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学生就业焦虑一例.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18676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焦虑一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就业焦虑一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就业焦虑一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生就业焦虑一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生就业焦虑一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大学生就业焦虑一例摘要: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普遍现象。本案例是一位大四女生在多次投简历后没有成功就业而导致的一般心理问题。根据评估与诊断,对其采用了认知疗法,使其改变错误的认知倾向,适应环境,接受现实,接纳自我,建立自信,正确 对待就业压力。经过 3 次咨询,一次随访调查,认为来访者基本改善了心理状态,咨询效果良好。一、 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张某 女 大四学生 23 岁 独生女 汉族2.个人成长史: 7 岁入小学,12 岁入初中,16 岁入高中,19 岁入大学,现 23 岁,大学四年级。3.精神状态:在参加过多次人才招聘会,投出很多份简历后而没有成功就业 ,开始担心找不

2、到好工作,心情非常烦躁,焦虑,食欲下降,入睡困难。 4.身体状态:身高 1.60 米,发育良好,无既往病史,无家族精神病史。5.社会功能: 学习不能全神贯注,很少与人交流,担心找不到好工作。6心理测验的结果:(1)焦虑自评量表(SAS)分:采用 1-4 分的 4 级评分制量表,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 标准分的分界值为 50 分,其中 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69 分以上为重度度焦虑。本案例测的 SAS 标准分 60 分,提示有中度焦虑。(2)抑郁自评量表(SDS)分:采用 1-4 分的 4 级评分制量表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DS 标准分的分界值为 53 分,其中 5

3、3-62 分为轻度抑郁,63-72 分为中度抑郁,72 分以上为重度抑郁。本案例测得 SDS 标准分 40 分,提示没有抑郁。二、 主诉和个人陈诉1、主诉:学习效率下降,心情烦躁,焦虑,入睡困难,经常做噩梦等 1 个多月。2、个人陈述:自述从小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学习上没有遇到过挫折,2一直都是受人瞩目的好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各种奖状占据了家里的整整一面墙,她是父母的自豪,老师的骄傲。上了大学后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所以大学四年也是一心只顾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马上大学毕业了,大家都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考研的忙碌于学习,准备就业的奔波于各大招聘会。我也不想考研,于是和同学一起参加了几次招聘会

4、,向一些大公司投了简历。当时有好几家招聘单位说,过一星期就通知面试,自己心理还挺兴奋,心想总会有一两家公司会录用我。过了三天,有一家公司通知我面试。面试的前一天晚上,我把面试该注意的事项都考虑了一遍,面试当天还精心打扮一番,面试时,由于心理紧张,以致说话颤抖。面试结束后,他们告诉我若通过第一次面试会有第二次面试。等了 2 周还没有人通知我第二次面试,也没有其他公司通知我去面试。临近毕业了,工作还没着落。于是我躺在床上就忍不住想:要是连工作都找不到,四年的大学岂不白上了。后悔当初没考上重点大学,想起父母总说只有名牌大学毕业生才能找到好工作。心情烦躁,焦虑,看书也没以前专心,老是走神,食欲也下降了

5、,很困惑,很茫然,不知该怎样做,而且晚上还经常做噩梦。父母也为我担心,我也想改变现在的状况,所以来咨询。三、观察了解和他人反映1、咨询师观察:求助者衣着得体,干净利落,接触主动,思路清晰。但提及就业遇到的问题时,眉头紧锁,情绪低落,不敢正面看咨询师,来回搓手,内心体验与表情一致,思维逻辑清晰,自知力完整,有寻求帮助的愿望。2、家人陈述:来访者自幼聪慧懂事,学习成绩优异,性格内向,不善表达,许多人生决定由他们代替做出。来访者的大学及所学专业均由他们所选决定。快毕业了来访者迟迟找不到工作,他们开始为她焦虑,她自己也很迷茫,困惑,在家情绪低落,不与父母沟通。3、同学陈述:这位女大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

6、际,平时很少与人沟通,学习非常认真,最近 1 月好像心情不太好,更不怎么和别人说话,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估计是就业压力太大,有些着急,其实不必如此,她自身的实力很强,正常发挥是没问题的。四、评估与诊断1.评估:根据咨询师的观察和了解,以及临床资料的收集,确认该求助者3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上存在错误的观念;情绪低落;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症状表现为睡眠不良,食欲下降;病程一个多月。 2诊断: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主动就医,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

7、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不甚强烈,反应也只局限在找工作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一个多月。从除外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心理问题。3)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治,无幻

