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钣金折弯展开系数计算.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57226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钣金折弯展开系数计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钣金折弯展开系数计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钣金折弯展开系数计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钣金折弯展开系数计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钣金折弯展开系数计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 . 目 的统 一 展 开 计 算 方 法 ,做 到 展 开 的 快 速 准 确 .二 . 适 用 范 围NWE 冲 件 样 品 中 心 .三 . 展 开 计 算 原 理板 料 在 弯 曲 过 程 中 外 层 受 到 拉 应 力 ,内 层 受 到 压 应 力 ,从 拉 到 压 之 间 有 一 既 不受 拉 力 又 不 受 压 力 的 过 渡 层 -中 性 层 ,中 性 层 在 弯 曲 过 程 中 的 长 度 和 弯 曲 前 一 样 ,保 持 不 变 ,所 以 中 性 层 是 计 算 弯 曲 件 展 开 长 度 的 基 准 .中 性 层 位 置 与 变 形 程 度 有 关 ,当 弯 曲 半 径

2、 较 大 ,折 弯 角 度 较 小 时 ,变 形 程 度 较 小 ,中 性 层 位 置 靠 近 板 料 厚 度 的 中 心处 ,当 弯 曲 半 径 变 小 , 折 弯 角 度 增 大 时 ,变 形 程 度 随 之 增 大 ,中 性 层 位 置 逐 渐 向 弯 曲中 心 的 内 侧 移 动 .中 性 层 到 板 料 内 侧 的 距 离 用 表 示 .四. 计算方法展开的基本公式:展开长度=料内 +料内+补偿量一 般 折 弯 :(R=0, =90) L=A+B+K1. 当 0T0.3 时 , K=02. 对 于 铁 材 :(如 GI,SGCC,SECC,CRS,SPTE, SUS 等 )a. 当

3、0.3T1.5 时 , K=0.4Tb. 当 1.5T2.5 时 , K=0.35Tc. 当 T2.5 时 , K=0.3T3. 对 于 其 它 有 色 金 属 材 料 如 AL,CU:当 T0.3 时 , K=0.4T注 : R2.0 时 , 按 R=0 处 理 .一 般 折 弯 (R 0 =90)L=A+B+KK 值 取 中 性 层 弧 长1. 当 T1.5 时 =0.5T2. 当 T1.5 时 =0.4T中 性 層l一 般 折 弯 (R=0 90)L=A+B+K1. 当 T0.3 时 K=02. 当 T0.3 时 K=(/90)*K注 : K 为 90 时 的 补 偿 量u一 般 折 弯

4、 (R 0 90)L=A+B+K1. 当 T1.5 时 =0.5T2. 当 T1.5 时 =0.4TK 值 取 中 性 层 弧 长注 : 当 R2.0, 且 用 折 刀 加 工 时 , 则 按 R=0 来计 算 , A B 依 倒 零 角 后 的 直 边 长 度 取 值lZ 折 1(直边段差).1. 当 H5T 时, 分两次成型时 ,按两个 90折弯计算2. 当 H5T 时, 一次成型, L=A+B+KK 值依附件中参数取值Z 折 2(斜边段差).1. 当 H2T 时, 按直边段差的方式计算, 即: 展开长度=展开前总长度+KK=0.22. 当 H2T 时, 按两段折弯展开( R=0 90).

5、l抽 孔抽孔尺寸计算原理为体积不变原理,即抽孔前后材料体积不变;一般抽孔 ,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参数见右图 (设预冲孔为 X, 并加上修正系数0.1): S(H2S0.1)+ S2/4 (D+d)/2= (D2X2)T/4 X2=D24S(H2S0.1)+ S2(D+d)/(2T) X= D24S(H2S0.1)+ S2(D+d)/(2T)1. 若抽孔为抽牙孔(抽孔后攻牙), 则 S 按下列原则取值:T 0.5 时取 S=100%T0.5,其 直 壁 部 分 按 90折 弯 展 开附 件 一 :常 见 展 开 标 准 数 据1. 直边段差展开系数 H T0.50.81.01.21.51.62

6、.03.20.50.10.80.20.10.11.00.50.20.20.20.20.21.51.00.70.50.30.30.30.30.22.01.51.21.00.80.50.40.40.32.52.01.71.51.31.00.90.50.43.02.52. 2.01.81.51.41.00.53.5 2.72.52.32.01.91.50.64.0 3.23.02.82.52.42.00.84.5 3.73.53. 3.02.92.51.35.0 4.03.83.53.43.01.82. 常 见 抽 牙 预 冲 孔 孔 径 一 览 表規 格料 厚 M3M3.5M4M5#4-0#6-3

