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30625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三章 化痰药,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化痰药的定义、功效、适应范围、注意事项、分类及各类性能特点。 2. 掌握半夏、贝母、桔梗的功效、应用,相同药物异同点。 3. 熟悉燥湿化痰、温肺化痰、清化热痰等概念。,一、含义: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二、 适应症:主治痰证、咳嗽和喘息。,1.痰证: 痰阻于肺之咳喘痰多; 痰蒙心窍之昏厥、癫痫; 痰蒙清阳之眩晕; 痰扰心神之睡眠不安; 肝风夹痰之中风、惊厥; 痰阻经络之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痰火互结之瘰疬、瘿瘤; 痰凝肌肉,流注骨节之阴疽流注等。2.咳嗽

2、、气喘。用于外感、内伤所致的各种咳嗽和喘息。,三、应用注意:1.注意配伍:化痰、止咳平喘三者常配伍同用。根据痰、咳、喘的不同病因病机配伍其他类药物。 “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津液聚湿生痰,故常配健脾燥湿药同用,以标本兼顾。痰易阻滞气机,“气滞则痰凝,气行则痰消”,故常配理气药同用,以加强化痰之功。2.温燥之性强烈的刺激性化痰药,凡痰中带血等有出血倾向者,宜慎用;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嗽,不宜单投止咳药,当以疏解清宣为主,以免恋邪。,四、分类: 1.温化寒痰药性味苦温,以温化寒痰为主。用于寒痰湿痰所引起的咳嗽及痰浊流注之证。2.清化热痰药性寒凉,以清化热痰为主,用于热痰燥痰引起的咳嗽痰稠咯痰不爽,干

3、咳少痰及惊痫癫狂、瘿瘤、瘰疬等证。3.止咳平喘药性味辛苦,有寒、温之分别,以降气宣肺平喘为主,用于外感或内伤引起的咳嗽喘息证。,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药性特点:本节药物味多辛苦,性多温燥,主归肺、脾、肝经。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功,部分药外用有消肿止痛作用。适 应 症:主治寒痰、湿痰证,如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腻之证;以及由寒痰、湿痰所致的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以及疮痈肿毒。常用配伍:常与温散寒邪,燥湿健脾的药物配伍,以期达到温化寒痰、湿痰的目的。使用注意:不宜用于热痰、燥痰之证。,半 夏神农本草经,【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

4、般用姜汁、明矾制过入药。,【处方名】清半夏 法半夏 姜半夏 制半夏 生半夏,【药性】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味辛性温而燥,为温化脏腑寒痰、湿痰之要药,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辛散温通、燥湿行气、祛痰散结、散痈消肿,【应用】1湿痰,寒痰证。本品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2呕吐。半夏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各种原因(胃热、寒、虚)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用之。痰饮或胃寒配生姜-如小半夏汤,胃热呕吐-配黄连,胃阴虚呕吐-配石斛、麦冬,胃气虚呕吐-配人参、白蜜如大半夏汤,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 痰热阻滞致心下痞满如半夏泻

5、心汤; 痰热结胸配瓜蒌、黄连,如小陷胸汤; 气郁痰凝梅核气如半夏厚朴汤。,4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 本品内服能消痰散结,外用能消肿止痛。瘿瘤痰核配昆布、海藻、贝母等;痈疽发背、无名肿毒或毒蛇咬伤生品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制过用。外用适量。生半夏散结消痈, 清半夏化痰止咳,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健脾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使用注意】反乌头。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本品中毒时可用生姜汁或绿豆甘草汤内服解除。 附:水半夏功同半夏,但无降逆止呕之功。歌括:半夏降逆止呕, 燥湿

6、化痰功首。消痞散结和胃, 有毒并反乌头。,止呕药之比较,生姜:胃寒呕吐 紫苏:气滞呕吐 石膏、芦根、枇杷叶:胃热呕吐 陈皮:寒湿中阻之脾胃气滞的呕吐 半夏:胃寒呕吐、胃热呕吐、胃阴虚呕吐、胃气虚呕吐,天南星 神农本草经,异叶天南星,东北天南星,【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块茎。用姜汁、明矾制过用为制南星。,【处方名】天南星 南星 制南星 【药 性】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功 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外用散结消肿。,本品辛燥而烈能燥湿散寒、利膈下气、消痰定眩,涤痰祛风止痉、生用又能攻坚散结、解毒消肿。,【应用】1湿痰,寒痰证。湿痰阻肺,咳喘痰多与半夏相须

