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虚词,中考文言文阅读虚词用法复习,1.焉 心不在焉 忽啼求之,父异焉 且焉置土石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寒暑异节,始一反焉 不复出焉,2且,且焉置土石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面山而居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并列,顺承,修饰(状中),转折,假设,而,虚词,连词:并列,递进,顺承,转折,目的,修饰,【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而后】才,方才。 如: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
2、更进一层的意思。 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既而】不久,一会儿。 如:既而儿醒,大啼(促织),3、乎,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句中“乃”字的义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C、乃重修岳阳楼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是” B、“才”,副词。 C、“于是” D、“竟、竟然”,D,4、乃,16则,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曹操比于
3、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 连词。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 连词。3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连词。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译为“可是“却“ 连词。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 副词。6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译“是“就是“ 副词.7.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5、其,则亦教其以父志为(作为)志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吾亦望其言是实 今则又望其真有 汝其勿悲,(他们,人称代词),(这,指示代词),(他,人称代词),(它,代词),(副词,表希望语气,“可”),
4、5其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名为鹏 其负大舟也无力,用在选择问句中,是还是; 代词,它的; 代词,它,指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皆出于此乎其可怪也欤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代词,他,他们 代词,表远指,那 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其,总结文言虚词“其”的用法,1、代词 (1)他 他们 它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他的 他们的 它的 例:“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那 那些 例:“入之愈深,其
5、进愈难”“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4)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我、自己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问其深,指“好游者”。,2、语气副词 (1)表反问语气,意为“难道”、“岂”。 例:“其孰能讥之乎?” (2)表估计、推测等语气,意为“大概” 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表祈使语气,意为“还是”。 例:“吾其还也”,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代词,意为“其中的”。,【何其】译为“多么”。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6、且,【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例: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且如】就像。
6、例: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7、若,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 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鸿门宴)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1、动词,像,好像。 2、代词 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3、代词 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4、连词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5、连词 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6、连词 至,至于,补充复合词,【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指挥若定。(赤壁之战)
7、【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车后若干递送夫。,8.所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 某所,而母立于兹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所十动词,表名词意思,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助词、“为所”表被动,被。 名词、处所,地方 助词、“所”十动词十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相对于“的”。,其他词性: 1、表大概的数目。 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 2、假若,如果。 余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所在】 1.到处。 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2.所在之处,处所。 原来有这等一个所
8、在,且回衙去(闺塾)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9.为 何以伐为? 恐为操所先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wi,语助词,呢 介词,被 Wi,介词,在,为 为击破沛公军且为之奈何今人方为刀俎 何辞为,替、给,对付,是,句末语气词,为,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能为公已乱今尚书恣卒为暴,(做官)(替)(成为),为之请制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为,wi介词,替,给,wi动词,当作,wi动词,作,任,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以为,认为 判断词,是。,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
9、被”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4对,向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动词,介词,“为”的用法、意义,补充其他词性,连词 表假设 今译为:如、如果 例释:秦为知之,必不救也。战国策秦策,虢叔死焉 姜氏欲之,焉辟害 君何患焉,焉,兼词,于之,在那里,疑问副词,怎么,句末语气词,呢,(一)代词。 1相当于“之”。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割鸡焉用牛刀(论语),(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
10、之间(赤壁赋,文言虚词,11.也,【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12以,【以为】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把作为或制成。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12以 以沛公言报项王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介词,把; 介词,用; 介词,凭;