7、2#8-32T=0.81.61.31.21.21.41.31.0T=1.02.01.91.61.71.81.71.5T=1.22. 2.32.12.12.12. 2.0說 明 :1. 以 上 攻 牙 形 式 均 為 無 屑 式 .2. 抽 牙 高 度 :一 般 均 取 H=3P,為 螺 紋 距 離 (牙 距 ).3. N 折 展 开 系 数T H0.5 0.8 1.0 1.2 1.50.5 1. 1.92 2. .4 2.70.6 1.6 2.08 2.37 2.57 2.80.7 1.82 2.4 2.54 2.73 3.040.8 1.98 2.4 2.71 2.89 3.210.9 2.

8、14 2.56 2.8 3.05 3.71.0 2.30 2.7 3.05 3.21 3.51.2 2.63 3.0 3.1 3.5 3.811.5 3.12 3.48 3.70 3.90 4.2一 . 目 的统 一 展 开 工 艺 处 理 方 法 ,做 到 展 开 的 快 速 准 确 .二 . 适 用 范 围NEW 冲 件 样 品 中 心 .三 . 工 艺 处 理 标 准1. 转 角 处 的 弯 曲 面 ,展 开 时 须 断 开 或 截 断 ,如 下 图 所 示斷 開 K截 斷R A B注 :1)外 转 角 处 理 如 图 A 所 示 ,展 开 后 k为 展 开 前 转 角 内 R 弧 长

9、, 底 部 转 角 边界 取 内 R 投 影 .(当 R 2 时 ,k段 长 度 作 截 断 处 理 ,只 保 留 直 边 展 开 .)2)内 转 角 的 展 开 处 理 依 加 工 方 式 来 决 定 是 否 截 断 ,若 采 用 折 床 加 工 ,则 截断 方 式 见 图 B 所 示 ,将 转 角 处 材 料 去 除 .2.产 品 展 开 后 未 倒 圆 角 部 分 , 一 律 按 R0.5 作 圆 角 处 理 .3.展 开 后 为 线 段 的 部 分 , 将 其 处 理 成 下 图 所 示 工 艺 孔 形 式 :改 成 工 藝 孔注 :工 艺 孔 宽 度 取 0.5 或 1.0.4.折

10、床 加 工 对 展 开 的 要 求折 床 折 弯 加 工 的 一 般 形 式 如 下 页 附 图 A 所 示 ,其 中 V 为 折 床 下 模 V 槽 的 宽度 . V 槽 的 选 择 与 料 厚 有 关 ,其 最 小 折 边 尺 寸 受 V 槽 的 限 制 , 其 关 系 如 下 页 附表 一 所 示 : 后 定 規VSLT附 图 A90 30料 厚 最 小 折 邊 V槽 規 格 最 小 折 邊 V槽 規 格0.10.4 1.0 20.40.6 1.5 3V2. 3V0.70.9 2.0 4 2.5 40.91.0 2.5 5V1.1.2 3.0 6 3.4 6V1.31.4 3.5 7V5

11、.0 8V1.51.6 4.0 81.72.0 5.0 10V2.12.5 6.0 122.63.2 8.0 16V3.5.012.5 255.16.416.0 32V附 表 一1) 当 折 边 料 内 尺 寸 小 于 上 表 中 最 小 折 边 尺 寸 时 ,折 床 无 法 加 工 ,此 时 可 将 折边 补 长 至 最 小 折 边 尺 寸 ,折 弯 后 修 边 ;2) 折 床 下 模 的 最 小 厚 度 为 6.5mm,受 此 限 制 ,工 件 内 部 的 折 床 加 工 部 分 孔 口 不 得小 于 6.5mm,否 则 须 将 孔 口 扩 大 或 考 虑 用 易 模 成 形 ,如 附 图

12、 B 所 示L.附件一: LASER /NCT 加 工拉 絲 /研 磨 處 理 前 加 工 /折 床 加 工電 鍍 鉻 (磷 )酸 鹽 皮 膜 處 理 烤 漆 處 理油 印 包 裝 等 后 續 工 序注: a).本示意图仅表示一般加工及表面处理流程 , 若有其他加工工序, 则按实际情况加入.b)为防止五金件被腐蚀, 铆钉工序必须在皮膜处理或电镀之后进行.c)拉丝处理要求处理表面平整, 故在 LASER/NCT 工序后进行, 且 NCT 加工部分不 得有抽孔凸点等.一 . 目 的规 范 LASER 工 程 图 面 ,达 到 作 业 的 快 速 准 确 .二 .适 用 范 围NWE 冲 件 样 品