8、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三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3.病因分析 1)生物学因素:

9、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 42)社会性因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如找工作失败,没有被公司录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她的教育不准确客观,如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才能找到好工作。同时该求助者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3)心理因素:存在明显认知错误:不是重点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自己没被录用不知道怎样去解决。被焦虑情绪所困扰不知道怎样去解决。人际关系上与同学交往少,缺乏沟通与交流。个性特征:性格内向,追求完美。五、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一)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帮助来访者接受现实,改善心情,学习放松技术,减轻压力,改善紧张焦虑

10、状态。确立适度抱负水平,处理好自我期待和社会期待的关系。(二)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 完善来访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建立健康认知模式,习得有效的社会适应技巧。六、咨询方案的制定: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疗法 、 放松训练。来访者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出现认知偏差,是由于不良社会适应模式导致,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而成的。经过与来访者协商,决定让来访者接受个体心理咨询,运用认知疗法,帮助来访者改变错误的认知倾向,适应环境,接受现实,接纳自我,建立自信,正确对待就业压力。用放松训练,帮助来访者减轻紧张焦虑,克服情绪低落的心境状态。2.双方权利和义务求助者的责任、权

11、利和义务: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1)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职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和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55)对咨询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1)遵守咨询室的相关规定;2)尊重咨询师及其工作,遵守预约的咨询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3)执行协商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包括时间、收费等内容;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1)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

12、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3.咨询时间与收费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一共3次咨询收费:无偿 七、咨询过程:咨询阶段的划分:1)诊断阶段:收集相关信息,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2)咨询阶段:运用有关理论和技术帮助求助者分

13、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情绪和行为;3)巩固阶段:做好咨询的回顾与总结,巩固咨询成果,使求助者把所学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一次咨询 :61、运用热情、尊重、共情、积极关注等态度技巧与来访者接触,询问基本情况,了解前来求助的主要问题,建立咨询关系,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2、利用倾听、提问、具体化、参与性概述等技术给她一个倾诉的机会,把近期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有助于详细了解来访者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发生的背景和演变的过程,特别是探索来访者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3、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来访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4、确定咨询目标。5、放松训练:利用语言暗示进行放松。让求

14、助者坐在椅子上,全身放松,两脚与肩同宽,眼睛微闭。想象自己处于轻松的环境中,心中默念:“我心里很平静,很放松”。依次练习放松头部、面部、颈部、前胸、后背、腹部、腰部及下肢。通过几次这样的训练,求助者身体、精神上得到放松。6、布置作业:每天做一次自我放松训练,每次 20-30 分钟。第二次咨询:1、检查作业完成情况,肯定其积极态度。2、向来访者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征求其同意。3、通过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分析其表层错误观念,发现其核心错误观念。4、布置作业:反思自己的错误观念、不合理信念,并记录下来。第三次咨询 : 1、检查上次作业,让来访者讲述自己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情况。2、复习咨询过程中建

15、立起来的合理信念,鼓励来访者的改变,。3、肯定进步,指出努力的方向,进行第二次心理测验:SDS、SAS 标准分均在中国常模以下。4、结束咨询。咨询师总体评价,来访者自我反思评价。八、咨询效果评估:一)求助者自我评估:“我因为没有充分面对就业,没有健康的适应能力去面对市场挑战。现在我已经调整了对自己的、他人的、社会的看法,树立了自我意识,制定计划,权衡理想和现实。 ”7二)他人评估:经过 3 次咨询后,求助者的宿舍同学反映,其情绪有明显的好转,学习状态也很好,学习时非常专注;其父母也说来访者已经走出低谷,生活基本恢复正常,正在为就业做积极的准备。三)心理咨询师的评估:经过3次咨询后,求助者原先的

16、焦虑情绪渐渐地缓解了,睡眠恢复正常,对自己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对就业有一个积极正确的态度。同时该求助者的情绪不再低落,面部表情比较平和,经常露出微笑,面临困难与压力不再害怕,焦虑情绪基本可以控制。在认知方面建立了新的认知模式,认识到以前的认知是错误的,决定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就业,降低紧张焦虑程度。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已经掌握的放松方法和小程序放松策略,能够自我调节各种情绪问题。心理测验结果: SAS:标准分 35 分(小于 50 分),提示没有焦虑。参考文献(1)郭念锋主编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年 8 月第一版(2)郭念锋主编 心理咨询师三级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年 8 月第一版(3)郭念锋主编 心理咨询师二级、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年 8 月第一版(4)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年 5 月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