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合理的平等造成不公平公平和正义是人类社会锲而不舍追求的永恒目标,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思想源泉。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在西方还是在东方,或者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公平正义问题本身就是衍生于人类社会群体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不公平不急能源与平等的人遭到了不平等的对待,还在于不平等的人被平等的对待了。我个人对这个观点是赞成的。公平指待人处事中合情合理的态度,即合乎人的正当感情和道义之理,是侧重调解人们交往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社会公平,是就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而言的,体现的是人们之间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社会公平体现的是人们之间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不公平现象是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
2、社会的和谐。例如,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中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不公正现象: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社会弱势群体生活条件的改善缓慢,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等等。正是这些社会正义问题的表现,由此导致的“仇官” 、 “仇富”等等不健康的社会心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当平等的人遭到了不平等的对待的时候,便成为不公平。据世界银行、国家统计局和有关学者专家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约为 0.350.45,并认为中国进入了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行列。个人收入分配不合理,社会群体出现了“暴富群体”和待救济“新贫困阶层”,分配秩序混乱。这表明了众多工作在一线了劳动者他们的汗水付出,并没有换来他们应得的劳动成果,绝大多
3、数的劳动成果被上层阶级所攫取,这对勤劳的劳动者来说就是一种不公平。除此以外,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等问题突出,这都表明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得不到保障。这些现象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当不平等的人被平等的对待了,同样也是一种不公平。在计划经济之下,平均主义思想盛行,建立人民公社,吃大锅饭,追求一大二公。这看似追求平等,实际上却离平等的含义越来越远。事实证明无视人民劳动差异性,一味的追求平均,难以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平不是绝对的公平,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公平,维护社会公平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是必要的条件。程敏13 经济学班2014 年 5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