13、 中 心 .三. 图 面 标 准1.除 非 特 别 指 明 ,工 程 图 毛 刺 面 一 律 向 下 ;2.主 视 图 本 工 程 LASER 加 工 像 素 放 在 0 层 ,前 次 加 工 像 素 放 在 对 应 的 加工 图 层 ;3. 若 作 二 次 加 工 , 则须追加定位治具孔 (一般取工件最大外形 ), LASER 图按像素加工次序拆分为多张图纸, 图档命名参照CAD 档案管理作业标准.在后续的 LASER 工程图中, 前次 LASER 加工的像素置于 LASER 层, 本次加工像素(包括治具孔) 置于 0 层; 治具孔线型改为 DASHDOT; 治具内孔最右与最上边的线段向外偏

14、移 0.1mm.4. 尺 寸 标 注 :a. 标注形式以 UNIT2 为准;b. 以像素最大外形尺寸的左下角点作为原点, 用坐标标注方式标注;c. 所有圆孔尺寸 工件最大外形尺寸 外形边界尺寸均须标注; d. 当 工 件 展 开 后 外 形 相 似 而 实 际 不 对 称 时 ,在 二 次 加 工 工 程 图 中 一 定 要标 注 不 对 称 处 的 尺 寸 , 并 在 NOTE 中 注 明 工 件 不 对 称 .5. DXF 档输出完成 LASER 工程图后, 关闭除 0 层外所有图层, 将图形以 R12 版本的 DXF 输出, 档名与原图名一致.四 . 目 的规 范 NCT 工 程 图 面

15、 ,达 到 作 业 的 快 速 准 确 .五 .适 用 范 围NWE 冲 件 样 品 中 心 .六. 作 业 标 准1.受 现 场 加 工 模 具 的 限 制 ,NCT 加 工 范 围 如 下 :可 冲 制 材 料 及 板 厚 :铁 : 0.62.0 铝 : 0.62.3冲 孔 最 小 孔 径 1.5, 狭 缝 最 小 宽 度 1.5;可 冲 制 的 外 R 倒 角 :R2.0 ,R3.0 ,R4.0 ,R5.0 ,R6.0 ,R7.0 ,R8.0 ,R10.0;可 使 用 的 特 殊 刀 参 见 附 件 一 .2.本 次 加 工 像 素 分 别 置 于 0 层 HIDDEN 层 , 前 次

16、加 工 像 素 放 在 对 应加 工 图 层 ; 成 形 部 分 必 须 画 出 剖 视 图 . 剖 视 方 向 一 律 向 左 或 向 上 ;3.图 中 须 注 明 加 工 前 毛 刺 面 方 向 .4.尺 寸 标 注 采 用 坐 标 标 注 方 式 , 标注形式以 UNIT1 为准; 图 中 只 标 注NCT 加 工 部 分 的 尺 寸 及 最 大 外 形 尺 寸 , 尺 寸 尽 量 标 注 齐 全 ;坐 标 原 点 由 NCT 机 床 夹 爪 (X 向 可 移 动 )和 侧 定 位 板 (固 定 )决 定 , 图 面标 注 坐 标 原 点 必 须 和 NCT 机 器 原 点 一 致 ,如

17、 下 图 所 示 :坐 標 原 點 X側 定 位 板 Y工 件夾 爪 危 險 區 域注: 侧 定 位 板 的 位 置 尺 寸 如 图 所 示 , 与 其 相 接 触 的 那 条 边 作 为 X 向 零线 .5. 二 次 加 工 时 为 防 止 加 工 时 伤 及 夹 爪 , 当 前 加 工 像 素 必 须 在 Y80.0的 区 域 , 以 避 开 危 险 区 域 .6. 当 工 件 展 开 后 外 形 相 似 而 实 际 不 对 称 时 , 二 次 加 工 工 程 图 中 一 定 要标 注 不 对 称 处 的 尺 寸 , 并 在 NOTE 中 注 明 工 件 不 对 称 .7. DXF 档输出