7、为用,并配枳实、橘红,如导痰汤。热痰咳嗽配黄芩等,如小黄丸。2风痰眩晕、中风、癫痫、破伤风。风痰眩晕配半夏、天麻等;风痰留滞经络,半身不遂配半夏,川乌、白附子等,如青州白丸子(局方);破伤风角弓反张如玉真散。癫痫与半夏、全蝎、僵蚕等同用,如五痫丸(杨氏家藏方)。,3痈疽肿痛,蛇虫咬伤等痈疽肿痛、痰核:可研末醋调敷;毒蛇咬伤:可配雄黄外敷; 宫颈癌:生天南星外用治疗有效; 腮腺炎:生天南星研粉醋浸5天后外涂局部。【用法用量】煎服,3l0g,多制用。外用适量。【使用注意】阴虚燥痰及孕妇忌用。,【鉴别用药】相同:半夏、天南星药性辛温有毒,均为燥湿化痰要药,善治湿痰、寒痰,炮制后又能治热痰、风痰。不同

8、:然半夏主入脾、肺,重在治脏腑湿痰,且能止呕。天南星则走经络,偏祛风痰而能解痉止厥,善治风痰证。,附药:胆南星功效:清热化痰、熄风定惊。主治:痰热咳嗽、痰热神昏、惊痫抽搐及中风痰迷、舌强不语等症。,半夏善祛脾胃湿痰,又能降逆消痞,主脘腹痞闷,呕吐反胃, 燥湿化痰 妊娠恶阻。为降逆止呕良药 消肿散结 南星善祛经络风痰,又能解痉 主风痰癫痫,中风、惊风、破伤风。为祛痰止痉良药 二者均治痰饮喘咳,中风眩晕及痈疽,瘰疬等。,白附子功同南星,且能引药上行,善治痰湿阻滞头面经络疾患及正偏头痛,又能止痒。白芥子善治经络之寒湿之痰而利气,又 燥湿化痰 能温肺止痛,善治痰滞经络之胁肋胀痛,肢节麻木疼痛,阴疽痰核

9、等。旋覆花偏行水、降气、止呕。用于噫气、呕吐及水肿。均可治寒痰、湿痰之咳嗽痰多和痰浊流注之证。,白前降气消痰。专治寒痰湿痰咳嗽。 皂荚、皂刺祛痰开窍消肿(皂刺排脓、杀虫) 猫爪草散结消肿,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豆科 皂荚,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药性特点: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味咸,兼能软坚散结。适 应 症:清化热痰药主治热痰证,如咳嗽气喘,痰黄质稠者;若痰稠难咯,唇舌干燥之燥痰证,宜选质润之润燥化痰药;并适用于痰热癫痫、中风惊厥、瘿瘤、痰火瘰疬等。 常用配伍:常与清热泻火、养阴润肺药配伍,以期达到清化热痰,清润燥痰的目的。使用注意:寒痰与湿痰证不

10、宜用。,桔 梗 神农本草经,【来 源】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处方名】 桔梗 白桔梗 粉桔梗 玉桔梗 炒桔梗,【药 性】苦、辛,平。归肺经。【功 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辛开苦泄、宣散开提、祛痰利气,宣肺泄邪、利咽开音,利气排脓,【应 用】1.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宣肺、祛痰,无论寒热皆可应用。风寒咳痰配紫苏、杏仁,如杏苏散;风热咳痰配桑叶、菊花、杏仁,如桑菊饮(温病条辨)。痰滞胸痞常配枳壳用。 2咽喉肿痛,失音。外邪犯肺,咽痛失音配甘草、牛蒡子等用,如桔梗汤(金匮要略)。 咽喉肿痛、热毒盛者配射干、马勃、板蓝根等以清热解毒利咽。,3肺痈吐脓。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常配甘草用之,如桔梗

