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章国际贸易主要理论与政策.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20815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国际贸易主要理论与政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第二章国际贸易主要理论与政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二章国际贸易主要理论与政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二章国际贸易主要理论与政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二章国际贸易主要理论与政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二章,国际贸易主要理论与政策,2,国际贸易主要理论与政策,2.1 重商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2.2 古典学派国际贸易理论 2.3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2.4 资源赋予理论 2.5 现代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2.6 对外贸易政策简介,3,2.1 重商主义国际贸易理论,重商主义产生的背景重商主义是“对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它产生于15世纪,盛行于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衰落于17世纪下半叶和18世纪初。它最早出现于意大利,后来流行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法国等。16世纪末叶以后,它在英国和法国得到了重大发展,出现了一些较重要的重商主义思想家和著作。,4,2.1重商主义国际贸易理论,重商主义

2、的内容重商主义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大约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或重金主义阶段,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阶段。,5,2.1重商主义国际贸易理论,早期重商主义以英国斯坦福(1554-1612)所著的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中的思想为代表。早期重商主义注重货币的差额,主张扩大出口,减少进口或不进口。因为出口增加货币收入,进口必须支付货币。所以早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重金主义。,6,2.1重商主义国际贸易理论,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托马斯孟(Thomas Mun, 1571-1641)是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的突出代表和贸易差额论的典型代表,其主要著作有1664出版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

3、财富等。马克思指出,财富这部书“在100多年之内,一直是重商主义的福音书。”,7,2.1重商主义国际贸易理论,晚期的重商主义主张的是“贸易差额论”。他们认为不应该不进口或少进口,关键在于出口大于进口,贸易保持顺差,增加财富的目标就能实现。 “贸易差额论”可以说是重商主义国际贸易思想中的核心内容。,8,2.1重商主义国际贸易理论,重商主义共同特点是: (1)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除了开采金银矿外,获得财富的唯一途径就是发展国际贸易; (2)大力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活动; (3)主张少买多卖的原则,力争贸易顺差; (4)以流通领域为研究对象,认为利润或利益来自流通过程,而不是来自生产过程。,9,

4、2.1重商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重商主义学说是建立在对国际贸易作用错误理解基础上的。 重商主义的理论和措施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它们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 重商主义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探索只局限于流通领域,而未深入到生产领域,因而其经济理论是不科学的。,10,2.2 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2.2.1 绝对成本理论 2.2.2 比较成本理论,11,2.2.1 绝对成本理论,绝对成本理论的提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776年,他出版了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

5、称国富论。在该书中,他提出了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成本论(Absolute Cost Theory),该理论也称为比较利益说(Absolute Advantage Theory)。,12,2.2.1 绝对成本理论,绝对成本说的基本内容 “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斯密认为,交换是人类的一种天然的倾向,是人们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人们为了追求私利,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利益。政府管制是不必要的,对经济应放任自由,让人们在自由的天地里进行交换。,13,2.2.1 绝对成本理论,分工的作用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理由有三个:第一,分工使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增进;第二,分工使每

6、人专门从事某种作业,可以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第三,分工是专门从事某种作业的劳动者比较容易改良工具和发明机械。,14,2.2.1 绝对成本理论,绝对成本说的内容斯密认为,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和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因为,自然禀赋和有利的生产条件可以使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在对外贸易中与其它国家相比处于优势地位。因此,绝对成本论也称为地域分工说。各国生产绝对成本低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各国均能获利,劳动生产率能得到提高,土地、劳动等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因此,绝对成本论也称为地域分工说。,15,2.2.1 绝对成本理论,对绝对成本理论的评价 促进了斯密时代的英国自由贸易

7、的发展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亚当斯密绝对优势说的存在有一个必要的假设,即一国要想参与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以上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优势,否则该国就不具备参与国际分工的条件,这一点在理论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不符合实际情况。,16,2.2.1 绝对成本理论,亚当斯密强调劳动价值论亚当斯密强调劳动价值论,但是没有说明产品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同时,他认为分工引起交换,而不承认交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强调自由贸易政策。,17,2.2.2 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的提出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继承和发展了绝对成本论,提出了比较成本论(Compara

8、tive Cost Theory),该理论又称为比较优势论(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这一理论体现在1817年出版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18,2.2.2 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的内容(1)基本内容:李嘉图认为,两种产品生产上均有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而两种产品生产上均有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即两国按照“两利取重、两劣取轻”的原则进行专业化分工。这样形成的国际分工,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对两国都有利。,19,2.2.2 比较成本理论,(2)结论: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