18、完 成 NCT 工 程 图 面 后 , 关 闭 除 0 层外所有图层, 将图形以 R12 版本的 DXF 输出, 档名与原图名一致.一 . 目 的规 范 前 加 工 工 程 图 面 , 达 到 作 业 的 快 速 准 确 .二 . 适 用 范 围 NWE 冲 件 样 品 中 心三 . 图 面 作 业 标 准前 加 工 图 面 主 要 由 主 视 图 (展 开 图 ),剖 视 图 ,加 工 明 细 表 构 成 ,在 作 业 过 程 中 ,须 作 到 以 下 几 点 : 1. 主 视 图 毛 刺 面 向 下 , 剖 视 图 剖 视 方 向 一 律 向 上 或 向 左 ;2. 所 有 前 加 工 部

19、 分 ,须 在 加 工 明 细 表 中 注 明 , 加 工 明 细 表 格 式 范 例 如 下 :ab反 面 壓 螺 母 客 戶 提 供 2底 孔 5.4a向 下 抽 形 SECTION A-1代 號 加 工 性 質 規 格 大 小 數 量 備 注(1).代 号 用 小 写 英 文 字 母 aa bb ,并 且 在 主 视 图 中 对 应 像 素 附 近 标 识(2).加 工 性 质 及 规 格 大 小 按 附 件 一 填 写 :3. 所 有 抽 形 (不 包 括 凸 点 )均 须 作 剖 视 图 ,并 标 注 高 度 ,图 例 参 见 附 件 一 , 并 在 明细 表 中 填 写 剖 视 编

20、 号 (如 : SECTION A-A ), 剖 视 图 放 置 于 对 应 加 工 区 域 附 近 ,便 于 查 找 (注 :剖 视 图 须 放 在 主 视 图 外 ), 并 在 剖 视 图 下 注 明 剖 视 类 型 比例 数 量 (隔 行 书 写 ), 如 附 表 一 所 示 : 注 : 所 有 英 文 均 大 写 ; 若 比 例 数 量 均 为 1, 则 比 例 数 量 可 不 写 .4. .尺 寸 标 注尺 寸 标 注 采 用 坐 标 标 注 方 式 (以 最 大 外 形 左 下 角 为 原 点 ), 标注形式以 UNIT2为准; 主 视 图 标 注 展 开 外 形 尺 寸 ,本 次

21、 加 工 像 素 尺 寸 ; 剖 视 图 尺 寸 标 注 参 考 附件 一 .附 件 一图 例 加 工 性 质 规 格 填 写 说明向上抽形 注明剖视图编号 须作剖视图向下抽形 注明剖视图编号 须作剖视图向上凸点(D40.0时, 易模横向装夹 , 按实际所需尺寸设计易模2.2 折床易模闭合高度( 包含料厚)80.0mm,现场加工时,可一次架多副模具,减少架模次数.2.3 定位选择: 优先选择产品外边作为定位边 ,其次选择小折前端缝隙 (隙宽1.0, 否则不须定位); 如下图所示: 优先选择 A 处(定位高度 3.0,宽度 3.0) ,其次选择 B 处 (定位高度 3.0);2.4 当横向装夹易

22、模厚度超过 10mm 时,须在易模中心处增设定位孔(6.10). 2.5 当本体材料为料厚 0.3 以下的马口铁或不锈钢时, 在设计易模时成形部分角度须增加 5的回弹量;2.6 用易模成形时, 易模成形部分高度比成形部分设计高度增加 0.2, 以保证有足够的回弹量;2.7 当段差部分宽度30.0 时, 用折床易模加工, 当宽度 30.0 时, 用压板易模加工.2.8 易模材料的选用:当料厚小于 2.0 时, 选用 SUS301GI 材料;当料厚大于 2.0 时, 选用 SPHC, 并且优先选用 2.03.04.05.06.08.0等模具厚度 附件一: 易模设计标准数据A B注: 图中 T 为本

23、体板厚.一. 目的规范 LASER CAM 作业,使切割工件符合工程图面要求,并达到作业的快速统一.二. 适用范围NWE 冲件样品中心.三. 相关定义LASER CAM: 计算机辅助激光加工编程 .PART: 附带激光加工参数的图形.JOB: 将 PART 排列到板材上生成的文檔 .LCC 文檔 : 激光加工专用程序代码文文件.引线: 为避免在激光切割初始穿孔时对产品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 ,而在废料区预先切割的一段距离.脉波穿孔: 在初始穿孔阶段,激光机以脉波方式输出功率 ,采用这种方式可获得良好的穿孔质量,一般用于厚板,微孔及单线切割,特殊材料的切割.直接穿孔:在初始穿孔阶段,激光机用激光光直

