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特征总体把握:1、八个重要社会转型期阶段春秋战国唐宋元明清18401870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19491956年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2、几个时间节点世界1640年1765年1895年1933年1961年1967年1991年中国1927年1956年1978年,3、地方史朱熹林则徐4、复习原则运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归纳阶段特征,并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归纳其表现。进行中外联系对比。运用全球史观,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考察。,重要社会转型期阶段知识整合一、前5前3世纪 (一)中国-春秋战国(前771-前475年-前221)总特征:中华文明的奠基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
2、会转向封建社会) 1、经济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铁农具、牛耕出现和推广,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生产力巨大提高。生产关系的变化- 井田制破坏,土地私有制形成, 小农经济建立。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2、政治社会大动荡-诸侯争霸,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社会大变革-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破坏,社会改革变法,中央集权制雏形形成,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3、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构成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核心)。 诗经和楚辞-奠定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二)世界古代希腊罗马(前6世纪-前5世纪)总特征: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发展古代西方文明的起源-人文精神的起源1、经济工商
3、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海外殖民活动。2、政治 (1)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成为西方文明的起源。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6年) -雅典民主制的确立。伯里克利改革(公元前5世纪中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2)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十二铜表法(前449年)-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公民法-万民法3、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中叶)苏格拉底(三)中外联系对比1、孔子与苏格拉底比较2、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比较3、百家争鸣人文思想与古代希腊人文精神比较4、孔子思想对启蒙思想的影响,二、唐宋元朝代:隋朝:5
4、81-618年唐朝:618-907年宋元:960-1368年总特征:中华文明的高度繁荣1、政治(国家从统一到分裂再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完善 (1)隋唐三省六部制-中央集权制走向成熟 (2)科举制-将人才诱入最高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3)元代行省制-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两大趋势:中央-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利日益加强,2、经济与文化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峰,领先世界(1)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制瓷业:唐三彩 与两大系统: 南青北白 ;宋五大名窑和景德镇。纺织业:棉纺织业是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柔软结实的棉布日益流行。商品经济发达-具
5、备近代社会特质:“草市”;两宋市坊界限突破时空的限制,商业街形成;市向农村发展,并脱离政府直接监管;夜市、草市更繁荣。海路、陆路丝绸。清明上河图描述北宋东京商业繁荣。市民生活,(2)思想文化思想:宋代理学(朱熹)。科技:古代中国科技高峰-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唐宋的火器;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文学:唐诗、宋词、元曲-市民阶层文化兴起。书法:绘画:风俗画为最大亮点,代表作清明上河图;文人画。世界:中世纪欧洲黑暗统治-基督教神权统治中外联系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三、1418世纪中国明清(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特征:农业文明(中华文明)走向衰落(并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统一多民族
6、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西欧特征:资本主义兴起-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政治中国明清:专制皇权发展到顶点-明朝内阁制度和清朝军机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国家大统一、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康熙帝政迹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40开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代议制建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与完善;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国。,2、经济中国明清:商品经济活跃:商业市镇兴起(苏州、汉口);出现区域性的实力雄厚的大商帮。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并不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政策。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
7、形成和拓展-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3、外交(国际关系)中国明清:实行闭关政策;开始反抗外来侵略。欧美: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一体化;早期殖民扩张英国成为殖民霸主。,4、思想中国明清:思想文化专制-儒学走向极端(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西学东渐;反君主专制思想的产生。欧美:人文主义精神发展-文艺复兴复兴、宗教改革发展、启蒙运动成熟。5、文化中国明清:传统科技领先-总结性古典文化;小说创作的兴盛;京剧的形成。欧美:17世纪近代科学产生牛顿力学体系,中外联系对比:1、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发展缓慢原因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社会制度自然经济、君主专制制度。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思想专制八股取士
8、2、中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本质区别君权的起源观民本:君权天授民主:君权民授-统治者产生于人民,应由人民通过契约的方式而产生。君王的责任民本:君主对天负责民主:统治者对人民负责 国家主权民本:主权在君-人民是君王统治的对象民主:主权在民民本主义思想强调“民本”,又强调君权。,四、18401870年(一)世界总特征:工业文明( “蒸汽时代”)的到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经济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完成-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政治资本主义代议制发展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本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
9、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国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社会主义运动兴起-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1871年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3、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达尔文进化论。4、文学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英国拜伦19世纪中叶现实主义-法国巴尔扎克,俄国托尔斯太5、国际关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霸主。(二)中国总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与加深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经济经济结构变动-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出现;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中国近代工业(民族工业)兴起-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