9、比较成本。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均有优势,另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均有劣势,两国通过国际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交换,双方均能获利。,20,2.2.2 比较成本理论,理论的假设条件比较成本论的假定条件是:(1)只考虑两个国家两种产品;(2)以两国间的真实劳动成本的差异为基础,所有的劳动同质;(3)生产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4)没有运输费用;(5)包括劳动在内的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业的,在国内完全流动,在两国间不流动;(6)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7)贸易方式是物物交换;(8)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9)收入分配没有变化,21,2.2.2

10、比较成本理论,表1-2 英国和葡萄牙分工前后的比较,22,2.2.2 比较成本理论,对比较成本论的评价 比较成本论是自由贸易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比较成本论决定贸易的基础是相对利益; 比较成本论许多假设过于苛刻,不符合经济现实; 比较成本论与现实的国际贸易实际不相符合 比较成本论解释的国际贸易利益是一种静态效应。,23,2.3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2.3.1 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思想 2.3.2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24,2.3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2.3.1 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思想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7571840) 是美国第一届政府的财政部长。他于1791年向

11、国会递交 了一份题为关于制造业的报告的报告。在这份报告 中,他力主实行保护关税政策,阐述了保护和发展制造 业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提出了以加强国家干预为主要2.1 内容的一系列措施。他指出,保护和发展制造业对维护 美国的经济和政治独立具有重要意义。,25,2.3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思想的提出,是落后国家进行经济自卫和与先进国家相抗衡的国际贸易学说,标志着从重商主义分离出来的两大资产阶级国际贸易学说体系已经基本形成。,26,2.3 .2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提出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是著名的德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

12、政治经济学历史学派的主要先驱者,保护贸易理论的倡导人。其主要著作是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当时德国还是一个政治上分裂,经济上落后的农业国,其经济发展水平不但远远落后于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的英国,而且与早已进入工业革命阶段的法国以及美国和荷兰等也存在相当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李斯特提出了保护幼稚工业理论。,27,2.3 .2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 李斯特认为“自由贸易”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 李斯特认为自由贸易学说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上的特点; 李斯特主张国家应干预对外贸易; 李斯特强调国家应注重生产力的发展 李斯特鼓励国内竞争,28,2.3 .2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

13、论,李斯特关于贸易保护的具体政策主张(一)保护的对象和时间 (1)农业不需要保护。只有那些刚从农业阶段进入工业阶段,而且工业尚未成熟、仍处于幼稚时期的时候,才需要保护。(2)一国工业虽然处于幼稚阶段,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也不需要保护。保护的时间为30年,如果30年后,仍不具备与外国竞争的能力,也要放弃保护。(二)保护的手段,29,2.3 .2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对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评价 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在德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起过积极作用; 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发展生产力的观点是正确的 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存在的不足 首先,李斯特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是不科学的,

14、其生产力理论也不是很科学。 其次,他还夸大了自由贸易的一些缺点和保护贸易的一些优点,缩小了自由贸易的一些优点和保护贸易的一些缺点等。,30,2.4 资源赋予理论,资源赋予理论的提出瑞典经济学家俄林(Bertil Cotthard 18991979)是197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33年,他出版了名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在该著作中,提出了要素禀赋论,这一理论也称为资源赋予论。因其理论采取了其师赫克歇尔(Heckscher 18791952)在1919年发表的对外贸易对国民收入之影响中的主要论点,因此,该理论又称

15、为赫-俄模型(H-O Model)。,31,2.4 资源赋予理论,主要概念得界定1、生产要素 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2、要素价格 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 如土地的租金、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管理的利润等,32,2.4 资源赋予理论,3、要素密集度 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 应以不同要素投入的相对密集度为标准 根据产品生产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种类,可把产品分为不同种类的要素密集型产品 如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33,2.4 资源赋予理论,4、要素禀赋和要素丰裕程度 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16、 要素丰裕程度指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34,2.4 资源赋予理论,资源赋予理论的类型资源赋予论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含义是指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论;广义的含义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35,2.4 资源赋予理论,资源赋予论的主要假定(1)各国和地区的生产要素(资本与劳动)是自由流动的,但在国际间是不能流动的;(2)贸易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进行;(3)没有规模经济利益;(4)只有有形商品贸易,贸易是平衡的;(5)两国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函数一致;(6)生产要素是充分就业的等等。,36,2.4 资源赋予理论,主要内容: 1、国际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两国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同 2、各

17、国商品相对价格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 3、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因此贸易的直接原因是商品价格的差异,而最终原因是要素禀赋的差异.,37,贸易发生,商品价格的差异,商品价格,他国商品价格,商品供给,商品需求,要素密集度,消费者收入,要素供给,生产技术,消费者偏好,要素分配状况,38,2.4 资源赋予理论,生产和贸易模式通过以上分析,俄林得出结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该是密集使用了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该是密集使用了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39,2.4 资源赋予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反作用,说明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的要素价