11、,以 请以战喻 可以无饥矣 斧斤以时入山林 申之以孝悌之义,用,介词 凭借,介词 按,按照,介词 把,用,介词,以,1.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2. 樊哙侧其盾以撞。 3.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4.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5. 皆以美于徐公。,1,连词,连接两个并列成分,可译为 “而” 2连词 承接关系 3连词 表示目的关系 4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 5动词 以为,认为,以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因为,连词 连词,以致 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连
12、词, 来,以便 因为,介词 介词, 把,蒙故业,因遗策 因击沛公于坐 因河为池 廉颇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动沿袭,实词,13因,介趁着,介凭借依据,介经由凭借,1.指出与例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1)例:因击沛公于坐( ) A.蒙故业,因遗策 B.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C因河为池 D.相如因持璧却立,B, 五、一词多义 因 因言曰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趁机,于是, 就,因,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仍)(于是),14、于,游于赤壁之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表被动),(从),(在),(在),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室西连于中闺
13、其制稍异于前,于,在,和,比,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对,从,在,介词,引出对象,不译,在,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比,介词 对,介词 在,介词,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前者是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从 后者引进比较的对象,比引进动作对象,对、向,于,余威震于殊俗 陈涉之位,非尊于,介词,在,介词,比,其皆出于此乎 拜送书于庭 学于余(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介词,表动行的处所,自 从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介词,表动作
14、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介词,表比较, 比 介词,表被动,被、受,于,郑武公娶于申 亟请于武公 段入于鄢 遂寘姜氏于城颖,于,介词,从,介词,向,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介词,在,15、与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吾孰与徐公美 功与日月齐光兮后汉书 无乃尔是过与?,介词。表介进对象,和,跟,同。 介词。给,替 介词。比,和比较。 连词。连接名词结构 译为:和、同 助词通“欤” y,语气词,译为:吗、吧、啊,15、与 寡人无复与焉 蹇叔之子与师 与斗卮酒 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吾与点也 管仲非仁者与
15、,y,参与,干预 y,参加 Y,给予,授予 Y,结交,亲附 Y赞许 Y帮助 Y赞同 y,语气词,表疑问,【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论语六则。 以身作则。 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 居则曰:“不吾知也!,名词。 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名词. 2。准则,法则。动词。 3.效法。通假。 4.同“辄“,总是,常常,【则是】只当是。 与窦娥烧一陌儿
16、,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窦娥冤) 【则则】赞叹的声音。 连呼则则。,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表示承接关系。 表示条件、假设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 表示转折、让步关系。 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连词,副词,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准则,法则,名词,动词。效法,通假。同“辄“,总是,常常。,16、则,17、者,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17、。 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陈胜者,阳城人也 见者远,闻者彰,17.者,表判断句式/的原因/指人、物、事、时间、地点,虚词,代词,组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的人,表判断(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的人,表判断,的人,18、之,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倚歌而和之 哀吾生之须臾 不知东方之既白 唯江上之清风 耳得之而为声,(往),(的),(定语后置标志),(代词,歌),(主谓之间),(主谓之间),(的),(代词,它),18、指出下列“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两项:A.杳不知其所之也。 B.燕赵之
18、收藏,韩魏之经营, 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动词,到,助词,的,代词,它,助词,的,B D,之,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 吾妻死之年 抚之甚厚 三五之夜,取消句子独立性,凑足音节,那,她,的,1之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鹏之徙于南冥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知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 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消独; 助词,主谓之间消独; 助词,主谓之间消独; 动词,到,往; 代词,这些; 代词,他,指宋荣子;代词,他,指彭祖;,助
19、词,定后标志,之,1.天下古今成败之林 2.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 3.盘根错节之既破,而遂有应刃而解之一日。 4.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提示: 1.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2.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诗经:“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提宾标志,如韩愈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刘禹锡陋室铭:“孔子曰:何陋之有?” 4.指示代词,指代“风潮”。,之 寡人之于国也 填然鼓之 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 申之以孝悌之义,助词,无义 动词后的衬字,调整音节,起提顿作用 消独,助词 的,助词 前“之”代词,代百姓,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赵奢之朋制其兵 商君佐之 聚之咸阳,结构助词,的,指示代词,这,代词,他,指秦孝公,代词,它们,之,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择师而教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读之不知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辍耕之垄上,助词,的 代词,他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代词,这类,这些 动词,到,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