10、起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60、70年代)。,2、政治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中国人民开始反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并掀起大规模的反清斗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新的阶级关系变化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产生。3、思想新思想萌发林则徐、魏源迈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4、外交从闭关政策到被迫开放5、传统生活方式变化西装、西餐、洋楼出现。中外联系对比:工业革命对中国全方位的影响,五、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世界总特征:工业文明进入“电气时代”西方资本主义从自由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1、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1、; 垄断组织形成。资本主义瓜分世界市场和资本输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政治资本主义代议制发展完善 19世纪末,内阁权力膨胀,成为议会中的“第三院”;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社会主义运动发展-1871年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917年十月革命诞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思想文化列宁主义。爱因斯坦相对论-1905年狭义;1916年广义普朗克量子理论-1900年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19世纪70年代印象派绘画-莫奈、荷兰凡高电影、电视-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1926年英国贝尔德。4、国际关系帝国
12、主义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世界市场(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二)中国总特征(1895-1919年)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18951898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2、政治民族危机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完全形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中华民族抗争进入高潮-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戊戌变法(1898年)。资产阶级成为此间近代化的中坚力量,推动政治民主化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改良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资产阶级革命派追求革命和民主共和国;
13、辛亥革命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推翻了清王朝,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思想文化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深入-学习西方的发展趋势:从“器物”-制度(君主立宪和三民主义)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1915-1919年),4、生活习俗-中西合璧服饰方面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装:旗袍。习俗风俗方面-婚嫁习俗:婚姻自主;丧葬礼俗: 趋于简化;其它社会习俗: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公历;社交礼仪:点头鞠躬、握手。中外联系对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六、19491956年美苏两极为主的世界格局形成;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信息时代”。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
14、发展(20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和关贸总协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2、政治两极(冷战)格局形成 “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的成立。华约的成立。,3、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二)新中国初期总特征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化、民主政治)的启动1、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化三改”。“一五”计划(19531957年)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三大改造(19531956年)建立社会主义
15、公有制,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2、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就性质而言,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就实质和发展方向,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外交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一边倒”的方针。外交走向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4、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中外联系对比:两极格局对中国的影响美、苏对华态度苏联体制对中国的影响,中苏经济建设比较,七、20世纪70年代(一)世界总特征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战略收缩世界多极化趋势形
16、成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不结盟运动兴起(1961年).(二)中国总特征从“文革”到改革开放中外联系对比:中国改革与苏联改革、西欧社会改革中苏美三国关系的变化及原因,八、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世界总特征1、经济方面: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加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盟- 1967年欧洲共同体; 1993年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 1989年。经济全球化:原因、表现、评价、实质。2、政治方面: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二)中国总特
17、征改革开放新时期1、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积极参加世界经济合作与交流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1年);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2、政治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一国两制”的构想促成港澳的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3、外交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4、思想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
18、成完整体系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0年提出。中外联系对比: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与地位,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418世纪60年代时代特征:西方:天主教统治下的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中国:封建制度达到鼎盛并走向衰落。文明史观:西欧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资本主义兴起。中国农业文明处在世界前列。全球史观:人类从相对隔绝逐渐走向联合。中国与西方文明相对隔绝。特点:东西方文明各自发展,体现文明的多元化。,二、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18世纪6019世纪70年代时代特征:西方英国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开始。特点:东西方文明差距逐渐拉大,并开始碰撞与交流。三、1895年-甲午战争开始19世纪7020世纪处时代特征: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四、1991年-苏联解体时代特征:世界政治-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时代真正到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市场经济模式被普遍采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