11、汤;亦可增配鱼腥草、冬瓜仁等以加强清肺排脓之效。此外,本品又可宣开肺气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用法用量】煎服,3l0g;或入丸、散。,【使用注意】本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总之,桔梗为升提肺气之圣药,可为诸药之舟楫,善载药上行,能引苦泄峻下之剂至高分,使清气得以上升,浊气自可下降,治一切咳嗽之证,又因其宣肺气,而又能治失音癃闭、痢疾等。此法称谓“提壶挚盖法。 歌括:载药上行桔梗,宣肺祛痰排脓,肺痈咳吐脓血,善治咽喉肿痛。,川贝母 神农本草经,【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鳞茎。

12、前三者按不同性状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称“炉贝”。,【处方名】 川贝母 川贝,【药 性】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功 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性寒味微苦,清泄肺热化痰,味甘质润,能润肺止咳,能开郁结、行滞气、清痰热、破痰结、消肿痛,【应 用】1虚劳咳嗽,肺热燥咳。尤宜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肺阴虚劳嗽配沙参、麦冬等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肺热肺燥咳嗽配知母,如二母散。 2瘰疬、乳痈、肺痈。本品能清化郁热,化痰散结。痰火郁结之瘰疬配玄参、牡蛎等,如消瘰丸(医学心悟);热毒壅结之乳痈、肺痈配蒲公英、鱼腥草等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未服12g。【使

13、用注意】反乌头。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浙贝母 轩岐救正论,【来 源】 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处方名】浙贝母 浙 贝 象 贝 大 贝,【药 性】苦,寒。归肺、心经。【功 效】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寒清苦泄,长于清热化痰、降泄肺气,苦泄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消痈,【应 用】1风热、痰热咳嗽。风热咳嗽咳嗽配桑叶、牛蒡子同用,痰热郁肺咳嗽配瓜蒌、知母等。2瘰疬,瘿瘤,乳痈疮毒,肺痈。本品苦泄清解热毒痰火瘰疬结核配玄参、牡蛎等,如消瘰丸(医学心悟);瘿瘤配海藻、昆布;疮毒乳痈配连翘、蒲公英等,内服外用均可;肺痈咳吐脓血配鱼腥草,芦根、桃仁,【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同川贝

14、母。,【鉴别用药】川、 浙二贝之功,基本相同。川贝母以甘味为主,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浙贝母以苦味为主,性偏于泄,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咳嗽为宜。而清热散结之功,川、浙二贝共有,但以浙贝为胜。,川贝甘寒滋润,长于清热止咳,多用于肺热燥咳,虚劳久咳。 化痰止咳 浙贝苦辛寒开泄,善于清热散 清热散结 结,用于痰火郁结之痈肿瘰疬疮毒。二者均治痰热咳嗽瘰疬疮毒。,瓜 蒌 神农本草经,【来 源】为葫芦科本植物栝楼和双边栝楼的成熟果实。,【处方名】 瓜蒌 栝楼 全瓜蒌 瓜蒌皮 瓜蒌仁,【性能】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功效】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甘苦而寒,善清肺热、润肺燥,而

15、化热痰燥痰,利气开郁、导痰浊下行,开胸除痹、散结消痈,种仁体润而滑,润燥滑肠,【应 用】1痰热咳喘。痰热阻肺,咳嗽痰黄配黄芩、胆南星、枳实等,如清气化痰丸(医方考)。燥热伤肺,干咳无痰配川贝母、天花粉、桔梗等。2胸痹、结胸。痰气互结,胸阳不通 之胸痹疼痛配薤白、半夏, 如栝楼薤白白酒汤、栝楼薤白 半夏汤(金匮要略)。痰热结胸配黄连、半夏, 如小陷胸汤(伤寒论)。,3肺痈,肠痈,乳痈。肺痈咳吐脓血配鱼腥草、芦根等;肠痈配败酱草、红藤等,乳痈初起、红肿热痛配当归、乳香、没药,如神效瓜蒌散(校注妇人大全良方)。,4肠燥便秘。瓜蒌仁润燥滑肠,适用于肠燥便秘,常配火麻仁、郁李仁、生地等同用。,【用法用量