18、格趋于均等 本国丰裕的要素被密集使用,变得相对稀缺,价格上升;相反,本国稀缺的要素通过商品进口,变得相对丰裕,价格下降 俄林认为,虽然各国要素缺乏流动性使世界范围内要素价格相等的理想状态不能实现,但商品贸易可以部分的代替要素流动,所以国际贸易使要素价格存在均等话的趋势,40,2.4 资源赋予理论,1949年,萨缪尔森(Stolper Samuelson)在经济学杂志上发表再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一文,用数学方法论证了在特定条件下,国际要素价格均等是一种必然,而不是趋势。,41,2.4 资源赋予理论,对资源赋予论的评价 1、资源赋予论是对比较成本说的发展; 2、资源赋予论的普遍性; 3、资源赋予论仍

19、属于比较成本理论的范畴; 4、俄林过分强调生产要素自然禀赋的重要性。,42,2.5 现代国际贸易的新发展,2.5.1 里昂惕夫之谜 2.5.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5.3 产业内贸易理论,43,2.5.1 里昂惕夫之谜,瓦西里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投入产出经济学的创始人,第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其代表作是投入产出经济学,44,2.5.1 里昂惕夫之谜,谜的产生 里昂惕夫认为美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因此美国出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KX/LX)应该高于进口竞争行业的资本劳动比(KM/LM)。 1953年里昂惕夫用1947年美国的数据计算了每百万美元出口商品

20、和进口竞争商品所需的资本和劳动数量,得出了与HO理论相反的结论。 1956年他又用1951年的数据进行再一次验证,结果仍然一样。,45,2.5.1 里昂惕夫之谜,46,2.5.1 里昂惕夫之谜,美国出口品中的资本劳动比小于进口替代品中的资本劳动比 说明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这与美国的资源禀赋不相符 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47,2.5.1 里昂惕夫之谜,谜的解释 自然资源说 人力资本说 要素密集度逆转说 需求偏好差异说 贸易保护说 要素非同质论,48,2.5.1 里昂惕夫之谜,对谜解的简评1对各国劳动生产率相同的修正。2对两要素模式的修正。 3

21、对完全竞争前提的修正。,49,2.6 对外贸易政策简介,2.6.1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2.6.2 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2.6.3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外贸政策及其发展趋势,50,2.6.1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构成 (一)国际贸易政策与对外贸易政策的关系 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商品 和服务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的总称, 由各国对外贸易政策所组成。,51,2.6.1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二)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1)保护本国国内市场; (2)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高级化; (3)积累资本; (4)维护本国出口市场的相对稳定、安全; (5)维护本国国际政治经济

22、安全及稳定。,52,2.6.1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三)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 (1)对外贸易总政策; (2)国别与地区贸易政策; (3)进出口商品与服务政策。,53,2.6.1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 (1)自由贸易政策: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英国推行了这一政策; (2)保护贸易政策: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政策,自由竞争时期美国、德国的保护贸易政策,资本主义垄断前期美国的超保护贸易政策,以及二次战后发展中国家为实现进口替代工业化所推行的外贸政策,都属于保护贸易政策。 (3)协调管理贸易政策:是介于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之间的一种形式 。,54,2.6.2对外贸易政策

23、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演变历史上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即15世纪至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重商主义贸易政策;18世纪至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以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以后美国、德国奉行的保护贸易政策;(见下页),55,2.6.2 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第三阶段是一战到二战期间盛行的超保护贸易政策;第四阶段是二战后到70年代初的贸易自由化政策;第五阶段是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开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8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普遍实施的协调管理贸易政策。,56,2.6.2 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与发

24、展,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一)进口替代战略 (二)出口替代战略,57,2.6.3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外贸政策及其发展趋势,二战后的贸易自由化时期 新贸易保护主义,58,2.6.2 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所谓进口替代,就是以国内生产的产品替代进口品,是一种内向型的外贸工业化发展战略。 进口替代的初级阶段主要以消费品为进口替代对象,到了高级阶段,主要替代对象已扩大到消费品工业所必须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 与这一战略相适应的外贸政策是严格的保护贸易政策,措施主要有保护关税、进口配额、外汇管制等。,59,2.6.2 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所谓出口替代,是指用制成品出口替代传统产品出口,是一种外向型的外贸工业化战略,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大出口来积累资金,以带动工业发展,这一战略也称为出口导向。出口替代的第一阶段是以劳动密集型制成品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第二阶段是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替代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 与这一战略相适应的外贸政策主要是放松贸易保护,并通过出口信贷、税收优惠、出口补贴、出口退税、外汇留成等措施鼓励出口,同时采取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市场营销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