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4 章 民初的政治動亂與文化激變 姓名: 一、 袁世凱與北京政府1. 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1) 兩面策略:假革命軍威脅清廷任命為內閣總理以兵力迫使革命軍談判(2) 逼迫清帝宣統溥儀退位(3) 取得國父讓位承諾,擔任 臨時大總統 國父辭職三原則:政府必須設在 新總統必須親自到南京就職必須遵守 (民國元年成立的臨時參議院制定,採內閣制)2. 北京就職:製造北京兵變,使政府北遷3. 引起 (第一次革命是指推翻滿清)(1) 時間:民國 2 年(2) 背景A. 殺害國民黨代理理事長 民國建立後,革命團體同盟會改組為公開政黨: 國會選舉,國民黨獲勝將組閣的情況下,袁買凶殺害未來閣揆宋教仁於上海B.
2、向外國借款,以擴充軍備 (向英、法、俄、德、日五國銀行簽善後大借款)C. 罷免三位國民黨籍都督(3) 發動者: 率領國民黨討袁(4) 結果: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先生將國民黨改組為 4. 脅迫國會選舉為正式總統 (中華民國 正式總統)5.解散國會以國民黨參與叛變( )為由,取消國民黨籍議員資格,導致國會人數不足,因而解散國會6.廢止臨時約法,頒布 (總統權力擴大)(1)總統任期由 5 年改為 10 年(2)得連選連任 (3)可指定下屆候選人二、 洪憲帝制1.時間:民國 年為洪憲元年 (3 月 22 日被迫取消,共 83 天)2.帝號:中華帝國皇帝3.過程:派楊度組織籌安會,製造中國需要君主的輿論
3、4.失敗:(1)中華革命黨討袁(2) 組織護國軍,發動 (3)列強不支持(4)子弟兵 不支持5.影響: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時期三、 軍閥割據與南北分裂1.時間:民國 6 年( )17 年(國民政府 )2.軍閥派系:分布 派系 人物 親近國皖系(安徽 ) 日直系(河北 ) 馮國璋、曹錕、吳佩孚 英、美系(東北) 張作霖、 、英國民軍系 馮玉祥 俄北方及長江流域北洋軍閥( 政權)新直系 孫傳芳滇系(雲南 ) 唐繼堯 英、美南方(廣州軍政府) 桂系(廣西 ) 陸榮廷 英、美各省還有些小軍閥3.演變(1)府院之爭 (總統府:黎元洪 V.S 國務院:段祺瑞 )A.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總統,恢復約法和國會
4、,馮國璋當選為副總統,國務總理為段祺瑞B. 段祺瑞主強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年),遭國會和黎元洪反對(2) 督軍團叛變:民國 6 年A. 遭免職後,策動督軍團叛變B. 黎元洪召張勳(辮帥)調停,反遭張勳強迫解散國會(3)溥儀復辟A. 張勳擁護溥儀復辟B. 舉兵討伐,復辟失敗民初破壞共和,實行帝制者:洪憲帝制復辟民初解散國會者:以國民黨參與叛變(二次革命),取消國民黨籍資格,以解散國會被張勳所迫解散國會(4)護法( )戰爭A. 時間:民國 612 年B. 原因:段祺瑞重掌大權後,不恢復國會,毀棄約法,並擅自通過 C. 號召者:國父在廣州成立軍政府D.影響:造成南北分裂民初破壞臨
5、時約法者:袁世凱:國父和蔡鍔組織討袁的 運動段祺瑞:國父從事討段的 運動(5) 賄選擔任總統A.時間:民國 12 年B.影響:護法戰爭結束四、 新文化運動 文學革命(一) 背景:清末廢除科舉制度後(庚子後新政光緒 年廢除),接受新式教育1. 私人興學:用西文翻譯的教科書2. 出國留學(二) 倡導者1. 陳獨秀(1) 民國 4 年創辦 雜誌(2) 文學革命三大主義(三大文學) 針對內容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瞭的、通俗的社會文學2. 胡適(1)民國 6 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出八不
6、主義 針對文體對舊文學文體提出批判:須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須講文法、不作無病呻吟、務去陳腔濫調、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語俗字(2) 提倡 運動(三)發源地:北京大學 蔡元培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後,提倡學術自由(四)內容1. 徹底反對中國傳統文化2. 全盤接納西方近代文化(五)口號: (德先生) 、 (賽先生)打倒孔家店(六)重要作品:魯迅的狂人日記(批評傳統仁義道德是吃人的禮教)、 阿 Q 正傳(七)影響1.正面(1)思想解放(2)引進西方新思潮,強調民主和科學(3 開啟民智,普及思想2.負面(1) 社會主義馬克思共產思想流傳 民國 年中國共產黨成立(2) 傳統文化受到傷害1920 年教育部通
7、令全國各級學校廢止文言文教科書,改用白話文。1918 年教育部公布注音符號 。1924 年教育部以北京話定為國語。 統一語言五、 五四運動(一) 背景1. 日本趁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藉口對德宣戰,奪取德國租借地 ,並攻占濟南2. 袁世凱於民國 4 年 5 月 9 日答應日本提出以控制中國的 ,史稱五九國恥二十一條要求內容分 5 部分,共 21 條,第一部分則是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利。3. 民國 6 年段祺瑞通過參戰案,中國加入協約國作戰4. 民國 8 年中國以戰勝國身分參加巴黎和約,欲藉此收回德國在山東權利,和會卻將山東轉讓給日本(二) 發展1. 5 月 4 日北京各校學生聚集於天
8、安門示威抗議,史稱五四運動2. 全國各大城市學生和工商團體響應,罷課、罷工、罷市以聲援3.全國各地出現抵制日貨運動(三) 口號1.還我青島 、 還我山東2.外爭主權( ),內除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四) 影響:1. 北京政府將三人免職2. 參加巴黎和會代表拒絕簽字3. 國民黨和共產黨均爭取青年的認同(1)中國共產黨在蘇俄顧問的指導下,於民國 10 年成立於上海(2)孫中山先生改組國民黨,採取聯俄容共政策(五) 山東問題的解快1921 年召開的華盛頓會議中, 解決山東懸案問題條約中由中國贖回山東利權。六、 民初的經濟與社會清末民初是近代中國新、舊交替的轉型時期(一) 經濟受制列強1. 開港通商(1) 西方國家傾銷工業產品,使中國現代工商業難成長(2) 農村家庭手工業無以為繼2. 甲午戰爭:外國人利用中國廉價原料和勞工,在通商口岸設廠製造( 條約內容),本國產業更難競爭3. 期間獲得短暫發展(二) 社會生活方面:城鄉差距大1.鄉村:傳統禮俗規範下的農業生活2.城市:現代化設施,中西融合,甚至出現崇洋媚外情形(三) 社會風俗觀念受到挑戰1.民國成立後改行陽曆(西元紀年),並通令剪辮子、禁缠足2.提倡自由平等的觀念:自由戀愛、婚姻自主3.婦女受教權和參政權 秋瑾提出天下興亡,匹婦有責