16、】煎服,全瓜蒌1020g。瓜蒌皮 612g,瓜蒌仁1015g打碎入煎。【使用注意】本品甘寒而滑,脾虚便溏者及寒痰、湿痰证忌用。反乌头。,【鉴别用药】 瓜蒌皮:清热化痰,宽胸理气 瓜蒌仁:润燥化痰,润肠通便 全瓜蒌:兼有瓜蒌皮、仁之功效 种仁去油瓜蒌仁霜:功同瓜蒌仁而力缓 根天花粉:长于清热解毒、生津,竹 茹 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青杆竹 、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的中间层。,【处方名】竹茹,【药性】甘,微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甘寒性润入肺,善清化热痰,清胃热降逆止呕,为治热性呕逆之要药,【应用】1痰热、肺热咳嗽,痰热心烦不寐。肺热咳嗽,痰黄稠配瓜蒌、桑白皮等同用;痰

17、火内扰,胸闷痰多,心烦不寐配枳实、半夏、茯苓,如温胆汤(千金方)。2胃热呕吐、妊娠恶阻。为治热性呕逆之要药。胃热呕吐常配黄连、黄芩、生姜,如竹茹饮 胃虚有热呕吐配人参、陈皮、生姜等,如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胎热之恶阻呕逆配枇杷叶、陈皮等。,此外,本品还有凉血止血作用,可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等。【用法用量】煎服,610g。生用清化痰热,姜汁炙用止呕。,清化热痰药比较,桔梗: 宣肺排脓,善利胸膈咽喉,无论寒热 消肺痈 清 瓜蒌: 宽胸散结、润肠通便,消乳痈肠痈,除胸痹贝母: 偏润,善治内伤久咳,燥咳, 化 清热化痰止咳,浙贝母: 散结消痈 偏燥,善治风热、痰热咳嗽 热 竹 茹: 善祛燥痰,热痰,

18、除烦止呕 竹 沥: 滑痰力胜,善疗热痰咳嗽 清热力胜,定惊利窍 痰 天竺黄: 善清热痰而安神 前 胡: 宣散风热,降气化痰,善治外感凤热咳嗽,黄药子 消痰软坚(散结)为治瘿专药,清热解 多用治痰 毒, 凉血止血 海蛤壳 火郁结的瘰疬 清肺,利尿制酸。 海 藻 、瘿瘤、痰核 利水 清热作用较强。 昆 布 等。 消肿 软坚作用较强。,瓜蒌(全、皮、仁)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消痈润肠、主结胸、胸痹症及疮痈肠燥便秘。竹茹除烦止呕,主燥烦不宁,胃热呕吐。(附:竹沥清心胃豁痰利窍,天竺黄清心祛痰,定惊,主小儿惊风) 清化热痰 礞石坠痰下气,平肝镇惊。主顽痰结聚,痰壅生风之惊风癫痫,抽搐等。前胡散风清热降气化痰

19、。主肺热及外感咳嗽海藻软坚散结,消痰利水,主瘿瘤、瘰疬昆布 痰核、水肿胀满、脚气肿痛等,反甘草均治热痰咳嗽等。,化痰药小结 温化寒痰药 半 夏 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南 星 燥湿化痰 外用消肿止痛祛风止痉 禹白附 解毒散结,止痛白芥子 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旋覆花 降逆止呕降气化痰 白 前,温化寒痰药小结,半 夏:湿痰、寒痰要药,尤善治湿痰;止呕良药。有 毒,内服宜制用。反乌头。 南 星:燥湿化痰力强,善治寒湿顽痰;又为肝经风痰之要药。有毒,内服宜制用。 白附子:风痰要药,尤善头面诸疾。有毒,内服,宜制用 白芥子:温肺祛痰善治寒痰,尤善治“皮里膜外之痰”;又祛经络之痰。消化道溃疡、出