24、接将板材击穿 ,采用这种方式可缩短穿孔时间.脉波切割: 在切割过程中,激光机以脉波方式输出功率 ,采用这种方式可获得好的切割质量,一般用于厚板微孔切割和特殊材料的切割.连续切割: 在切割过程中,激光机以连续波的方式输出功率 ,采用这种方式可缩短切割时间.一般情况均采用该种方式加工.四. 作业标准(一)PART 部分.该部分内容规定了从 DXF 档读入到附带加工参数图形完成的过程中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1. DXF 档输入(1) 确认输入的 DXF 文件与对应工程图是否相符, 是否有遗漏或增加像素.(2) 检查 DXF 文件是否有断线断点和重迭线,若有则应对其清除及串接.(3) 将图形最大外形之左

25、下角点置于(0,0) 点.2. 切割方式的选择切割方式有如下几种:连续切割脉冲切割刻蚀.(1) 下列情形应选有脉冲切割方式:A:切割材质为马口铁(SPTE).B:切割直径小于料厚之圆孔.C:切割厚度大于 4mm 的材料.(2) 图面有要求刻字 线及图案标记的部分,选用刻蚀方式.(3) 其作余一律用连续切割方式.3. 引线方式的选择(1) 一般情况下 , 引割线长度设定为 5mm, 采用直线切入及直接引出方式. 小工件引割长度可适当减少. 在下列情形中,必须设定为脉冲穿孔方式:A:单线切割.B:切割直径小于料厚之圆孔.C:切割材质为马口铁(SPTE).D:切割厚度大于 4mm 之材料.(2) 引

26、割线位置的设定应考察到散热及节省材料之因素.不得将引线设在尖角圆弧及易模成形定位边之部位.4. 切割路径设定及调整(1) 选择路径优化之选项 .(2) 尽量避免经过已加工的孔.(3) 加工网孔类形的孔时 ,选用飞行切割方式.5. 加工像素的补正设置应特别注意二次加工像素单线未闭合轮廓的补正设置, 其方式分为:自动补正左补正右补正和不补正. 具体操作参见LASER 切割补正设置作业标准.(二) JOB 部分1. 确认插入相同版次的对应 PART 工件, 并确认材料与相应板材规格的一致性.2. 工件必须放置于板料之左下角点,且排版时应考虑用料经济性. 一般情况下, 工件与板料边界离设定为 10mm

27、, 工件间的安全距离设定为 5mm.3. 一张板上排一种工件(即一种工件生成一个.LCC 文檔).(三) 后处理及 NC 代码输出1. 可依据工件之材质料厚选择恰当之激光加工参数, 生成一份工作报表, 可从中获取单件切割工时, 材料利用率等数据.2. 模拟切割, 检查是否有异常情形发生, 在档案总管中打开相应之.LCC 文, 检查工件排版有无异常,3. 依据切割方式之不同, 正确修正 M 指令.(四).相关文档管理应正确管理存放作业过程中生成之各种文档. 具体操作参见激光档案管理作业标准一. 目的规范 NCT 程序转换作业, 使作业快速规范, 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各工程图面要求.二. 适用范围N

28、WE 样品中心.三. 作业标准1. 准备工作1) 在程序转换工作前, 先取得工件图纸相应 DXF 文文件等资料2) 评估工件图纸的加工工艺, 检查是否有合适刀具及工程排配的合理性.2. 图形编辑部分1) 确认输入的 DXF 文件图形是否与工程图面一致, 有无遗漏或增加像素.2) 必须对输入之图形进行消除重迭线并串接处理, 以使图形便于加工.3) 将编修好的图形原点,搬移至规定位置.A 下料加工将图形最大外形之左下角点移至(20,100)点.B 二次加工像素将 X 向Y 向靠位边延长线交点移至(0,0)点.4) 生成并存储.GRP 文檔.3. 排刀加工部分1) 选用 “自动排刀”选线选圆弧等排刀加工指令对图形进行排刀,在这一部分作业中,需做到以下几点:A 确认刀具选用是否正确,注意刀模数量.B 确认刀具安装是否正确,注意刀具型号匹配.C 确认排刀时是否有废料留落于工作台上,应采用全冲落或留料连接.D 确认是否正确设置留料或架桥.E 有特殊刀具时, 应正确添加 M 指令.2) 进行刀具路径仿真.检查刀具编排是否合理.应注意以下几点:A 排刀应遵循:先小后大,先圆后方,先常用后特殊的一般原则.刀具尽量做到少选, 选刀尽量往大的方向选, 并保证切边总长不小于所选刀具长度的 1.5 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