组成,共约 37000 字。根据作者刘勰在最后一篇序志中的介绍,以及我们披卷可见的

41、实际情况,这部著作确实有着严密的内在理论体系:1)、前五篇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是全书的总论,即刘勰自己所说的“文之枢纽(关键)”;2)、从第六篇明诗到第 25 篇书记,是 20 篇文体分论,即刘勰自己所谓的“论文叙笔”;3)、从第 26 篇神思,到第 49 篇程器,是专论各种文学思想,包括创作论、风格论、鉴赏批评论、文学史论、作家论等等;4)、最后第 50 篇序志,相当于全书的序言。 重要文论观点文心雕龙一书中阐述的文学理论非常丰富,理论难点也多。我们只能选取其中几个问题来讲解和学习:1、“原道”说即文学的本质论这是刘勰关于文学的根本性质的理论,集中体现在全书第一篇原道,特别是原道的

42、开篇第一大段,精彩地论述了这个文学理论中的重大问题: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12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文”作为规律的体现多普遍!一有天地就有文了,这话怎讲

43、呢?从混沌初开,天地形成之后,日月便如双璧,高悬在天,光芒四射;山川便如锦绣,分布在地,条理分明。这大概便是体现着自然之道的文了。仰 观天上呈现着美丽的景色,俯视地上饱和着绚烂的风光,可以知道天地高下的位置是确定了的,构成这宇宙的两种主体已经产生了。后来加上了集中表现了聪明才智的人,与天地并列 为三,便叫做三才。人是万物的精英,是天地的核心。产生了这作为天地核心的人 类,便 创造了语言;创 造了语言,便出现了文学。这是自然的道理。推而至于万物,无论动物植物,都有其光彩。龙凤凭着鲜艳的麟羽呈现着瑞色,虎豹凭着斑斓的文采构成了英姿。云霞的设色,其美妙超过了画家的点染;草木的开花,其奇丽不必依靠织锦

44、工人的加工。这些难道是人为的粉 饰么?只是自然的文采罢了。至于林中万籁所构成的音响,好像竽瑟相应;泉石冲击 所发出的韵律,有如钟罄相和。所以具备了形体,便构成了纹 理, 发出了声响,便谱成了韵律。无知的无知的物类,尚且斐然成章,有感情的人类,难道就偏偏无文吗?这是一段思辩性很强、同时又极富于才情文采的论说。以这段话为主,刘勰的“原道”说穷根尽源地探索了文学乃至全部人文的深层本质,这就是,从终极意义上说,包括文学在内的所有人文,和天文、地文、以及宇宙万物之文一样,统统都是最深层的事物的本体大“道”之文,也就是“道”的具体表现形态。注意“道”和“文”都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道:宇宙万物内在的

45、普遍自然规律。广义的文:宇宙万物的表现形式。狭义的道: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狭义的文:即“人文”,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文章。刘勰认为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是作为普遍自然规律的哲理之道的体现,人文作为道的体现,和广义的天地万物之文是一致的。(关于这里所谓的“道”的内涵,非常复杂,请参看教材和参考教材)2、“神思”说是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篇。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

46、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13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古人说:“身虽隐居在江湖之上,心思却在朝廷之中。 ”这就叫做想像活动。文章的构

47、思活动,想像是很广阔的。作者静静地思索时,思路就会想到千年以前的历史;当他悄悄地改变脸部表情时,视线好像看到了万里以外的情景;呤咏之间,耳 边好像听到珠玉相碰一样悦耳的声音;凝想之时,眼前好像呈 现出风云变幻的景色。这就是构思时想像活动所得到的成果!所以构思的妙用,能使作者的主观精神与外界物像 紧密结合,一起活动。精神蕴藏在内心,受思想感情的支配;物像反映到耳目中来,靠语言来表现。如果文辞通畅,那么事物的形象就可以得到明确的反映;如果思路受到阻塞,那么精神就不集中了。所以在构思的时候,重要的是清虚和宁静,使内心畅通,精神净化。平 时还要如同储藏珍宝一样积累知识,学会辨明事理来增 强才智,加 强

48、研究 观察,透彻了解事物,训练情致,恰切地运用文辞。然后使通晓奥妙之理的头脑,依声按律来进行写作。这正如一个有独到见解的工匠,根据想像中的形象而运用工具一样。 这 是写作的主要方法,也是谋篇布局的重要方面。在构思开始的时候,各种意念都涌上心头,要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无形的事物刻划出来。作者想像登山,心里便充满着高山的景色;想像观海,胸中便洋溢着大海的风光,不管才华多少,他的构思都将与风云一样驰骋 。刚提笔撰文,真是气势百倍,等到文章写成后,比预 想的打个对折,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因为想像可以自由驰骋,容易想得出奇,语言却比较实在,不易见巧。可 见 意象受思想的支配, 语言受意象的支配。三者

49、密切结合就天衣无 缝,否 则就远隔千里。有时道理就在自己心里,却到域外去寻找;有时意义就在眼前,却又象 远隔山河。所以,要训练思维,锻炼技巧,不要苦思冥想:有了一定的文采,又掌握好写作规律,就不必 劳苦自己的心思了。神思篇列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重点论述了: 艺术思维中的想像问题。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所以构思的妙用,能使作者的主 观精神与外界物像紧密结合,一起活动。)的创作观。 志气和辞令在想像活动中的作用,即想像活动的动因和结果。 思维和语言的非对应关系。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刚提笔撰文,真是气势百倍,等到文章写成后,比预想的打个对折,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因为想像可以自由驰骋,容易想得出奇,语言却比较实在,不易见巧。3、“体性”说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