20、血者忌用;外用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易发泡,皮肤过敏者忌用。 旋覆花:功善降肺、胃之气,为治肺、胃气逆病证之要药。“诸花皆升,旋覆独降”。包煎。 白 前:微温不燥,专入肺经长于降气祛痰而止咳,治多种咳嗽痰多。,清化热痰 桔 梗 宣肺化痰,利咽,排脓 川贝母 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浙贝母 开郁散结 瓜 蒌 清热化痰 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竹 茹 除烦止呕 竹 沥 (豁痰),定惊利窍 海 藻 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 昆 布,桔 梗:性平专走肺经,善开宣肺气,宣肺化痰,尤多用于外感咳嗽痰多;宣肺利咽,善治咽痛音哑;又为治肺痈之良药。轻浮上升,有“舟楫”之称,能载药上行,上焦病证多用之。桔梗皂苷有溶血作用。过

21、量易致恶心呕吐。,川贝:甘寒清润,治多种咳嗽,尤宜于肺虚久咳、肺热燥咳;又治痰火、热毒壅结之证。 浙母:功似川贝而偏苦寒清泄,清热、散结力强,善治风热、痰热咳嗽,又善治痰火、热毒壅结之证。象贝母。 瓜蒌:清肺润肺而化痰, 善治痰热、肺燥之咳喘;又善宽胸利气,为治胸痹要药(配薤白);散结消痈,治内痈及乳痈;还润肠通便。 瓜蒌皮:长于清热化痰,宽胸利气。 瓜蒌仁:长于润肺化痰,润肠通便。 竹茹:清热化痰;又为胃热呕吐之佳品。竹二青。 竹沥:清热豁痰。冲服。 海藻:消痰软坚,善治瘿瘤(配昆布),亦治瘰疬。反甘草。 昆布:消痰软坚,善治瘿瘤(配海藻),亦治瘰疬。,第十三章 化痰药一、单项选择题1.白前

22、与前胡均有的功效是A.降气祛痰 B.宣散风热C.清肺化痰 D.润肺止咳 E.化痰软坚 A2.具有降逆止呕功效的药物是A.白前 B.旋覆花C.桔梗 D.前胡 E.白芥子 B,3.为治疗湿痰、寒痰与呕吐之要药的是A.天南星 B.半夏C.桔梗 D.苦杏仁 E.紫苏子 B 4.治风痰眩晕,中风口眼喎斜的药物是A.桔梗 B.苏子C.天南星 D.苦杏仁 E.半夏 C 5.半夏、天南星均具有的功效是A.祛风止痉 B.消痞散结C.降逆止呕 D.燥湿化痰E.利气通络 D,二、配伍选择题 13)题共用备选答案A.燥湿化痰,祛风止痉B.开宣肺气,祛痰排脓C.止咳平喘,润肠通便D.温肺祛痰,利气散结E.清热化痰,凉血

23、止血 1.竹茹的功效是 E 2.天南星的功效是 A 3.芥子的功效是 D,45题共用备选答案A.旋覆花与赭石 B.知母与川贝母C.陈皮与半夏D.款冬花与紫菀 E.薤白与瓜萎 4.配伍治疗湿痰咳嗽的药是 C 5.配伍治疗肺热咳嗽、阴虚燥咳的药是 B,三、多项选择题 1.使用半夏应当注意A.阴虚燥咳忌用 B.热痰慎用C.不宜与乌头同用 D.出血者忌用E.内服常用炮制品 ABCDE 2.半夏的功效是A.燥湿化痰 B.降逆止呕C.消痞散结 D.祛风止痉 E.通络止痛 ABC 3.具有止呕功效的化痰药是A.旋覆花 B.苦杏仁 C.半夏 D.浙贝母 E.竹茹 ACE,4.生品有毒,一般不作内服的是A.白前 B.半夏C.天南星 D.白附子E.前胡 BCD 5.关于瓜萎描述正确的是A.能消肿散结 B.瓜萎皮长于润肠通便C.瓜蒌仁长于利气宽胸 D.反乌头E.脾虚便溏及寒痰、湿痰者忌服 A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